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5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4/702

  周赫煊又问:“德国用钨矿干什么?”
  任嗣达说:“用处大了,造先进的飞机、穿甲炮弹、轮船发动机……好多东西都需要钨矿。”
  周赫煊点头道:“也就是说,钨矿现在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制造军事装备。”
  “可以这样理解。”任嗣达道。
  周赫煊继续问:“那锡矿呢?”
  任嗣达答道:“锡矿主要用于工业产品,特别是在化工领域用处极大。”
  “那中国锡矿的最大购买国是哪个?”周赫煊问。
  “美国啊,咦……”任嗣达回过神来,“周先生的意思是,用锡矿贸易来寻求美国借款?但问题是,锡矿不是中国独有,美洲和南洋都有大量锡矿,中国锡矿对美国的诱惑力不够啊。”
  周赫煊说:“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现在没有打仗,而钨矿主要用于军工生产,对美国而言并不是最急需的东西。倒是广泛用于化工领域的锡矿,能让美国资本家更高兴。”
  任嗣达下意识点头道:“也有些道理。”
  陈光甫拍板道:“那就这样吧,把锡矿和钨矿都作为筹码,放在谈判桌上任美国人选择。”
  周赫煊又说道:“桐油呢?”
  任嗣达摇头说:“我是搞矿物进出口贸易的,对桐油的情况不太清楚。”
  席德懋笑道:“桐油遍地都是,价格甚贱,甚至买不起煤油的老百姓都用桐油来点灯。又非什么稀罕物,难道还能引起美国人的兴趣不成?”
  “是啊,周先生怎么会提到桐油?”任嗣达问。
  周赫煊哪里知道桐油有什么用处?他又不是神仙。但历史资料里写明了,美国在终止美日贸易协定前,就急不可耐的和中国签订桐油借款合同,而非是锡矿和钨矿的贸易合同,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
  他们船上这些人,都是玩金融货币的,只有任嗣达属于贸易商人。可惜是个专做矿物出口的贸易商人,对桐油并无了解,想找人打听桐油价值都找不到。
  不仅是陈光甫三人,就连周赫煊自己,也对桐油没啥认知。
  在他们的印象中,桐油属于国产贱物,最大作用是拿来制造油漆。买不起煤油的老百姓,只能点桐油灯照明。当然还可以用来炒菜,但貌似有微毒,而且味道不好,连底层平民都不会轻易食用。
  这玩意儿会让美国人稀奇?
  当下不再讨论桐油,众人开始商讨谈判策略,打算围绕着钨矿和锡矿大做文章。
  在美国登陆后,周赫煊立即花钱找来一个商业顾问,详细询问桐油在美国的情况。结果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桐油在美国好牛逼啊!
  美国人以前制造油漆,最上等的产品使用亚麻仁油,当桐油传到美国后,亚麻仁油立即被中国桐油所取代。发展到30年代,美国油漆业有90%以上都用桐油为原料。
  而上海,正是中国桐油最大交易市场。随着上海陷落,美国桐油进口量锐减,已经快把美国油漆生产企业给逼疯了。广州则是中国桐油第二大市场,一旦广州陷落,美国油漆资本家直接就要跳楼。
  不但如此,由于桐油具有燃烧性、速干性和耐酸性,是此时生产军舰、轮船、潜艇、飞机、电线和海底电缆不可替代的原料,其他同类型原料都不如桐油效果好。
  此外,美国科学家还把桐油加热到一定温度,让其凝固成胶状,用来作为橡皮的代替品。桐油还可用在医药、玻璃制品领域,并可在工业上代替汽油作为提炼品。
  必须说明,桐油产地只中国一家,别无分号。而美国则是桐油的最大进口国,占世界桐油进口总额的75%,如今已有850种美国工业品必须使用桐油!
