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4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4/702

  常凯申得到消息的时候,正在金陵兵工厂视察。
  从德国引进的马克沁重机枪,已经正式国产化了,被命名为二四式重机枪。同时,金陵兵工厂开始制造82迫击炮,常凯申这次过去就是观看试炮的。
  跟自产重武器比起来,周赫煊和孔令侃那点破事儿算什么?
  当侍从副官前来禀报的时候,常凯申根本不为所动,只是略微点头说:“知道了,让夫人妥善处理。”
  反倒是国内外的报纸,在收到张乐怡“群发”的电报后,一个个都兴奋起来,莽足了劲想要搞出大新闻。事件的两位当事人,一边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边是财政部长的儿子,那代表的都是报纸销量啊!
  洪门那边的反应也很迅速,在得知红棍闵舟中枪住院后,致公党总部(香港)立即发来措辞严厉的电报,要求南京政府必须严惩凶手。
  不仅外部纷纷扰扰,国党内部也暗流涌动。
  以陈果夫、陈立夫为首的CC系,本来就跟孔祥熙斗得厉害。这次听说孔令侃惹上周赫煊,CC系报纸立即开动起来,打算把孔祥熙怼得灰头土脸。
  没办法,手握财政大权的孔祥熙,得罪了太多人,又眼红死了太多人。
  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情,周赫煊懒得过问。他在离开警察厅以后,没有立即返回扬子饭店,而是坐着黄包车前往中央医院。毕竟闵舟是因他受伤,周赫煊不得不关心。
  “闵兄弟醒了吗?”周赫煊来到病房。
  朱国福说:“昏迷了三个钟头,刚醒来一会儿,现在又睡下了。医生说只要不术后感染,就没有什么大问题,卧床一段时间就好了。”
  “那就好。”周赫煊别的没有,磺胺药管够。
  朱国禄好奇地问:“周先生,孔家的事解决了吗?”
  “解决了,”周赫煊点头说,“孔令侃被送出去留洋,三年之内不得返回中国。”
  朱家兄弟对此惊讶不已,他们在南京也住过几年,还是头一次听说孔家认怂的,这位周先生很厉害啊!
  周赫煊又花钱给闵舟聘请一个专门护工,才带着朱家兄弟返回扬子饭店。刚一露面,张乐怡他们就团团围上来询问情况,得知事情圆满解决,张谋之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这样就好,这样就好!”张谋之就怕被孔家盯上。他是做生意的,如果得罪了孔家,就得跑去地方军阀的地盘上混了。
  周赫煊笑着安慰说:“绝对不会有事的,下周就要召开国党五届二中全会了,孔家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掉链子,凭白给他的政敌提供抨击材料。”
  张谋之语重心长地说:“贤婿啊,以后做事务须冷静,千万不要再那么冲动了。”
  “明白,明白。”周赫煊不想多做解释。
  就像周赫煊所说的那样,国党又要开代表大会了,如此紧要关头,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横生枝节。
  马上即将举行的国党五届二中全会,主要是讨论军事外交问题,内容有三:
  第一,继续执行“敦睦友邦”的外交政策,但在中日关系上,如果“超过忍耐之限度”,则“决然出于抗战”。
  第二,再度重申“赤祸”之威胁,但承认“停止内战、和平统一,为全国共守之信条”,“武力剿匪”变为“和平收编”,要求红军放下武器归附中央。
  第三,选举新一届的国防委员,并对“两广事变”作出处理,兵不血刃的吞并广东,还在政治上将广西纳入南京政府治下。
  这些会议内容里边,有的像在说废话,但对中国影响巨大。
  或许是碍于举国高涨的抗日情绪,常凯申首次透露出“抗战”倾向,并对处理共党问题的态度有所缓和,还彻底解决了两广的军阀后患。这三条内容,为全民统一战线的成立提供了政治依据,也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埋下了伏笔。
  单从政治法理的角度而言,国党五届二中全会太重要了,它让之后的全民统一抗战变得有理有据。至少对于李宗仁、白崇禧、韩复榘、阎锡山、宋哲元、刘湘这些军阀来说,不遵抗日号令就是反对中央,就是反对全国人民。
  “煊哥,还没吃饭吧?”张乐怡没有任何抱怨,不声不响地给周赫煊端来一碗海鲜面。
  “谢谢。”周赫煊笑道,有个懂事的老婆真好啊。
  张乐怡守在周赫煊旁边,看着他吃面说:“刚才有个记者过来,想请你写一篇骂孔令侃的文章,被我轰走了。”
  “轰得好,这些家伙反应真快!”周赫煊冷笑道。
  如果有报纸愿意骂孔令侃,周赫煊当然欢迎。但想让他亲自写文章骂,那就有点可疑了,分明是要把周赫煊当枪使。
  不用说,那个主动找上门的记者,多半属于国党CC系的报人。
  如果说孔祥熙是吸血蛀虫,那CC系也不是什么好鸟,周赫煊才不愿意去掺和呢。
  周赫煊吃饱了便睡下,养足精神等着参加舞会。他懒得提醒那些报纸,说自己已经被警察放了,报纸怎么骂孔家关他屁事。
第741章【泰迪周】
  傍晚,扬子饭店,舞会大厅。
  宋美龄端庄大方的走进来,浑身上下挂满了翡翠饰品,左右分别跟着孔令仪、孔令伟姐妹俩。
  孔令仪穿着一条西洋碎花裙,长发飘飘,时尚靓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的脸型显得过于狭长,只适合披肩长发。如果留短发或者把头发挽起来,那就使一张马脸暴露无遗。
  孔令伟则是西装革履,梳着帅气的大背头,除了身材比较矮小之外,浑身上下找不到任何缺点——当然,这是把她当男人来评价。
  “宋夫人好!”
