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2/702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轰炸,什么轰炸呢?对学校及研究机构的轰炸……”
  “我们知道,自东西方的大规模战争爆发以来,日本对中国实行了大轰炸,德国对英国也实行了大轰炸,两国人民在战争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但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德国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轰炸英国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我想未来也不会出现这个情况。而英国对德国的报复性轰炸,也刻意避开了哥廷根和海德堡大学。”
  “似乎只要是西方发达国家,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默契,那就是战争与学术无关,学者、学生、学府必须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剑桥大学的师生下意识点头,他们都同意这个说法,而且也认为这是应当的,文化、科学和艺术不能毁于战争。
  周赫煊突然冷笑着说:“但在远东地区却不是这样,早在九年前,中日全面战争还没爆发,日本轰炸上海的时候,就把轰炸目标对准了中国的几所大学。而当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国的中央大学、复旦大学、金陵大学、同济大学、西南联大、重庆大学……这一系列的高等学府,甚至包括一些中学,都成为日军的重点轰炸对象!”
  “这是违反世界公理的,充分证明了日本人的野蛮,很难想象一个先进发达国家会做出如此行为。”
  “在座的各位先生们,你们是非常幸福的,因为英国的对手是德国。德国人再凶残,再滥杀无辜,只要你们继续留在剑桥大学,就可以生命无忧的继续学习和做研究。而中国的同行们却不行,教授和学生在教室里上课,必须随时注意警报跑防空洞。”
  周赫煊开始详细讲述中国的老师和学生,特别是他在西南联大的所见所闻。
  剑桥的师生们感到无比震惊,他们完全无法想象,一个世界顶级的化学家居然还要自己开荒种菜,一个国际知名的数学家居然只能在防空洞里研究学术……教授们又是有何等坚强的意志,带着学生在野外讲课,对天空中的飞机咆哮声充耳不闻。
  “啪啪啪啪啪!”
  演讲结束,全场掌声雷动。
  剑桥的知名学者们,纷纷过去跟周赫煊握手——
  “周先生,我非常佩服中国学者的意志,他们值得尊敬。”
  “请代我向中国的学者和学生们问好。”
  “战争必须绕开科学、文化与艺术,阿基米德的悲剧不能重演,我将发起对日军暴行的学术谴责。”
  “我永远与中国的朋友站在一边。”
  “……”
  作为世界知名学者,周赫煊的影响力还是极大的。在他数年来反复演讲宣传之下,至少英美两国的学术界对日本已经印象坏到极点。光是日本轰炸中国高等学府的行为,就足够成为世界学术界的公敌——文明国家没有这么干的!
  在剑桥逗留数日,周赫煊便回到伦敦,被萧乾邀请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座。准确的说,是去萧乾创办的东方学院短期培训班搞讲座,那里的学生都是有志于前往中国的国际友人。
  周赫煊没有在东方学院短期培训班讲什么深奥的东西,专门讲中国的社会风俗道德,宣传中国人民的质朴与善良。
  这不是胡说八道,而是真实情况。
  历史上,当这些国际志愿者来到中国云南,他们受到了无比热烈的欢迎。很多时候在野外遇到土匪,那些土匪在得知他们的身份以后,都是立即停止抢劫绑票,甚至还会赠送他们粮食。
  萧乾的短期培训班共有32位学生,其中27人会在未来几年内前往中国。离开的时候,周赫煊与这些国际友人拍照留念,那张照片上,有四人永远长眠在中国的土地。
