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6/702

  聚义厅内的大小头目纷纷赞叹。
  周赫煊又说:“马彪将军去年在皖北一带征战数月,杀得鬼子闻风丧胆,威名传遍皖北,被小日本称为‘马回子军’和‘马胡子军’。”
  “杀得好,哈哈,痛快!”马永奎朗声大笑。
  周赫煊没有太过吹嘘,这些事迹大部分属实,冈村宁次的作战纪录里还有“恶战马彪”四个字。
  可惜,马彪和骑一师的表现太过惊艳,已经引起了常凯申的关注。常凯申如今正在各种拉拢,并准备给马彪升官做副军长,此举遭到马步芳的猜忌。
  等到明年夏天,马步芳害怕自己的部队被老蒋吞并,便让自己的堂兄马步康接任师长。骁勇善战的马彪从此无法再上战场,而他的这支骑兵部队也失了将魂,之后数年的表现只能算中规中矩。
  这种事情,周赫煊自然不能说,他见土匪头子们都热血沸腾,顿时笑道:“同样都是西北好汉,马彪将军在战场上威风凛凛,你们就甘心在土匪窝里打家劫舍吗?”
  聚义厅里顿时冷场,土匪们个个尬笑。
  马永奎说:“不瞒周将军,我以前也当过兵,但那些长官没一个好东西。如今就算我去参军报国,也肯定是被编入马鸿逵和马步芳的骑兵队里。这两人都在西北,也没跟鬼子打过几场仗,反倒是祸害百姓的时间更多。”
  周赫煊突然起身,说道:“马兄,只要你能带着手下从军,我保证把你们送去加入马彪将军的骑一师!当土匪有什么意思,是男人就从马背上取功名,说不定一年半载就能当上旅长。”
  “你真能让我投奔骑一师?”马永奎有些心动。
  周赫煊指着庞攸问:“庞先生,你有没有听说过我周赫煊说话不算数的时候?”
  庞攸朝马永奎点点头,示意可行。
  周赫煊趁热打铁:“只要你们愿意从军,我亲自到第八战区司令部给你们开条子,还资助5万法币给你们做开拔费。你大可在甘肃招募壮丁,手下有了500人,我保举你做营长,手下有了1000人,我就保举你做团长!”
  “这团长我还当定了!”马永奎心潮澎湃,一边是被封官许愿给激的,一边也是被马彪的事迹所感染。
  让你抢劫老子,老子送你上战场!
  谁都没料到,仅仅三年的时候,马永奎就因战功升任旅长职务。
  解放战争打到第二年,马永奎直接成了少将师长。他宣布起义后把部队丢给张德彪,自己跑去追随周赫煊,整天跟孙永振这些保镖混在一起。
第994章【兰州】
  只用了五天时间,马永奎就将自己的部队规模扩充到400人。
  之所以征召义勇如此顺利,是因为甘肃的老百姓太穷了,参军抗战跟外出打工没有多少区别。
  说起来很滑稽,国府的征兵机构来招壮丁,老百姓一个个都躲起来,因为从征召到入伍的整个过程非常恐怖。而马永奎这个土匪招义勇,附近百姓反而很踊跃,主要是他们信得过马永奎,至少在走进兵营以前能吃饱吧。
  出发当天,周赫煊看着衣衫褴褛的义勇们,对马永奎说:“看来你的骑兵营长是当不成了。”
  “连长总是有的。”马永奎无奈的撇撇嘴。
  400人已经勉强够营级规模,但马儿却只有100多匹,马永奎想加入骑兵师就只能做连长。
  周赫煊坐进卡车驾驶室,对马永奎喊道:“走吧,既然是我推荐你参军的,怎么也要给你一个营级编制。”
  “哈哈,周将军够豪爽!”
  马永奎大喜,翻身上马大喊:“出发!”
