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4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7/702

  “我这次来美国访问,除了进行友好的交流外,只想促使中美两国进行合作。这对两个国家都有好处,只要中美两国携手,就能共同度过眼前的难关。中国需要美国,需要美国的产品。而美国需要中国市场,需要销售积压的商品,需要创造就业走出经济危机。”
  “让我们共同携手吧,不要因为一小撮资本家的利益,让中美两国的人民承受更多的贫穷与苦难!只要我们能够携手合作,中美两国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第627章【唱双簧】
  台下的华侨以及白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周赫煊,没想到他这次演讲的内容居然是这个。
  特别是在座的华侨,他们对国内的情况并不了解。直到今天,才从周赫煊口中得知,原来中国不仅遭受日本的欺凌,还被美国政府给坑惨了。
  就在华侨们议论纷纷之时,一个白人男子突然站起来,问道:“周先生,你好。我是《旧金山纪事报》的记者毕瑞尔,我能向您提出几个问题吗?”
  《旧金山纪事报》是此时美国西部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周赫煊当然愿意接受采访,他笑道:“请问吧。”
  记者毕瑞尔掏出记事本说:“你刚才讲,白银法案对美国人民非常不利,但你说的那些都看不见、摸不着。你能说一些其他的,对普通美国人有切身影响的内容吗?”
  周赫煊笑着反问:“你有没有感觉到,美国物价涨了?”
  毕瑞尔似乎有些懂经济,他说:“美国的物价确实上涨了,但那是美国放弃金本位所带来的必然影响。”
  周赫煊微笑着指向宋子文:“这种专业问题,还是由宋先生来解释吧。”
  宋子文慢悠悠站起来,用流利的英文说:“我们把1931年设定为美国物价基期,当年的美国物价指数为100。在1933年美元放弃金本位以前,美国物价是逐年递减的,1930年为115,1931年为100,1932年为88.5。美元放弃金本位以后,1933年美国物价指数涨到90,只涨了1.5左右。而直到美国政府出台白银法案,美国物价指数一年内猛增10多点,到现在已经突破100的基数了。”
  周赫煊概括道:“也即是说,白银法案出台以后,美国物价在一年之内涨了10%以上。”
  两人煞有介事的一唱一和,其实在玩偷换概念的把戏。白银法案虽然导致美国物价上涨,但美元放弃金本位的影响更大,专业人士一眼便能看穿他们在胡扯。
  但那个记者却是半吊子,惊讶道:“为什么会这样?”
  宋子文继续忽悠道:“白银法案说穿了,就是利用政府法令,以及政府财政,强行拉升白银价格。这是违反市场经济规矩的,只能让白银集团获益,而全美国人民都要为此买单。我们来详细分析就知道……”
  宋子文东拉西扯说了一大堆,时不时蹦出一些专业术语,听得那个记者一愣一愣的。
  总的来讲,宋子文说的都是真相,白银法案确实违背经济规律,确实只能让白银集团获益,确实要让全美国人民买单。但是,它对美国的影响并不大,因白银法案而增长的物价,远远比不上放弃金本位带来的后果。
  但这就够了,足以引起普通美国人的愤怒——老子都活得那么惨了,你们这些资本家还要吸血,简直不可饶恕!
  有时候,说假话不如说真话。
  真话说一半,留一半,让对方无从辩解,这才是忽悠的最高境界。
  周赫煊早就跟宋子文商量好了,他们就是想挑起美国民间舆论,给罗斯福和各州政府的官员施压。
  等宋子文把白银法案的负面影响解释完毕,在场的美国人顿时炸了,嘤嘤嗡嗡的诅咒着那些白银资本家。
  记者毕瑞尔又问道:“这样的不利政策,为什么美国政府还能通过呢?”
