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3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3/702

  “好的。”于佩琛立即退下,她已经渐渐适应了秘书这个角色。
  片刻之后,周赫煊见到了于佩琛所说的那个假洋鬼子。
  此人很年轻,30多岁的样子,西装笔挺,还拄着根绅士文明杖,他微笑握手道:“Hello,周先生,我是李楷生,EMI中国公司华经理,英文名Jerry。”
  “你好。”周赫煊心头暗笑。
  Jerry(杰瑞),老子还Tom(汤姆)呢,要不一起来玩猫和老鼠?
  李楷生动作优雅地把文明杖放下,寒暄道:“周先生,鄙人非常仰慕先生的才华,很早之前就想来拜访,可惜一直无缘得见。”
  “李先生,有什么事情就明说吧。”周赫煊不想绕弯子。
  “是这样的,”李楷生笑道,“我有一个晚辈,也是交通大学的毕业生。他昨晚听到周先生唱歌,唱的是一首新歌,记下了几段旋律哼给我听。我觉得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歌曲,想要请周先生录制唱片。当然,如果周先生愿意的话,百代唱片还想买下《兰花草》和《松花江上》的版权。”
  《兰花草》是周赫煊“改编”胡适白话诗所作,这两年已经流传甚广,不过周赫煊一直没卖过版权,外头流传的唱片严格来说全属于盗版。
  至于《松花江上》,虽然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但是没有一家唱片公司敢发行。因为这是一首典型的抗日歌曲,严重违禁。
  周赫煊好笑道:“《松花江上》你也买,但你敢发行吗?”
  “当然敢,”李楷生下意识的挺直腰杆,自豪地说,“我们是英国公司,背后有大英帝国撑腰,中国和日本政府都不敢拿我怎样。”
  李楷生,新一代买办,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并赴美留学,历任天新、万泰、义泰、康盈等多家洋行的华经理,并跟人合股开设多家丝绸厂,家业颇丰,此时担任百代唱片中国公司华经理。
  说起民国的唱片业,有三家公司不得不提,分别是百代、胜利和大中华,号称民国唱片三巨头。虽然还有其他数目繁多的唱片公司,但那些公司顶多算是工作室,连自己的录音设备都没有,灌唱片的时候还得去找三巨头租借。
  大中华唱片公司创立时间最早,是孙中山和日本商人合办的,现在已经变成完全的华资企业,自称“唱片界的三民主义”,可谓根正苗红。
  胜利唱片公司是一家美国公司,创立时间最晚,但其业务已经超过了大中华唱片。
  至于百代唱片公司,如今实力最强,资本构成也最复杂。它最开始是一家法国公司,但四年前被英国哥伦比亚公司收购,而英国哥伦比亚公司又是美国哥伦比亚公司的分公司。就在今年,英国留声机公司(HMV)又收购了英国哥伦比亚,其股份构成已经很难说得清楚。
  百代唱片其实已经不叫百代唱片,而叫英商电气音乐实业有限公司(EMI)。只是由于百代在中国的名头很响亮,所以一直沿用了下来。
  至于老百姓的叫法,则更加形象直接。
  大中华唱片的标签是两只鹦鹉,所以被俗称为“双鹦鹉”。胜利唱片的标签是一只趴着听歌的狗,所以被俗称为“卧狗”、“狗听戏”。百代唱片的标签是一只红色雄鸡,所以被俗称为“大公鸡”、“红公鸡”。
  一般情况下,如果某人买了百代公司的唱片,他会说:“我买了一张大公鸡。”
  此时的中国唱片行业很难做,一是竞争太激烈,二是受到广播电台的冲击,三是时局动荡。
  就拿百代唱片来说,两年前的“一二八”事变,搞得这家公司亏损严重。而胜利唱片又趁机捣乱,互相挖人,降价促销,两家公司的竞争矛盾闹得人尽皆知,被戏称为“鸡犬大战”。
