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3/702

  “那我就带你们玩三天,”周赫煊冲书房喊道,“小林,快出来!”
  林国达拿着一本《战国策》,快速跑来会客厅问:“老师,叫我什么事?”
  周赫煊说:“这几天别看书了,跟大家一起玩开心。”
  “真的?”林国达大喜。
  梁思成和林徽因托飞行员们送来贵重字画,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拜托周赫煊照顾他们的“弟弟”。周赫煊是明白人,不管于公于私,他都得照看一二才行。但他又时间不够,陪青年人耍一天即可,剩下的时间让林国达负责。
  就在大家离开的时候,瞎子阿炳正好也要外出。
  周赫煊喊道:“阿炳,今天你别去街边唱曲儿了,跟我们一起到处耍耍。”
  “也好。”阿炳笑嘻嘻地说。
  众人登上小江轮,一路饱览沿岸风光,阿炳也非常知趣的拉起二胡。不是《二泉映月》,那太悲伤了,他拉的是原创曲目《听松》,借物咏怀歌颂民族英雄岳飞,同时激励国人的抗战士气。
  全曲气魄豪迈,刚劲有力,黄栋权听罢惊叹:“这是什么曲子?听得我热血沸腾!”
  阿炳回答说:“《听松》,拉的是岳飞,我自己写的曲子。”
  黄栋权就是那个雨夜拉小提琴,由此跟梁思成、林徽因结识的青年学员。他是个音乐爱好者,而且天赋很高,若非国难当头,他可能以后会成为一个音乐家,而不是参军报国,碧血洒长空。
  黄栋权见猎心喜道:“阿炳先生,你能教我这首曲子吗?”
  阿炳问:“你会拉胡琴?”
  “会,我从小就学。”黄栋权说。
  阿炳把二胡交给对方:“你拉一段我听听。”
  黄栋权接过来就开搞,而且拉的是《光明行》。这是30年代最出名的二胡曲,寓意经过艰难的探索和努力,中国正在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行。而且,这首曲子大胆借鉴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巧,还借用了小提琴的指法和弓法,使音乐旋律既恢弘大气,又有鲜明的民族音乐亲切感。
  黄栋权本来就精通二胡和小提琴,此时拉起来格外顺手。
  一曲听罢,阿炳欣喜道:“你拉胡琴很有灵性,想不想做我的学生?入室弟子那种。”似乎生怕对方不愿意,阿炳补充道,“我很有名的,蒋总裁都请我拉曲子,保证不让你吃亏。”
  周赫煊有些惊讶,能让阿炳主动开口收徒,这个年轻人看来很有音乐演奏天赋啊。
  黄栋权笑道:“阿炳先生,我已经加入空军了,以后要开飞机打鬼子。不过若是有时间,我肯定愿意跟你学拉琴,但正式拜师就不用了。”
  阿炳连连点头:“打鬼子好,以后狠狠地打!我在街头演出的时候,经常被日本飞机打扰,还要人牵着我走才能进防空洞。你要是能打下来一架日本飞机,我就把所有的本事就传授给你!”