  美国在晚清时期,就开始在本土移栽桐树,但种植效果不是很好。可能是气候土壤问题吧,美国人在30年代初,又跑到南洋大量种植桐树,但依旧没有取得太大成效,完全不能满足美国工业需求。
  一旦中国和美国的桐油贸易被彻底掐断,则美国无数资本家要急得跳脚。
  难怪在历史上,广州陷落以后,罗斯福慌慌张张的就要跟中国签订桐油借款合同——都是被资本家给逼的啊。
  支持中国,还是支持日本,这在美国属于资本博弈。
  因为美国在远东地区的贸易当中,对日贸易占43%,而对华贸易只占14%。在投资方面,美国对日本的投资为3.87亿美元,对中国的投资仅有1.32亿美元。美国对外贸易输出中,日本占7.7%,居第三位;中国只占1.1%,居第二十二位。
  日本是美国在亚洲的第一贸易伙伴,打起仗来,美国资本家自然是偏向日本的。
  但如果中美贸易被彻底断送,那也不符合美国利益。特别是世界仅有的桐油资源缺失,伤害到太多美国资本家的利益,罗斯福必须对那些资本家负责。
第849章【给老蒋提条件】
  广播里传来胡适的声音,这是他应邀在哥伦比亚电台做的演讲:
  “虽然对于贵国人民追求置身战争外的愿望,我是完全同情并理解的。但是,消极的绥靖主义而没有和平政策为后盾,绝对不足以保障诸位所希望的和平。中国对美国所期望的,是一个国际和平与正义的积极领导者,是一个阻止战争、遏制侵略、与世界上民主国家合作的领导者……”
  “中国的抗战是正义战争,就像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的革命战争,土耳其的解放战争一样!在美国独立战争时,华盛顿为什么能逃出福其山谷,走上约克城的胜利之路?除了艰苦奋斗到底的决心外,还有就是当时国际形势对美国的支持,特别是法国对美国的大力支持。中国已经证明了自己坚持抗战的决心,我们也有必将胜利的信心,但同样离不开国际力量的支持,特别是美国的支持。”
  “我们不奢望美国出兵直接帮助中国,但是要避免美国把战略物资源源不断输入日本。因为日本这个国家,已经是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公敌。”
  “日本是一个专制国家,而中国和美国一样,是一个民主国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专制国家对民主国家的战争。日本虽然在经济上是成功的,但他们在利用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保持着他们最顽固的愚昧落后文化。中国已经实现了民主共和,而日本仍然是封建的天皇制国家……”
  胡适在电台演讲中大谈中国民主政治,更把中国文化吹得天花乱坠,而把日本的政治文化贬得一无是处。这跟他在国内的文章刚好相反,但可以理解,在自己国家该骂就骂,出了国还是要夸奖的,家丑不可外扬嘛。
  自去年淞沪抗战期间来美国,胡适已经做了无数次演讲。他的英文演讲水平很高,而且常常引经据典,不但得到许多美国民众的认可,甚至还引起了日本政府的注意和仇视。
  胡适在美国的演讲一搞就是好几年,背后很可能得到了罗斯福的支持。因为罗斯福是想美国参战的,但国会的中立气氛太严重,必须要有人在民间引导舆论,而胡适就是那个最合适的人选。
  特别是在1941年9月,美日两国秘密商讨中国和西南太平洋局势。美国为了自身利益,选择对日妥协,毫不犹豫地就把中国卖了。
  胡适得知消息以后,立即以中国驻美大使的身份,坚持要面见美国国务卿赫尔。赫尔极不情愿地出示了美国对日妥协的临时草案,胡适看罢异常愤怒,随即求见罗斯福要求阻止该草案生效。
  接着,胡适又让英国大使联络丘吉尔,丘吉尔当即致电罗斯福,表示英国坚决站在中国一方。
  来来回回争执了两个月,美国对日妥协草案终于废止——日本的反应是:偷袭珍珠港!
