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1/702

  周维烈鄙视道:“吵来吵去也没什么用,不如做点实际的事情。”
  周赫煊哈哈大笑:“这种吵架放到国家层面还真有用,做事不能埋头蛮干,必须确定正确的思路。就像你解数学题一样,首先要抓到题目的重点,再确定用什么方法去解。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也对,先要搞清楚问题关键。”周维烈点头道。
  周赫煊又问端木蕻良:“京平有什么想法?”
  端木蕻良这几个月都住在周公馆,帮着周赫煊查了不少明史资料。他说:“费孝通教授的出发点是社会底层实际情况,他在云南考察了许多乡村和城镇,处处都用数据说话。张其昀教授着眼于大局,是从政府角度考虑的。而刘乃诚教授则热衷于制度建设,他想先搭好制度框架再进行改革。但张教授和刘教授的观点,都有点脱离中国实情,未免想当然了。”
  周赫煊叹气说:“中国现在就是这样,中央政府那些官僚,一个个如张其昀那般脱离基层。而大部分自由学者,又天天想着搞宪政,像刘乃诚那样盲目追求民主。费孝通这样的人反而很少,且都没有什么发言权,只能埋首纸堆而已。河南省粮食局长卢郁文,在当经济学家的时候说得头头是道,主政时却屁股决定脑袋,河南被他搞得一团糟。”
  河南灾荒期间,军政两派的态度很离奇,完全出乎人们的一贯思维。
  按理说,军人应该为了军粮而不顾百姓,政府更应该为了百姓而减少征购。
  但恰恰相反,除了横征暴敛的汤恩伯以外,河南那边的大部分将领都主张救灾。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号召自己的士兵每天节约粮食二两,用这些剩下的口粮去救济灾民。川军将领李家钰对灾情心忧如焚,专门跑去找何应钦,结果被何应钦一通训斥。
  反倒是河南政府的官员,从上到下不顾灾荒,打着征购军粮、抗战报国的旗帜瞎搞胡搞。
  “所以国民政府行将就木,未来是共党的天下。”端木蕻良毫不掩饰亲共态度。
  周赫煊笑道:“这话出了门别说。”
  端木蕻良道:“老师,我准备去广西,欧阳予倩先生请我加入广西艺术馆,专门创作抗战爱国剧目。”
  周赫煊也不挽留,说道:“路费不够就去乐怡那里支取。”
第1035章【老蒋的惊世大作】
  1943年的史学界很热闹,不仅周赫煊出了书,吴晗出了书,常凯申也出了一本书。
  常凯申出书的时间在三月份,书名叫《中国之命运》,假借历史而论述政治。这本书使用了最好的纸张印刷,为了让老百姓买得起,价钱非常非常便宜。
  仅一个月,《中国之命运》就发行15万册,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销量很快达到了100万册。但国内卖得越多,亏得也就越多,因为都是赔本赚吆喝。
  相比国内的亏本,此书的海外版权赚了不少。
  毕竟现阶段的中国,属于反法西斯同盟中仅次于美、苏、英的大国。中国领袖常凯申的著作,引起了英美出版商极大兴趣,他们连内容都不看,纷纷花高价购得海外版权。
  然后,这些英美出版商就吐血了。
  《中国之命运》在英美出版之后,刚开始销量还马马虎虎,但很快便遭到政界、学界和民间的一致批评。因为此书毫不掩饰的表达了独裁和种族主义观点,这些话题在二战期间的英美两国极为敏感。
  老蒋本来想著书立说,借此提升自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却没想到因此在国际上名声大坏。
  以前英美两国的政客、学者和百姓,本来还因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而对常凯申抱有极好的印象。一本《中国之命运》,直接将他的本来面目暴露无遗——原来你是这样的常凯申!
