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4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6/702

  操场里的几百学生,都是底层贫寒子弟,他们第一次听说“诺贝尔奖”,完全不明白其中代表的重大意义。他们只知道,周先生拿大奖了,就像他们考出好成绩得奖状一样。
  或许有一天,他们回忆起此刻,还记得老师所说的话:“要努力学习,争取成为周先生那样对国家民族有用的人。”
  ……
  汉口。
  新市场大舞台。
  梅兰芳正演出着《霸王别姬》,台下观众云集,叫好声四起。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愁舞婆娑。嬴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宽心饮酒宝账坐……”
  “好!”
  舞台上,“项羽”阔步走到中央,正欲说“有劳妃子”,突然有人拽着张晚报冲上台:“好消息!”
  “项羽”愣了愣,急智道:“有何好消息?可是汉军撤退了。”
  “哈哈哈哈!”
  台下观众本来集体懵逼,听到这话猛然哄笑起来。
  那捣乱的家伙也是个戏迷,念白说:“禀大王,普天同庆的大好消息!哇呀呀呀呀呀!”
  “项羽”侧身道:“妃子,且把战报呈上来!”
  无端被人打扰唱戏,梅兰芳本来极为不满,但也只能跟着演下去。他揭过那份晚报,眼神一瞟,顿时喜出望外,不由自主地说:“大王,真真是好消息呀!”
  “项羽”却急了,连忙催促:“到底是何好消息,快与孤念来!”
  梅兰芳悄悄打了个手势,场面(伴奏乐队)们立即会意,顿时吹拉敲打起来。梅兰芳借着曲牌伴奏唱道:“周赫煊也真国士,风采名震欧罗巴。力压中西大文豪,诺贝尔奖……他称手拿!”
  唱罢,梅兰芳高声呼道:“启禀大王,我国大学士周赫煊先生,拿到诺贝尔文学奖了!”
  台下无数观众惊喜连连,猛地爆发出喝彩声:“好!”
  “项羽”夺过梅兰芳手里的宝剑,即兴舞动起来,乐手们跟着敲锣打鼓,场面瞬间变得极为欢快。“项羽”边舞剑边唱:“文出众兮名盖世,遭刺杀兮大奖至。妃子!”
  “妾妃在!”梅兰芳应道。
  “项羽”拔剑四顾,激动道:“周先生文盖群雄,名动欧罗巴,让世人知我中国有英雄矣!国难又如何?且看我等自强不息。妃子,快快随孤杀出重围,迎接周先生归国!”
  梅兰芳屈膝拜道:“妾妃领旨!”
  “好!”
  全场观众站起来鼓掌,台下的喝彩声,响亮得能把戏院天花板给掀翻。
第689章【推波助澜】
  在我们的印象中,民国时期的报纸,标题应该是严肃的、内容应该是文白夹杂的。
  其实绝非如此……
  比如何应钦当湖南省长时,清明节回乡扫墓,报纸标题是《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
  比如赞扬丰子恺画技高超,不需画表情就能凸显人物情绪,报纸标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又比如报道物价飞涨、工资不涨的标题:《公教人员不是东西——是东西也应当涨价!》、《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瘦了油条》。
  这次《新闻报》就取了个好玩的标题,叫做《诺贝尔炸不死周先生,周先生征服了诺贝尔》:
  “……据悉,刺客向周先生投掷的三枚炸弹,使用的是自制胶质炸药。这种炸药,威力巨大,恰好由诺贝尔发明。而在周先生遇刺的第五天,他征服了瑞典文学院,顺利斩获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从周先生创作出《神女》至今,已是第三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据某位欧洲学者透露,周先生这次拿奖过程波折,他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欧尼尔。欧尼尔先生开创了美国民族戏剧,是美国戏剧界第一人,他的作品在欧洲也广受追捧。”
  “一般而言,诺贝尔奖决选投票最多四轮。周先生与欧尼尔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竟让瑞典文学院的院士们难以抉择,连续三轮投票都不分伯仲。诺奖官方破例增加投票轮数,一直到第七轮投票时,周先生才终于取胜。”
  “周先生之获奖,证明中国也有伟大的文学,也有伟大的文学家。周先生之战胜欧尼尔,可说是中国文学打败了美国文学,让我四万万同胞在国际上扬眉吐气。放眼整个亚洲,荣获诺奖者,只有印度泰戈尔,以及中国周赫煊。泰氏获奖,令世界不可小觑印度;今周氏获奖,亦令世界不可小觑中国。”
  “《字林西报》主编哈维德先生,日前告知笔者,周先生已在欧洲被誉为‘伟人’、‘大文豪’,其所有作品都已卖缺货。只伦敦一地,就有12台印刷机日夜不歇,专门赶印周先生的著作。”
  “包括伦敦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巴黎大学、柏林大学在内的14所欧洲顶级学府,已向周先生发出学术交流邀请,并拟颁发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伦敦市长近日宣布,将授予周先生‘伦敦荣誉市民’称号……”
  ……
  其实,就在世界各大通讯社,公布周赫煊获得诺贝尔奖那天,中国也发生了一个大新闻。
  汪兆铭遇刺了!
