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3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6/702

  “哪里都不合适,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周赫煊说。
  吉鸿昌气愤道:“时机何时才能成熟?日寇都占领热河了,老蒋还给日寇划了一大片军事通行区。一旦等日寇消化了东北,随时可以进攻平津,到时候整个华北都暴露在日寇的铁蹄之下。此时正是抗战的关键时候,一步都不能后退!”
  “既然吉将军执意如此,那我就不再劝了。”周赫煊无奈道。
  吉鸿昌这种人,就跟杨杏佛一样,劝是劝不动的,就算知道有生命危险也不会惧怕。
  十二年前,吉鸿昌回乡探亲,发现老家的贫民子弟上学困难。他立即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利用一所破庙做校舍,创办“吕北初级小学”,并立下规定:凡是贫家子弟,一律上学免费。
  两年前吉鸿昌还写了一首诗,内容如下: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吉鸿昌把常凯申恨到了骨子里,又是个无私报国的人。让他老老实实做几年寓公,等着全面抗战爆发再出山,这种事情吉鸿昌绝对干不出来。
  周赫煊无奈苦笑:“这样吧,我再个人捐赠5万大洋,用做吉将军未来的抗战军费。”
  “哈哈哈,”吉鸿昌高兴地握着周赫煊的手,“周先生,真爱国志士也!”
  吉鸿昌就这么在周赫煊家里住下,每天早出晚归到处联络,跟地下党宣侠父一起策划组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
  至于吉鸿昌推荐到《非攻》杂志做编辑的王剑秋,其实本名南汉宸,以前在杨虎城将军的麾下任职,担任陕西省政府秘书长。此人在陕西主要做了两件事,营救释放了包括刘志丹在内的大量共党,同时把陕西内政搞得井井有条。
  打完中原大战以后,陕西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南汉宸协助杨虎城大力发展民生经济,两年时间就财政收入猛增,完全足够供养杨虎城的五万西北军。
  可惜,这样一个能文能武的人物(训练军官很厉害),因为共党的身份,如今也变成了通缉犯。
  南汉宸加入编辑部以后,把杂志搞得井井有条,同时利用这个平台,大肆联络寓居天津的西北军高层,似乎是在配合吉鸿昌搞大事。
  周赫煊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就算南汉宸的身份暴露,他也可以完全装作不知情。
第547章【全运会】
  《非攻》杂志编辑部那边,几乎快要成为天津的地下党基地。
  南汉宸在暗中经过多方试探,很轻松就知道于佩琛的共党身份,而且还是一个跟组织失去联系的共党。在某个周末,南汉宸约于佩琛进行了秘密谈话,于佩琛从此就成为南汉宸的助手。
  与此同时,庐隐也成为南汉宸的重点发展目标。因为庐隐跟左联走得很近,一直表示出有革命倾向,这类爱国女作家是很容易发展成党员的。
  至于朱湘嘛,南汉宸有十足的把握将其发展成党员,毕竟朱湘是一个爱国愤青。
  但面对朱湘的时候,南汉宸退缩了。因为朱湘的性格实在太激烈,很容易做出失控的行为,稍不注意就会给党组织带来巨大危害。
  《非攻》现在是全国最有名的抗战爱国杂志,而且似乎受到了格外开恩,南京政府并没有站出来取缔。
  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其他稍微有影响力的抗战杂志,全都会遭受来自当局的打压,甚至直接封杀。历史上,南汉宸马上就要在天津创办抗战杂志,但只能作为地下刊物而存在,影响力远不能跟《非攻》相比。
  南汉宸想把《非攻》慢慢改变成一个同情并倾向共党的刊物,甚至有时候可以带点私货,在文章里面添加支持共党的言论。
  一旦成功,说不定会成为南汉宸在天津最大的工作成绩。
  南汉宸打算用一年的时间,至少在编辑部发展出3个以上的党员,或预备党员。
  对此周赫煊当然有察觉,但他仍旧假装不知道。甚至为了避嫌,同时方便南汉宸操作,周赫煊直接带着老婆孩子去了南京,作为嘉宾出席“第五届全国运动会”。
  这次全国运动会,本来应该在两年前举办。
  最开始是被大洪灾延误了日期,接着又遇到“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一拖再拖直到现在才举行。
  此次“全运会”共有30个单位参加,其中包括海外华侨团体和华侨运动员,现场观众六万余人,男女运动员总数多达2243名,算是晚清以来中国规模最大的运动会。
  周赫煊作为享誉世界的大学者,不但被邀请做开幕式观礼嘉宾,而且还受邀给运动员颁奖。
  这是一个超级面子工程,常凯申想利用运动会给自己刷威望。
  早在1930年,第四届全运会在杭州闭幕,常凯申就决定第五届必须在南京举行。为此,南京政府成立了全运会筹备委员会,成员包括林森、何应钦、朱培德、宋子文、王正廷、蒋梦麟、吴铁城、刘瑞恒等政要名流。
  不但如此,还专门在中山陵东侧兴建中央体育场。其占地面积1200亩,各种场馆设施非常齐备,光是主体工程的造价就耗资85万元。
  为什么一场全国运动会搞得如此隆重?