  11月7日,周赫煊坐船离开伦敦。
  安全起见,他们搭乘的是美国客轮,先绕道美国,再走海生崴前往苏联,经西伯利亚铁路从中国西北回国。这相当于把地球绕了大半圈,肯定会耽搁时间,但也是无奈之举,周赫煊可不想再亲自开一回飞机。
  顺便还可以去美国看看费雯丽和于珮琛,特别是于珮琛,她留在美国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周赫煊至今都还没跟两个女儿见面。
  等他们抵达美国西海岸的时候,已经是11月下旬了。
  这几个月里,日军在中国的攻势主要分为两个,即对沦陷区进行扫荡和对大后方进行轰炸。
  在反扫荡中,百团大战虽然还未结束,但其所取得了战绩,以及所展现的军事实力,让日寇和国府都大为震惊。
  至于轰炸,昆明和重庆成为日军的主要空袭目标,重开之后的滇缅公路也被日机特别照顾。
  同时,日本的零式战机在中国出现了。
  9月13日,中国好不容易凑起来的飞机,一次空战就被击落13架、击伤11架,阵亡飞行员10人,而日机伤亡寥寥,这是抗战以来前所未有的空中惨败。
  常凯申大为震怒,完全无视日本的新型战机,认为是空军不中用,要求继续索敌决战。
  这显然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别人有了先进战机,应该进行试探性空战,摸清对方的情况再予以回击,主动升空决战无异于自杀。
  第四大队副队长刘宗武不甘受辱,直接要求觐见领袖。老蒋根本不听刘宗武的辩解,再次一通斥责,刘宗武只能吼道:“报告委员长,我是航校三期,您的学生。今天为了救国家,救同胞,我万死不辞,心甘情愿,勇往直前。但是也要让日本人付出一点代价才好。我们的飞机,本来数量质量都不如别人,如今日本又拿出今年新出的飞机,打我们十年前的旧货,我们连还手的机会也没有。这样的牺牲有什么意义?我报告您以后,为服从命令,我必定战死给你看,报告完毕!”
  我必定战死给你看!
  这句话说得悲壮而充满委屈。
  刘宗武说完就冲出云岫楼,老蒋连忙喊等一等。但刘宗武毫不理睬,直奔机场,带领队员立刻起飞。周至柔连忙打电话到空军第一路司令部,传令道:“委员长叫不要打了。”
  刘宗武依然不听,带着队员在空中寻找敌机,结果汽油消耗了大半还没发现日机影子,刘宗武这才率队返回机场。
  此后,常凯申不再要求空军决战,为仅剩的那点空军力量保存了薪火。但中国空军却士气低落到极点,因为他们感觉“每战必逃”,实为军人耻辱。
  三周后,日军的零式战机又出现在昆明。
  昆明那边的空军力量更弱,只有一些霍克机和I-15。飞机落后且不说,飞行员仅有几个航校教官撑场面,剩下的全是刚从航校毕业的生手。
  这场空战打得同样英勇而惨烈,在李向阳上尉的指挥下,中国飞机损失2架,直把日军零式战机的汽油消耗得差不多,日寇才大摇大摆的零损失返航。而在此期间,昆明被日本轰炸机给炸得一塌糊涂,直接导致同济大学、中研院和营造学社迁往李庄,同时西南联大也被迫开办新的分校区。
  周赫煊在英国的时候,就零式战机问题跟冯庸有过电报讨论。
  军事迷或者二战迷,都应该知道日本零式战机的弱点。周赫煊说自己有可靠情报,是一个日本朋友告之的,在电报里把零式战机的弱点都跟冯庸说了。
  但没啥鸟用,因为中国的飞机性能太落后了。
  就拿昆明空战来说,中国只有霍克机和I-15,极限时速分别为360公里和367公里。而根据美军后来的分析,只要在时速370公里时突然右转横滚,就可以摆脱零式战机的追击——问题是中国战机的极限速度也达不到370公里啊。
  对付零式战机的另一个方法,在得到周赫煊的提醒后,中国空军也在11月初的成都空战用了。那就是垂直俯冲并加速,以此摆脱零式的追击,这个方法稍微有点用,甚至当场造成两架零式战机空中停车而坠毁。
  但也仅此而已,在因此损失5架零式战机之后,日本人很快学乖了,并未再出现这种情况。中国飞机只能靠这种方法保命,根本无法阻止日本的轰炸,零式依旧是中国战场的空中霸王。
