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5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9/702

  戴尔·卡耐基在成人教育这一块混得如鱼得水,名气越来越大,于是他开始出书,代表作有《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光辉》、《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
  这些鸡汤成功学大受好评,卡耐基由此成为美国青年的心灵导师。连带着他的老婆和妹妹,也依样画葫芦,写出《写给女孩子》、《智慧的锦囊》等畅销书。
  卡耐基的成功学有几分可信度且不说,但他绝对是现代培训机构的祖师爷。后世的各种培训班、励志班、创业班、演讲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都是从卡耐基那儿学来的。
  “成功学”一词就来源于卡耐基,他开创了所谓的“个人成功学”,把全世界的青年忽悠得死去活来。
  ……
  麦金莱就是这样一个急需鸡汤灌溉的青年,他爷爷那辈全家从爱尔兰移民美国。爷爷是鞋匠,父亲是鞋匠,但麦金莱不想继续做鞋匠,他想当律师或者医生。
  由于受大萧条影响,家传鞋铺收入锐减,麦金莱不得不辍学去打工。他白天搞推销,晚上读培训班,一口气报了卡耐基推销班和卡耐基演讲班两个课程——幸好卡耐基关系班、卡耐基管理班、卡耐基人事班这些课程还没创设,否则他肯定会报完。
  励志青年麦金莱同学,把大部分收入用于养家,剩下的钱全都送给了心灵导师卡耐基。
  仅仅学习了三个月,麦金莱就感觉自己收获颇丰。他敢当着满大街的路人大声吼叫了,他知道如何引诱被推销者上套了,虽然他跟朋友聊天时依旧口才拙劣,但面对客户却能滔滔不绝说上几个小时不重样。
  这是一位优秀的推销员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但也……仅此而已。
  在30年代末,心灵导师卡耐基还只是大魔法师,没有修炼到法神的境界,《人性的优点》等一系列成功学经典并未问世,他此时的代表作是《如何赢取友谊与影响他人》。
  最近,卡耐基先生又出了一本书,叫《如何停止忧郁开创人生》。
  作为卡耐基的铁杆拥护者,青年麦金莱第一时间冲进书店,如获至宝的从书架上把这碗鸡汤取下。他感觉自己最近有点忧郁,而且人生确实也需要开创,毕竟做推销员太苦太累也赚得不多。
  咦!
  麦金莱瞟到货架上的另一本书,那本书叫《塔木德——犹太人为什么能成为大富翁》。
  麦金莱对犹太人没有好感,因为他是爱尔兰裔清教徒。但他对钱却很有好感,做梦都想成为大富翁,至于塔木德,鬼知道那是什么玩意儿。
  《塔木德》是无数犹太学者几百年的汇编,250万字的大部头,就连犹太人都没几个能认真读完,甚至好多犹太人一辈子都没见过此书,就更别提美国的清教徒了。
  麦金莱好奇地把书翻开,顿时就被一碗清新脱俗的鸡汤洗礼,犹如沙漠中的旅人遇到绿洲,如饥似渴地拜读起来。
  天色渐黑,店员提醒道:“先生,你要买书吗?本店准备打烊了。”
  “当然,我要这两本。”麦金莱连忙掏钱,把明天的午餐费都搭进去,他原本只有购买一本书的预算。
  抱着两碗心灵鸡汤,麦金莱连忙跑去卡耐基培训班学习,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到家中。
  迫不及待地再次翻开《塔木德——犹太人为什么能成为大富翁》,麦金莱一读就是整个通宵,那感觉好像初入江湖的少侠得到了绝世秘笈。
  书中很多理论都跟卡耐基培训班重合,但却有更多新玩意儿。比如:女人是天生的消费者、善于合法的钻法律空子、果断决策抓住瞬间的机会、为明天早一步储蓄资金、对信息保持高度敏感性、利用他人信誉开辟财路、充分利用你的亲友团帮你推销……
  神书!
  这是一本神书!
  只要融会贯通,就能成为绝世高手!
