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4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1/702

  在国人看来,运动员拿不到奖牌,就是整个中国的耻辱。
  特别是被寄予厚望的选手,就更会招来非议,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此时的游泳项目分得比较粗,只有蛙泳、仰泳和自由泳。自由泳名副其实是“自由的游泳”,只要不采用蛙泳和仰泳的游法,随便你怎么游都可以。
  顺便一提,今年比赛又有了新规定,允许在蛙泳比赛中使用蝶泳技术,相当于把蝶泳等同于蛙泳。在此后的20年里,蛙泳比赛,其实就是后世的蝶泳比赛,因为蝶泳速度更快,少有运动员采用蛙泳技术。
  周赫煊把男女各种游泳测试都看了一遍,忍不住把教练叫过来问:“杨教练,现在的游泳比赛,有没有潜泳距离限制?”
  中国奥运代表队的游泳总教练,正是杨秀琼的父亲杨南柱,他迷糊道:“什么是潜泳距离限制?”
  “就是运动员在入水后,最多能潜泳多长距离?”周赫煊问道。
  杨南柱稀里糊涂地说:“没有啊,想潜泳多久都可以,这有什么问题吗?”
  周赫煊的脸上浮出笑意,说道:“杨教练,我觉得可以让运动员入水后,尽可能的延长潜泳时间,说不定可以提高比赛成绩。”
  “会吗?”杨南柱将信将疑。
  其实不止是杨南柱,此时全世界的游泳教练,都还没意识到潜泳所带来的好处。
  就拿“蝶泳之王”潘克拉托夫来说,这货比赛时一头钻进水里,再冒出来就已经到对面池边了,你让其他选手怎么玩?于是乎,游泳比赛的规则就只能修改,限制运动员入水后只能潜泳15米。
  那还是90年代的事儿。
  此时的30年代就更加恐怖,可以全程潜水。比如蛙泳,只要是采用了蛙泳的姿势,你潜水游过去,再潜水游回来都算合格,因为没有相应的限制规则。
  要到50年代的新中国,穆祥雄接连打破游泳世界纪录,才导致游泳规则第一次被改变——正式比赛不得全程潜泳,但允许入水后通过下肢摆动暂时潜泳。
  亚洲人的优势是灵活,劣势是矮小,而潜泳则可以完美的扬长辟短。
  杨南柱虽然不认同周赫煊的离奇想法,但还是让运动员试试看,命令他们能潜泳多久就潜泳多久。
  然后,所有人都傻眼了……
  潜泳的最好方式是蛙泳,所有人都下意识使用蛙泳姿势。在泳池中四次往返(100米)结束,男运动员季正亮速度最快,耗时1分13秒7;女运动员当中杨秀琼最快,耗时1分16秒9。
  此时的男子百米蛙泳世界纪录是1分13秒,季正亮已经接近世界纪录。而杨秀琼以女子的身份,距离男子世界纪录不足4秒,甩开现有的女子纪录2秒以上。
  这还是运动员们状态不佳,并且暂时不习惯潜泳的结果。
  等到运动员们恢复状态,再适应了潜泳作战,估计全体都能打破世界纪录。
  “这这这……”教练杨南柱说话都在打哆嗦,懵逼道,“这能成吗?完全不讲道理啊。”
  周赫煊笑问:“国际游联规定了不能潜泳吗?”
  “没有。”杨南柱连连摇头。
  “那不就得了,没有规定就是默许。”周赫煊说。
  杨南柱难以接受道:“可这是作弊啊。”
  周赫煊乐得笑出声来:“既然可以合理作弊,谁他妈还讲规矩啊?”
  “那倒也是。”杨南柱挠头直笑,在欢喜的同时,又感到三观崩溃。
  几个月后的奥运会上,中国游泳队员们绝对一鸣惊人,并且让所有国家的裁判、教练和选手直呼蛋疼。
  周赫煊想了想说:“杨教练,这种比赛方式必须保密,赛前不能透露任何消息。”
  “这是肯定的。”杨南柱郑重道。
  “还有,”周赫煊又说,“以我们男子游泳队员的实力,正常情况下很难进入复赛,只有一开始就使用潜泳,他们才有可能拿到奖牌。但是,如果初赛就使用潜泳的话,势必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和效仿。”
  杨南柱说:“从初赛到决赛,也就两三天时间,洋人临阵磨枪学潜泳应该没威胁。”
  “还是需要警惕啊。”周赫煊告诫说。
  杨南柱想了想,突然笑道:“可以让运动员们在初赛和复赛时,尽量保存实力,直到决赛的时候再使用全力。甚至,初赛和复赛的时候不必拿冠军,只需获得进入下一轮比赛的资格即可。”
  周赫煊哈哈大笑:“杨教练啊,杨教练,还是你更坏。”
  在场的人全都欢笑起来,按照周赫煊的潜泳作弊方法,这届奥运会的中国队妥妥拿金牌。
  估计奥运会结束以后,游泳比赛的规则都要因此而改变。
第712章【中国的国球是足球?】
  在新中国,中国的国球是乒乓球。
  而在民国,中国的国球是足球。
  从20年代到40年代,中国的足球水平,就代表着亚洲的足球水平。或许后世的国人很难想象,但真实情况就是这样的。
