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5/702

  “先生,救救我们嘛!”
  “我给你跪下了!”
  “先生……”
  贵州的壮丁齐刷刷跪下一大片,周赫煊只能视若无睹,内心纠结无比的快步离开。周赫煊不敢管,也没法管,因为贵州来的壮丁属于正常征兵,他阻拦的话等于破坏抗日征兵工作,官司打到老蒋那里也不占理。
  南怀瑾跟随周赫煊来到城内的旅店,他问道:“周先生,真没法改善这种情况吗?”
  “没有。”周赫煊无奈摇头。
  想要杜绝或改善抓壮丁的惨事,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可行的征兵系统。
  首先,必须要有完善的户籍信息。一个地方有多少适龄青年,需要多少劳动力才能支撑地方农业,具体哪家什么情况……这些统统需要事先知晓,否则就要出乱子。
  而这在民国是不可能的,就算现编户籍,编到抗战结束都编不出来,因为缺乏可靠的基层官僚。编户人员必须会写字和算术,这就是个大难题,文盲率太高了,找不出来那么多念过书的统计人员。就算统计人员到位,那还得挨家挨户去调查,还得配向导和武装护卫人员,还要严防公务人员与地头蛇勾结。
  其次,即便有了户籍信息,那还得有人认真执行。如何动员,如何征兵,如何运兵,如何保障兵员的衣食住行……这些都需要一套新的公务员系统,凭空是变不出来的,组建这套系统又牵扯到太多其他的东西。
  就算以上这些全部实现,但依旧从技术上无法执行——因为皇权不下县!
  从明清到民国,官府顶多控制到县一级,就算征税都需要地方士绅、乡老、小吏来执行。等于是把收税任务承包下去,怎么收、收多少、向谁收,都由地头蛇说了算,县长只需要看到收上来的钱粮即可。
  抗战时期征兵也是这样,国府命令发到县长、市长那里,再承包给乡长、镇长、保长、甲长。
  收税,地头蛇们要从中吃一层;征兵,地头蛇们同样要吃一层。
  若想绕开地头蛇直接收税征兵,那就是跟整个地方势力为敌,到时不知会发生多少“民变”事件。
  想要有所改变,只有一个可行但不切实际的方法——消灭地主阶级!
  而且,就算把地主阶级消灭了,还得整肃军队,整顿送兵和接兵的那些人。绝大多数的壮丁死亡,都归咎于那些喝兵血的家伙,他们把不断的送兵接兵当成敛财手段,弄死一批再来下一批,反正每个死去的壮丁都有财政拨款。
  即便换周赫煊来当国家元首,在征兵一事上,他也不见得比老蒋做得更好。所以他不想劝谏,也懒得反映情况,因为就算老蒋给他最大的权力,让他来负责处理此事,周赫煊也绝对束手无策。
  还是那句话,国民政府已经烂到根子里了。
  不过虽然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但作为穿越者,周赫煊还是心有不甘。至少,他必须做些什么,让糟糕的情况稍微变得不那么糟糕。
第932章【派出记者】
  自武汉沦陷以后,《大公报》总部就搬到重庆,由张季鸾主持工作,而胡政之则担任香港分社主编。两人的职务没有高低之分,同样都很要紧。重庆总部主要关注国内之事,香港分部则主要关心国际新闻。
  周赫煊还在成都的时候,就给张季鸾、成舍我、张恨水、史量才打了电话,约他们在3月10日于重庆周公馆聚会。
  二月二,龙抬头。
  这是传统农历中的“青龙节”,也是传说中的“土地诞”。不管是龙神还是土地公的生日,反正今天是要祭祀的,古时皇后送饭、皇帝亲耕,以保证一年的农业丰收。
  周公馆附近就有几块农地,小麦郁郁葱葱,油菜花已快凋谢,看那模样就是个丰收之年。
  成舍我和张恨水走在山间小道上,一路欣赏着盎然春色。
  “心远,你说周先生约我们有什么事?”成舍我问。
  张恨水笑道:“普通聚会吧。”
  成舍我摇头说:“我看不像,他电话里的语气有些着急。”
  “管他那么多呢,周家的伙食好,今天又能够美餐一顿了。”张恨水乐道。
  两人从周公馆后大门进入,来到会客厅时,才发现史量才和张季鸾也在。
  史量才笑着招呼道:“二位快来看,这是明诚从富顺文庙带回来的照片,简直匪夷所思。”
  “什么照片?”张恨水凑过去。
  “裸童,”张季鸾说,“崇圣祠房顶上的,多稀奇啊。”
  几人传阅着照片阵阵惊叹,对裸童的来历各种猜测,但终究还是没能破解这一谜团。
  闲聊片刻,张恨水突然问:“明诚兄,你今天约我们来就是看照片的?”
