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0/702

  这个情况让希特勒无比愤怒,六天后,元首下令执行“海狮计划”。
第939章【采访与演讲】
  所谓的“海狮计划”,就是彻底消灭英国的空军和海军力量,然后再用陆军占领英伦三岛的计划。
  可惜德国的船只准备和后勤供应都出现了问题,于是希特勒就改为单纯的空军进攻,迫使英国投降。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希特勒后来宣布无限期推迟“海狮计划”,因为始终无法消灭英国那为数不多的空军。
  英国人玩的是空中游击战,经常以少打多,冲进德国轰炸机群混战,然后瞅准时机撒丫子就开跑。
  刚开始的时候,德国只轰炸英国空军基地和海军舰队,后来被英国的空中游击战烦得不行,干脆改为对伦敦市区进行大轰炸。在伦敦无数街区被炸成废墟的同时,丘吉尔反而感到松了口气,因为空军基地终于能缓一缓了。
  丘吉尔的心肠很硬,他能破解了德国电码而装不知道,把考文垂整座城市不设防的送给德军轰炸。也能利用德国轰炸伦敦的时候,赶紧修复机场和飞机,用平民的生命换取英国空军的存续。
  在飞行员伊桑的帮助下,周赫煊将飞机成功降落,他们立即就被团团围住。
  “有人受伤吗?”地勤人员询问。
  周赫煊站在舷梯上说:“我是周赫煊。我们遭到了德国佬的袭击,飞机上有两名死者,三名伤者,请安排汽车送伤者去医院。”
  朱国桢和孙永振扶着伤者小心落地,有人认出了伊桑,连忙问:“赫特呢?”
  伊桑有些悲伤的说:“很不幸,赫特已经见上帝去了。多亏这位周先生,他不仅写小说很精彩,开飞机也很在行,是他把飞机开回伦敦的。”
  地勤人员们惊叹连连,有些认识周赫煊的感觉不可思议,有些不认识的则详细打听情况。
  很快机场的汽车也开来了,众人坐车前往市区医院。
  汪日章的伤势最轻,只是额头被磕到而已,顶多也就一点轻微脑震荡。居亦侨的小腿肌肉被打了个贯穿性大洞,想要站起来走路,至少也得恢复一个月。
  伊桑的伤势最严重,他右臂粉碎性骨折,伤好了也很难再开飞机。
  伦敦的记者们闻风而动,好多都跑来采访在德国飞机枪口下逃生的英雄。结果意外得知周赫煊的消息,纷纷转移目标,将周赫煊堵在医院无法离开。
  记者问:“周先生,真是你开的飞机吗?你是什么时候学会驾驶飞机的?”
  周赫煊谦虚道:“我只会一点点飞机驾驶技巧。”
  记者问:“听说飞机被德国佬打了几十个弹孔,当时的情况一定很凶险吧?”
  “不清楚,我没数过有多少弹孔,”周赫煊突然义正辞严道,“但我要严厉谴责德国攻击平民的无耻行径,我们坐的只是一架民用飞机,而且是属于埃及这个非交战国的飞机!”
  记者又问:“你这次来英国是出于什么目的?”
  周赫煊趁机说道:“我这次是代表中国政府来访问英国的。我知道,英国人民一向热爱和平,现在却被迫接受战争,无数英国人丧生于德国的枪炮之下。对此,我代表中国人民,向英国人民给予由衷的同情和慰问。法西斯是破坏人类和平的恶魔,而中国,已经和法西斯势力战斗了十年!早在十年前,日本法西斯就侵略中国东北,我们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而今,我希望中国和英国能够携手起来,共同抵抗法西斯势力的入侵,打赢这一场被法西斯强加于头顶的战争!”
  记者兴奋道:“周先生,你是要代表中国与英国进行结盟谈判吗?”
  周赫煊越说越起劲:“中国愿意和任何反法西斯力量结盟,因为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这是一场法西斯恶魔妄图统治全世界的战争。”
  一个记者突然发问:“中国能够抵抗日本的进攻吗?你们好像打了很多败仗。”
  周赫煊立即反驳:“英国也打了很多败仗,几十万英法联军被堵在敦刻尔克,难道你认为英国无法赢得胜利?”
  “呃……当然是英国必胜。”那记者尴尬道。
  周赫煊慷慨激昂道:“中国永远不会屈服,就像英国也不会屈服一样。日本或许可以占领整个中国,但他们占领的中国,绝对没有活着的中国人,因为在中国人死完以前,绝不可能放弃抵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必胜,中国必胜,英国必胜!”
  记者们飞快速记,又有人问道:“你对中英结盟有信心吗?”
  周赫煊突然严肃起来:“我感到非常遗憾,作为反法西斯国家,中国和英国应该是天然的盟友。但是,英国政府却要对日妥协,英国居然要关闭滇缅公路。那是中国对外仅有的两条交通线之一,英国政府的做法,无疑是把中国推入绝境。这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因为中国拖住了日本的侵略步伐,一旦中国丧失抵抗力,日本必然加快入侵英国的远东殖民地。英国政府的行为是短视的,是懦弱的,我希望丘吉尔首相能够仔细考虑!”
  医院完全变成了周赫煊的演讲舞台,许多病人都好奇的跑来聆听,直讲到临近中午才终于结束。
  等记者散去以后,马珏钦佩地说:“先生,你讲得真好!”
  周赫煊问:“他们没事吧?”
  马珏说:“汪先生已经醒过来了,居先生还需要住院休养。”
  “我没事了,”汪日章缠着一额头绷带,竖起大拇指道,“周先生厉害,居然连飞机也会开。要不是你临危出手,咱们全都要交代在英吉利海峡。”
  周赫煊苦笑道:“我真不太会开飞机,赶鸭子上架而已。”
  马珏突然指着外边:“先生,郭大使来了!”