  这根本没法玩,飞机的性能差距太大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得知中国空军损失惨重后,海外华侨筹款捐了217架飞机。这次宋美龄没敢再乱来,大部分捐款都用于购买战机了,但什么时候能到货是个问题。
  就算买到了,也只能是霍克机和I-15这样的七八年前的旧货,依旧是打不过零式战机的。
第959章【两个女儿】
  于珮琛所生的双胞胎女儿,已经14个月大了。
  周赫煊在信中为女儿取了名字,分别叫周南和周宁。“南”和“宁”都代表着南京,两个女儿是在周赫煊和于珮琛整理南京大屠杀资料时怀上的,以此作为某种纪念。
  如今费雯丽长期住在洛杉矶,她已经很少亲自出演电影了,主要身份是当制片人,并作为周赫煊在联美影业的股东代表。
  范朋克在跟璧克馥离婚后,就把部分股权转给前妻,剩下的也分别卖给了卓别林和周赫煊,周赫煊又转移了部分股权给费雯丽。此时联美影业的股份构成为:璧克馥38%、卓别林36%、周赫煊18%、费雯丽8%。
  作为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的第四大股东,并且自身还是奥斯卡影后,费雯丽在美国电影界身份极高。以前克拉克·盖博是因为周赫煊以曝光丑闻做要挟,才被迫讨好费雯丽,现在则完全是因为费雯丽的身份而跪舔。
  美国电影皇帝克拉克·盖博先生,去年在奥斯卡颁奖礼上,面对记者公开表示:“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到了费雯丽小姐。她是那样的高贵、善良和聪明,犹如行走在人间的天使。但请报纸不要再炒作我们的绯闻,我爱慕她,我尊敬她,但我永远不会追求她,因为她不容任何男人亵渎。”
  克拉克·盖博的这番言语,被认为是世上最痴情的表白,美国媒体甚至惋惜克拉克·盖博结婚太早,否则两人肯定能成为天造地设的一对。
  不过嘛,费雯丽很快就被曝光出同性恋绯闻,因为她被媒体拍到和于珮琛同居……
  主要是周赫煊不放心怀孕的于珮琛,把她安排到洛杉矶让费雯丽照顾,还专门请了两个华人保姆伺候。两人同住了一年多,彼此的关系还算比较亲密,直到被媒体曝光以后才分开居住。
  今年初,于珮琛带着两个女儿搬到纽约,此时担任“华美协进社”的宣传干事。
  我们之前提到过,华美协进社是胡适、张彭春、郭秉文和美国教育界人士共同创办的民间组织,宗旨是加强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全面抗战打响后,这个组织基本上变成了一个宣传中国抗战的机构。
  于珮琛现在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宣传国内发来的抗战消息,并协助进行爱国演出、募捐事宜。她一天到晚忙得很,两个女儿基本由保姆照顾,跟费雯丽一样都变成了职业女性。
  ……
  纽约,某高档公寓,这是周赫煊上次离开美国前买下的房子。
  汪日章、居亦侨这两个老蒋的心腹,已经坐火车前往美国西海岸,准备借道苏联回国复命。孙永振和朱国桢两位保镖,被周赫煊扔在了纽约的旅馆里,他只带着马珏前往公寓看女儿。
  “叮咚,叮咚!”
  华人保姆听到门铃声跑来开门,推开一条门缝警惕观察,见外面站着两个中国人才放松下来,问道:“你们找谁?”
  “我找于珮琛。”周赫煊说。
  保姆道:“于小姐要很晚才回来。”
  周赫煊笑着说:“我是她的丈夫。”
  保姆是洪门帮忙物色的可靠人家,她闻言一喜:“你就是周先生啊,快请进,快请进!”
  保姆共有两个,轮流负责带孩子和做家务,此时另一个保姆正在客厅陪小家伙们玩耍呢。
  或许是长期关在家里的缘故,两个女儿都比较怕生,见到周赫煊和马珏顿时停下来,飞快爬到保姆的身后偷看。
  开门那个保姆笑着说:“小南,小宁,快过来,这是你们的爸爸。”
  可惜两个小家伙完全没有爸爸的概念,依旧藏着不肯出来,这让周赫煊感觉既心酸又惭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2/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