  那150多个土匪当中,大概有20几人不愿从军,都被马永奎分发钱粮遣散了。师爷庞攸也不愿当兵,某天晚上悄悄找周赫煊说请,周赫煊答应帮他在省城谋个公务员职位。
  400多人的队伍拖拖拉拉前进,早晨出发,傍晚时分才走到永登县城。
  听闻有百余人规模的马队袭来,后面还跟着200多个“流民”,吓得当地保安队长(县长兼任)连忙整军御匪,县里唯一的那支老掉牙机枪都被架起来。
  周赫煊让马永奎的人停下,自己开车过去,冲保安队喊道:“你们这里谁管事?”
  县长华宗甫有些纳闷儿,来犯队伍的样子看起来像土匪,但没听说过哪支土匪还有卡车啊。他招呼保安队员道:“先别开枪,看看情况再说。”
  周赫煊拿出自己的将官证,远远喊道:“我是周赫煊,你们这里谁管事?”
  “可是周明诚周先生?”华宗甫总算有点见识。
  “是我。”周赫煊道。
  华宗甫连忙上前迎接,握手道:“鄙人永登县长华宗甫,久仰周先生大名。”
  周赫煊指着身后的土匪队伍说:“我从敦煌公干回来,途经本县地界,遇到几百个义民想要从军杀敌。”
  “原来如此。”华宗甫没有当场拆穿,他早看出这些人都是土匪了,哪有骑马带枪的义民?
  周赫煊说:“华县长不用为难,我们就在城外歇息,粮食也是自带的,只希望贵县能够提供一些饮水。”
  华宗甫的脑子有点乱,他搞不清这是什么路数。义民从军要么由县府统一组织,要么由地方团管区负责,但肯定是要通过县政府协助处理的,眼下的情况似乎是不用他操心。
  华宗甫问:“周先生要送这些义民去团管区?”
  周赫煊道:“我直接把他们带去兰州军管区。”
  “哦,那就好,那就好。”华宗甫心里终于有了底儿,暗自感叹周赫煊就是牌面大。
  当天晚上,华宗甫派人送来清水,死活要请周赫煊进城休息。被周赫煊婉拒之后,第二天他又组织县城百姓披红挂绿而来,敲锣打鼓说是要来为壮士们践行。
  等周赫煊带着土匪们离开县城时,随身还多了一面“杀敌逞威,精忠报国”的锦旗。那八个字绣得歪歪扭扭,明显是连夜赶制出来的。
  就这样,周赫煊他们把沿途乡镇吓得鸡飞狗跳,终于来到了甘肃省府兰州。
  “你们原地等候,我去战区司令部。”周赫煊叮嘱马永奎道。
  兰州是今年才刚刚设市的,以前都是县级,就跟自贡因盐设市一样,属于抗战带来的影响。兰州作为苏联援助物资的必经之路,再加上西部工商业发展,40年代终于迎来城市的近现代化历程。
  就跟在永登县的待遇一样,迎接周赫煊的是兰州保安团,在城门口架枪把周赫煊的卡车团团围住。
  周赫煊亮出将官证说:“中央特派员公干,带我去第八战区司令部。”
  “啊……是!周将军请跟我来。”保安团的小头头连忙说。
  为了解决军事后勤运输问题,兰州西侧的公路被拓宽至8米左右,城内街道也进行了修整。甚至前不久还开通了公共汽车,由旧汽车改装而成,可以乘坐30多人。
  这些公共汽车运行路线只有几里地,经常出故障,坐车还不如走着快。当时的兰州老百姓为此编了段顺口溜:“一去二三里,停车四五回。抛锚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进城之后,周赫煊就体会到兰州的“繁荣”,东来西往的客商摩肩接踵,马车、驴车、骡车、骆驼拥挤杂沓,公共汽车行驶在人群中不停按喇叭。时不时还能在路边看到几个没有完全填好的弹坑,都是日寇飞机给炸的——在抗战时期的大西北,日机对兰州的关注仅次于西安。
  此时的兰州已经完全变成大工地,市中心的七条主要街道,都将被扩建为15米到30米宽的碎石路面,光是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就有3米宽。由于没有压路机,只能由几十个人拉着大铁磙走,这类城市建设一直持续到抗战结束。
