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5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3/702

  反正说起来很混乱,犹太人把民权喊得震天响的时候,代表犹太人利益的民主党推出个黑人总统,结果这个黑人总统有着部分WASP价值观。而当犹太人在08年金融危机恶名昭著后,代表WASP利益的共和党推出了川普,但这个川普背后居然有一大票犹太财团支持。
  里面究竟有什么弯弯绕绕,局外人打破脑袋都想不明白。
  咱不闲扯了,反正就一句话,二战前的美国犹太人极为虚弱。同时他们也投入了大量的政治资本,只等着在战争期间和战后就能慢慢收割。
  威廉·佩利实言相告道:“我们只能说服总统撤回驻德大使,连根德国断交都做不到。美国政府高层的反犹气氛很浓厚,多半要出台限制犹太移民政策,所以,我们想跟周先生你,还有你背后的中国政府合作。”
  “怎么合作?”周赫煊很有兴趣。
  威廉·佩利道:“我们可以向中国政府提供商业借款,换取中国政府划定犹太难民安置区。而周先生你,需要运动自身的影响力,为犹太人呼吁奔走。嗯,每年给你提供30万美元的宣传经费,当然这个数字还可以商量。”
  “我考虑考虑,也需要先联系一下中国政府。”周赫煊没有马上答应。
  犹太人可没有那么无辜,德国反犹也是有原因的,犹太商人在战后德国做得太过分了。周赫煊之所以没把这些在广播里说出来,只是不想得罪犹太人而已。现在要他为犹太人做正面宣传,肯定会引起美国主流社会的不满。
  威廉·佩利也只是个传声筒而已,他也没有做主的权力,笑道:“华人在美国的地位可不高啊,我们可以帮助呼吁废除《排华法案》。”
  “真的?”周赫煊眼睛一亮。
  威廉·佩利点头道:“当然,只是呼吁而已,能不能成功难以保证。但我们可以帮忙做舆论宣传,配合着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渲染中国人的悲惨,让美国民众同情华人,掀起接纳华人的运动。你觉得怎样?”
  周赫煊抿嘴笑起来:“成交。”
第864章【招待宴】
  重庆,黄山,云岫楼。
  副官来到会客室,立正敬礼道:“总座,晚宴准备完毕,可以开始了!”
  “嗯。”
  常凯申点点头,起身对陈嘉庚说:“陈先生,请移步饭厅。”
  “蒋总裁请!”陈嘉庚回道。
  常凯申刻意与陈嘉庚并肩而行,两人很快来到饭厅,宋美龄正在佣人的帮助下亲自摆碗筷。
  三人依次落座,宋美龄亲自为陈嘉庚斟酒,陈嘉庚连忙说:“不敢当!”
  常凯申笑道:“当得起。陈先生联络南洋华侨,为国家抗战捐款捐物,是民族之大英雄。”
  陈嘉庚说:“略尽心力而已,抗战军费还有多大缺口?”
  佣人把第四盘菜端上来,常凯申用卫生筷帮陈嘉庚夹了一块肉,说道:“实不相瞒,政府财政已经破产了,物价涨得连一个中校都养不起家,还要靠偷菜叶过活。寻常公职人员,都拼命寻找文字兼职,否则月半就要饿肚子。”
  “如此艰难?”陈嘉庚目瞪口呆。
  又一盘菜端上桌,常凯申说道:“陈先生,你的捐赠虽多,但远远不够,你以后能不能按时给我们捐款?”
  捐款还有按时的?
  南洋华侨又不是你的老板,还要给你定时发薪水啊!
  陈嘉庚又是愤怒又是好笑,接着便感到无限悲痛。老蒋是一国元首,都被逼得说出这种话来,可见中国抗战形势之危急。想着国家民族,想着前线将士,想着后方百姓,陈嘉庚悲从心来,竟然当场掉泪。
  又是一盘菜端上来,宋美龄见气氛有些尴尬,连忙劝说道:“陈先生,这是上等的刀鱼,刚从长江里捞上来的,你快趁热尝尝味道。”
  “没有胃口。”陈嘉庚摆手道。
  陆陆续续又是两盘菜往桌上端,宋美龄还在旁边不断劝吃劝喝,搞得陈嘉庚异常烦躁,心中愈发的不满。
  事实上,常凯申在重庆的公馆并不奢华铺张,餐厅陈设也很简单,但今晚的菜肴实在有些过于丰盛了。
  “砰!”
  就在佣人继续上菜的时候,陈嘉庚猛然站起,拍桌子怒斥道:“国势如此艰难,你们还如此铺张浪费,心何以堪!”
  常凯申愣了一下,随即赔笑道:“陈先生教训的是,平时我都厉行节俭,只是今天为了款待陈先生,让厨师多做了几道菜。我以后坚决改正!”
