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5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2/702

  尹昌龄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显然对刘湘的做法有些不满,但他还是说:“川东、川南、川西共有140余县大旱,旱情最久的已经持续三月,旱情最轻的也有两月。冬春之际必有饥荒,省府应早做准备,必须把粮价压下来!”
  刘湘又问:“仲公,你觉得全川会旱到哪个时候?”
  尹昌龄想了想说:“应该入秋就能缓解吧。”
  刘湘看了周赫煊一眼,说道:“周先生跟我讲,四川的大旱要持续到明年。”
  “怎么可能?”尹昌龄和甘继镛同时惊呼。
  周赫煊做戏做全套,苦笑道:“确实如此,这是气象专家的预测。”
  甘继镛明显不相信:“哪来的啥子气象专家,怕不是尽说些鬼话哦。”
  周赫煊也不解释,只说:“我已经紧急从美国购来50万吨救灾粮,第一批可能要等到两个半月以后才能运抵重庆。”
  50万吨粮食?
  刘湘、尹昌龄和甘继镛面面相觑,都被这数字给吓住了,那得花多少钱啊!
  不管四川的旱灾是否会加剧,至少周赫煊做法让人佩服。尹昌龄起身拜道:“明诚心系百姓,老朽在这里代表全川父老拜谢了!”
  刘湘也说:“周先生,你是实在人,我刘莽子心服口服!”
  “甫公,我需要省府的帮助。”周赫煊道。
  “你讲。”刘湘连忙说。
  “第一,我需要卢作孚先生的全力协助,”周赫煊仔细解释道,“50万吨粮食,从美国运到上海容易,但从上海运进四川就难了。民生船运公司,必须调集足够的船只配合。特别是接下来两个月,长江各段的水位有可能不足以通行大船,必须依靠许多小船来转运。”
  刘湘当即答应,他在民生公司也有股份的,说道:“我保证,卢作孚一定全力配合,运价只收成本费。”
  周赫煊又说:“第二,关于赈灾粮的发放,我需要仲公的协助。”
  尹昌龄当即拍胸脯:“包在老朽身上,要是有人敢贪污赈灾粮,你把我的脑壳拿去当球踢。”
  “第三,民政厅那边也要帮忙,”周赫煊说道,“我希望省政府学美国那一套,以工代赈,灾民不能养起来,要给他们找活干。修公路、修桥梁、修厂矿……趁机可以建设四川地方,不能把灾民养废了。”
  “这是个好主意。”尹昌龄笑道。他旗下的多家工厂,就招收了许多贫民和孤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刘湘心里也非常高兴,建设地方可以巩固他的统治,当即厉声喊道:“甘麻子!”
  “卑职在!”甘继镛蹦起来站得笔挺。
  刘湘命令说:“你们民政厅,一定要全力做好以工代赈的工作。”
  甘继镛敬军礼说:“卑职敢立下军令状!”
  “很好,”刘湘点点头,又问周赫煊,“周先生还有没有其他要求?”
  周赫煊笑了笑,“我要买荒地,很多荒地。”
  “买荒地来干啥子?”刘湘有些纳闷儿。
  “建厂,建房,”周赫煊拿出一份四川地图,“重庆、巴南、璧山、江津、永川、泸州、隆昌、内江、宜宾……这些地方我都要买荒地,修很多民房和厂房。”
  刘湘挠头道:“摊子铺楞个大啊!”
  周赫煊笑道:“甫公请放心,我要买的都是荒地,不会占到农田,也不会得罪当地士绅。”
  周赫煊为什么要买地建房?
  当然是为抗战做打算,到时无数战乱百姓内迁四川,许多人连房子都没有,只能自己临时搭窝棚。周赫煊提前建房做包租公,不仅自己能赚钱,还能给战乱百姓提供方便,而且他可以把租金定得很低。
  还有就是兴办各种民生企业,战乱百姓汇集于四川,造成川内诸多物资紧缺,那物价涨得极为恐怖。周赫煊办厂根本不愁销路,自己发财了,还能缓解战时民用物资的紧张。
  而且,利用四川灾民来修建民房和厂房,一方面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活人无数。何乐而不为呢?
  有时候,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
第769章【比想象中严重】
  等周赫煊和尹昌龄离开,刘湘才问甘绩镛道:“先前你的表情有点不对头,究竟想说啥子哟?”
  甘绩镛从皮包里拿出一大摞文件,苦脸道:“刚才有两个外人在,一些话不好当面讲,司令你先看下这些材料嘛。”
  刘湘首先翻到一份灾情报告汇总,只见上边写道:“自今春以来,全川各地久旱不雨,田土龟裂,饿殍载道,粮尽食绝,盗食死尸。全省共有125县3屯1局受灾,除成都平原各县外,其余地方皆为灾区,受灾民众约3700万人以上……”
  民国时期对于四川人口的统计,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海关数据,一是邮政数据。
  这两方面数据相差极为悬殊,分别为7000多万人和4000多万人,全川实际人口数量应该在5000万左右(含西康和重庆)。而3700万人受灾,已经占到四川人口总数的70%。
  据年初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川农村经济》记载:“(自1928年至今,)四川灾祸无岁无之,且荒区日益广扩。”也即是说,四川已经连续八年大灾,地震、水灾、旱灾、风灾、冰雹、蝗虫,变着法的轮番上阵。
  再加上连续二十多年的军阀混战,从清末到全面抗战期间,四川人口几乎没怎么涨过。直到刘湘统一四川以后,这两三年时间人口才快速增长,结果现在又遇到全川大规模干旱。
  刘湘之前对灾情并不太清楚,以为只有川西北比较严重而已。现在粗略翻阅了一下灾情报告,他终于变得愁眉苦脸起来,叹气问道:“究竟饿死了多少人?”
