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3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1/702

  当他驱车来到戏院时,杨杏佛老远就喊道:“周先生,久仰大名!鄙人杨铨。”
  “宏甫兄,幸会!”周赫煊热情地握手道,“想不到宏甫兄今天也来捧场。”
  杨杏佛笑道:“适之先生写信给我,说尊夫人要在元旦登台,我就特意提前出发来天津,一睹冬皇的大家风采。”
  周赫煊连忙介绍张乐怡、孟小冬和费雯丽,至于婉容、廖雅泉已经到了预产期,随时都可能生孩子,因此今天没有来观看孟小冬演出。
  民国时娶姨太太的很多,杨杏佛见怪不怪,微笑着跟三女握手问候。
  众人结伴走入戏院,孟小冬直接去了后台准备。
  杨杏佛低声道:“明诚兄,北边的筹备工作还顺利吧?”
  周赫煊说:“我写了50多封信,有大概30封回信说愿意加入,还有10多封表示支持。”
  “那就好,那就好,”杨杏佛高兴地说,“再加上胡适之那边邀请了20多个,北平分会的规模很大啊!”
  周赫煊看他兴奋的样子,忍不住提醒道:“宏甫兄,你为民主宪政多番奔走,可要当心南京那边来阴的。”
  杨杏佛不屑冷笑:“老蒋也只会暗杀那一套,他要杀就杀,我死了还有别的人站出来。”
  “唉!”周赫煊无奈叹息。
  眼前这个人死定了!
  杨杏佛是同盟会出身,早年担任孙中山的秘书,这些年频繁和共党接触,并积极营救被捕的共党人士。他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超强,民权同盟全靠他多方奔走,跟胡适喜欢打嘴炮不同,杨杏佛属于实干家。
  所以杨杏佛必须死,只要他死了,刚刚组建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就等于瘫痪。剩下的人再怎么呼吁呐喊,常凯申都可以不予理会,对当局的威胁而言,100个胡适都比不上1个杨杏佛。
  周赫煊看着完全不顾自己死活的杨杏佛,突然生出无限感慨。或许正是中国有无数这样的志士,为了国家不惜付出生命,中国才有梦想可言吧。
第525章【长城抗战】
  今天来看戏的名流很多,有一大半都是孟小冬自己请来的。
  这年头,京剧跟麻将一样属于国粹,上至权贵下至黎民,个个都对此二物喜爱不已。
  孟小冬在十多岁时就名满华东、华中地区,又在平津两地唱了好几年的戏,她认识的权贵名流并不比周赫煊少。整个天津的梨园、票友界名人,包括一些政客富商,都非常凑趣的跑来捧场。
  北平也来了不少,其中就包括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
  这位于大姐是资深铁杆戏迷,平时热衷于社会公益活动,属于北方鼎鼎有名的慈善家。她跟孟小冬历来关系不错,以前经常拉着张学良一起听戏,虽然周赫煊和张学良闹得不愉快,但两个女人的私交还是很密切的。
  “明诚,”于凤至主动和周赫煊说话,“汉卿甚是想念,你怎么最近都不来家里走动了?”
  周赫煊呵呵笑道:“平时太忙,改天一定拜访张司令。”
  于凤至刻意缓和矛盾说:“何必那么见外,你称呼他汉卿就行。”
  周赫煊只能说道:“汉卿兄近日军务繁忙,恐怕没时间搭理我了。”
  “他能有什么事?”于凤至笑了笑,突然想起这几天张学良频繁召集军议,连忙问道,“明诚,是不是日本人又有动作了?”
  周赫煊面容严肃地点点头:“日本人这次的目标是热河。”
  民国时期的东北有四省,分别为黑龙江、吉林、辽宁和热河。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人只占领了东三省,只有吞下热河省才算完全控制东北。
  如果不出意外,周赫煊他们在戏院看戏的时候,关东军已经在准备进攻山海关了。
  这事儿不需要周赫煊提醒,张学良是早有准备的。
  自从关东军攻陷锦州以后,就迅速调兵安营扎寨,日军的营地距离山海关仅有1里远。
  就在半个月前,关东军悍然向山海关开炮,并于12月底完成海、陆、空军的集结。并公开疏散撤离当地的日本侨民,摆明了要攻打山海关,根本不怕暴露自己的军事计划。
  张学良在丢掉东三省后被全国唾骂,他也想挽回自己的威望。当他得知关东军的动向以后,立即调兵布置长城防线,准备和关东军死磕——他已经退无可退了,只要关东军成功占领热河省,张学良的华北地盘将在关东军的铁蹄下暴露无遗。
  热河省在什么地方?
  就在后世河北、辽宁、内蒙三省的交界地带,比如承德、赤峰、葫芦岛等地区,此时都属于热河省管辖。
  周赫煊无奈地看着戏台,大概就在今天晚上吧,山海关的守军即将打响长城抗战的第一枪。
  长城抗战,可歌可泣。
  然而此时的关东军,已经不是“九一八”时候的关东军。在海陆空的三军立体打击下,山海关仅坚守三天就被攻破。接下来几个月,中央军、西北军和东北军联合防守长城一线,依旧抵挡不住日本人的进攻,最终以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结束战事。而日军在攻陷热河以后,兵锋直指北平、天津,再次打仗就是全面抗战了。
  当然,长城抗战也并非一无是处。全国百姓踊跃捐款捐物,前线官兵则英勇作战,经常以营为单位全军覆没,死战至最后一人都不后退。
  这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死伤,也打击了日本军部的嚣张气焰,以至于日军不得不延后全面侵华的计划。
  比较操蛋的就是常凯申了,他虽然派了一部分中央军来支援,但大致上依旧延续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决策。不但如此,他还刻意压制民间的抗日救国活动,理由是避免彻底激怒日本。
  ……
  不多时,胡适也带着朋友来了,坐在观众席跟周赫煊闲聊扯淡。
  终于好戏开场。
  音乐声响起,四个太监引着朱文逊上场。
  一阵念白结束,太监甲面向内侧,念道:“花将军进宫啊!”
