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5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1/702

  林国达出生于广东富裕家庭,祖上历代经商,还有个太爷爷是清朝知府。日军攻占广州之前,他全家都躲乡下去了,如今似乎还过得不错,至少他父母在信上是这么写的。
  林国达从小啥书都看,文史功底深厚,对西方文学也颇多涉猎,反正能考进西南联大的不是平庸之辈。
  周赫煊刚走到花园,就有佣人喊道:“太太,先生回来了!”
  只有张乐怡和崔慧茀在家,林国达见面就喊:“两位师母好,我叫林国达,是老师新收的学生。”
  张乐怡被逗得直笑,崔慧茀则有些脸红。
  周赫煊直接扇他一脑瓜子:“瞎说什么呢?左边那个是师母,右边这位是崔小姐。崔小姐当年跟吕碧城并称天津二才女,以后对她尊敬点。”
  “那么厉害!”林国达把嘴巴张得很大。
  张乐怡、崔慧茀二女跟林国达打了招呼,便指挥佣人搬运周赫煊的随身行李。到了楼上,张乐怡笑问道:“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不靠谱的徒弟?”
  “路上捡的。”周赫煊乐道。
  林国达虽然有些逗比,但基本教养还是有的。他乖乖坐在沙发上喝茶,没有随处乱逛,穿着一身乞丐般的破衣服,居然在豪华的客厅里不显得碍眼。
  就在此时,林国达突然瞥见外面有个瞎子,正端着把胡琴用竹竿探路慢慢行走。他立即放下茶杯,出去把瞎子扶住:“先生要去哪儿?”
  瞎子阿炳指着长江的方向,说道:“去码头,不用扶我。”
  林国达跟在瞎子身边,问道:“您贵姓?”
  “别人都叫我阿炳。”瞎子阿炳道。
  林国达说:“原来是阿炳先生,您是老师的朋友吗?”
  瞎子阿炳道:“我是府上的乐师,我老婆是府上的佣人。”
  林国达问:“那你去码头做什么?要进城吗?”
  瞎子阿炳道:“周家提倡爱国主义,太太们有的唱爱国戏,有的画爱国画,就连少爷小姐们也捐款抗日。我这瞎子也是府上的人,所以就编了些爱国小曲儿,每天下午去城里唱两个钟头。”
  林国达收起那副逗比模样,感慨道:“不愧是周先生,连家里的乐师都知道爱国。阿炳先生,我送你去码头吧。”
  瞎子阿炳问:“你有鸦片吗?”
  “啊?没有,我不抽大烟。”林国达连连摇头。
  瞎子阿炳生气道:“你没鸦片还跟着我干什么?想免费听我唱小曲儿啊,没门儿!”
  林国达顿时无语,也来了脾气,说道:“我还不稀罕听呢,谁知道你唱曲儿是不是跟杀猪一样难听。”
  “嘿,你激我是吧,”阿炳吹胡子道,“我跟你说,每次我在城里唱小曲儿,整条街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
  林国达笑道:“你又看不见,怎么知道有多少人?”
  阿炳指着自己的耳朵说:“我能听见!”
  林国达说:“吹牛谁不会啊,你倒是唱一个我听听。”
  “来来来,谁怕谁啊,你个死广东佬!”
  瞎子阿炳说来就来,张口唱起了新编的爱国小曲儿,而且居然是用重庆方言唱的:“莫要慌,莫要忙,哥子伙听我来唱一唱。东洋猴狲儿太嚣张,霸我国土抢我粮,欺我姐妹毁我房。大轰炸,隆隆响,山城里外冒火光。空军儿郎快雄起,打得那鬼子哭爹又喊娘……”
  周赫煊在楼上听得真切,笑问:“这瞎子什么时候学会重庆话了?”
  张乐怡说:“跟家里的佣人们学的,他在重庆可受欢迎了,上次还造成了交通堵塞。”
第894章【维烈——挂科一半的天才儿童】
  瞎子阿炳收起胡琴,昂首挺胸转身就走,就连他手里那根竹竿都充满了神气。
  周赫煊看着楼下的情形,不禁笑道:“他不仅名气变大了,脾气也见长啊。这瞎子,已经有些飘了,浮躁得厉害。”
  按照阿炳以前的性格、经历和智商,绝不可能被林国达几句话就激得唱小曲儿。除非,他的情绪出现了很大问题,让他不自觉的就做出某些举动来。
  张乐怡摇头道:“没有啊,他对我还是很恭敬,对其他人还是很友善。”
  周赫煊问:“他是怎么突然出名的?”