  常凯申确实厉行节俭,至少表面上如此,他自从开展新生活运动后,就指示国府官僚一定要杜绝浪费。
  陈嘉庚也不知真假,但老蒋都表态了,他总不能得理不饶人,只能感叹道:“蒋总裁的话,我是相信的。但南洋华侨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捐的那些钱,都是从指缝里抠出的血汗。这次我回去,一定想尽办法筹集捐款,还请总裁把这些钱都用到刀刃上。”
  “一定,一定!”常凯申连连点头。
  宋美龄突然咳嗽一声,打着眼色指向门口。
  常凯申转头看去,却见侍从秘书正站在那里,手里还握着一封电报纸。他立即说:“有什么事等吃完饭再说,没看我正在招待陈先生吗?”
  侍从秘书说道:“总座,美国急电。”
  陈嘉庚连忙劝道:“蒋总裁请先办公,正事要紧。”
  常凯申这才说:“进来吧。”
  侍从秘书把电报纸递过来,凑近了低声概述:“美国借款谈成了,9000万美元。”
  “真的?”
  常凯申喜形于色,拿着电报看了又看,对陈嘉庚说:“陈先生,有大好消息,美国答应支付9000万美元的援华借款!”
  “那太好了!”陈嘉庚也顾不上身份礼节,下意识就朝常凯申那边蹭,探着头要去看电报内容。
  估计是想起什么,常凯申收起笑容说:“9000万美元,只能解燃眉之急,政府的资金依旧紧张啊。”
  陈嘉庚立即会意,说道:“我一定会尽量筹措。总裁,美国答应援华借款,是不是说明美国打算支持中国抗战了?”
  常凯申高兴地点头说:“确实如此。美国害怕激怒日本,一直不愿对中国借款。此次桐油借款谈判成功,那9000万美元固然可喜,但更重要的却是美国的态度转变。”
  陈嘉庚笑着端起酒杯:“总裁,夫人,我敬二位一杯,预祝中国抗战胜利!”
  常凯申自从当初染上淋病以后,便发誓不再饮酒。此刻他把酒杯里的开水倒掉,换上一杯白酒道:“我先干为敬,祝中国抗战胜利!”
  三人正喝得高兴,突然又有个侍从秘书敲门:“总座,美国急电!”
  “快拿过来。”常凯申笑着放下酒杯。
  侍从秘书低声道:“周先生的私人电报。”
  常凯申低头仔细阅读,脸色阴晴不定,随即放下电报纸开始思考利弊。
  陈嘉庚连忙问:“蒋总裁,可是美国那边出了什么问题。”
  “不是什么大问题,”常凯申摆手笑道,“来,陈先生,咱们接着吃菜。”
  陈嘉庚非常有眼力劲,起身抱拳说:“总裁,我还是先告辞吧,不打扰你处理公务了。”
  常凯申挽留说:“不是什么急事,我明天再召集幕僚认真讨论,咱们今晚先喝酒。”
  周赫煊的电报内容很简单,就是解释了一下他跟犹太财团的交易,希望国民政府划定一块区域来安置犹太难民。
  常凯申对此十分乐意接受,安置一些难民而已,就能得到大笔的美元借款,这种好事傻瓜才不干。他的疑虑只有一个,那就是害怕惹怒德国政府,毕竟中德两国还没撕破脸,万一德国因此不再出售军械怎么办?
  事实上,自从广州沦陷以后,中德两国的军火贸易就停止了,但难保以后开通新的运输路线还可以继续啊。
  历史上也是如此,孔祥熙和孙科极力促成犹太安置计划,老蒋很快就被他们两个说服了。计划最开始非常顺利,连安置地点都确定好了,上海犹太组织还公开宣布要向云南移民十万。
  但就在这时,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加剧,并对中国政府提出严正抗议,老蒋只能认怂放弃了难民接收计划。
  其实早在1938年7月,罗斯福就召集欧美诸国首脑,在法国召开了一次讨论犹太难民问题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开得很扯淡,甚至都没通过一项谴责纳粹虐待犹太人的决议。
  美国和英国甚至在会前达成协定,即英国允诺不提美国移民入境限额未满的事实,美国也避免提及巴勒斯坦作为难民接收地的可能。
  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开会时集体把犹太人给卖了——半年后,水晶之夜事件发生。
  只有中国向犹太人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国驻奥地利总领事何凤山先生,冒着生命危险为犹太难民办理签证。大量犹太难民云集维也纳的中国领事馆,以每周1000人的速度疯狂涌向上海,导致短时间内上海的犹太难民总数达到3万5千人。
  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应该拍一部《何凤山的名单》。
第865章【一个大汉奸的诞生】
  12月15日,中美桐油借款成立,金额为9000万美元,首批500万美元,五年期满。
  12月16日,中英信用借款成立,首批45万英镑。
  连续两笔西方列强的借款,令中国军民士气大振。缓解了财政压力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英美两国对华态度的转变,这是西方积极援华的前兆。
  美国和英国之所以答应对华借款,自然是怕中国彻底崩了,10月份广州、武汉的相继陷落很吓人的。
  咱们的蒋总裁——以后都要叫总裁,委员长已经成为历史——随即在重庆做公开报告,宣称对中国抗战的前途极为乐观。中国军民与海外华人齐心协力,欧美列强又开始经济援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必将取得胜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3/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