  在国内同样如此,共党、民主党派和自由学者被惊呆了,他们做梦都没想到老蒋敢写书“自黑”得这么彻底。
  学者们看来,《中国之命运》的出版,是老蒋在抗战期间最大的昏招,甚至比滥发纸币都更让人恶心。滥发纸币、物价飞涨,还能让人勉强接受,毕竟这是为了抗战而牺牲个人利益,但《中国之命运》就只能让人心寒。
  有一种说法是,常凯申凭借一本《中国之命运》,彻底得罪了大部分民主党派和自由人士,将无数爱国者成功推向了共党那边。
  闻一多说:“《中国之命运》的出版,在我一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领袖原来是这样的想法吗?五四给我的影响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向五四宣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确,闻一多最终走上反蒋的道路,就是因为读了《中国之命运》。
  而在1942年初,闻一多曾对儿子闻立鹤说:“(常凯申)一生经历了多次艰难曲折,西安事变时冷静沉着、化险为夷,人格伟大感人,抗战得此领导,前途光明,胜利有望。”
  也即是说,1942年初的闻一多,还属于老蒋的迷弟一枚,连皖南事变他都可以无视。他是衷心尊崇常凯申,对常凯申的个人魅力和坚持抗战抱有好感,更相信常凯申能领导中国取得抗战胜利。
  仅仅一年时间,涨薪事件、屈原事件、赈灾事件、出书事件……老蒋在闻一多心中的光辉形象直接破灭,从偶像领袖变成了独裁武夫。
  《中国之命运》这本书错误众多、废话连篇,其中对中国历史及现状的论述,就连美国人费正清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费正清明确表示:“这本掌权者的书,是对著书立说的教授们的一种侮辱……一位政治家写出这样的小册子实在有失身份,如今我明白了为什么每位参与此书英译本的人,都像得了寒热症一般。”
  费正清所说的“寒热症”,是当时中国国防最高委员会的参事们,全权负责《中国之命运》的翻译工作。
  这些参事在进行翻译的时候,简直就跟吃屎一样难受。他们必须做的,就是把一坨中国口味的屎,翻译成外国口味的屎,并且在翻译过程中相当于把屎吃了两遍。
  此书的观点虽然出自于常凯申,但却由陶希圣代笔,陈布雷也有部分参与。
  陶希圣写书的时候战战兢兢,写得一身冷汗。他知道此书出版的后果,但只能硬着头皮去写,幸好他不用在封面上署名,读者骂得再凶也跟他没什么关系。
  太祖对《中国之命运》的评价是:“这是一本对中国人民的宣战书,是为发动内战的思想准备与舆论准备。”
  面对国外读者的一致批评,老蒋自己在日记中表示:“乃预想所及,然未料其反感如此之大也。”
  废话,英美读者能不反感吗?
  《中国之命运》不仅大谈独裁和民族主义,还把中国的落后全部推到帝国主义的侵略上,一切归罪于不平等条约,就差没指着英美列强的鼻子骂娘了。
  如果说,中国的国力落后,还能归罪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但把中国的政治、道德、文化的落后,也归罪于帝国主义侵略,这又是什么奇葩思路?难道列强不侵略中国,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就不落后了?
  而且,现在中国和英美可是盟国关系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打到节骨眼上,老蒋出版这种攻击盟国的书是出于什么想法?
  我们总结一下《中国之命运》所表达的思想,大致来讲就是: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汉唐盛世表明中国人是最优秀的民族。且中国只有一个民族,汉满蒙回等族,不过是中华民族的大小宗支。中国在满清手里彻底败坏和倒退,又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走入深渊。中国想要复兴强大,就只能在伟大领袖常凯申的带领下、国党的统治下、三民主义的指示下才能完成,才能恢复中华民族固有的伟大。
  乍看之下,似乎写得并不离谱。但往往前后观点自我矛盾,使用论据错漏百出,并且完全无视人民大众对国家的贡献牺牲,把晚清以来中国的进步、抗战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全部归功于老蒋一人身上,全部归功于国党和三民主义的英明。
  老蒋就差没在书中明说:我要独裁,所有人都必须听我的。我要干翻世界列强,我要扫清垃圾满清以来的耻辱,让中华民族实现全面伟大复兴!
  老蒋在书中暴露出的形象,是一个独裁版的反清复明者,一个义和团式的农民民族主义者——跟后世的某类网友非常相似。
  首批六位访美学者没走多久,张道藩就拿着一本《中国之命运》来到周公馆。他对周赫煊说:“明诚,不知总裁的大作你读过没有?”
  “读了。”周赫煊道。
  张道藩问:“感觉如何?”