  张乐怡说:“你刚去贵州看望少帅的时候,有一天阿炳在街头唱爱国小曲儿,正巧被驱车经过的蒋总裁注意到。刚开始,蒋总裁只是觉得有趣,还对身边侍从说:‘民心可用,盲人也知抗战报国,衮衮诸公怎可轻言议和?’蒋总裁便命令阿炳演奏最拿手的曲子,结果一首《二泉映月》让蒋总裁惊为天人。就在上周末,蒋总裁举办国宴招待美国使团,邀请阿炳在宴会上演出,一曲《二泉映月》震惊四座。报纸上已经把阿炳奉为民族音乐大师,把《二泉映月》称为国乐瑰宝。”
  “原来如此。”周赫煊忍不住好笑,他终于明白阿炳为什么会飘起来了。
  瞎子阿炳流浪了十年,心性毅力确实得到了沉淀。但他是个肉体凡胎的普通人,是人就有喜怒哀乐,一下子从低贱乐师跃升为国乐宗师,还受到中国元首和外国使节的赞誉,报纸媒体也一片吹捧,他若不膨胀反而显得有点假了。
  但阿炳毕竟饱经风霜,心境已经踏实下来。他再膨胀都不会在周家摆谱,而林国达则是个外人,恰好成了阿炳炫耀发泄的对象。
  在正常人看来,阿炳刚才的装逼很滑稽、很幼稚,但他自己却没有任何感觉不对。他正在渐渐朝“名士风范”靠拢,比如问林国达有没有鸦片。
  以前阿炳对鸦片深恶痛绝,但又没办法戒掉,只能在心底引以为耻。但现在,他却故意把自己“耻辱点”说出来,而且还以炫耀的口吻,这怕就是所谓的“大师怪癖”。
  年轻时的阿炳自私、纨绔、纵情享乐;流浪时的阿炳自傲、卑怯、沉稳压抑;现在的阿炳变得有些自负、夸张,乐于装逼又显得有些幼稚。
  或许,过段时间阿炳就能再次沉淀下来,人不能总是飘在天上的,飘累了自己都会回到地面。
  林国达被安排在一楼居住,旁边是保镖们的卧室。周赫煊给他一些钱买衣服,又把林国达带进书房,扔了一堆国内外史学著作给他说:“两年之内看完,记得写读书心得。”
  “老师,这太多了吧。”林国达感觉有点坑。
  周赫煊说:“那随你,能看多少是多少。”
  ……
  快傍晚时,周赫煊的妻儿们集体回来。却是今天孟小冬演出抗日专场,家里除了张乐怡和崔慧茀,其他人全都去观看表演了。
  “爸爸!”
  “爸爸!”
  几个小家伙欢喜地围过来,小灵均更是直接扑到周赫煊怀里。她已经十岁了,性格依旧跳脱活跃,每天要被孟小冬强按着才完成乐器和书画练习。
  如今已是暑假,孩子们都闲在家里。
  第二天快中午时,小灵均甩着酸痛的手腕,见师父正躺在树下睡觉,顿时生出恶作剧的心思。她拿起毛笔蹑手蹑脚过去,在师父的脸上即兴创作抽象画。
  瞎子的听觉一向很灵敏,阿炳早就听出是小灵均的脚步声,但他还是继续装睡,任由这辈子唯一的徒弟胡闹。阿炳没有子女,已经把徒弟当成亲生女儿看待,他对小灵均的宠溺更甚于周赫煊。
  “灵均,你在干什么!”孟小冬大喝一声。
  小灵均吓得手软,毛笔都掉了,跟老鼠见猫一样瑟瑟发抖。她谁都不怕,就怕亲妈,低着头站在原地动都不敢动。
  阿炳突然醒了过来,笑道:“太太,我跟灵均在做游戏。”
  孟小冬却不听解释,训斥女儿道:“给师父道歉,然后站在屋檐下面壁思过一小时。”
  小灵均委屈得想哭,低声对阿炳说:“对不起,师父,我不该拿你开玩笑。”
  “没事,没事,快去站着吧,别惹太太生气。”阿炳连忙哄道。
  小灵均自动站到屋檐下面对墙壁,周硕明和周扬舲两个小家伙幸灾乐祸,在花园里跑来跑去大叫:“哇,姐姐又被罚站了,姐姐又被罚站了!”
  小灵均回头举拳威胁:“当心我揍你们!”
  两个小家伙却不怕,对着她各种做鬼脸,把小灵均气得火冒三丈。
  维烈不管外面如何闹腾,只在书房里认真学习着,他正在自学初中三年级课程,明年就能升入高中——现在才九岁。
  另一间房里,周赫煊说出自己的担忧:“孩子太小了,让他多读两年初中吧。”
  “但是浪费时间啊,我们的儿子是天才。”张乐怡无比自豪。
  周赫煊问:“除了理科,维烈的其他课程如何?”
  张乐怡说:“有些偏科,特别是作文很糟糕。语体(白话文)勉勉强强,文言文一塌糊涂,维烈对写作好像没有任何兴趣。”
  “那他的考试能及格?”周赫煊道。
  张乐怡拿出一张成绩单:“自己看吧,这个学期的期末成绩。”
  周赫煊摊开一看,顿时苦笑不已,九岁的孩子读初中二年级还真是不靠谱——
  国文62分,数学100分,物理100分,卫生60分,化学100分,动植物29分,历史13分,地理32分,英文61分,公民55分,体育85分,音乐50分,劳作35分,美术40分。
  数学、物理和化学的成绩固然可喜,但国文和英文只勉强及格,而卫生的及格分估计是老师友情赞助的。其他科目全线飘红,14科挂了7科。
  嗯,体育85分还不错,至少没变成手无缚鸡之力的呆子。
  但历史是什么鬼?
  你爹可是举世闻名的史学界泰斗啊,你历史考13分要笑死人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1/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