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4/702

  常凯申如今对欧文非常器重,他显然没读过欧文的著作。在《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一书中,欧文明确指出:“共党在中国大西北实行的联合少数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政策,其实是中国历代‘王道’的延续。可以预见的是:中共通过联合少数民族,在驱逐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先是占领中国广阔的边疆地区,然后如当年的隋唐一样,以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为根据地,最终推翻盘踞中原和沿海的腐败统治者。一个新的,统一的中国将会形成……”
  此君的身体是外国人,但思维方式完全已经中国化,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民族了解得极为透彻。
  后来常凯申还拿欧文和宋子文做比较,说宋子文是个中国的美国人,而欧文是个美国的中国人。
  就说现在吧,欧文从头到尾隐藏锋芒,对老蒋也是各种附和吹捧。他虽然是罗斯福派来的顾问,却从不主动发表意见,因为他觉得过犹不及。他认为指手画脚太多反而让人生厌,不可能得到老蒋采纳,关键时候发表少数意见,这样才会得到重视。
  这人信奉的是儒家那一套中庸思想,而且他对中庸的理解,比大部分中国人更加透彻,甚至比较符合中庸的本意。
  常凯申在问询了一番苏德战争之后,剩下的时间便是扯闲天了。宋美龄的话越来越多,老蒋反而闭嘴沉默——好吧,不是老蒋不想说话,而是他根本没法介入话题,因为他不会英文。
  在场四人都会说中文,宋美龄居然使用英语聊天,然后又把谈话内容翻译给老蒋听。
  欧文显得很尴尬,并发觉常凯申和宋美龄互不信任。于是他说话越来越谨慎,关于政治基本不谈,只说些无关紧要的话题。
  宋美龄抱怨了一番英国,又开始数落苏联。她说:“我们的苏联军事顾问素质相当低,因为现在苏联正遭到德国进攻,他们需要自己所拥有的每一位能干的军官。所以我们得到的顾问都是三四流的,没有任何实际用处。”
  欧文附和道:“苏联红军在大清洗后,确实军事人才奇缺。”
  宋美龄又转头问周赫煊:“周先生觉得呢?”
  “好像是这样。”周赫煊只能点头道。
  此时驻中国的苏联首席军事顾问、苏联军事代表团团长,名叫瓦里西·伊万诺维奇·崔可夫……嗯,三四流货色。
第978章【周公馆的牌局】
  宋美龄说崔可夫是三四流货色,那也是有原因的。
  崔可夫三年前就已经是集团军司令了,但在苏芬战争中表现得太过糟糕。他所指挥的第九集团军,重型装备比芬兰全国还多,谁知出师不利,直接导致丢官。
  当时苏军先头部队163师奉命进攻,却被芬兰的一个小分队堵在路上,苏军被迫沿路展开成20多公里的纵长队形。接着,芬兰军队以一个团的兵力,把苏军这个精锐师的补给线切断,然后用主力包围袭扰。
  崔可夫立即派44师来救援163师,结果163师全军覆没,负责增援的44师也所剩无几,两个师加起来损失了3万多人,被缴获坦克、重炮、车辆无数。而芬兰在这一仗里,前后投入的兵力不超过5000人。
  崔可夫从头到尾都没有指挥失当的地方,这场惨败最大的错误是44师中途停止前进。但这跟崔可夫没有任何关系,是44师的师长维诺格拉多夫判断失误,以为遇到了芬军主力,擅自违抗崔可夫的命令原地固守,继而导致163师被芬兰军队全歼。
  烂的不是崔可夫,烂的是整个苏联红军,各级军官的素质实在不堪入目。
  但大部分中国人不知道啊,就拿常凯申和宋美龄两口子来说。他们都认为崔可夫是因为打了败仗,才被斯大林发配到中国当军事顾问的,打心眼儿里看不起,更不愿听取崔可夫的军事建议。
  周公馆。
  麻将桌上坐着四人,分别是周赫煊、张恨水、崔可夫和欧文。
  欧文和崔可夫这两个外国人,不仅中文说得贼流,而且都是打麻将的好手。前者的童年在中国度过,并在青年时代走遍了整个中国北方;后者已经是第四次到中国访问,并在此期间畅游了大半个中国。
  “杠!”
