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702

  第三,文艺复兴史学。
  第四,现代史学。
  现代史学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学者们开始把经济、社会、文化、人民群众等因素也纳入史学研究范畴。而在此之前,史学研究的对象一直是上层统治者和精英人物,以及他们的行为活动。
  也即是说,现代史学诞生至今不过十年时间。就连西方的史学家们,此时都还在逐步探索当中,现代史学理论还没有发展完善。
  而中国的史学研究就更落后了。
  直到晚清时期,梁启超才在日本学者的影响下,率先在中国提出新史学主张。这个所谓“新史学”,其实就是西方的“文艺复兴史学”,提倡以发展、进步、理性和科学的角度研究历史。
  大约四年前,梁启超又发表了《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史学界才终于步入“现代史学”阶段。
  也即是说,现代史学在西方诞生不超过10年,在中国仅才4年时间。而《大国崛起》对于各国历史的阐述,全都基于现代史学理论分析,如何不让人惊艳?
  远在西欧,当《大国崛起》的一篇篇文章传过去,那边的学者们如获至宝,已然引发欧洲史学界轰动。只不过因为距离和通讯原因,中国学界并不清楚此事,否则周赫煊的名声将大得吓死人。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年鉴学派(如今还未创立)的创始人吕西安·费弗尔,上个月就在讲课时对学生说:“你们应该读一读《大国崛起》,那是世界史学研究的经典著作,学史的人绝对不能错过。”
  英国著名学者、后世被誉为“近代最伟大历史学家”的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也在他正在创作的巨著《历史研究》第一册中写道:“《大国崛起》给予我很多启发,很难相信它出自一个中国学者之手,它对科技与文化的历史论述令我深深着迷。”
  不管是法国的费弗尔,还是英国的汤因比,都是对现代史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但他们此时虽然很有名气,各自的经典著作却还未诞生,可想而知如今的现代史学研究还多落后。
  周赫煊的《大国崛起》,就算放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于“现代史学”的奠基性作品之一。
  特别是中国的各大高校,学生们已把这一系列文章,视作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
  正因如此,才有那么多出版社找上门来,希望能够出版发行此书。除了北新书局和商务印书馆,还有新中国印书馆、开明书店、亚东图书馆、京华书局、现代书局……等等众多出版社,都陆陆续续派人前来接洽。
  甚至连发行通俗读物的励力书局,也想攀关系(出版了《射雕英雄传》),希望周赫煊能把《大国崛起》的出版交给他们运作。
  周赫煊也不着急,整整拖了一周时间,才终于和商务印书馆达成协议:《大国崛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版税40%,版权期限20年,海外版权不包括其中。
  ……
  转眼进入七月,学生们已然放假,北平的许多老师纷纷南下,其中就包括鲁迅先生。他们实在无法忍受张作霖的文化高压统治,选择在学期结束后,投奔更为开明的南方政府。
  没错,如今的国党还属于进步团体,深受广大学者和知识分子赞同。
  七月四日,国党发表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随即接连攻克株洲、长沙等地。战事告急,吴佩孚的大量部队却被冯玉祥拖在北方,真真是腹背受敌,难受得很。
  冯玉祥还是很给力的,一力独扛奉、直、晋、鲁联军,打得有声有色。历史上,他把北洋联军整整拖住三个月,给南方革命军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才有北伐初期的节节胜利。
  不过这些都跟周赫煊没啥关系,他的主要精力扑在报社和基金会上。
  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已经筹备完善,除了一位会长、三位副会长以外,还建立起委员会和秘书处。
  委员会由捐款最多的富商、名声在外的学者,以及教育部的官员组成,负责基金会的协调、监督和宣传工作。秘书处成员则多是张学良的人,特别是常务秘书长,负责基金会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张学良的英文秘书季成栋全职担任。
  七月下旬,《射雕英雄传》的连载已经接近尾声,出版事务仍交给励力书局代理。而直隶地区的首批30所希望小学,也已经选址完毕,只不过校长、教员等人事安排还在确立中。
  周赫煊终于得以抽身出来前往北平,他此行要去拜访两个人,一是教育总长任可澄,一是著名学者梁启超。
  从天津到北平有条铁路,叫津芦铁路,连接天津至卢沟桥。
  自晚清以来,这条铁路就留下许多传奇故事。当初袁世凯时常进京见慈禧,完事儿后还得回天津办公,隔三岔五就要在这条铁路上走一遭。到了民国,掌握政权的北洋军阀,在失势下野后,也是坐这条铁路逃进天津租界当寓公。
  这条线路的列车上,你随时随地都能遇见名人。
  周赫煊此行就遇到一个,他带着孙家兄弟坐的是普通车厢,刚刚放置好行李,就有个30多岁的青年走过来。
  此人身材瘦高,戴着眼镜,看起来像是读书人。他随身物品整整有四大箱,也不知是怎么搬上车的,此刻正一箱一箱地往这边拖。
  “永振、永浩,快去帮忙!”周赫煊吩咐道。
  “好嘞!”