  这场“鸡犬大战”两败俱伤,“大公鸡”虽然保住了自己的行业领头地位,但却被“卧狗”弄得元气大伤。
  倒是“双鹦鹉”混得还不错,毕竟这是三巨头当中唯一的民族企业。常凯申的讲话如果要录成唱片,必然找大中华公司录制,机关单位肯定也找大中华合作,人家主营的是政府业务。
  “李先生在百代唱片做了多久了?”周赫煊突然问。
  李楷生笑道:“三个月前刚刚上任。”
  “难怪你不走寻常路,居然跑来找我买《松花江上》的版权。”周赫煊笑道。
  新官上任三把火嘛,李楷生刚刚当上EMI中国公司的华经理,自然想要做出一番业绩,这样才能赢得英国老板的认可。
  如今这年头,流行歌曲还不太流行,市面上销售的唱片,有99%都是戏曲内容,歌曲唱片非常少见。
  李楷生说:“《松花江上》是周先生的心血之作,你也想让它广为流传吧。也只有我们EMI,才敢顶着南京政府和日本人的压力,在全国发行这种抗日歌曲。”
  “如果你能保证《松花江上》的顺利发行,我可以考虑卖版权给你。”周赫煊说。
  李楷生笑道:“我想请周先生亲自献唱。”
  周赫煊摇头道:“我不专业,你还是找专业的歌手来唱吧。”
  李楷生劝道:“周先生,你可以这样想。如果你亲自献唱录歌,肯定能够获得极大的关注,这对宣传抗日是很有好处的。你我都是中国人,我虽然是买办起家,被人骂成洋狗腿子,但我也是爱国的。我也希望,一首优秀的抗日歌曲能够广为流传。”
  “或许吧。”周赫煊呵呵一笑,他可不相信对方的爱国精神,恐怕主要还是为了提高唱片销量。
  “如果周先生亲自献唱,说起来也是一件雅事,不如再考虑考虑。”李楷生继续劝说。
  周赫煊不置可否,笑问道:“如果我亲自录唱,演唱和词曲创作的总版税能有多少?”
  李楷生试探道:“10%?”
  周赫煊挑挑眉:“我的声音那么不值钱?”
  “周先生觉得该多少?”李楷生问。
  “30%。”周赫煊一口气就涨了三倍。
  “嘶……容我想想。”李楷生倒吸凉气,现在轮到他犹豫不决了。
  周赫煊也是资本家啊,在钱财方面,哪有那么好说话的?
第576章【音乐大才】
  在英国留声机公司收购百代以前,百代唱片在中国主要有“总发行所”和“中国唱片公司”两个机构。
  仅在去年上半年,“中国唱片公司”的毛利润就达到10万元,但“总发行所”却亏损足足8万元。抛开各种支出成本,百代唱片其实已经连续亏损四年。
  主要原因是时局动荡,从中原大战到一二八事变,搞得百代唱片的发行业务困难重重。
  要知道,百代唱片的“总发行所”,可是承担了整个中国将近一半的唱片公司的发行业务。由于战乱原因,唱片在上海灌录出来,别说卖了,简直都没法运输到外地市场,能不严重亏损吗?
  就在今年初,英国留声机唱片收购了中国百代唱片的母公司,随即进行了一系列公司结构整合。原本的“总发行所”和“中国唱片公司”合二为一,行政效率大大提高,而李楷生这个华经理也是在那时候被聘任的。
  一般情况下,民国外资企业的华经理只是摆设。因为政府规定,每家洋行(外资公司)都必须聘任华人经理,洋鬼子们只好找一些买办当经理。
  这些华人经理的主要责任,其实是负责沟通人脉渠道,基本上是不管公司经营的。
  但在历史上,李楷生却是百代唱片扭亏为盈的关键。
  此君上任做百代唱片的华经理后,立即选贤任能,招聘音乐人才。同时,又借中国人的抗日救亡心理,积极发行大量的爱国歌曲。比如新中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最初就是由百代公司推出的。
  现在的李楷生处于关键时期,他刚刚走马上任,必须尽快弄出一两张热卖的新唱片来。
  30%的唱片版税分成,实在是太离谱了,即便包含词曲作者和演唱分成,还是一个无法接受的价码。李楷生皱眉道:“周先生,恕我直言,你要价太高,我最多能给15%的版税。”
  周赫煊也不着急,只是淡定地笑道:“你知道我现在出版小说,出版公司给的版税是多少吗?”