  未来的苏联红军元帅,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指挥官,苏军攻克柏林的最后一击者,此时正抓着骰子扔向牌桌。
  崔可夫在牌底摸了一张,熟练的用拇指默牌,然后猛拍在桌面:“哈哈,杠上开花!”
  “崔将军这手气,没得说。”张恨水摇头苦笑着给钱。
  四人再开新局。
  张恨水一手摸牌,一手写稿,眼睛在稿纸和牌桌上来回逡巡。这是他多年练出来的本命技能,写作任务紧又想打牌的时候,便在麻将桌上一起完成了。
  特别是《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这两部小说,有很多章节都是在打麻将时写的。
  “二饼。”
  欧文拍出一张牌,随口问道:“崔可夫将军,贵国可否考虑与日本解除中立条约?”
  崔可夫手指玩着麻将说:“我只是小小的军事顾问,国际大问题不该由我来考虑。”
  “九万。”周赫煊朝二人瞟了一眼。
  自从出了德国炮兵顾问被日本买通做间谍的事件以后,所有的外国顾问都被高度监控。不管是崔可夫还是欧文,他们每次出门的时候,屁股后面都有军统特务跟着。
  不仅如此,有时候他们外出,军统特务还会悄悄进入其住宅,搜查是否有重要的秘密文件。
  所以,欧文本来有写日记的习惯,但在重庆做顾问期间,他日记本上一个字都不敢写,生怕无疑中暴露了信息。甚至欧文都不敢公开联系崔可夫,害怕引起老蒋的忌惮,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牌局。
  “吃。”
  张恨水的右手还在继续写稿,这丝毫不影响他吃牌,两只手的动作几乎是同时进行。甚至,张恨水还竖起耳朵,关注着两个外国顾问的谈话内容。
  趁着崔可夫摸牌的时间,欧文又说:“希望你能跟斯大林先生转达一下,美苏两国应该合作。不仅是直接合作,还有援助中国的间接合作。”
  “四条,”崔可夫笑道,“这种事情,你应该联系潘友新先生(苏联驻华大使)。”
  欧文又打出一张牌,微笑道:“我们都是最高领袖派来中国的顾问,谈起来更直接且有效果。苏联不断减少对华援助,并和日本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这种行为是非常不理智的。”
  崔可夫冷笑道:“半年前,我带着150架战斗机、100架轰炸机、300门大炮、500辆卡车来到中国,仅仅过了半个多月,中国就发生了皖南事变。我们苏联还怎么加大援华力度?援助国党的军队去打共军吗?”
