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5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3/702

  周公亲自带着国共合作抗日纲领,前赴庐山与常凯申展开会谈。常凯申狮子大开口,提出:第一,成立国民革命同盟会,由国共双方推选干部组成,老蒋任主席,并拥有最终决定权;第二,全面整编红军,共党任师长,国党任副职,朱毛二位必须出国留洋;第三,陕甘宁边区政府,由南京政府委派正职官员。
  共党的回应是: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推荐张继、宋子文、于右任三人,择其中一人担任边区行政长官,同时不放弃国民大会民主选举的基本原则。红军可以整编,希望老蒋设立军事总指挥部。整编后的红军,须由朱老总担任指挥官,毛祖表示愿意出国,但必须等待合适时机再离开。
  为了谈判便利,南京与延安开通电台。
  双方你来我往,老蒋死不松口,共党只能步步退让,即:共党用政训机关的名义指挥红军,朱老总可以不当军事指挥官,但必须担任红军的政训处主任。这是最终底线,如果朱老总不能担任政训主任,那红军就绕开南京政府自行整编。
  谈判未果,不了了之。
  而远在华北地区,日军于卢沟桥、宛平河套多次进行演习,兵锋直指北平。关东军司令部、北韩总督府、中国驻屯军司令部和满铁总裁等各方人士,在大连举行会议,侵华形势日趋严重。
  日军如此剧烈的行动,让宋哲元和韩复榘顿时紧张起来,但又各自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日军不会轻易动手,顶多跟以前一样属于武力恐吓。
  上海,码头。
  有一群文化人,正在苦苦等待周赫煊归国,其中有徐志摩、陆小曼、陈梦家、孙大雨、林语堂、邵洵美、项美丽等等。
  徐志摩还是那般优柔寡断,他和陆小曼的婚姻名存实亡,却依旧同居在一起。不过比起以前要好些,他还偶尔回家看望父亲,看望一下前妻和儿子。
  也不知在顾忌什么,徐志摩死活不愿跟张幼仪复婚,即便二人现在相处得十分融洽。
  再来说说邵洵美和项美丽那一对,他们站在码头上,比徐志摩、陆小曼更加抢眼。一个是豪门浪子大诗人,一个是艳光四射大洋马,偏偏还属于婚外恋,这种组合放在二十一世纪都颇为稀罕。
  邵洵美在上海滩的名气,并不输给徐志摩多少,就连鲁迅生前都写文章怼过:“邵公子有富岳家,有阔太太,用陪嫁钱,做文学资本。”
  邵洵美的正妻盛佩玉,正是盛宣怀的亲孙女,他本人则是盛宣怀的亲外孙。表姐弟结婚嘛,亲上加亲,“有富岳家阔太太”的鲁迅之言来源于此。
  (咦,怎么又是盛宣怀的后人……)
  事实上,鲁迅先生这回没有怼到位,因为邵洵美本身就是官三代。他爷爷官至一品,历任湖南巡抚、台湾巡抚,他父亲也当过轮船招商局的督办,家里富得流油,根本用不着花妻子的陪嫁钱。
  这货尤其好赌,每每输赢巨万。但他又看不起市井赌徒,喜欢“雅赌”,输得越厉害,写的诗就越好,被誉为“赌国诗人”。
  可以用四个子来形容邵洵美,即:美男子、浪荡子、富家子、大才子。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浪子也不可怕,就怕浪子又帅又富又有才华。
  对于邵洵美这种人来说,什么东西都唾手可得,实在太没意思了。整个上海文化艺术圈,除了左翼文人之外,全都是他的朋友。就连前任南京市长都是他的朋友,还专门邀请他去做首都市长秘书,结果邵公子做了三个月就甩手不干,他觉得当官儿实在很无趣。
  “来了,来了!”陈梦家指着前方说。
  徐志摩立即欣喜道:“咱们快去迎接。一定要围在明诚身边,防止宵小行刺,别让他被日本特务给害了。”
  孙大雨放声大笑道:“哈哈,今天我们都投笔从戎做侍卫!”
  周赫煊前几个月的遇刺案,闹得实在有些大。几乎不分左派右派,当时整个中国文坛,都在自发抨击日本人的无耻行径。
  而周赫煊本人,亦被视为文坛偶像,自带“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壮光环。如今不知有多少热血青年,愿意不顾一切的站出来,牺牲自己性命为周先生挡枪。
  周赫煊遇刺的时候,徐志摩正在北平讲学,常常悔恨自己当时没在南京。现在恰好学校放暑假,徐志摩就召集了一帮朋友,巴巴的跑来码头给周赫煊接船。
  “明诚!”徐志摩激动挥手。
  周赫煊抱拳笑道:“志摩兄,慢哉兄,铭传兄,雨堂兄……各位好久不见!”
  徐志摩高兴地说:“明诚,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诗人邵洵美先生,这位是美国作家项美丽小姐。”
  “赌国诗人嘛,久仰大名,”周赫煊笑道,“项小姐你好!”
  “周先生你好!”