  郭泰祺依旧打扮得非常骚包,但脸色却有些憔悴,他拄着文明杖过来关切地问:“你们都没事吧?我刚收到消息,吓死我了。”
  周赫煊说:“没事,一点小伤。对了,英国政府作出决定了吗?”
  郭泰祺摇头叹气:“还没有决定,但差不多就那样子了。”
  事实上,就在周赫煊开飞机的时候,英国内阁已经通过了关闭滇缅公路的决议。但这个决议暂时没有公布,因为英国需要获得美国的首肯,若是美国反对,那这项决议就只能作废。
第940章【再会艾德礼】
  伦敦,中国驻英大使馆。
  “英国具体的政治局势是怎样的?”汪日章迫不及待地问。他虽然名义上是安排给周赫煊的秘书,但却有责任随时给常凯申传递消息——毕竟老蒋喜欢玩微操,什么事情都想管一下,包括外交谈判。
  郭泰祺说:“现在英国内阁属于战时联合政府,丘吉尔所代表的保守党主管军事和外交,艾德礼所代表的工党主管内政,自由党可有可无。”
  汪日章又问:“保守党和工党对中国分别是什么态度?”
  郭泰祺说:“工党主张联合一切潜在的国际盟友,包括中国。如果英国是工党执政,肯定不会关闭滇缅公路,但工党很少插手外交事务。你可以理解为,工党在英国外交政策上,只有建议和讨论权,决定权在保守党那里。”
  “那保守党呢?”汪日章问道。
  郭泰祺苦笑道:“保守党分为两派。张伯伦虽然下台了,但他对保守党还有很强的影响力,他是主张妥协求和的。丘吉尔在上台之初就是个傀儡,但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丘吉尔已经得到了许多保守党议员的支持。现在保守党在大方向上由丘吉尔主导,他的外交理念是放弃亚洲,先联合美国解决欧洲问题,再回头顺手把亚洲问题搞定。”
  周赫煊概括道:“也就是说,丘吉尔根本没把亚洲放在眼里,日本和中国打得再热闹,也比不上欧洲的任何一次战役。”
  郭泰祺说:“是啊,丘吉尔的全部目光都聚焦在欧洲,只要日本不进攻南洋地区,他才不会管中国的死活。”
  汪日章扭头问周赫煊:“周先生准备怎么着手谈判?”
  周赫煊想了想说:“我想先见见工党领袖艾德礼,如果能说服他,那就更好办了,毕竟工党也是执政党之一。”
  当年周赫煊访问英国时,艾德礼只是个小角色,还奉命给周赫煊当过导游,二人算是有些点头之交。
  说来很可笑,几年前的工党还反对一切战争,奉行理想主义外交政策。他们认为战争是罪恶的,在国联的领导下大家一起裁军,世界就能变得无限美好。
  甚至1935年时英国政府重整军备,工党还站出来指责,工党的部分党员竟然要英国政府“关闭征兵站,解散军队,解除空军武装……废除可怕的战争设施”。
  嗯,就是主张英国去军事化。
  如果真的执行工党这一理念,那啥都不用说了,希特勒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占领英伦三岛。
  艾德礼属于工党中的异类,就像丘吉尔是保守党异类一样,两人都奉行强硬的军事外交政策。于是他们上台了,现在丘吉尔是首相,艾德礼相当于副首相(此时为掌玺大臣,两年后正式出任副首相)。
  但两人在具体看法上又有些不同,丘吉尔想要联合美国解决欧洲问题,艾德礼想要联合所有反法西斯国家解决世界大战——但他们都无法完全做主。
  丘吉尔这个首相当得很憋屈啊,他刚刚上台时,张伯伦依旧相当于太上皇。
  因此在德国进攻比利时的时候,英国政府虽然已经出兵,但内阁却在讨论如何求和,甚至打算割让殖民地给德国。当法国正式投降以后,英国内阁又在讨论向意大利议和,打算放弃地中海利益讨好意大利。
  丘吉尔每次做出强硬措施,都要大费口水说服内阁,并一次次答应内阁的软弱求和之举。用丘吉尔的话来说就是:“明知无用,还要讨好猪一样的队友而硬着头皮去做。”
  ……
  周赫煊抵达伦敦的第二天,英国外交部秘密致电美国,再次征求罗斯福的看法。如果美国不明确反对,英国就将暂时关闭滇缅公路。
  胡适在美国得知消息,立即电告中国外交部,老蒋遂命令周赫煊和郭泰祺立即展开外交游说。
  郭泰祺忙着做演讲和会见英国外交部官员,周赫煊则直接找到了艾德礼。
  “周,好久不见。”艾德礼握手笑道。
  周赫煊微笑道:“恭喜阁下成为英国掌玺大臣。”
  艾德礼摊手道:“这可不是个令人愉快的工作,情况太糟糕了。”
  周赫煊说:“你能推翻张伯伦的绥靖内阁,这就是对世界反法斯西做出的最大贡献。”
  “或许我应该对此感到高兴。”艾德礼表现出英国式的幽默。
  张伯伦就是被艾德礼赶下台的,丘吉尔能够站稳脚跟,也是艾德礼在从头到尾支持。至少在1940年,艾德礼对丘吉尔有着巨大影响力,说服了他,就等于事情成功一半。
  汪日章作为副使,坐在旁边侧耳倾听,马珏则认真记录着双方的发言。
  周赫煊和艾德礼两人废话了好半天,说起他们同游伦敦的经历,叙旧一番终于进入正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0/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