  “那件事已经解决了,不是吗?”欧文道。
  崔可夫似乎不想再说,直接摊牌道:“你跟我讨论是没有意义的,去找苏联的驻华大使吧。”
  欧文无奈叹息:“我能联系到他,就不会来找你了。”
  整个抗战期间,苏联代表在中国是被严格监视的,国府不希望苏联使节和任何其他国家接触。一年多以前,老蒋甚至故意把苏联顾问团安排进法国大使官邸,导致被轰炸以后的法国大使没法搬回原址,以此来挑拨苏联和法国使节的关系。
  这种拙劣的小把戏搞得法国和苏联使团啼笑皆非,他们反而因此结下了良好友谊。
  为了不引起常凯申的神经紧张,各国使节很少私下接触。像欧文这种信奉中庸之道的家伙,就更不敢直接找苏联大使谈话。
  “对对胡,给钱吧。”
  周赫煊推牌摊手,他才不想介入两个外国佬的话题。
  表面上看,苏联和日本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是对中国抗战的极大打击。但事实上,这是对中国很有利的,因为苏联和日本签署合约的目的,是为了让日本放心南下,可以提前让日本和英国打起来,并且把美国也拖入战局。
  美国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但日苏密约已经签订了,只能说服苏联加大援华力度,让日本对苏联有所顾忌,不敢真的放心进攻东南亚。
  今天的牌局只是初步接触而已,互相试探试探,然后各自把情况发回国内。
  说起苏联和日本的互不侵犯条约,崔可夫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从国府那里搞来日本在南方的军事布防情报(中国从一架坠毁的日军飞机上缴获的),复印之后发回苏联,斯大林收到这份情报以后立即答应和日本签署密约。
  那份军事情报,把日军对东南亚的战略企图暴露无遗,这让斯大林终于松了口气,于是添把火让日寇放放心心南下。
  “开饭了,”崔慧茀走进来,笑道,“各位先生,吃完了再打牌吧。”
  崔可夫耸耸鼻子,兴奋地说:“是麻辣火锅,我已经闻到香味了。”
  周赫煊道:“还准备了高度白酒。”
  崔可夫拍着周赫煊的肩膀哈哈大笑:“周先生,等你以后去苏联,我请你喝纯正的伏特加。”
  众人围着火锅坐下,欧文没有再提正事,而是跟崔可夫说起中国军队的情况。
  崔可夫一边大嚼毛肚,一边摇头道:“中国的军队太糟糕了,贪污腐化成为常态,官兵矛盾十分严重。士兵生活困难,无法满足温饱,健康状况更是恶劣。我曾到前线阵地考察,有一次让我印象深刻。102师居然有一半以上士兵患有疟疾,而且得不到医治。后勤部门说已经调派了药品,前线指挥官又说没有收到药品,我搞不清楚他们谁说的是假话。还有中国的参谋总部官员,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300个师里有多少士兵,因为大部分的部队在吃空饷,一个满编师只有四五千人属于常态。”
  张恨水听得一脸羞耻,这虽然不是他干的,但作为中国人,还是不想听到自己国家的军队被外国人如此鄙视。
  崔可夫几杯酒下肚,越说越起劲:“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获取这些类似情报没有任何困难。因为中国军方压根就没人认真管理过这些事情,我可以轻松打听到,日本间谍同样可以。中国前线部队的情况,对于日军来说几乎是透明的。所以中国的军队很难打运动战,一是他们的士兵太糟糕,二是他们的行动路线很容易被敌人获知。中国最精明的指挥官们,每次打运动战时,都不敢把太过具体的命令下发到部队,这也算是他们的补救预防措施吧。”
  欧文仔细聆听并记在心头,他需要知道这样的消息,而崔可夫也是故意告知的。
  几人打牌到傍晚,各有所得,都心情愉快地离开周公馆。
  周赫煊则叫来林国达,吩咐道:“国达,把这份报告送去云岫楼,亲手交到蒋总裁手上。”
  周赫煊又不是傻逼,两个外国佬在自己家打牌,百分之百会引起常凯申的怀疑。他干脆主动把欧文和崔可夫的谈话内容记录下来,让老蒋明明白白的知道,剩下的就不关他的事儿了。
  欧文和崔可夫显然也是清楚的,所以他们故意选择在周公馆接触,以此来打消常凯申的警惕之心。
  此后的几年里,周公馆几乎成为这些外国使节的特定交流场所,隔三岔五就有人来打麻将吃火锅。周赫煊烦得都不愿自己写报告了,直接让崔慧茀、马珏,或者是林国达代笔,反正都要交给常凯申过目。
第979章【抗战时期的教育】
  周公馆的日常家用,都是在张乐怡那里支取,然后由崔慧茀调度使用并记账。
  七月只过了一半,崔慧茀就喊没钱了。
  张乐怡把钱交给崔慧茀以后,忍不住在周赫煊面前抱怨道:“唉,这米价又大涨了。”
  “涨了多少?”周赫煊随口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4/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