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2/702

  “吴叔叔。”周维烈恭敬问候。
  吴宓勾着周维烈的肩膀,笑道:“走,叔叔带你吃好吃的。”
  周维烈下意识的咽口水,说道:“等到了重庆,我再回请吴叔叔。”
  “到时候让你爸请我,反正我不会吃亏。”吴宓开玩笑道。
  整个抗战期间,吴宓是西南联大的头号大款。此君来昆明时刚刚离婚,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而且兼职多多,每月能有六七千元的收入。他天天下馆子,甚至同时请三个关系暧昧的女士一起吃联谊餐,日子过得不要太潇洒。
  吴宓非常讨厌教授们的种菜行为,陈岱孙开垦的两块菜地就在吴宓屋外,天天把他吵得不行——“自晨至夕,皆在宓窗外伏地种菜,宓殊厌恨之”。
  沈从文的收入也很高,但他的钱都用来买陶器和书籍了,请学生汪曾祺下馆子也只吃一碗米线。
  吴宓跟周赫煊的私交颇深,经常被梁启超拉着在清华园一起打麻将,他还被周赫煊请来做了《大公报》副刊半年多的主编。有段时间吴宓从国外归来,住在天津三乐堂整整半个月,维烈这小子跟他也是很熟的。
  一大一小,两人下馆子,足足点了三菜一汤,丰盛到近乎奢侈。
  周维烈就像是几天没吃饭的叫花子,狼吞虎咽的吃了三碗米饭,把桌上的几盘菜风卷残云般干掉,最后干脆把饭倒进菜盘里滚油水。
  吴宓摇头苦笑:“你爸也是狠心,好好的日子不过,非把你扔到昆明这鬼地方受穷。以后嘴馋了,就来找你吴叔叔,肯定让你吃饱吃好。”
  “谢谢吴叔叔,”周维烈把盘子里的最后几粒米饭夹到嘴里,擦嘴道,“我明白我爸的意思,他是让我见识一下中国的真面貌。”
  吴宓笑着说:“哟,你还挺懂大道理的。”
  周维烈道:“以前在天津和重庆的时候,爸爸也经常给我说这些,但当时都半懂不懂,现在终于切身体会到了。”
  “能体会就好,你很有前途。”吴宓点头赞许。
  周维烈说:“我正在考虑,是不是该转专业,去学物理、化学或者是机械。”
  吴宓问道:“你数学那么好,转专业做什么?”
  “数学对国家没什么用处啊,”周维烈道,“自开学以来,我们班已经有两个同学转系了,另外几个同学也有这样的打算。”
  吴宓斥责道:“谁说数学没用?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它能带动其他理工科的发展。”
  周维烈嘀咕道:“华教授也这样说,上周还给我爸写了封信告状。”
  “你现在的任务是安心学习,不要胡思乱想,知道吗?”吴宓严肃道。
  “知道了。”周维烈有些郁闷。
  吴宓不是唯一给周维烈改善伙食的,但凡条件允许,许多教授都会站出来帮忙。比如沈从文,基本上每个月都要请周维烈下两三次馆子,或者让老婆张兆和给维烈做酒酿鸡蛋。
  酒酿鸡蛋是张兆和的拿手好菜,用朱自清的话来说,那简直是世上最鲜美的食物。
  开学第二个月,费正清作为美国特使访问西南联大。这位老兄跟周赫煊就更熟,以前但凡是来天津,费正清两口子都住在周家,还在上海周公馆住过几个星期。
  费正清得知了周维烈的情况,立即请这小子去吃大餐,还留下了200美元的红包。
  费正清在回忆录里写道:“中国人有两种极端的教育子女的方式,一种是溺爱,恨不得把所有的一切都给后代享受;另一种是让孩子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周赫煊先生的选择我不敢苟同,因为他的儿子正在发育的关键时期,不应该每天处于半饥饿状态。但不可否认,这种培养方式非常成功。我和当时只有12岁的周维烈有过一次深谈,他的思想比许多成年人更为成熟。他表示自己以前只关注数学,而进入西南联大以后,开始关注社会政治问题。或许正是这一时期的思想转变,才会促成他后来的选择……”
第1019章【脑子被驴踢了】