  “蒋夫人好!”
  “夫人,晚上好!”
  现场宾客纷纷过来问候,对宋美龄的称呼大致就分为这三种。
  宋美龄表现得大方得体,尽显雍容气度,配合上非凡的身份,她的魅力很是迷住了不少男人。
  孔令仪跟在身边有样学样,活脱脱就是个小淑女,让存有幻想的青年们心驰神往。
  唯独孔令伟显得很不耐烦,跟在宋美龄身后一言不发,若不是被小姨强捉来参加舞会,她早就回家看《蜀山剑侠传》去了。
  不过,孔令伟很快就发现了好玩的东西,一双眼睛盯着女客滴溜溜乱转。
  孔令伟玩女人荤素不忌,从女学生到别人家的姨太太,她只要看得顺眼都会尝试下手——嗯,那是20岁以后的孔令伟。17岁的孔令伟还没那么大贼胆,她此时甚至还在为自己的性别苦恼。
  突然间,孔令伟看中了一位年轻女士,她对宋美龄说:“小姨,我想自己到处走走。”
  “去吧,跟人交流的时候,记得保持礼节。”宋美龄叮嘱道。
  孔令伟犹如脱笼之鸟,欢呼雀跃的杀向目标。她本来就是个女人,往往让其他女人丧失戒心,初期交流总是非常顺利。此外,性别错乱还带来其他优势,就算被对方的丈夫发现,也很少有男人觉得自己被绿了。
  甚至于,有的男人赞成妻子跟孔令伟交往,既没有什么实质性损失,还能借此攀上孔家的高枝儿。
  宋美龄跟来往宾客一阵寒暄,然后带着孔令仪直奔外国使官圈子,握手礼、吻手礼和拥抱礼五花八门,很快就跟那些外国使官聊得起劲。
  突然门口传来喧哗声,却是周赫煊带着老婆和小姨子来了,客人们纷纷前去祝贺。
  “我们也过去吧。”美国驻华大使詹森拿着酒杯说。
  一时间,各国驻华使官全朝周赫煊走去,瞬间就夺走了宋美龄的风头。
  只有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比较矜持,今晚舞会准备了伏特加,这位苏俄使节正在专心对付酒精。
  宋美龄自有她的交际套路,跟着使官们一起走过去,微笑道:“周先生,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美国大使詹森。”
  “你好,詹森阁下。”周赫煊握手问候。
  “周,我们又见面了!”詹森直接给周赫煊来了个热情拥抱。
  宋美龄又说:“这位是德国大使陶德曼。”
  陶德曼比较严肃,面容如水道:“你好,周先生。”
  “你好。”周赫煊虽然是第一次认识陶德曼,但以前学历史的时候听过。
  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初期,陶德曼居然想要制止,并诱迫南京政府对日妥协。他提出的调停内容极为苛刻,比如让内蒙实行自治,在华北建立非军事区,由日本控制上海公共租界,中国停止抗日政策等等。史称“陶德曼调停事件”。
  宋美龄很快又成为交际焦点,不管周赫煊跟哪国使官说话,她都要在中间插上两句,而且自始至终展现着迷人微笑。
  当宋美龄介绍到日本大使若杉要时,周赫煊不由想起前任大使有吉明。
  从“一二八事变”到现在,有吉明作为日本外交官,参与了所有的日本侵华行动。但他本人是反对快速武力扩张的,特别是反对分裂华北,想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中国问题。
  这是30年代日本官员当中,非常难得的理智派,属于日本两次军官政变的漏网之鱼。
  由于有吉明极不配合日本军部的侵略行动,日本军部甚至暗中联络王亚樵,让王亚樵派人刺杀有吉明,然后把锅甩到老蒋和宋哲元头上,从而为日本进兵华北制造借口。
  此事说起来犹如儿戏,日本军部想要暗杀自己的大使,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侵略华北。而联络的杀手是以爱国著称的王亚樵,选择的背锅对象却是不抵抗的常凯申,以及抗日英雄宋哲元。
  更搞笑的还在后面,王亚樵拿着日本人给的暗杀经费,却没有对有吉明下手,而是跑去上海把一个日本兵给杀了。王亚樵这么做,是为了制造南京政府与日本的矛盾,以策应陈济棠发动两广事变。
  从头到尾,有吉明就是个倒霉蛋,中日两国都看他不顺眼,已经在几个月前被撤职回国了。等到日本战败,有吉明才又跳出来刷存在感,整天写忏悔录谴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现任的日本大使若杉要,则是个彻头彻尾的军国主义分子。他表现得非常谦卑,点头哈腰握手道:“周先生,天皇陛下曾经多次提起您的文章,并希望邀请您前往东京交流学术。”
  “我怕死啊,不敢去东京。”周赫煊笑哈哈指着自己脸上的弹痕。
  若杉要突然做出个意外举动,朝周赫煊90度弯腰鞠躬道:“周先生,行刺之事非常抱歉,那都是留学生的私自行为,跟日本政府无关。我谨代表日本人民,向周先生诚恳道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4/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