  “领旨!”
  孟小冬饰演的花云应声而出,念道:“奉命守要城,日夜哪得宁?”
  “好!”
  孟小冬出场只走了几步,再来一句念白,就引得全场观众轰然叫好。
  天津名票韩慎先对身边的王庚生说:“小冬拜在余先生门下学艺三载,如今技艺已经炉火纯青,丝毫不输给各位须生名家。”
  王庚生也感慨道:“此次小冬复出,‘冬皇’之名实至名归。当今中国唱须生的,小冬不说排第一,至少也能排进前三。”
  眼下唱的这出戏叫《战太平》,名将花云是朱元璋侄子朱文逊的手下。由于朱文逊不肯采纳良策,接着又屈膝投降,导致花云兵败被擒,最后誓死不屈,被陈友谅绑至法场。到了法场后,花云挣断绳索,夺刀力斩数名汉兵,结果因中箭力竭而自刎于敌阵当中。
  周赫煊如今也算懂行的票友了,孟小冬今天复出的所有戏码,都是周赫煊亲自选的。没有什么儿女情长的戏,全都跟忠君报国、誓死不屈有关。比如眼下的这出《战太平》,就狠狠地讽刺了一把常凯申和张学良,把他们比作屈膝投降的朱文逊。
  “受君恩当报答臣把忠尽,扫烟尘开疆土定主乾坤。古至今多少人不惜性命,君依礼臣尽忠哪顾宗亲!”
  “好!”
  “好!”
  孟小冬一开腔演唱,戏院里顿时叫好声如雷,那声势似乎能把天花板掀翻。
  一个叫李志刚的富二代追星族,此刻兴奋得脸红脖子粗,疯狂地从兜里摸出银元扔上去,急不可待地大喊:“看赏!”
  历史上,这个家伙早在5年前就死了。
  他因为迷恋孟小冬不可自拔,多方追求未果,又听说孟小冬嫁给梅兰芳做小老婆,于是直接提枪跑去找梅兰芳算账。《大陆晚报》的经理张汉举在旁边劝架,结果被李志刚一枪打死,李志刚也因杀人罪而被枪毙。
  追星追到动枪杀人,可见孟小冬的魅力有多大。
  幸好孟小冬嫁给周赫煊做姨太太的事情,还没有彻底曝光,不然李志刚估计已经带着枪来找周赫煊麻烦了。
  今天是孟小冬的复出专场,除了中间几场戏借机休息外,孟小冬足足唱了一个下午,戏迷们叫好叫得嗓子都哑了。当演出结束后,整个舞台上下到处是银元、珠宝等打赏物,后台更是堆了几十束鲜花。
  费雯丽虽然听不懂,但还是被这些戏迷的疯狂给吓到。她在伦敦虽然受追捧,但在演戏的时候,也没见有人往台上疯狂扔钱啊。
  突然间,费雯丽对京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她跑去找孟小冬说:“孟小姐,我想跟你学戏!”
  “啊?”孟小冬一头雾水。
  接下来一段时间,孟小冬在平津两地连唱32场,几乎场场爆满,名气比几年前更进一步。已经没人敢质疑“冬皇”这个名号了,因为实力摆在那里,甚至有很多人把孟小冬视为“须生第一人”。
  《中国戏曲史》里面就有记载:“(孟小冬)自拜(余)叔岩,则每日必至余家用功,寒暑无间……是余派唯一得到衣钵真传的人……假若余派的东西是真正研究院的玩艺,孟小冬倒真是一位唯一够资格的研究生。”
  “余派唯一得到衣钵真传的人”,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放在武侠小说里,孟小冬大概相当于带艺拜入武当派,在苦修数年后,成为武当首席弟子兼未来掌门人。
  自此之后,孟小冬的名气在华北地区直逼梅兰芳,并渐渐流传到南方地区。以至于有上海的土豪过生日,专门发电报到天津,重金邀请孟小冬去上海唱堂会——出场费500大洋,包食宿路费,另外还有打赏。
  孟小冬爆红的同时,张学良再次被民众唾骂。因为长城防线接连失守,日军不断攻入热河,张学良再次成为民族罪人,到处都是让他滚蛋下野的声音。
  当热河全省沦陷之时,就是张学良引咎下野之日。
  其实张学良这次是真背锅了,热河失守的责任并不全在他身上。
  热河省属于汤玉麟的地盘,自从东三省沦陷以后,汤玉麟就不再听张学良的指挥。当张学良和宋子文前往热河督战时,汤玉麟闻讯大骂道:“小六子是不是勾结宋子文,要来打我的主意!”
  作为老牌奉系军阀,日军都大举逼近了,汤玉麟首先想的却是保存实力,对张学良和张作相的作战命令各种阳奉阴违,结果导致热河的防御体系漏洞百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1/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