第913章【文艺报国】
  从朝天门码头拾级而上,沿途还可见到许多小弹坑。
  这里是日机历次轰炸的重点目标,半年前的五四大轰炸,从朝天门一直炸到上清寺。
  有位老人是这样回忆的:“敌机轰炸完走了,我们很快从朝天门码头上岸。我记得,下了船到路上,要爬很高的台阶……我刚爬了一小半的时候就大哭起来。因为越往高处走,地上就有越来越多的人肢体的碎片……有血肉模糊的大腿横在路上,有乱成一堆的肠子还在蠕动,有带着凌乱长发的半边脸狰狞地看着你,有只断臂的手里握着一个精致小包,抓包的手指还在微微抖动!我当时根本喘不上气,胸闷,窒息了,好像马上就要被憋死了一样,我忘了有没有哭出声,我当时可能连哭出声的力气都没有。我记得,当时不少孩子都把眼睛蒙住不看,有个孩子没蒙,但嘴张得大大的,合不拢,就这样走了一路……从朝天门到上清寺的那条路……一路上去,看到到处着火,冒黑烟,尸体遍地,还有一块块人的肢体碎片……”
  青年飞行员们看着那些弹坑,默然无语,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再继续往上走,沿街房屋都有被烧焦的痕迹。许多房屋被烧了一大半,就用竹篾和泥土在原有的墙体上搭建,修复出来的模样非常难看。一些房子下半边是明清砖石建筑结构,上半边则成了竹制加茅草屋顶。
  更多的房屋被毁得只剩下墙基,屋主已经没有财力修复,于是全家在废墟当中搭起窝棚。有些窝棚甚至对外出租,为外地逃难来的百姓提供住宿,这样的“旅馆”很紧俏,因为价钱非常低廉。
  青年飞行员们瞠目结舌,他们以前在昆明也经常遭到轰炸,但还是无法想象重庆这边的惨烈程度。
  走着走着,周赫煊突然看到前面冒起浓烟,他还以为是哪间房屋着火了,连忙说:“快过去看看!”
  那里是一处被轰炸的废墟,街边已经围满了百姓,却不是失火,而是中央电影摄制厂在拍外景。废墟上的窝棚被暂时搬开,一些旧木料被点燃,做成刚刚遭受了轰炸的样子。
  这部正在拍摄中的电影叫《长空万里》,是中国第一部展现空军健儿风采的长片。
  青年飞行员们对此很感兴趣,连忙也加入了围观队伍,林耀惊喜地喊道:“快看,那是白杨!”
  白杨是三年前才走红的女明星,代表作有《十字街头》,这几年都在出演爱国影片和爱国话剧。
  见青年们似乎想去找白杨要签名,周赫煊笑道:“这部电影还会去你们的空军驻地拍摄,想要明星签名,以后有的是机会。”
  “都有哪些明星啊?”彭兴邦问。
  周赫煊说:“高占非,魏鹤龄,白杨,王人美,金焰,还有李纬。”
  青年们顿时兴奋起来,他们毕竟是年轻人,同样追求时髦和娱乐,恨不得赶快回广阳坝机场等着见明星。
  自抗战爆发以来,知名的电影公司要么解散,要么留在上海、天津等地。许多不愿生活在日寇铁蹄下的电影工作者,来到后方积极进行爱国宣传工作,他们平时演爱国话剧,有了机会就拍摄爱国电影。
  整个大后方形成了三大电影团体,分别是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制片厂和西北制片厂,拍出来的都是爱国影片,例如《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八百壮士》、《长空万里》、《中华儿女》等等。
  这些电影工作者还经常冒死到前线,甚至是敌后抗日根据地,随军拍摄抗战纪录片。比如由阎锡山出资创办的西北制片厂,今年就在晋东南拍摄《华北是我们的》,明年还会拍摄《风雪太行山》和《老百姓万岁》。
  可惜,由于西北制片厂里有很多左派人士,《老百姓万岁》还没拍完,阎锡山就下令将这家电影公司给停办了。
  继续走了不远,众人来到一家茶馆,周赫煊笑道:“走,我带大家领略一下四川的茶馆文化。”
  这家茶馆似乎也被轰炸过,屋顶有个大窟窿,重新盖上去的瓦片颜色明显不一样。不过幸运的是,那颗炸弹落到茶馆里没有爆炸,所以这家茶馆还能照常营业。
  茶馆里摆着很多竹制椅子,舞台上正有人在唱川戏,而演出内容竟是把抗战电影《保卫我们的土地》改编成了川剧版。
  随着无数文人和戏剧表演者内迁,川剧也在抗战中焕发新生。这些外地人从学四川话开始,一步步成为川剧票友,并创作出大量的爱国川剧。本地传统的川剧从业者,也在这种交流中开始融合吸收其他戏剧的菁华,甚至主动朝现代话剧的表演方式靠拢。
  茶倌端着长嘴茶壶快速迎上来,突然眼睛一亮,笑道:“是周神仙嗦,你老人家快坐!”