  因此,美国著名史学家查理·毕尔,在二战期间把胡适视为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罪魁祸首。他在《罗斯福总统与大战序幕》中写道:“美日之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而罗斯福总统为了维护资本家在亚洲的利益,不幸中了那位中国大使胡适的圈套,才惹起日军前来偷袭珍珠港,最终把美国拖入了可怕的世界大战。”
  胡适此刻还没有正式担任驻美大使,他的身份跟周赫煊一样,属于中国特派赴美使节。这家伙平均一两个月就要做一次公开演讲,时不时还要在广播电台演讲,已经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远东演说家。
  胡适的演讲内容可以归纳为四点,即:中国人爱好和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日本人凶残邪恶,日本是世界公敌;美国帮助中国,符合美国人民利益;美国帮助日本,无疑是养虎为患。
  美国总统罗斯福,以及因中日战争而利益受损的美国资本家,亦在背后不断推动此事。美国的广播电台,之所以不断邀请胡适做演讲,其中大部分时候都是资本家们暗中在联系。
  在广播公司演讲完毕,胡适坐着火车前往华盛顿,很快见到陈光甫一行人。他迫不及待地问:“电报里说,诸位刚刚面见了罗斯福总统,借款谈得怎样了?”
  “不是很顺利,”陈光甫摇头苦笑,“总统先生认为牵扯太大,还要开会讨论。”
  胡适发现周赫煊不在场,问道:“明诚呢?”
  “他在旧金山下船时就不见了,要找什么美国商业顾问,”陈光甫迷糊道,“对了,他还说要联系《读者文摘》和一份叫《同学》的美国杂志。还说什么他已经联系了德国人拉贝,对方正在朝美国赶来,拉贝手里有南京大屠杀的证据。”
  胡适说:“南京大屠杀我知道,《读者文摘》揭露过,好像是日寇在南京屠杀了上万平民。”
  “竟有这种事?”席德懋惊呼。
  任嗣达也咬牙切齿道:“日寇残暴成性,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就在此时,使馆电讯人员跑来说:“陈副使,大本营发来急电,委员长询问谈判进展。”
  陈光甫郁闷道:“催什么催?这才刚来美国,屁股都没坐热,哪有进展!”
  电讯人员道:“委员长说,周特使在旧金山发电回国,声称有万全把握促成美国援华借款。所以委员长质问陈副使,为什么有了进展不迅速禀报大本营?”
  “周明诚搞什么鬼?居然绕开我们私发电报!回电委员长,谈判还没开始,罗斯福对借款一事还有疑虑。”陈光甫颇为生气。
  武汉,大本营。
  常凯申接到陈光甫的回电,气得大骂道:“娘希匹,这个周明诚不老实!”
  被紧急召来的孔祥熙问:“出什么事了?”
  “你自己看吧。”常凯申把一封电报扔过去。
  那封电报却是周赫煊从旧金山发回的,内容主要有两个:
  第一,周赫煊说他得到致公党的消息,海外华侨捐款被某些官员大肆贪污,请常凯申彻查此事。
  第二,周赫煊说他有十足把握促成美国借款,但常凯申必须做出承诺,即贷款资金必须由美方人员全程监督,一旦发现有贪污挪用现象,则立即终止调拨后续资金。
  孔祥熙把这封电报看完,顿时气得牙痒痒。
  什么“某些官员大肆贪污”,这明摆着暗指他孔某人嘛。因为海外捐款和军火贸易,都是孔祥熙在经手,除了他之外,别人想贪污都办不到。
  孔祥熙阴阳怪气地冷笑道:“怕是在吹牛吧。光甫等人都说谈判还没开始,他周赫煊居然已经有了万全之策,呵呵。”
  常凯申有些不满地看了孔祥熙一眼,闭眼道:“你别管此事,尽快去重庆主持行政院工作。”
  “呃……”孔祥熙头皮一紧,欲言又止,最终选择告退。
  就在半个月前,致公堂干事委员会负责人、老蒋的私人代表陈其尤,已经坐火车抵达武汉了。
  陈其尤在常凯申面前大肆指责孔祥熙贪污捐款,常凯申承诺会彻查。陈其尤等了好几天没有音讯,立即在报纸上揭露孔祥熙的贪污内情,搞得老蒋和孔祥熙都很被动。
  常凯申一怒之下,就把陈其尤秘密逮捕,扔到关押政治犯的“军人监狱”。
  虽然处理了不懂事的陈其尤,但常凯申对孔祥熙也是极为不满的,只不过碍于大局和私情才没有处理孔祥熙贪污案。这次把孔祥熙叫来阅读周赫煊的电报,也是老蒋在敲打孔某人,让其暂时收敛一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4/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