  你没猜错,这个记者就是托,周赫煊请来搞大新闻的托儿。
  周赫煊笑道:“还是请宋先生来解释吧。”
  宋子文早就进入了忽悠状态,他说:“美国是传统的白银生产大国,美国资本控制着世界白银产量的70%左右。但实际上,白银工业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并不重要,远远少于花生、马铃薯的产值,更别提小麦和棉花的产值了。但是,美国白银产地很集中,分布在犹他、爱达华、蒙大拿等西部七州。这七个产银州的参议员,控制了美国参议院七分之一的投票权,形成了所谓的白银集团。美国政府和政客们,只有取悦白银集团,才能获得这七个州的投票,才能顺利的通过其他政策和法案。”
  周赫煊再次补刀:“也就是说,即便罗斯福总统知道白银法案对国家和人民不利,为了获取白银集团的支持,他也必须捏着鼻子认了。而白银法案剥削的是美国人民,没有损害其他州的议员利益,所以其他州的议员虽不赞成,但也不会反对。包括诸位所在的加州,加州人民不能从白银法案中获得一分钱,却必须为白银法案买单。你们平时买东西,本来只需要九美元的商品,现在必须要十美元才能买到。”
  “噢,上帝,那些资本家可真是混蛋!”
  “我就说今年的物价涨得这么厉害,实在太反常了。”
  “狗娘养的资本家,都是吸血鬼!”
  “罗斯福和那些议员也该死。”
  “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反对资本家的剥削!”
  “……”
  在戏院中的那些美国白人,大部分来自于文化界和艺术界。他们是极容易被煽动的,而且本身对经济毫不了解,现在已经有人打算写文章抨击政府,甚至是组织示威游行了。
  《旧金山纪事报》的记者毕瑞尔,此刻心里已经乐开花,大新闻啊大新闻。自己搞出这样的大新闻,怎么着也该升职加薪了吧。
  旧金山的市长罗士同样面带笑容,他所在的加州并非产银州,这里的官员并不在乎白银法案是否能维持。也即是说,周赫煊把事情闹得再大,加州的官员们也无所谓。
  相反的,如果罗士能够公开做几场演讲,号召人民反对白银法案,他还能因此获得巨大声望,这些都是今后的政治资本啊。
  只有范鹤言有些害怕,悄悄问道:“宋先生,我们这样搞,不会惹怒美国政府吧?到时候就没得谈了。”
  宋子文笑道:“如果不这样搞,你以为就能谈下去吗?白银集团已经政治绑架了罗斯福,他们在参议院有七分之一的投票权,罗斯福不会为了中国而得罪白银集团。”
  “但……但……还是不妥啊。”范鹤言心虚地说。
  宋子文直接拆穿范鹤言的想法,奚落道:“你是怕惹怒了美国政府,回国以后不好交差吧?”
  “呵呵,宋先生说笑了。”范鹤言脸色尴尬,心里忍不住吐槽:难怪你在南京得罪那么多人,连财政部长都干不下去了,这种事情怎么能当面说出来!
第628章【忽悠效果远超预期】
  《旧金山纪事报》虽是美国西海岸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但它的主要读者集中在加州北部和中部。只要讨好了加州本地读者,报道引起本地读者的注意,那么就完全不愁销量。
  就在周赫煊发表演讲的第二天,《旧金山纪事报》就在次版头条刊登相关内容,新闻标题为《白银法案正在把美国推进深渊》。
  不仅如此,美国左翼作家拉夫(Philip
Rahv)也借机开火,在《党派评论》杂志发表文章道:
  “美国白银法案的颁布,首先是丧失国格的体现。1933年7月,也就是去年,美国、中国、印度等八个产银或用银大国,在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签署《国际白银协定》,为了稳定国际银价,规定美国政府每年购银不得超过3500万盎司。然而,距离《国际白银协定》签署才不到一年,美国就颁布白银法案,等于单方面撕毁了这一国际协定。”
  “美国违背了它所承担的稳定银价的国际义务,必然带来一系列国际问题。这种单方面毁约的行为,不是一个大国应该做出来的,美国将逐渐失去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
  “或许有人会说,只要能帮助美国摆脱大萧条,那么一切背信的行为都是值得的。但白银法案对美国害大于利,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放弃银本位,白银的价值实际上是走跌的。而美国靠法律和国家购买拉升银价,等于把有限的国家财政,用于购买价值不断降低的白银。从银价走势来看,美国政府的投资是赚到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美国只能不断购买白银才能保持银价,一旦出售,必然造成银价狂跌。这是一个无底洞,赚钱的只有白银集团。”
  “白银价格的上涨,一定程度提高了物价。这是资本家所乐意看到的,因为能够刺激工业生产,帮助美国走出经济危机。但我们应该看到,物价虽然涨了,人民的收入却没有相应增长,反而导致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难。”
  “在远东,美国正在引起中国的敌视,因为白银法案导致中国金融混乱。中国人抵制美国货的行为,必然导致美国商品的出口缩减,真正得益的只有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
  “万恶的资本家,正在给美国人民脖子上系绳索,罗斯福总统已经被白银集团绑架了。美国的大萧条并未终结,这只是一个开始,资本家正在用另一种方式,掠夺美国人民的最后一分钱,抢走美国人民最后一块面包……”
  30年代大萧条期间的美国,属于一个群魔乱舞的时代。
  不仅自由主义和民权运动兴起,左翼思想也如洪水般泛滥,无数美国人开始研究共产主义,甚至有人喊出:“只有共产主义能救美国!”
