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702

  冲突激化发生在八月底。
  英国商轮万流号跑到云阳江面闹事,不分青红皂白浪沉杨森运军饷的3艘木船,50多位船上军民被淹死,八万多饷银和少量枪支沉入江底。
  话说,杨森是吴佩孚任命的四川省长,英国人如今也在帮吴佩孚,这次事件纯粹大水冲了龙王庙。
  但英国佬牛啊,撞错就撞错呗,我管你谁是谁,反正中国人命贱。
  杨森也牛,一怒之下派兵扣押英国商轮万通号和万县号,要求英国人赔偿损失。英国佬的回应是增派军舰,并下达24小时最后通牒,期限一到就直接开炮。
  9月5日,英舰悍然炮击万县市区,炮轰近3个小时,发射炮弹和燃烧弹300余发。中国军民死伤数千人,民房商店被毁千余家,史称“万县惨案”。
  惨案发生后,包括《大公报》在内,全国多家报纸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并严厉谴责英国人的罪恶行径。热血爱国青年自然坐不住,纷纷自发上街游行示威。
  若是抗议和游行管用,那还要军队来干什么?
  如今英国人的气焰依旧嚣张,不但拒不交出凶手、赔偿损失,反而威胁吴佩孚和平解决此事。吴佩孚只得给杨森施压,要求杨森给英国人道歉,并尽快释放被扣押的英国商轮。
  乾坤颠倒,黑白不分,巍巍民国,一向如此。
  “别看了,走吧。”冯庸叹气说。
  周赫煊无奈摇头,成功办学的欢喜心情,瞬间被冲得荡然无存。
  郁闷无比的返回报馆,周赫煊屁股还没坐热,胡政之和张季鸾就一起找上他。
  张季鸾说:“我们刚刚收到警告,北平方面勒令《大公报》淡化万县惨案,报道言辞不得过于激烈。好像直隶地区所有报馆,都收到了这条电令。”
  “社长,你说怎么办吧。”胡政之看着周赫煊。
  周赫煊反问:“你们的意见呢?”
  张季鸾说:“该如何报道,就如何报道。不党、不私、不卖、不盲,这八个字不能丢了。”
  周赫煊仔细考虑着其中得失,最终咬牙说:“报!”
  胡政之和张季鸾相视一笑,前者说道:“这次的社论我来写,尽量含蓄一些,但事实必须讲清楚。”
  想要在民国办报纸,骨气和圆滑都得具备。胡政之不会傻到故意激怒军阀和洋人,但关键时候还得坚持底线,这才是《大公报》真正的办报方针。
  上次周赫煊说的那个深度报道,各地军阀近年来的军费开支,胡政之早就收集齐了。但此时正值北伐军接连大捷,他选择暂且按住不发,因为一旦这种呼吁和平的文章写出来,等于变相在帮吴佩孚说话。
  真正的报道时机,是在南北军队僵持不下的时候。
  打发走胡、张二人,周赫煊坐在办公室里唉声叹气,他发现自己不管怎么做,对中国的糟糕局面都无济于事。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
  周赫煊没好气道:“请进!”
  一个年轻人推门而入,恭敬道:“周先生你好,我是来送请帖的。”
  周赫煊打开帖子,却是张学良以前的副官、如今《北洋画报》的社长冯武越,邀请他周末参加舞会。
  “劳烦通知冯社长,我到时会去的。”
  周赫煊感觉很讽刺,如今全国老百姓都在抗议列强,有钱人家的舞会却还照开不误。而他周赫煊,也是那“不知亡国恨”中的一员。
  ……
  褚府。
  褚玉凤歪趟在榻上,抽着大烟问:“都半个月了,还没找到机会?”
  杜笑山苦着脸说:“那姓周的太鸡贼,平时都待在租界不出来。今天倒是去了东郊,但随行的还有张学良和冯庸,这事不好办啊。”
  褚玉凤满不在乎道:“他不出租界,那俺们就在租界下手。”
  “可不行!”
  杜笑山连忙劝阻:“二爷,在租界动火器是大忌,一不小心就会引来洋人干涉。”
  “你呀,就是胆子太小,”褚玉凤笑道,“找个枪手,躲在人群里放枪,打完枪子儿就跑,洋人能查得出来?”
  “这……”杜笑山欲言又止。他真不想管这事,好歹周赫煊是张学良的人,而且还是个知名大学者,万一出了纰漏,就得轮到他杜笑山来背黑锅。
  褚玉凤面色狰狞道:“你是天津的地头蛇,去给俺物色一个不要命的枪手。给他1000大洋,务必把周赫煊的脑袋提来。这是军令,不得违抗!”