  麦金莱对此深信不疑,他回过神来才想起去看作者,居然是远东巫师查尔斯·周的新作。难怪能把经商秘笈写得如此通透,人家可是能预言大萧条的高手!
  麦金莱耗费两天时间把上卷《经商》看完,接着又开始拜读下卷《处世》。
  如果说上卷教你如何赚钱,那么下卷就是教你如何做人了。里面的内容归纳起来,依次是“自我控制”、“善于学习”、“自信自强”、“交友之道”、“正确对待婚姻和家庭”,讲得那么好,说得那么透,一碗碗鸡汤让心灵瞬间升华——其实都是屁话。
  在卡耐基还没彻底完成他的鸡汤理论之前,周赫煊这本书属于超越时代的大杀器。
  至少,麦金莱就把卡耐基彻底忘了,转而把周赫煊奉为人生导师。同时他也信了周赫煊的鬼话,以为这些观点都是从《塔木德》里归纳总结的,从此对犹太人的印象好了很多。
  麦金莱从此依照书中的教导,辛苦存下每一分钱做储备资金,两年后抓住机遇投身肉食行业。麦金莱把父母和自己的家底儿都压上,从农场低价订购了一批生猪,战争很快导致午餐肉原料走俏,让麦金莱大赚了一笔——足足2000美金。
  随即,麦金莱转战印刷品市场,购买大量女明星海报,冒险坐船前往海军基地推销给大兵们。嗯,遇到日本轰炸,船翻了,麦金莱血本无归,差点因此见上帝。
  但麦金莱没有气馁,他按照书中的教导在逆境打磨心志,再次做回老本行当推销员。但实在太苦太累,他干脆跑去当兵打仗,在战后推销战争纪念品又发了一笔小财。
  麦金莱回到美国,投入全部资金从事新药经销,结果遇到美国政府整顿药品市场,新药不合规格,再次扑街!
  起起落落十多年,麦金莱的父亲病逝,他只能回去继承家族产业——小鞋铺,从此成为一名优秀的鞋匠,到80年代甚至创建起皮鞋工厂。
  麦金莱成功了,他认为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心灵导师周赫煊先生的指导。那本经典的成功学书籍,教会他学习知识、运用智慧、关注信息、抢抓机遇、广交朋友、百折不挠……
  伟大的周先生,让无数青年找到了人生目标,他造福了全人类。
第874章【成功学宗师王阳明】
  在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十大畅销书里面,有五本讲理财投资,有三本讲金融知识,有一本探讨高盛银行的生存法则,还有一本专讲女人如何理财。
  直至1939年,美国大萧条都还没彻底缓过劲来,周赫煊的新书显然抓住了读者的G点。
  卖疯了!
  首日销量即达到8000册,发行第二周开始口碑爆棚,以1.5万册的日销量狂卖两个多月,前三个月的累计销量就直接破100万册大关。
  以每册定价4美元来算,周赫煊的个人版税加上出版公司分红,这本书在三个月内给他带来170多万美元税后纯利润。当然,出版公司的利润是大头,纯稿费收入还不足40万美元(美国对专业作家的税收太狠了),还是要自己当老板才行啊。
  这本书的利润是持续不断的,至少还能卖个几十年,每次再版都能让周赫煊捞一笔。
  不知道是否能赶上《人性的弱点》,那本书累计销量9000多万册,纯版税就能让卡耐基成为大富翁。
  被犹太财团掌控的《纽约时报》,立即站出来捧臭脚,狂赞道:“成功是如此简单,只要你遵循犹太经典《塔木德》和周赫煊先生的指点,你就能收获梦寐以求的巨大财富。”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也不失时机,请来华尔街的一些投资专家,围绕着《塔木德》疯狂鼓吹犹太人的经商和处世智慧。说白了就是要给犹太人洗白,顺便赞叹周赫煊的博学,再顺便把这本鸡汤书籍的销量抬高。
  宣传效果是明显的,在书籍狂卖的同时,美国民众开始认同犹太人的金钱理念,至少不再把犹太人当做纯粹的吸血鬼。
  ……
  转眼间到了四月份。
  美国国会正式讨论废除《排华法案》的提案,虽然大部分议员持反对态度,但好在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继续开会讨论如何变通。
  就像那天周赫煊跟罗斯福说的那样,《排华法案》植根于种族主义,而种族主义现在已经臭名昭著,继续实行下去对美国的形象是有害的。
  而且美国的援华倾向越来越明显,《排华法案》摆在那里也是个障碍,哪天废除属于时间问题。