  在抗战的最后五年当中,兰州的发展速度飞快,人们顶着日寇的轰炸努力建设。五年时间里,兰州城区面积扩大近10倍,常驻人口数量翻了一番。结果等到日本投降,兰州的城市建设反而止步不前,工商业全面萧条,新兴的200多家工厂陆续破产倒闭。
  周赫煊只开了几分钟的车,就忍不住弃车步行,因为开车的速度实在太慢了。
  这城里灰尘满天飞,就连商店的招牌都蒙着一层灰,周赫煊只能用手捂着鼻子走。战区司令部在城外,周赫煊需要穿城而过,大概步行40多分钟,他终于来到目的地,把将官证递给守卫士兵说:“我找你们朱司令,烦请通报。”
  不多时,周赫煊被请进司令部休息室,一身军装的朱绍良亲自来迎接。此君进门就哈哈大笑,热情无比道:“哎呀,竟是明公驾临,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第995章【朱绍良】
  朱绍良以前主掌甘肃的军政大权,他刚刚到任的时候,国民政府在甘肃基本没有存在感,地方事务都被马步青、马步芳、马步康等军阀把持着。
  为了树立威信,朱绍良笼络地方士绅,交好地方军阀,拉拢挑拨威胁等手段并用,终于解决了甘肃的割据局面。至少表面上解决了,中央政令能够下达,地方治安也在转好,特别是省府财政迅速充盈起来。
  但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得到任何改善。
  朱绍良大张旗鼓的展开禁烟行动,但他老婆华德芬就是兰州的“头号瘾客”,他的五个女儿也骄奢淫逸、放荡成性、声名狼藉。
  朱绍良时常标榜自己清正廉洁,崇尚黄老无为之治,但他本人的生活却极为讲究。抽烟他只抽加力克,喝酒他只喝白兰地,为了满足自己的奢华享受,朱绍良放任老婆华德芬在兰州巧取豪夺。
  他老婆不仅大肆收受贿赂,还公开放高利贷和走私。抗战期间轰动兰州的贪污大案,那个被枪决的第八战区兵站总监班淦,就是在为华德芬的敛财行为背黑锅顶缸。
  朱绍良为官有一种奴性,他把自己视为老蒋的奴才,又把手下视为自己的奴才。他任用官员不看出身,不看才能,也不看关系,只看这个人是否对他衷心。
  朱绍良有个铁杆狗腿子叫章亮琛,这人屁本事没有,唯一的长处就是绝对听话。朱绍良在就任第八战区副司令(司令是老蒋)之后,立即任命章亮琛为战区参谋长。
  一个做连长都嫌水平不足的蠢货,居然被任命为中国第八战区参谋长,简直视抗战大业如同儿戏。
  就在半年前,朱绍良带着章亮琛去重庆开会。章亮琛身体肥胖,精神萎靡,开会时居然睡着了,而且鼾声大作,引得全场侧目。
  老蒋正在上边讲得高兴呢,突然听到有人打鼾,气得三尸神暴跳。他当场就问了章亮琛一个基本的军事问题,章亮琛瞠目结舌,一问三不知,惹得会场将领个个憋笑且愤怒。
  闹出这样的大笑话,朱绍良居然依旧对章亮琛信任有加。直到常凯申亲自给朱绍良拍电报斥责:“……这样的人如何能做参谋长?闻兄专用拆烂污之人……”
  不得已之下,朱绍良才把章亮琛给免职了。
  如今朱绍良在甘肃专管军事,省主席换成了谷正伦。这两人有私下矛盾,凡是朱绍良以前施行的政策,谷正伦一律推翻,凡是朱绍良以前任命的县长,谷正伦一律撤换。
  这种做法搞得甘肃政治混乱,且军政分离、各行其是,严重影响到甘肃的抗日力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6/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