  “好……好吧。”杜笑山勉强答应,心里已经把褚玉凤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
  别看褚玉凤在天津城横行无忌,其实还是个怂货。他根本不敢在租界杀人,就连请枪手都委托杜笑山,以后出事可以推得一干二净。
  杜笑山当然不是傻瓜,凭白给人当枪使。他回到家中左思右想,唤来心腹说:“你去给周赫煊传句话,让他出门小心,谨防刺客。”
第071章【狗血】
  周赫煊很快就收到杜笑山的提醒,那天他出门上班,突然迎面走来个人,没头没尾地说:“先生出门小心,谨防刺客!”
  自穿越以来,要说周赫煊得罪过的人,也就溥仪和褚玉凤。
  就溥仪那软弱性格,是绝对干不出刺杀这种事的。那就只剩下褚玉凤了,周赫煊感觉如芒在背,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对。他也不敢再让孙家兄弟轮换着去李公馆练武了,每天出门必然带在身边,好歹能增添些安全感。
  但天底下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周赫煊琢磨着要解决这个隐患,而不是被动等待杀手出现。
  按照历史轨迹,褚玉璞和褚玉凤还能风光一两年,真要铁了心杀周赫煊,足够他死上好几次!
  好在租界足够安全,就算安排刺客,那也得谋划很久。
  周末。
  周赫煊换好衣服,在楼上窗户观察许久,才带着孙家兄弟出门。
  他叫了三辆黄包车,孙永振在前,孙永浩在后,自己乘坐中间那辆,对车夫说:“往北,去博目哩道!”
  车夫讶然回头:“先生,博目哩道在南边。”
  “我喜欢绕路看风景。”周赫煊懒得解释。
  “好嘞,先生坐好!”三位车夫大喜,绕路跑他们赚得更多,巴不得能绕一整天。
  每次出门都变着法子绕路,自然是为了防止有人埋伏。
  周赫煊暗自吐槽:妈蛋,真是日了狗了。出门参加个舞会,都搞得跟地下党接头一样!
  博目哩道在英租界最南边,也就是后世天津的彰德道。半个小时的路程,兜圈子足足花了两个钟头时间,黄包车才终于在冯公馆门口停下。
  冯武越留洋学的是航空和无线电,他回国后便担任张学良秘书,还协助过冯庸组建东北空军。
  去年受郭松龄倒戈影响,张学良身边的很多亲信都被调任,冯武越也是那个时候辞职的。他今年初在《益世报》任职,后来张学良又联系到他,出钱让冯武越创办《北洋画报》。
  以冯武越自身的职务,暂时还没能力在天津租界买房子。但他同时还是赵庆华的女婿,赵四小姐的大姐夫,老丈人家可有钱得很。
  周赫煊入府时,舞会已经快开始了。
  冯武越带着妻子过来迎接道:“周先生来啦,这是内人绛雪。”
  “冯夫人你好!”周赫煊微笑道。
  “周先生好,久仰大名。”赵绛雪颔首施礼。
  赵庆华一共四个女儿,芳名分别叫绛雪、紫霜、缣云和绮霞(赵一荻),貌似她们今天都来了。
  周赫煊被带到大厅,冯武越给他逐一介绍:“这是三弟燕生,还有他的未婚妻吴婧。”
  “赵公子你好,”周赫煊和赵燕生握手认识,又对吴婧说,“吴小姐,咱们又见面了。”
  “是啊,真巧。”吴婧笑道。她的出身也不简单,是天津首富吴调卿的孙女、中国首家银行创办者严筱舫的外孙女。
  冯武越又介绍三位美女说:“这是二妹紫霜,三妹缣云,四妹绮霞。”
  周赫煊与她们分别握手,注意力集中到赵四小姐身上。赵绮霞如今才14岁,她好像是明年初遇到张学良的,那也才15岁啊,少帅居然忍心向一个小姑娘下手。
  除了赵家人,陆静嫣和徐子权这对小情侣也在,他们跟周赫煊比较熟,见面后聊得颇为愉快。另外还有一些青年男女,都是冯武越夫妇的朋友,亦或是天津富豪名流家的公子千金。
  今晚属于年轻人的舞会,连年龄超过30岁的都没有。
  冯庸最后带着一位美女出场,哈哈笑道:“武越,你们不等我就开始了啊,办事不地道!”
  冯武越和冯庸是朋友,握手问:“五爷,这位小姐是?”
  冯庸立即介绍说,“这位是张乐怡张小姐,她父亲跟我家老头子在谈生意。听说我要来参加舞会,老头子就让我把张小姐也带来。”
  冯庸的父亲冯德麟跟张作霖是拜把兄弟,冯张二人当年在东北明争暗斗,最后张作霖胜出,冯德麟无奈宣布下野。虽然不当军阀了,但冯德麟做生意却吃得开,借着张作霖的关系,经营出偌大家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