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4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4/702

  杜心五琢磨道:“多半是日本人,这帮孙子祸害华北不说,居然敢来南方挑事。”说着,杜心五吩咐徒弟李如圭,“你把朱家兄弟叫来!”
  不到片刻,朱国福、朱国禄、朱国桢三兄弟联袂而来。
  八年前的南京武术国考,最优等十五人当中,朱氏兄弟就占了三个,“朱家三虎”名震全国。随即,朱国桢被聘为中央国术馆技击队队长,朱国禄为副队长,朱国桢为教授班班长,三兄弟还受邀去中央军校当教官。
  这三兄弟本来前程似锦,可惜受到师父和师弟万籁声的连累。
  李济深曾邀请万籁声担任两广国术馆馆长,授少将军衔,时年25岁。当时两广跟中央打仗,杜心五也站在两广那边,引起老蒋的深深不满,连带着朱家兄弟在中央的职务也被撤了。
  杜心五指着朱家三虎说:“我得到了可靠情报,日本人想对周赫煊先生不利。你们三个快去南京,保护周先生安全!”
  “遵命!”朱家三虎应诺。
  当晚,朱家三虎就和洪门红棍闵舟,一道出发坐火车前往南京,大概明天上午就能抵达。
  一下子跑来四个好手,周赫煊还真没料到。
  之所以打电话向上海洪门要人,是因为南京的人靠不住。以周赫煊的名气和人脉,分分钟就能请到中央国术馆的教头当保镖,但找麻烦的是孔令侃,关键时候中央国术馆的人很可能背叛。
  对于孔令侃,周赫煊非常头疼。
  杀是杀不得的,有宋美龄、宋霭龄和孔祥熙护着,周赫煊名望再高也要被抓,顶多保住性命被判个十年八年,那就太不划算了。
  而孔令侃则没那么多顾忌,这家伙是个二愣子,才不管周赫煊的影响力有多大,毛躁起来说不定真把周赫煊一枪崩了。而且,孔令侃即便杀了周赫煊,他最多出国避避风头,谁让人家投胎技术好呢。
  周赫煊现在的打算是先保命,如果孔令侃不乱来那就算了。如果真的还想搞事,那周赫煊也不是纸糊的,杀了孔令侃再逃到两广或者云南即可。
  当天晚上,周赫煊让孙永浩带着家人,连夜押送行李登船,直奔山城重庆。他身边只留下了张乐怡和孙永振,这样遇到麻烦跑路也更加方便。
  与此同时,希特勒送的那把枪,周赫煊也随时带着身上。谁敢撞上来,他就敢杀谁,包括孔家的人。
  早晨,前来支援的朱家三虎和闵舟,已经在南京火车站下车。
  周赫煊穿戴洗漱完毕,带着老婆、岳父和小姨子,前往行政院大礼堂接受勋章。
  “止步!”
  一队宪兵将他们拦住,宪兵队长说:“周先生请恕罪,兄弟们要搜身。”
  自从半年前汪兆铭遇刺,南京的宪兵就查得格外严格,每逢重大场合,中央部级以下官员都要被搜身检查。
  周赫煊的后腰正好别着一把手枪,他冷笑道:“连我的身也要搜?”
  宪兵队长愣了愣,尴尬道:“周先生稍等,我去请示一下上级。”
  “请便。”周赫煊说。
  过了大概20分钟,宪兵队长再次回来,还专门带着个女兵,赔笑道:“周先生和夫人不必检查,其他人还请配合。”
  周赫煊朝孙永振点点头,孙永振立即拿出两把手枪和一把匕首,主动交到宪兵的手中。那个女兵,则负责搜查小姨子张满怡,岳父张谋之也被宪兵搜了个里外通透。
  一行人很快步入行政院大礼堂,没过多久,孔令侃也带着跟班来了。
  “请出示官函。”宪兵队长说。
  孔令侃冷笑道:“常凯申是我姨父,行政院就是我家,老子来行政院就是回家,你他妈敢问我要官函?”
  宪兵队长估计早就跟孔大公子打过交道,苦笑道:“孔秘书,那请允许兄弟们搜身。”
  孔令侃直接把手枪拔出来,指着宪兵队长的脑门:“你搜一个试试。”
  宪兵队长无奈道:“孔秘书,咱都是混口饭吃,别让兄弟们为难。”
  “你他妈叫谁兄弟呢,就算谷正伦来了,也没资格跟我称兄道弟!”孔令侃嚣张地说。
  谷正伦,中国宪兵之父,中华民国御林军统领。
  宪兵队长头大无比,对一个手下说:“马上打电话报告谷司令。”
  谷正伦接到消息,飞快坐车前来,笑呵呵说道:“哎呀,令侃公子回南京了,怎么不找我喝酒啊?”
  “还喝酒?老子都快被你的手下气饱了,”孔令侃指着宪兵队长,“就是这混蛋,问我要官函,还搜我的身。我命令你,马上把他开除!”
  谷正伦笑哈哈说:“我的孔大公子唉,兄弟们都是混口饭吃,我代他向你陪个不是。您大人不记小人过,今天这事儿就算了。行不行,就一句话,给我老谷一个面子!”