  周赫煊突然收敛笑容,摇头道:“不,另有要事,我需要诸位先生的帮助。”
  “请讲……咳咳咳!”张季鸾连声咳嗽,他的身体不是很好。
  周赫煊把抓壮丁的情况详细诉说一番,郑重道:“我打算做一份调查报告,派记者分别前往云贵川湘豫粤各省,搜集国府征兆壮丁的详实数据。”
  早在1939年的时候,抓壮丁就已在各省激起数次民变,但总体来说还不算太糟糕。
  特别是抗战初期的两年,新兵以自愿参军为主。1939年前后开始抽丁,就是各家抽签决定谁参军,除了少数急于立功的地区,大部分的情况都比较正常,而且壮丁死亡率也很少超过一成。
  但这玩意儿是愈演愈烈的,因为国府对基层和军队控制力奇差,导致许多人的胆子越来越大,开始把抽丁参军作为谋利工具。加上1940年征召兵额突然变多,而且法币贬值、物价飞涨,国府拨发的征兵款本来就不够用了,被层层侵吞后所剩无几,连壮丁一路上的饭钱都不能保证,于是壮丁死亡率呈几何倍增加。
  根据蒋梦麟的回忆录来看,他1941年夏天访问一个壮丁收容所,700名壮丁从广东曲江走到贵阳,竟然死得只剩下17个——途中无人逃跑,因为赤地千里,就算逃了也是死。
  蒋梦麟遇到的应该是个特例,毕竟97.5%的壮丁死亡率也太恐怖了(送兵的懒得给他们烧开水喝,也不准他们自己生火,于是路上喝生水集体患了痢疾,得了病自然更不可能给药医)。
  在座的都是报界人士,他们对壮丁情况有所了解,但都只停留在前两年的老印象中,还没对今年的情况有新的认识。
  成舍我说:“《立报》的记者不够用啊,别说是外省,就是川内也没几个记者。”
  张恨水笑道:“我亲自到湖南或广西走一趟吧,就当是沿途采风了。”
  史量才说:“这个新闻视角有点意思,《申报》可派三名记者采访。”
  张季鸾道:“《大公报》也派三名记者。”
  显然,这四人都还没引起重视,因为国家需要士兵打仗,抓壮丁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周赫煊也不刻意说服他们,等记者采访回来就知道厉害了。他说:“我是这样计划的,每省派去三名记者,以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名义,沿途采访壮丁收容所。遇到任何情况都不能暴露记者身份,把所见所闻全部记录下来,然后再回到重庆来进行汇总。”
  成舍我苦笑道:“《立报》真没那么多记者可派。”
  周赫煊说:“记者不够就另外再招,但派出去的记者一定要可靠沉稳。”
  “行吧,你也是股东,你说了算。”成舍我没再拒绝。
  张恨水道:“我亲自去湖南。”
  “记者们的红十字会身份我来解决。”史量才道,他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那就拜托了!”
  周赫煊说着又强调:“我再提醒一遍,记者不要擅自发稿,因为这会影响民众参军报国的积极性,也会严重打击前线官兵的士气。”
  “明白!”众人听周赫煊说得郑重其事,也都开始重视起来。
  三份报纸的记者很快被派出去,不到半个月,周赫煊就收到第一封记者来信。
  那记者负责川东地区的采访,在信中如此说道:
  “周先生敬启……我出发的第二天来到万州,那里正好有一支湘西来的送兵队伍……我的红十字会身份让他们放松了警惕,兼且我随身带着药品,所以他们对我非常敬重。领头的人还向我打听买药途径,说想顺便买些特效药回去倒卖……壮丁的惨状令我触目惊心,他们大部分是被抽丁入伍的,但每人的安家费竟只有1元钱(是1元法币,不是现大洋)……”
  “我又向送兵的那些人打听,他们也不加隐瞒……从湘西送壮丁到重庆,每个壮丁的沿途伙食费国府拨款3元,这在两年前还勉强够用。但随着物价上涨,3元钱的伙食费都不足熬粥喝。而当地团管区司令竟每人克扣1.8元,只剩下1.2元用于壮丁伙食,这剩下的1.2元伙食费还要被送兵的人克扣……”
  “壮丁们长期翻山越岭,体力消耗本就严重,他们却每天仅能喝一小碗稀粥。大山里夜晚寒冷异常,团管区并未准备足够的防寒之物,不少壮丁又冻又饿很快就生病了。生病者根本没有得到医治,还会被鞭打着催促赶路,实在走不动就被遗弃在路边……”
  “这一支送兵队伍,从湘西出发时有800壮丁,走到万州时只剩下648人,且个个虚弱,患病者近半……”
  “周先生,我会继续采访下去……由于通信不便,所有采访材料将在回重庆时送交,请静待。”
  周赫煊读完这封信,竟是松了一口气。
  还好,壮丁死亡率不到二成,这已经超过周赫煊的预期了。
第933章【大轰炸与报告书】
  时间转眼就来到五月,负责在川内采访的记者陆续回来,汇集成7万多字的壮丁调查报告。
  而整个五月,重庆市民都是在轰炸中度过的。
  日军大本营制定出“101作战协定”,由海军航空队负责主导执行,陆军航空队负责协同作战。日寇从各战线调集飞机近300架,对重庆进行集中持久性轰炸。重庆广阳坝机场已经不敢用了,日机又连续轰炸白市驿和梁山机场,并对成都、温江、南充、宜宾等地进行大轰炸。
  但凡是建有机场的四川城市,都逃不开被日机轰炸的厄运,日寇的目标就是彻底摧毁中国空军力量。
  中国空军健儿奋起抗击,但终究寡不敌众。
  连续半个多月,几乎天天都有空战,中国战机已然消耗殆尽。当初到周公馆做客的14名青年飞行员,如今阵亡过半,仅剩下5人还活着,接连收到阵亡通知书的林徽因不知哭了多少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5/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