  从1923年到全面抗战爆发期间,只要中国队参加了远东运动会的足球赛,那么次次都能拿冠军,可以说是把小日本儿吊起来打。
  中国足球队的核心领袖是李惠堂,他1954年当选亚洲足联秘书长,1965年当选国际足联副主席,1966年当选亚洲足协和世界足协副会长。1976年德国《环球足球杂志》评选当中,李惠堂以1860个进球数,与贝利、贝肯鲍尔、迪斯蒂法诺和普斯卡什并列为“世界五大球王”。
  此时的中国,李惠堂被公认为“足球之王”,被日本称呼为“远东球王”。还有好事者编了个顺口溜: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历史上的1936年柏林奥运会,王正廷没有参加,而真正的领队者则是李惠堂。
  为了给奥运队员们筹集经费,李惠堂带着足球队提前两个多月出发,靠沿途比赛的门票收入筹措资金。他们一路从中国打到德国,共进行27场比赛,取得23胜4平的好成绩。他们省吃俭用,历尽风尘来到柏林,终于为中国的运动员攒足了奥运经费。
  但是由于一路征战,李惠堂和足球队员们已经疲惫不堪,奥运比赛时以0:2的比分输给英国,首轮便遭到淘汰。
  这是个可敬的运动员,他以一己之力撑起了中国的柏林奥运之行。
  虽败犹荣。
  好吧,我们还得提一下谭咏麟他爹,历史上,谭江柏是中国奥运代表团的副领队。
  另外国术表演队员们也值得赞扬,足球运动员通过比赛筹钱时,武术队员同样在国内卖艺赚钱。历史上,中国能派出69名运动员参加柏林奥运会,那些钱都是运动员们自己想办法弄来的。
  南京政府虽然也提供了资金,但层层盘剥下来,到运动员手里已经很少了,那点钱用来买船票都够呛。
  现在有了周赫煊的资助,足球运动员们终于不用再劳累。不但可以提前来德国训练适应,而且还能找德国球队打交流赛,不说拿奥运奖牌,至少不会在第一轮就被淘汰掉。
  眼下跟中国队打友谊赛的,是柏林本地的一支队伍,在整个德国大概能排前十吧。
  天空中飘着小雨,再加上对手是中国,现场的观众并不多,拢共只有1000多人观看,稀稀拉拉的坐在观众席上。
  那支德国足球队的成员们,也完全不把中国队放在眼里,若非周赫煊托人安排赛事,估计这些德国佬都拒绝跟中国队打比赛。
  德国队首先开球,跟散步一样把球踢出去,然后慢悠悠的杀向中国队大门。“飞将军”叶北华狂奔而去,一脚把球断掉大力后传,“谭铜头”谭江柏奋力一跃,用头准确的把球接住,然后大脚传给前场的李惠堂。
  李惠堂接到球后并不着急,直到德国队后腰上前逼抢,他才猛然加速,轻轻松松玩了个穿裆。德国队的后卫也冲上来,李惠堂又是一个人球分过轻松解决,随即来个30米大力抽射。
  世界波!
  德国守门员根本来不及反应,下意识跳跃飞扑,半只手掌成功挡住足球的去路。
  但是没卵用,足球虽然被改变前进方向,但依旧急速飞向网角。
  球进了,开场不到两分钟,中国队就已经领先。
  德国守门员有些懵逼的站起来,甩着发麻生疼的右手自言自语:“中国猴子的力量好大!”
  李惠堂,可是曾经踢破球网的变态。
  “好球!”
  周赫煊猛地站起来拍巴掌,看完这场比赛,他就要带着老婆回国搬家。
  张乐怡稍微矜持些,只是站起来鼓掌,于珮琛和孙永振已经打开始大吼欢呼了。
  观众席嘘声四起,看来德国球迷很不高兴。
  倒是场上的德国队员开始重视起来,不像刚开始那么散漫,拼抢跑动变得更加积极。
  赛事进行到14分钟,叶北华接到队友的传球,快得像一道闪电直插中场,想要阻拦他的德国球员根本就追不上,不愧为“飞将军”。
  很快又是李惠堂接到传球,这次他的表演更精彩,连过三人单刀直入,最后连人带球一起进网。
  德国队员们的脸都黑了,他们虽不是顶尖球队,但在自己国家也能排得上号,居然不到15分钟就被人打成2:0。如果说第一个进球可以用运气来解释,但第二个球就完全体现了实力,这只中国队伍的骨头很硬啊。
  终于,德国球员拿出他们真正的本事,李惠堂更是被重点照顾,随时随地都有两名球员去盯防。
  然而还是没卵用,直到中场哨声响起,中国队已经打出3:0的分数,李惠堂直接上演了帽子戏法,弄得观众席的嘘声越来越大。
  周赫煊忍不住对教练说:“那个,还是跟人家留点面子吧,至少让别人进一个球。”
  中国奥运足球队教练叫颜成坤,屁都不懂,充其量只能算一个球迷。但人家有钱,利用南华体育会主席和香港中华巴士公司总理的头衔,再通过贿赂和赞助就弄到了教练职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1/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