  这个提案足足讨论了三个月,美国政府终于正式宣布废除《排华法案》。但歧视华人的条款依旧存在,比如规定每年华人移民限额为105人,相当于让《排华法案》变相的存在着,只是说起来更好听而已。
  不过这已经足够让美国华侨激动了,他们终于迎来法律上的“平等”地位,许多华人非法移民也自动获得了美国国籍——条件是达到一定居住年限和有稳定收入。
  这放在以前是不可能的,连续多次增补的《排华法案》条款,几乎完全堵死了华人拿到美国国籍的路子。
  就在周赫煊即将回国的时候,冯庸拿着一本《塔木德——犹太人为什么能成为大富翁》来到纽约,笑嘻嘻地说:“明诚,没想到啊,你居然还是一个做生意的专家。”
  “糊弄人的而已,你也信?”周赫煊乐道。
  冯庸随意的翻着书说:“其实写得很有道理,若是20年前我读了此书,估计直接就去做生意了。”
  心灵鸡汤也是鸡汤,营养肯定是有的,否则也不可能风靡那么多年。比如劝人多学习,劝人坚定心志,劝人自信自立,劝人正视困难等等,这些难道没用吗?当然有用!
  人在失意消沉的时候,如果能灌上那么一碗鸡汤,说不能就能原地复活满状态。
  但这玩意儿不能多喝,挑两本经典的成功学读通读透,认真领会执行就可以了。整天抱着成功学瞎咋呼,那属于自欺欺人,离成功只能越来越远。
  成功学也跟犹太人的《塔木德》没啥关系,这些道理在《易经》里就能找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话即可以指导人生。
  如果你还想深入研究,那直接去学王阳明的“心学”,保证你对成功之道的收获更多。
  “阳明心学”不是袖手空谈,更不是唯心主义,它是一门非常高深的成功学。只要真正领会了心学的精髓并认真执行,那么你肯定能够成功,没有成功的要么智商不足,要么运气太背。
  在王阳明死后,心学分为好几派,各自解释大相径庭,但都逃不过“知行合一”四个字。
  “知”并非简单的知识,“致良知”也非大众意义上的守住良心。它分为两个方面,即对内认识自己的性格与追求,对外认识自己所面对的人和事。
  能准确的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万物,就是“致良知”。这个所谓准确认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和追求,以及他们所面对环境各不相同。
  有了“良知”,就要去做,此为“行”。
  “行”也要讲究方式方法,百折不挠那是肯定的,但有时候也会出错,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良知”。
  将“知”和“行”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在失败当中不断做出正确调整,并保持本心永不动摇,这就是“知行合一”,就是王阳明的“心学”,也是任何成功学的核心。
  理解起来很容易,做到却非常难,能完全做到那就是圣人。
  这玩意儿都没法传授经验,因为每个人是不同的。性格暴躁和性格沉稳的人,对待同一件事的处理方法不同。王阳明没有像一般的成功学那样,要求心学弟子一定要沉稳踏实,而是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出最合理的应对之策。
  有的时候,性格暴躁反而能够成事,性格沉稳反而犹犹豫豫错过时机。
  在周赫煊看来,王阳明就是一个成功学的宗师。不管民治维新时代的日本,还是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国,心学都属于两国政府的主流思想,老蒋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王阳明成功学追随者。
  冯庸跟周赫煊聊了一会儿成功学,突然说道:“我下周回国。”
  “一起吧。”周赫煊笑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9/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