  而且幕后黑手的第一嫌疑人是老蒋。
  常凯申有非常大的作案动机,比如他最近正在收权,跟汪兆铭闹得很僵。又比如刺杀发生在高官合影的时候,本该到场的常凯申,当时恰好没有露面。
  其实老蒋这次是真的背了黑锅,杀手的第一目标就是他,由于老蒋临时改变行程,才贼不走空顺手给了汪兆铭一枪。
  但这种事说不清啊,人们已经认定是老蒋指使的。甚至在常凯申赶去刺杀现场的时候,汪兆铭的老婆紧紧揪住他,边哭边喊:“你不要汪先生干,汪先生可以不干,为什么派人下此毒手啊!”
  老蒋当场脸色就黑了。
  11月2日,汪兆铭遇刺的第二天。
  南京,憩庐。
  军统第一处处长徐恩曾、第二处处长戴笠,此刻战战兢兢的等候在会客厅。
  常凯申披着件大衣出来,翘腿坐在沙发上,语气平淡地问:“说吧,有什么进展?”
  见到老蒋这副模样,徐恩曾和戴笠愈发心惊胆战,他们倒更希望老蒋破口大骂“娘希匹”。
  “还,还没有进展。”徐恩曾低着头,口干舌燥。
  戴笠的头也低着,嘴角偷偷露出一丝阴森冷笑,说道:“当天参加开幕式的两名记者李星和王立文有重大嫌疑,他们是中央党部的记者,此次采访任务是王思诚安排的。”
  此言一出,徐恩曾惊恐万分,因为王思诚是他的心腹干将。
  “委座,卑……卑职一定彻查到底,绝不姑息!”徐恩曾连忙表态,他知道自己这次被戴笠坑惨了。
  常凯申眯着眼:“既然第一处出了问题,你就先歇段时间吧,这次的调查不必参与了。”
  “是……卑职遵命。”徐恩曾浑身无力地说,他感觉自己有可能不会被重用了,心里恨不得把戴笠千刀万剐。
  “去吧。”常凯申挥手道。
  徐恩曾强打着精神,立正敬军礼道:“卑职告退!”
  等徐恩曾离开以后,常凯申吩咐戴笠:“限你三天破案,超过了期限,你也别来见我了。”
  “啊?”刚刚还暗自得意的戴笠,瞬间就傻眼了,苦涩道,“委座,卑职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重望!”
  将戴笠也打发走,常凯申焦头烂额的回到卧室,见宋美龄正躺在床头看报纸,他挤出笑容道:“达令,又在看什么有趣的新闻?”
  宋美龄说:“还能有什么新闻?除了汪兆铭遇刺,就是周赫煊获奖。”
  周赫煊获奖?
  常凯申突然灵光一闪,急步走出卧室,对侍从副官说:“给我打萧同兹的电话!”
  萧同兹是中央通讯社的社长,老蒋的耳目喉舌,以前跟周赫煊聊得很对胃口。电话接通以后,常凯申立即命令道:“汉杰,传令所有党媒报纸,明天的头版头条全部刊登周赫煊获奖。给我不遗余力的使劲吹捧,一定要把汪兆铭遇刺的新闻给盖下去!”
  “明白,请委座放心。”萧同兹瞬间就领会了。
  一个新闻传得沸沸扬扬,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另一个大新闻来压制它,周赫煊获奖恰好就足够分量。
  跟萧同兹通话完毕,常凯申又命令国党中央宣传部,让宣传部立即行动起来,发起各种研究学习周赫煊的活动。反正不能让大家歇着,把注意力都转向周赫煊获奖上面,别再议论汪兆铭到底是谁杀的。
  于是乎,从11月3号开始,国党统治下的所有官方媒体,步调一致的对周赫煊大唱赞歌,举国上下全是周赫煊获奖的消息。
  《中央日报》如此吹捧道:“自明清以降,中国之伟大思想家,王阳明当论第一,周明诚可论第二。王阳明的思想,对近代日本影响深远;周明诚的思想,对当今世界影响重大。两位先生之著作,吾国民不可不读也。”
  听说,伟大领袖空一格蒋委员长中正先生,正在考虑给周赫煊颁发一个大勋章。
第690章【国际大学者周赫煊先生作品研究学习讨论会】
  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这段古话用来形容梅思平非常合适,此时,他积极主张对日亲善;未来,他甘于做日本的走狗——报应来了吧,嘿嘿,他刚好附郭到了京城。
  江宁县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6/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