  因为中国人有个“东亚病夫”的称号,国人因此自卑而又愤怒,迫切地想要从身体素质上证明自己,社会各界也有许多关于发展体育的呼声。
  常凯申在中央体育场的奠基典礼上,直接把体育事业上升到民族国家高度,他说:“欲恢复民族地位与精神,须先养成健全之体格,故体育一端,比较德智育尤为重要。”
  10月10日,正是双十国庆。
  周赫煊带着张乐怡、孟小冬、费雯丽,以及女儿周灵均、儿子周维烈,早早出门来到中央体育场。至于婉容、廖雅泉,则留在天津带孩子,她们所生的儿子都还没断奶。
  观众席前排都是些名流政要,常凯申忙着指挥“剿匪”,只派了宋美龄来参加开幕式。另外还有国家主席林森、行政院长汪兆铭、立法院长孙科、考试院长戴季陶、交通部长朱家骅、实业部长陈公博、教育部长王世杰等,以及英、苏、比、波、德、日等国的公使和家属、馆员参加。
  周赫煊领着老婆孩子到场时,宋美龄、汪兆铭、林森等人都还没出现。最高领导嘛,自然不能来得太早,否则显不出自己的地位崇高。
  周赫煊刚刚来到观众席前排,朱家骅、王世杰和各国公使纷纷起身握手问候。戴季陶和陈公博的动作稍慢,等周赫煊走到他们面前了,才象征性地站起来寒暄两句。
  孙科是最后站起来的,但表现得极为热情,笑道:“周先生,久仰大名,早就想见见你这位大学者了!”
  “孙院长客气了。”周赫煊亦笑道。
  两人之间的交流也到此为止,实在没什么好多说的。
  周赫煊的座位在第一排比较靠边的地方,身边是各国外交使馆的馆员。周赫煊又没有什么官职身份,即便他名气再大,也只能和洋人的普通外交官坐在一起。
  至于杜月笙、黄金荣这种来自上海的地头蛇,他们到了南京以后,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绝对没有撒野的实力。这不,两位风光无限的青帮大佬,虽然掏了不少银子买高价门票,但座位已经排到第三排去了。
  随后不久,宋美龄、汪兆铭和林森等人相继到场。
  10月10日10点,以海军军乐队为先导,各省裁判员和运动员从正门入场,并绕场一周,在主席台前面列队。
  整个运动会开幕式跟后世差不多,男女主持人通过麦克风,宣读着各个代表团的情况,其中比较特别的就是华侨代表团。
  随即,大会主席王世杰恭读《总理遗训》,并致开幕辞。紧接着褚民谊上台做运动会筹备报告,并讲话。然后是宋美龄上台,宣读常凯申从“剿匪”前线发来的贺电。
  接下来就是各省选手代表发言,刘长春代表东北选手发言时,嘶声力竭地说:“东北沦为异域,屈指两载,吾人徒闻政府高呼长期抵抗之呼声,而终未见收复失地之事实,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辗转哀嚎之数千万东北同胞,日日盼求解放,而国内同胞,亦莫不引领翘盼东北之能早日规复。然事在人为,吾同胞若能统辖决心,亦莫不自励,则安之数年而后,东北之收回不能成为事实耶……以雪东北沦亡之国耻!”
  “啪啪啪啪啪!”
  掌声雷动,全场六万观众和运动员们疯狂拍手。
  汪兆铭和日本驻华公使则面色难看,林森神在在的微笑不语,宋美龄的脸色阴晴不定。他们显然被扫兴了,好好的一场全国运动会,结果刚开幕就有人提东北沦丧的话题。
第548章【悲哀的体育事业】
  “各就各位!”
  “预备!”
  “砰!”
  发令枪声响起,男子田径运动员们如同离弦之箭,飞快地朝着终点疾奔而去。
  小灵均从妈妈怀里蹭起,挥舞着小拳头大喊:“加油,加油!”
  小维烈则像个镇定自若的将军,端着一副军用望远镜观察比赛,突然之间发出郁闷的叹息:“哎呀,爸爸,我们天津的队员输了,好像跑了第六名还是第七名。”
  张乐怡呵呵笑道:“没事的,体育比赛,重在参与。”
  小维烈没有再说话,孟小冬怀里的小灵均却噘嘴道:“天津的队员跑得好慢啊,我都给他加油了,还是跑得那么慢。”
  孟小冬说:“下次你给那个叔叔多加点油,他肯定能跑冠军。”
  “真的吗?”小灵均天真地问道。
  小维烈撇了撇嘴,插话道:“当然是假的。”
  小灵均做了个鬼脸,吐舌头道:“大懒虫,谁让你说话的?”
  姐弟俩拌嘴之际,费雯丽则拿着把折扇不停摇动。如今正是金秋十月,可惜遇到了秋老虎,热得人浑身直冒汗。
  就在此时,现场广播传来播音员的声音:“热烈祝贺来自辽宁的运动员刘长春先生,他在刚刚结束的男子百米决赛中取得冠军,以10秒7的优异成绩打破全国纪录,追平远东运动会纪录!”
  “哗!”
  全场观众哗然,随即爆发出热烈掌声,不少人激动地站起来狂喊刘长春的名字。
  中国的男子短跑运动员,居然追平了远东运动会纪录。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人不比日本人差,不比远东任何一个民族差,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刘长春!”
  “刘长春!”
  “刘长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6/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