  孔令侃犹豫片刻,说道:“那好,我就给你谷司令一个面子。”
  “看嘛,这不就结了,”谷正伦笑呵呵的勾肩搭背,顺手把孔令侃的手枪夺过来,“走,孔大公子,我老谷亲自陪你进去。”
  孔令侃感觉倍儿有面子,居然忘了自己的手枪被人夺走,乐颠颠的就与谷正伦一起迈进行政院大门。
  谷正伦悄悄对宪兵队长使了个眼色,宪兵队长立即会意,举枪把孔令侃的几个跟班拦住。那些步枪是已经上膛的,跟班们若敢再踏前一步,直接就是被打成筛子的下场。
  别拿宪兵当摆设!
第729章【借刀杀人】
  行政院大礼堂内,已经来了不少人,主席台后方悬挂着横幅,内容为:诺贝尔奖大学者周赫煊先生表彰会暨一等卿云勋章授予仪式。
  中央社和国党各报记者,已经提早到场等候,一有大官或名人进来就连连拍照。
  张谋之和张满怡父女俩,只能坐在比较靠后的位置。张老头儿乐颠颠的到处跟人打招呼,趁机拉关系,扩充自己的交际人脉。
  张乐怡坐在丈夫身边,身穿月白色丝绸旗袍,头发高高挽起,显得雍容贵气又端庄美丽。
  没等多久,便陆续有人前来道贺,从学界到政界人士应有尽有。
  蔡元培缓缓走来,微笑道:“恭喜明诚。”
  “竟是孑民先生,领受一枚奖章而已,何敢劳您大驾来南京?”周赫煊起身握手道。
  “可不止一枚奖章,那是诺贝尔奖啊,”蔡元培握着周赫煊的手不放,笑道,“去年我从报纸上看到消息,高兴得连饭都多吃了两碗。更何况,明诚你还把居里夫妇请到中国交流学术,我必须代表中央研究院感谢你!”
  蔡元培此时已经没当官了,因为他总是跟民主人士搅在一起,让蒋委员长极为不满。蔡元培定居在上海,这次为了参加周赫煊的授勋仪式,专门坐火车赶来。
  两人正说话时,冯玉祥大笑而至:“哈哈哈,周老弟,好久不见啊!”
  “冯将军安好。”周赫煊问候道。
  冯玉祥摆手说:“手底下无兵无将,不敢做将军,你直接喊我老冯就可以了。”
  周赫煊揶揄道:“那我干脆叫您冯委员长。”
  冯玉祥脸上浮出古怪笑容,指着北边说:“你要是敢喊,我就敢答应,就怕他蒋某人吃醋。”
  “哈哈,冯将军真幽默。”周赫煊干笑两声。
  冯玉祥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虽然无兵无权,但职务却高得吓人。他是南京军委会的副委员长,在军界的地位,表面上仅次于常凯申这个委员长。
  如今冯玉祥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蹭热点刷存在感。但凡国内出了点什么奇事怪事大事,他都要站出来吼两嗓子。比如施剑翘刺杀孙传芳,冯玉祥要求特赦;比如章太炎因病逝世,冯玉祥又在国葬申请书上签名。
  今天老蒋要授勋章给周赫煊,冯玉祥巴巴的跑来露脸了,这位换章将军的出镜率很高啊。
  “咔嚓,咔嚓!”
  记者席里猛闪镁光灯,能把狗眼给亮瞎了。
  来的是考试院长戴季陶,他穿着一袭长衫,朝冯玉祥、蔡元培两人点头致意,又跟周赫煊握手道:“明诚,你辛苦了。”
  “不辛苦,”周赫煊问候道,“戴院长好。”
  “我说的是奥运会,你辛苦了,”戴季陶说道,“我明天就要去德国,参加柏林奥运会,要不一起结伴而行?”
  周赫煊说:“我可能要再等几天。”
  历史上的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真正领队正是戴季陶。可惜这位先生两手空空变不出钱来,以至于中国队的开幕式服装都没有,只能在会见希特勒时请求帮助,让主办方解决了中国队的服装问题,实在有够丢人的。
  而且,戴季陶发现中国队成绩欠佳,便扔下运动员不管了,自己游历欧洲整整五个月才回国。
  冯玉祥见戴季陶来了,实在找不到共同语言,立即闪人跑去落座,蔡元培也抱拳离开。
  戴季陶就在旁边坐下说:“明诚你那篇讨论战和问题的文章,我看了,写得很好。唉,落后就要挨打,只剩下奋起反抗一条路了。”
  “那就请戴院长不要再鼓吹和平,中日两国之间没有和平选择。”周赫煊说。
  “可能吧。”戴季陶有些沮丧。
  戴季陶一向是铁杆“主和派”,但他近来的思想正在向“主战派”转变。历史上,等戴季陶从欧洲游历回来,就立即表明了自己的新立场。
  那是年底的一次国府高级会议,戴季陶在休会的时候,突然跪下向其他参会者磕头说:“我是信佛的。活佛在拉萨,去拉萨拜佛有三条路,一是由西康经昌都,二是……诚心拜佛的人三条路都走,这条走不通走另一条,总有一条走得通的,不要光走一条路。”
  说完,戴季陶又向众人磕了一个响头,随即退席离开。
  这番话的意思是,主战与主和都是为国家,两条路爱国者都应该走走。他的选择是,一边试图争取和平,一边积极备战抵抗,让大家放弃战和之争而齐心协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4/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