  而《党派评论》,就是这么一份左翼杂志,虽然创刊只有半年时间,但已经成了美国公共知识分子的大本营。
  公知是啥模样,大家都很清楚,美国大萧条期间最不缺的就是公知。他们动辄抨击政府和政策,甚至公开质疑美国政体的合理性,骂得越狠,读者就越喜欢,谁让美国人民生活得如此艰难呢。
  此时此刻的美国,整个国家都有一种左倾的征兆。
  当然,美国右翼势力也很强大,但白银法案毫无疑问是与右翼思想背道而驰的。右翼主张在经济上自由放任,希望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越来越少,这正好和罗斯福新政严重冲突。
  一旦有报纸开始质疑“白银法案”,美国的左翼和右翼就同时跳出来,开始对现任政府进行脱口大骂。左翼分子带着“为民请命”的责任,而右翼分子则纯粹是为了反对罗斯福新政——罗斯福得罪的人太多了。
  周赫煊仅仅只做了一次演讲,就直接把加州的舆论烽火点燃了,并且往邻近的几个州不断扩散,效果好得连周赫煊自己都不敢相信。
  大萧条的美国,本就是一只民意火药桶。
  除此之外,周赫煊在其中也起到了巨大作用。他是国际知名学者,他曾成功预言经济危机,他写出过风靡全美国的《泰坦尼克号》,一言一行都受到美国媒体的关注。
  如果换成宋子文,就肯定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因为他在美国根本无人关注。
  在周赫煊抵达美国的第六天,旧金山街头就出现示威游行,紧接着是洛杉矶那边,无数民众呼吁政府取消白银法案。
  “局面怎会发展得这么快?”宋子文吃惊的翻阅着报纸。
  “是啊,”范鹤言也说,“报纸上都是反对白银法案的,舆论几乎一边倒,说没人在背后推动谁信啊?”
  周赫煊笑道:“当然有人推动。”
  范鹤言好奇地问:“周先生在美国有很多朋友?是他们在帮忙宣传?”
  “我哪有那种本事,”周赫煊玩味地笑道,“我们好像卷入美国的政治斗争了。”
  “什么情况?”宋子文一头雾水道。
  周赫煊说:“有人想攻击白银集团,我们正好提供了借口。”
  “谁?”范鹤言问。
  周赫煊不确定地说:“有可能是非白银集团的国会参议员,也有可能是罗斯福本人。”
  范鹤言道:“我还是不明白。”
  周赫煊解释道:“美国现有49个州,每个州有2名参议院代表,共计98位参议员,白银七省拥有七分之一的席位。白银法案肯定侵害到某些州的利益,只不过他们通过政治交易达成了妥协。现在我们站出来挑事,自然有人愿意趁机给白银州上眼药。当然,也可能跟各州无关,说不定是罗斯福授意的呢。罗斯福早就对白银七州不满了,顺手而为也不在话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7/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