  周赫煊道:“震撼莫名。”
  张道藩说:“如今国内对此书批评者甚多,请明诚写文章为《中国之命运》正名。对了,总裁让我转告明诚,他老人家认为你这半年读史颇有建树,不用再闭门反省了。”
  这相当于交换吧,周赫煊帮老蒋吹捧大作,老蒋让周赫煊重获自由。
  周赫煊想了想:“我认为自己的学术修养不够,还是继续闭门苦读吧。”
  张道藩:“……”
第1036章【石牌保卫战】
  “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致,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
  这段话摘自《中国之命运》,常凯申的本意是抹黑共党和民主人士,其中“某一学说”特指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然而,他连带着把五四以来的新青年全骂了,似乎只要学习了西洋文化的中国人,全是数典忘祖的混蛋,全是崇信西洋的走狗。
  “这些国耻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
  在这里,常凯申变成了歌颂赞扬五四运动,完全忘了自己对五四精神的贬低。他的逻辑是双重标准的逻辑,他说新文化运动是为了自强而学习西洋文化政治,共党和民主人士忘了这个出发点,变成了西洋文化奴隶。而国党和他蒋某人牢记出发点,所以能推翻北洋统治,变成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在论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伦理道德的败坏时,老蒋列举租界中的各种丑恶现象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租界是娼赌盗匪的庇护所,把中国变得人人言利、不知廉耻,这种不良风气从租界扩展到全国,把恪守礼仪道德的淳朴勤劳的国人都教坏了。
  常凯申还在书中攻击基督教,他认为儒家的孔孟之道能够稳定社会、教化民众、德润万物,而基督教的传入则把中国人的道德从根基上摧毁。
  似乎没有租界,中国就没有娼赌盗匪。似乎没有基督教,儒家思想就能让中国崇善遵礼。
  从文化推及政治,常凯申用袁世凯称帝、曹锟颁布贿选宪法,来论证西方政论学说不适合中国实情。他认为任何西洋学说,都应该考虑中国的现状,不能一味照搬,而要结合中国本土情况进行调整完善。似乎很有道理,其实常凯申是在非常隐晦地说,信奉马克思主义的都是渣渣,信奉西洋宪政的民主党派也是渣渣,信奉西方文化教育的还是渣渣——在中国应该搞独裁,在中国应该儒德治国。
  以上这些,让周赫煊怎么帮他洗?
  《中国之命运》一书,把国内外的民主党派、知识分子、教育界人士、基督教徒和马克思主义者全得罪了。
  所以有人把常凯申在书中所表达的思想,称之为“义和团思想”。就跟当年的义和团运动一样,洋人的东西都是垃圾,洋油、洋火、洋灯、洋布都是秽物,似乎只要灭了洋妖,中国马上就能复兴强大。
  至于中国近代为什么会落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为什么会导致国势衰落,老蒋把责任一股脑儿的推给满清政府。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被满清给歪曲了,只要纠正了满清的错误,中国就能依靠自己固有的文化发展起来。
  这种观点很能迷惑人,但他全然忘了满清的文化制度沿袭自明朝,儒家思想早在宋朝就被歪曲得没边儿了。
  汉武帝那会儿独尊儒术,就已经把儒家歪曲了一回,儒家早就是融合诸子百家思想之大成的杂家,只不过披着儒家的皮而已。就算要恢复儒家传统,也应该恢复汉儒,大一统、大复仇,不要怂就是刚,而不是被老蒋推崇至极的明儒。
  在周赫煊看来,常凯申出版《中国之命运》,无非是要加强文化宣传,为反对共党和民主宪政派定下基调。但他的打击面太广了,不知道拉拢一派打击另一派,居然站出来大吼:“我不是针对谁,在座的通通都是垃圾!”
  最扯淡的,老蒋在书中攻击教育西化是什么鬼?就算包括西南联大在内的某些教授惹了你,也没必要对准所有教育界人士开火啊。
  周赫煊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也被骂了,而且是在学术、思想、教育等多个方面被骂。
  事实上,常凯申只是非常明确的骂了满清、帝国主义、北洋军阀、民主党派和共党,其他都是顺带一提而已,或许真没有骂尽天下的恶意。但他的思想理论太模糊,论证过程也太模糊,地图炮开得太多,导致所有读者都感觉自己被骂了——包括常凯申和他的老婆宋美龄都在被骂范围中。
  正所谓,老子发疯起来,连自己都骂!
  在《中国之命运》遭到读者厌恶的时候,在《万历十五年》正式出版前一个月,中国还爆发了一场东方斯大林格勒战役——石牌保卫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1/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