  未来的大数学家、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者、中国计算机之父、中国互联网之父、中国首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英国皇家科学院第一位华人院士、中科院院士周维烈先生,依旧还在艰辛的求学之路上。
  而费正清则在访问了西南联大之后,立即给罗斯福写信:
  “获得食物和住房,以及最起码的生活必需品,成了西南联大教职工最主要的问题。我对于教授们的贫困处境深感震惊不安。他们正在开展一场顽强的斗争,但是难以持久的坚持下去。你可以想象此种处境——绝望、贫穷、苦撑门面、相互支援,以及行动的渐次削弱。”
  “西南联大的教授讲师们,正在缓慢地陷于精神和肉体两方面的饥饿状态之中,尽管他们都是留美归国学生,是中国学术研究中的菁华……这些曾在美国接受训练的中国知识分子,其思想、言行、讲学都采用与我们一致的方式和内容,他们构成了一项可触知的美国在华权益,并且是此间正在进行着的斗争中的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但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竟然没有援助他们而提出解决方法,仅由美国联合援华会干了那么一点工作。”
  费正清以前在清华大学教过书,跟梅贻琦、金岳霖、陈岱孙、张奚若、钱端升等人都是老朋友。所以他这次被任命为美国特使,来华第一站就是走访西南联大。
  当晚,梅贻琦设宴款待,还叫来了金岳霖等人。
  费正清第二天便得知,他吃的这顿饭花费1000多元,相当于教授们三个月的工资。费正清震惊莫名,赠送给学校一瓶价值千元的西药回礼,并立即给罗斯福总统写信。
  在信中,费正清采取了非常有效的策略,他说西南联大的大部分老师都曾在美国留学,学术思维和教学方式都是美国式的,这是美国在华利益的特殊部分。美国应该赶紧帮忙,只要帮助了西南联大,就能在中国取得深远的影响力。
  罗斯福总统对此非常认同,收到信后立即拍电报回来,勒令美国联合援华会给教授们提供生活补助金。不仅是帮助西南联大,还要帮助所有条件困难的中国大学。
  费正清闻讯无比喜悦,直接坐飞机前往重庆,但接下来的遭遇让愤怒莫名。
  常凯申居然拒绝让美国资助中国的官办大学,理由是有损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费正清郁闷地给西南联大拍电报,当蒋梦麟宣布美国援助计划不能实施时,西南联大的所有教授都气疯了。屁的国家民族尊严,现在政府还在通过《租借法案》向美国借钱借物资呢,怎么到教授这里就不行了?
  之前西南联大的教授虽然写文章抨击政府,但只限于现行的具体政策,而且是通过严谨的学术论文来表态。这无关政治,而是学者对政策的关心和讨论,出发点是帮助政府查漏补缺。
  但现在要求涨薪不成,连美国主动帮忙都不行,西南联大教授们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激进,抨击政府时也渐渐开始带着政治立场。并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一部分彻底倒向共党那边,一部分倾向同情共党,剩下一部分则不看好国民政府。
  周公馆。
  费正清显得极为激动,他疯狂挥舞着手臂说:“周,你们这位蒋先生的脑子有毛病吗?见鬼的国家民族尊严!他的尊严难道就是让教授们挨饿?他的尊严难道就是不管民众的死活?当时我恨不得自己手里有一把枪,开枪把这个混蛋杀了!”
  “我也看不懂了。”周赫煊苦笑。
  周赫煊还真不知道有拒绝美国支援中国教授的事情,刚才听费正清一说,他也很想把常凯申的脑子敲开看个究竟。又不用政府掏钱,还能改善无数教授的生活,这种事情有什么好拒绝的?
  如果说是出于政治目的考虑,此时的西南联大也只是向往民主自由而已,并没有多少人亲共,就连激进如闻一多也跟共党没啥关系。甚至西南联大还有极右派存在,这些极右派都是拥护老蒋的,是老蒋的自己人啊!