  甘绩镛小心翼翼地回答:“很难精确统计,不止川西北,川北和川东北的灾情也越来越严重了。”
  刘湘随手抽出一份宣汉县灾情报告,只见上头写道:本县饿殍遍野……据前20日统计,每场饥饿死者,日在10人以上,近复渐次增加,每场日达20人左右。
  刘湘又翻开万源县的报告:现在万源人口骤减三分之一……万源城中,亦仅稀稀千余人而已。如旅行长途,整日难见炊烟,沿途倒毙饥民几无地无之。
  刘湘再看南江县的报告:总计城乡饿死者,每日达千余人……2月1日迄今,本县饿死的饥民不下8万余人。
  一个个数据看得刘湘触目惊心,骇怒交加的质问:“饿死这么多人,你这个民政厅长是咋个子当的?”
  甘绩镛叫苦道:“老天爷不开眼,我有啥子办法?四川年年大灾,又要发展内政,民政厅的钱根本不够。到现在为止,我东挪西措才弄到10万大洋,哪里救得了那么多人嘛。”
  刘湘沉默不语。
  四川省政府的钱财,这几年都拿去修路了,去年刚刚建成川黔公路,如今同时在修建川湘、川鄂和川陕公路。只这几条公路就能把刘湘的老底儿掏空,因为蜀道太难,到处是山区丘陵,筑路成本有时候是平原地区的十倍以上。就算有民间筹措和商人合股,刘湘和省政府也是要出血本的。
  甘绩镛突然又说道:“前几天的时候,中央参议院黄炎培先生来川视察,路过简阳县看到饿殍遍地。他质问我说,简阳是新生活运动的示范县,为何街间遍是倒毙之饥民?至于无人收尸!”
  “啥子吔!简阳都饿死了人?”刘湘顿时大惊失色。
  前面看到的那些灾情报告,都来自于贫困的川北、川西北和川东北,那些地区年年报灾、年年死人,刘湘都已经对此麻木了。但简阳县不同啊,简阳就在四川省府旁边,还是老蒋新生活运动的示范县!
  周赫煊这趟来回都经过了简阳,只不过他为了赶时间,没有进城去看看,否则就能看到好多路倒的尸体。
  甘绩镛解释道:“简阳已经连续四年遭灾,老百姓日子本来就苦,还指望今年粮食能收多点填肚皮。结果又遇到夏粮歉收,粮价飞涨,普通小民家里哪还有吃的?”
  刘湘听得头疼欲裂,颓然坐回太师椅上,喃喃道:“饿死啷个多人,我这个四川省主席,哪还有脸见家乡父老哦。”
  刘湘双眼茫然的翻着报告,又是一份来自南川县的:居民熊大湖运回两缸烧酒,缸底破裂,酒流满地。附近饥民蜂拥来吃,连泥带酒喝个干干净净。本就饿得奄奄一息的饥民,当即醉死在地,横着竖着躺了一个大坝子,死亡数量为48人。
  这种醉死之法已经很难得了,至少没有活活饿死,那才叫遭罪。
  “中央的救灾粮呢?”刘湘扶额问。
  甘绩镛摇头道:“至今未见。只有中央参议院的黄炎培来了,但也不是为了救灾,现在已经走剑阁出川去洛阳了,他一路上倒是写了不少好诗。”
  “妈卖批!”
  刘湘猛地抓起灾情报告扔地上,爆粗口大骂说:“格老子赶快救灾,没钱就找银行借。还有,囤积居奇炒粮价的,一律严重警告,哪个再不听话,就给老子抓起来枪毙了!”
  “卑职遵命!”甘绩镛连忙立正敬军礼。
  把甘绩镛打发走,刘湘又让副官给卢作孚拍电报,调集民生公司所有大船小船,随时前往上海接应周赫煊从美国运来的粮食。至于运费,刘湘之前还说什么成本价,现在根本就不提钱的事了。
  整个四川北部如今受灾严重,刘湘对此毫无办法,只能象征性的给点救助,剩下的只能听天由命。但川东、川南和川中,却必须全力救援,否则四川要出大事,说不定还有人揭竿而起造反。
  事实上,到了1937年春天饥荒最严重时,四川那简直乱成了一团。杀官放粮吃大户属于常态,最可怕的是闹拳匪,妖魔鬼怪都钻出来,打着神仙下凡的招牌聚众起事,好多无辜的老百姓都遭了秧。
  川军各部在刘湘的命令下,迅速调动起来,主要目的并非救灾,而是镇压有可能发生的暴乱。
  甘绩镛天天往各大银行跑,求爹爹告奶奶的筹措赈灾款,最终死活被他弄来了160万大洋。四川真穷,政府穷,百姓穷,只有做鸦片贸易的最富,刘湘不得不再次加重“禁烟税”。
  至于平抑粮价,单靠行政命令是压不下来的,只有等周赫煊的救灾粮运到了才能缓解一二。
  如今灾情已经从川西北扩散到川北和川东北,其他地方个别比较严重,但大致上还能支撑下去。如果入秋之后能下几场雨,等到红薯、小麦之类的作物收获,那还不至于饿死几百万人。
  但老天爷成心跟四川过不去,谁都预料不到,全川干旱还要持续大半年。
第770章【抢粮】
  值四川大灾之际,南京政府不但没有出钱赈灾,反而在向四川省府讨要赔偿金。
  起因是——成都事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2/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