  周赫煊拖椅子坐下,笑着用重庆方言说:“你们这间茶馆生意还好嘛。”
  “那肯定瑟,”茶倌自豪地说,“张天王是我们茶馆的台柱子,今天他老人家没来,不然茶馆里头就挤爆了,你来听戏都找不到坐的地方。”
  “张天王”就是川剧天王张德成,艺名“小偏褡”,昵称“张二娃”,自贡人,抗战期间担任中国戏剧协会理事和陪都分会理事长,演出了《柴市节》(歌颂文天祥)、《扬州恨》(歌颂史可法)等大量爱国剧目。这位先生跟共党走得很近,还出面保释过地下党,家里屡遭国党特务搜查。
  “好!”
  “硬是要得!”
  茶馆里喝彩声四起,却是台上演员在表演变脸技巧。
  此时的川剧变脸,还没成为独立表演项目,大多数情况是配合剧情而演出。比如演到义愤填膺的时候,演员突然变脸,以表达人物情绪的转换。
  陈桂民瞪大眼睛看着舞台上,惊讶道:“他的脸谱是怎么变的?”
  周赫煊哈哈笑道:“独门秘诀。”
  很快川剧演出结束,茶馆伙计抬上去一个案台。
  一位身穿长衫的先生缓步而出,慢吞吞摆上醒木、手巾和折扇,这是要表演四川评书。
  那说书先生的第一段话,就把周赫煊给逗笑了:“哥子伙些,《中国队长》第三集今天出来唠,你们是要先听《中国队长》,还是要先听《射雕英雄传》?”
  “中国队长!”茶客们齐声回答。
  那说书先生道:“好嘛,那就先讲《中国队长》。我要打声招呼哈,《中国队长》是漫画,第三集我也是才看的,有些地方讲不抻透(连贯)莫怪我。啪(醒木声),神州男儿志士多,投笔从戎思报国。七尺之躯全不顾,痛宰倭寇复中华!(定场诗)上回说到,那狗日的叫相原的日本博士,嘿急喊:快丢炸弹,把人都炸死。日本兵拿起手榴弹就朝牢房里头甩,轰轰轰的你妈到处响,里头的日本兵安逸唠,被炸得日妈打娘鬼叫唤……”
  周赫煊实在不知该作何评价,他的超级抗日英雄漫画才连载三期啊,竟然就已经有人改编成评书,而且还是四川方言版的。
第914章【关岳庙】
  说起四川评书,很多人大概会首先联想到李伯清。
  李伯清的“散打评书”属于四川评书的一个变种,风格更类似于脱口秀。传统的四川评书虽然也闲扯,但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很注重相应的职业基本功。
  就拿眼前这位说书先生来讲吧,他无疑属于四川评书中的“雷棚”(也作“擂棚”)。此派以讲古论史和金戈铁马为主,《三侠五义》、《说岳全传》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到了民国开始讲一些流行的武侠小说。还得学口技和动作表演,能模仿各种声响,演绎各种武打场面。
  跟“雷棚”相对应的则是“清棚”,以讲才子佳人和传奇故事为主,重在风雅,以情动人,时不时的就要念诗作对,甚至当场唱那么几首小曲儿。
  “啪!”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说!”
  说书先生一拍惊堂醒木,台下茶客顿时清醒过来,接着便是各种嚷嚷起哄。
  “幺倌儿,不要吊胃口嘛。”
  “对头,快说后面的。”
  “虎王变成了老虎,可不可以再变回人哇?”
  “……”
  说书先生抖了抖袖子,笑道:“催我有屁用,故事是周神仙画的,你们要催就去周公馆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3/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