  能生生把极右派逼成自由派,把自由派逼成极左派,老蒋还真特么是个人才,简直让人怀疑他就是潜伏进国党的头号地下党。
  西南联大只是个缩影,代表着更广大的中国教授群体。人家美国这次是要帮助所有困难中的教授,老蒋一棍子敲死,把中国科研和学术力量中的菁华得罪了七七八八。
  难道真是为了所谓的国家颜面?
  虽然听起来很可笑,但周赫煊居然有些信了,因为他实在找不出更靠谱的原因。
  “唉,不谈这些了,”周赫煊问道,“老费你这次来中国有什么重要任务?需要我帮忙?”
  费正清说:“我是美国战略情报局驻中国的首席代表,负责收集各方面情报,方便美国对中国制定更加详细的援助计划。”
  战略情报局就是中央情报局的前身,今年六月份刚刚成立。
  周赫煊无奈道:“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财政崩溃、金融市场混乱。一方面是战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就是日本人印的假币太多。从开战到现在,日本人至少印了几十亿假币,这些假币全部流入市场,中国的经济不崩溃都难。”
  “难怪中国物价涨得那么厉害。”费正清感慨道。
  从去年底到现在,中国的米价已经涨了接近三倍,而且还在继续暴涨当中,几乎是一天一个价。周赫煊六月份让孙永浩带去1000万修教师宿舍,结果八月份就感觉不够用,连忙让吴有训等人又带回去2000万。
  说个很可笑的事实,周赫煊在中国的那些工厂,如今除了药厂以外,其他所有工厂都盈利困难了。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有几家工厂居然已经开始亏损,估计等到明年连药厂也会赔钱。
  药品是管控物资,涨价需要跟政府商量,就算涨也不可能暴涨,问题是原材料和人工费在暴涨啊!
  别看黑市里磺胺价格坚挺,但都便宜那些二道贩子了。
  特别是那些经手管控物资的官员,层层中饱私囊、克扣贪墨,周赫煊投资办药厂其实是在给这些混蛋赚钱。偏偏他还对此没有任何办法,除非他能做主把当官的都换一遍,否则周赫煊就算站出来弄死几个小虾米,真正的幕后黑手依旧逍遥法外。
  国家苦难可以克服,但蛀虫实在太恶心,这中华民国不亡才怪了。
  就算周赫煊不是穿越者,以他现在面临的情况,也恨不得老蒋的政府早点完蛋。抗战期间开磺胺药厂还将面临亏损,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第1020章【饥荒】
  国民政府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崩溃的问题,还有今年的大灾。
  1942年河南大饥荒来了。
  说河南大饥荒可能并不准确,应该叫中原大饥荒,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全都处于受灾范围。西北的甘肃等省,由于自身产粮不足,长期需要外购河南粮食,也连带着发生了灾荒。
  饥荒的原因主要是久旱无雨,其中河南省最为严重。有十多个县从春耕到秋收,八个多月滴雨未降,接着又是铺天盖地的蝗灾。
  老蒋也为河南饥荒的产生做出了巨大贡献,花园口决堤严重破坏了河南农业区,许多水利设施因此遭到毁灭,以至于农民更加无力应付旱灾。再加上中央对河南粮食的征收和征购,掏干了人们的口粮,导致情况雪上加霜。
  沦陷区的灾情同样严重,日军为防止影响稳定,在各处要道实行军事封锁,导致国统区的灾民无法向沦陷区流动。同时,日军还将沦陷区的灾民往国统区和根据地驱赶,被驱赶进入国共控制区域的灾民超过300万。
  10月中旬。
  河南籍国民参政员郭仲隗来到周公馆,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周先生,你是总裁跟前的红人,这次请务必把河南灾情禀报上去!我实在是没办法了,那些中央大员根本就不理我!”
  “郭先生,就算你不来,我也要去云岫楼走一趟。”周赫煊心头憋火道。
  《大公报》现在的总经理是胡政之,而王云笙则正式成为总编辑。
  早在八月份,王云笙就撰写了一篇标题为《看重庆,念中原》的社论,由于指责政府救灾不力,导致《大公报》被勒令停刊三天。
  说是三天,但足足停了半个月之久,周赫煊亲自出面才得以复刊。而就在昨天,《大公报》再次被迫停刊了,依旧是因为报道了河南的灾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2/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