  孙家兄弟别的不会,卖力气可是一把好手。当下就冲过去,一人拖着两箱就走,还顺便把箱子给安放到货物架上。
  “多谢几位相助,”那青年抱拳道,“在下梁簌溟,字寿铭。”
第058章【传说中的周先生】
  周赫煊对梁簌溟可是闻名已久,此人号称“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建国后敢在公开场合与太祖争辩。撇开其学术成就不说,梁簌溟还是“民盟”的发起人之一,这位先生在品格上是毫无缺点的。
  周赫煊突然想:或许自己也可以混成民主党派人士,好歹也是一块政治护身符。
  “梁兄你好,鄙人周赫煊。”周赫煊热情地说道。他没有提康有为取的字,若愚,若愚,听起来就他妈是“像个傻瓜”的意思。
  “周赫煊!”
  现在轮到梁簌溟激动了,瞪大眼睛说:“可是写《大国崛起》那个周赫煊?”
  “一家之言,难入先生法眼。”周赫煊谦虚道。
  “先生过谦了,”梁簌溟拉着周赫煊的手说,“君之文章,令我获益良多,早就想当面请教。”
  怎么一个个都喜欢拉手啊?
  周赫煊暗自吐槽,转开话题问:“梁兄是要去北平公干?”
  梁簌溟在周赫煊对面的空位坐下说:“清华国学研究院邀请我去任教。”
  “先生大才。”周赫煊由衷赞叹。
  清华大学的国学研究院,堪称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看看学院里的老师就知道: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随便拿出来一个都堪称大师级人物。
  梁簌溟对周赫煊的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很感兴趣,不断地询问着各种详情,若非他已经答应去清华当老师,估计二话不说就要加入教育基金会。
  两人相谈甚欢的时候,隔壁几个座位也聊得起劲。
  那应该是一群放假回家的青年学生,身上穿着改良中山装,显得格外精神朝气。
  其中一人说:“敏之,把你的《大国崛起》借给我吧。求求你了,我保证万分爱惜,连一个折皱都不会留下。”
  叫“敏之”的学生连连摇头:“不行,我耗费半个月才抄好的,准备利用暑假时间认真学习呢。”
  “真是小器!”那人不高兴道。
  敏之说:“我小器?当初是谁不愿手抄的!自己懒还怨别人。”
  他们的同伴连忙劝道:“好啦,因为一本书吵什么?凭白让人看笑话。”
  先前那人默不作声,其他学生却议论开来:
  “《大国崛起》包罗万象,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科技无不涉猎,你们说周先生该有多渊博的学识,才能写出这等巨著!”
  “那还用问?周先生当然是经世致用的大学者。”
  “是啊,就连我们学校的洋人老师,都对《大国崛起》赞叹不已。”
  “哪天周先生能写下《大国崛起之中国篇》就好了。”
  “呵呵,且看这国家军阀混战、百姓贫弱,可有一点大国的样子?”
  “何必说这种丧气话?《大国崛起之中国篇》,当由我辈用血和汗来书写!”
  “说得好!”
  那群学生越聊越兴奋,引来车厢内的乘客阵阵侧目。
  孙永浩笑道:“先生,他们在说你呢。”
  “先生现在可是大学问家,走到哪儿都受尊敬。”孙永振与有荣焉地说。
  周赫煊笑笑不说话,他就一个在乱世偷生的穿越者,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梁簌溟突然问:“贤弟,你的《大国崛起》已经连载完毕,该付梓出版了吧?”
  周赫煊点头说:“已经交由商务印书馆运作了,如今正在进行编校工作。我这趟入京,还要去登门感谢梁启超先生,他答应为《大国崛起》题词做序。”
  “那正好,任公先生也住在清华园,我们同路。”梁簌溟高兴道。
  就在此时,两个女学生挽着手款款走来。经过周赫煊身边时,其中一人惊喜地喊道:“周先生!没想到在火车上也能遇见你。”
  “你是……陆小姐?”周赫煊猛然回想起来,此女正是以前在沙龙上见过的陆静嫣。
  “多亏周先生还记得我,”陆静嫣高兴地笑道,又介绍身边的女伴说,“这是我好朋友吴婧(赵四小姐的未来嫂子),我们都是中西女中的学生。”
  周赫煊点头道:“吴小姐好。”
  吴婧疑惑地问:“静嫣,这位周先生是?”
  陆静嫣乐得大声笑道:“哈哈,他就是你一直念叨那位周先生,大名鼎鼎的周赫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