  邵洵美和项美丽齐齐上前握手。
  费雯丽、婉容就跟在身后,众人也连忙问候,最终把目光停留在庞德夫妇身上。
  周赫煊介绍道:“这位是埃兹拉·庞德先生,以及他的妻子……”
  “庞德!”
  “艾略特的挚友庞德?”
  没等周赫煊说完,这群文人已经惊呼起来。
  艾略特这几年在中国诗坛名气太大了,就拿徐志摩来说,他以前最崇拜泰戈尔,现在又极度推崇艾略特。而艾略特最伟大的诗篇,又写明了是赠给挚友庞德,连带着庞德在中国也极有名气。
  就算没有艾略特,徐志摩也是知晓庞德的。
  当年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时,庞德属于英国诗坛的耀眼人物,常恨不能当面一见。
  庞德在学习《易经》的同时,也在练习中文,此刻笑着用中文打招呼说:“大家好,我是庞德,很高兴认识中国的朋友。”
  外国文坛大佬见多了,但会说中国话的却没有。庞德现在的表现,让中国诗人们喜出望外,纷纷围上去进行交流。
  庞德感觉很高兴,都是他练习中文口语的对象啊……
  众人欢笑片刻,坐着轿车前往徐志摩家,半路上遇到疯狂的示威人群。
  庞德有些好奇,问道:“周,他们因为什么游行?”
  周赫煊看着人群中各种标语,回答说:“去年,有七个很著名的爱国者,被中国政府抓捕入狱,眼前的游行就是在要求当局释放他们。”
  “原来是这样。”庞德点头道。
  “七君子事件”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全国各地隔三岔五就要搞游行,而且最近的游行示威次数越来越多。
  因为就在半个月前,国党当局公开审理了七君子一案,其中罪名漏洞百出。其中最离谱的一个罪名,是说七君子阴谋联络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
  这真是活见鬼了,西安事变发生时,七君子已经被抓捕半年之久,他们哪有那么大的本事在监狱里联络张学良?
  审判过程本来是秘密进行的,但架不住抗议者太多,法院只能答应让七君子家属和记者旁听。多家报纸详细报道了审判内容,新闻一发出去,全国哗然,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大游行。
  到了徐志摩家中,陆小曼招呼佣人款待贵客。
  徐志摩则兴奋地说:“今天有明诚归国,又有庞德先生驾临,不如我们举办一场盛大的诗歌沙龙吧!”
  周赫煊突然微笑道:“以我的名义,召集上海所有诗人,不分左派右派,我们共同来探讨诗歌创作。”
  徐志摩愣了愣,随即点头:“好啊!”
  七七事变就要爆发了,周赫煊决定做点什么,免得徐志摩、邵洵美这样的诗人不知道该干啥。
  应该干啥?
  当然是写爱国诗、抗日诗、救亡诗!
第816章【诗会】
  如果说,南京最高档的是扬子饭店,那么上海最高档的就要数华懋饭店。
  华懋饭店,英文名叫Cathay
Hotel,即契丹饭店、中国饭店,由上海首富维克多·沙逊出资修建,地址位于外滩的黄金位置,是此时上海的第一高楼。
  它后来还有另一个名字——和平饭店!
  蒋正涵穿着陈旧的蓝布衫,抬头仰望巍峨的高楼。换作平时,他是不会到这里来的,因为他每个月的薪资,还不够在华懋饭店喝几杯咖啡。
  “艾青先生!”
  一个女人的声音传来。
  蒋正涵回头看去,却是个年轻女子在喊他,疑惑地问:“你是?”
  那女子笑着说:“我叫关露,在诗歌活动上见过你。”
  “原来是关小姐。”蒋正涵立即回忆起对方的作品。
  关露是四年前加入左联的,在上海文坛小有名气。真正令她名声大噪的诗作,是那首写于七七事变后的“宁为祖国战斗死,不做民族未亡人”,被誉为“民族之妻”,与潘柳黛、张爱玲、苏青并称为“四大才女”。
  可惜,关露在抗战期间名声丧尽,成为万众唾骂的女汉奸。
  直至新中国成立,终于真相大白,原来关露并非女汉奸,而是打入汪伪政权的地下党。并且只有少数人知悉此事,因为关露以前从事的工作,不宜进行大范围宣传,她咬着牙背负了半辈子冤屈。
  关露正是电影《风声》的女主角原型之一。
  蒋正涵的名气比关露大得多,而且他有资历——蹲过监牢。两人结伴朝华懋饭店走去,蒋正涵问道:“你是怎么接到邀请的?”
  “朋友通知的,说周先生要召集全上海的诗人开会。”关露回答道。
  蒋正涵笑着说:“我也是朋友通知的。就是有点不敢相信,周先生居然选在华懋饭店开会。”
  “大资本家嘛,当然要选高档的地方。”关露开起了玩笑。
  两人正闲聊着,突然一辆高档轿车从他们身边驶过,到饭店门口的泊车点稳稳停住。邵洵美西装革履走下来,殷勤地跑去开车门,牵着艳光四射的项美丽下车,两人手挽着手走入饭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3/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