  “多少?”李楷生还真不清楚。
  周赫煊递了一支香烟给李楷生,自己也点上一根说:“50%。”
  “那可真是……厉害。”李楷生已经找不到形容词了。
  民国时期的作家很吃香,作品版税分成高得吓人。稍微有点名气的作家,版税至少就在15%以上,像鲁迅这种文坛顶级大腕,可以拿到35%到40%的版税。
  胡适曾经创下过45%的版税纪录,但那种情况并不常见,他的版税现在已经跌到40%了,跟鲁迅的价位差不多。
  而周赫煊属于特列,《泰坦尼克号》发行时,便已经拿到45%的版税。现在的《黑土》即将发行单行本第一册,20多家出版社抢破头,其中有9家出版社开出50%的天价版税。
  出版公司也是有成本的,行政开支、机器损耗、编校、印刷、纸张、油墨、运输、发行、缴税,各个环节都需要钱。周赫煊的50%版税是什么概念?他一个人就拿走了大部分利润,而出版社只能赚点辛苦钱,甚至一个弄不好,出版社还有可能面临亏损。
  但周赫煊在文化知识界的影响力太大了,许多出版公司宁愿赔本,也要含着泪帮他出版小说。一可以增加公司的业界影响力,二可以拓展渠道和市场,出版商们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一口价,18%的版税。”李楷生再次让步,周赫煊的小说版税实在把他吓到了。
  周赫煊笑道:“既然李经理是爽快人,那我也不含糊。咱们彼此各退一步,就25%,谈得拢就谈,谈不拢就算了。买卖不出仁义在,希望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
  李楷生苦笑道:“25%的版税,不是我这个华经理能够做主的,必须总经理李起(英国人,也译里奇)同意才行。不过嘛,周先生并非一般人,我就越权同意了,我会说服总经理的。”
  这次轮到周赫煊惊讶了,他还以为李楷生要考虑几天。没想到这个假洋鬼子很有魄力,居然当场就答应下来,而且还是越权做主。
  “既然如此,那就祝我们合作愉快。”周赫煊说道。
  “合作愉快!”李楷生起身握手,“周先生,不如我们现在就去公司,我介绍你认识一下我们的音乐部主任,顺便把合同签下来。”
  周赫煊好笑地说:“李经理做事雷厉风行啊,实在佩服。”
  李楷生面露微笑,其实心中暗暗叫苦,他在头疼如何面对英国佬呢。25%的唱片版税合同签下来,那个抠门的英国总经理李起,肯定会雷霆大怒。
  若是周赫煊的唱片无法热卖,李楷生在百代唱片也没法继续混了,百分之百要被炒鱿鱼。
  当天上午十点半,李楷生带着周赫煊来到徐家汇路1099号,地点位于后世的徐家汇公园内。
  这是一栋三层的红色小洋楼,如今是百代唱片公司总部,新中国成立后,即为中国唱片总公司上海唱片厂地址。对于中国人来说,此地留下的最为深远的影响,就是诞生了《义勇军进行曲》,也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李楷生得意的介绍道:“周先生,你别看我们的公司大楼只有三层,但里边的录音机器价值上百万元。我们在全国都有员工,工人总数量超过1500人,这是胜利唱片和大中华唱片拍马都赶不上的。”
  “确实厉害。”周赫煊点头附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3/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