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3/702

  8月20日,周赫煊接到老蒋的召见命令。
  对于没有任何威胁的大学者,老蒋还是很和蔼的,他笑嘻嘻地拉着周赫煊的手说:“明诚这半年来,读史颇有成效,《万历十五年》我已经拜读过了,写得很好!中国之首要问题,在于吏治,官僚体系太过混乱了。”
  周赫煊说:“鄙人拙作,不敢跟《中国之命运》相提并论。”
  常凯申摇头感叹:“世人皆爱听假话,可惜我在书中说了真话。恰因说真话,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报以恶劣之反应,我对此感到很痛心。”
  “世事人情如此,难以改变。”周赫煊顺着说。
  瞎扯了半天蛋,常凯申终于讲到正题,他拿出一封电报说:“罗斯福想请我去华盛顿,当面商讨战时和战后的情况,明诚怎么看?”
  “应该去,但不能去华盛顿,”周赫煊说,“去美国会晤,必然输了气势,难免仰人鼻息。”
  常凯申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三番五次拒绝了。”
  事实上,罗斯福不仅邀请了常凯申,还邀请了丘吉尔和斯大林。他想在美国开会,会议内容为讨论盟军作战以及战后分赃问题,结果遭到了常凯申、丘吉尔和斯大林的集体拒绝。
  没别的意思,大家都不愿意在美国开会而已,这相当于承认美国的盟主地位。
  三个月来,罗斯福已经给常凯申发了三封电报,老蒋每次拒绝的理由都不一样。他跟侍从室的幕僚们各种讨论,认定了不能去美国,同时又商量着应该如何划分战后利益。
  “明诚是国际问题专家,你觉得应该在哪里开会,可以照顾到各国领袖的情绪?”常凯申直接问道。
  老蒋的书桌上有个地球仪,周赫煊随手一转,指着某个地点说:“埃及,开罗!”
第1039章【两点小建议】
  历史上,罗斯福实在是被三个盟友拖得没办法了,才被迫选取折中地点。毕竟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埃及处于中国、英国和苏联的中间区域,谁都不会感觉掉了面子和气势。
  按照罗斯福的原定计划,开罗会议应该有四国首脑参加,他把斯大林也算进去了。
  但斯大林死活不干啊,因为苏联和日本签署了中立条约,而日本和中国又处于战争状态。于是乎,在开罗会议结束之后,罗斯福又不得不安排了一个德黑兰会议,专门讨论跟苏联有关的战时和战后问题。
  常凯申对开罗这个地点很满意,他问道:“因史迪威的问题,中美关系一再恶化。若我参加首脑会议,必然在某些问题上跟罗斯福产生分歧,这样会不会让中美关系更加僵硬?若我不拒绝罗斯福,岂不是又无法为中国争夺利益?明诚认为这个情况该怎么解决?”
  “该争取的就争取,罗斯福不是小孩子,他会顾全大局的。”周赫煊道。
  老蒋对参加盟国首脑会议一直不热心,甚至美国都把会议地点定在开罗了,他还是不想去。这种情况让罗斯福极度无语,只能像哄小孩子一样哄老蒋开心,特别提出在《莫斯科宣言》上让中国列名,老蒋才终于高兴了——其实《莫斯科宣言》是英美苏三国外长会议的结果,跟中国屁关系没有。
  除了害怕中美两国关系继续恶化以外,老蒋不愿参加首脑会议还有两个原因。
  一是老蒋感觉中国被英国遗弃、被美国蔑视、被苏联嫉妒(老蒋原话),就算去开会,也只是当陪衬,给人做嫁衣,顶多能获得国际四巨头之一的虚名。
  二是老蒋认为自己不适合搞外交,没有熟练的社交手腕。他曾在一次外交活动中搞砸,遂告诫自己:“今而后,务必少见欧美人员,非万不得已,不可接见,更不可常见。以余之粗直短拙,应藏而不露,为国自重也。”
  但不管有多少理由,常凯申不愿参加国际首脑会议,都暴露了他短浅的国际视野。
  只出力打仗,不开会分赃是什么鬼?
  换成别国的领袖,哪个不是兴高采烈前往,恨不得在会议上多弄些好处。就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好处,就算是暂时没实力得到手的好处,那也应该在国际文件上先定下来。
  而老蒋选择的是逃避现实,若非罗斯福前后五六次邀请,开罗会议上根本没有中国面孔。
  听周赫煊这么一说,常凯申表示很为难:“中国之紧要,是夺取抗战胜利,因此不能太过得罪英美。但我作为中国的领袖,又不能出卖国家利益,在港九等问题上,肯定是和丘吉尔谈不拢的。争又争不来,又不能不争,这该怎么办?唉,还是中国自身的实力不够强啊,否则何必看别国的脸色。”
  周赫煊问:“罗斯福总统已经邀请几次了?”
  “这是第三次,”常凯申说,“本来我是不愿去开会的,但再拒绝,恐怕罗斯福也会恼怒。所以,我才请明诚来商量一下。”
  周赫煊笑道:“罗斯福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邀请中国领袖开会?这说明中国战场,在整个世界大战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是中国的底气,这也是委员长你的底气。反法西斯战争是必胜的,所以这次会议的重点,是如何争取中国的战后利益!”
  常凯申在周赫煊面前说了实话:“我就怕又来个凡尔赛。”
  “就算是又一个凡尔赛,那对中国也是有利的,至少我们在纸面上赢得了利益。”周赫煊劝道。
  常凯申又说:“我与丘吉尔关系恶劣,关于港九问题、西藏问题,恐怕根本谈不拢。这个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可能是因为周赫煊的名气实在太大,也可能是周赫煊这些年写了100多篇国际时政论文都成为了现实,所以老蒋非常相信周赫煊的国际眼光,这才迫不及待的把周赫煊招来商量。
  周赫煊想了想说:“关键在美国。”
  “港九和西藏问题关美国什么事?”常凯申完全搞不懂。
  周赫煊笑道:“等战争结束,英国必然失去世界头号强国地位,而美国则会成为新的霸主。美国为了稳固自己的霸主地位,那么肯定要对英国下手,比如迫使英国放弃某些殖民地。委员长你感到为难的港九和西藏问题,其实是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巴不得英国对中国做出妥协。所以,你只要表现出支持美国战后策略的态度,相信罗斯福会全力帮你的。”
  “罗斯福真的会帮我?”常凯申表示怀疑。
  在抗战期间常凯申的日记当中,他对英美等国的态度,是自卑而愤懑的。他感觉自己被英美遗弃和蔑视,把罗斯福和丘吉尔都视为看不起穷人的王八蛋,所以根本不相信罗斯福会帮他。
  “会的,罗斯福巴不得英国的海外势力衰弱,”周赫煊道,“在谈判的时候,你的语气要温和,态度一定要强硬。你不必跟丘吉尔说太多废话,只需要不断暗示罗斯福,表示中国会支持美国战后在亚洲和欧洲的利益即可。”
  “我明白了,”常凯申又拿出几份文件,“明诚再看看这个,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的吗?”
  这些文件都是常凯申侍从室讨论出来的,是关于战后中国的利益问题。大致内容有:日本应归还东北、台湾、澎湖给中国,保证战后朝鲜独立,保证战后泰国独立,保证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地位。还有一些对日本的处置方案,中美经济合作方案,对美租借物资的提案等等。
  周赫煊笑着抱起地球仪,指着中国的东南方说:“可以再添加两条,保证琉球独立,钓鱼岛归还中国。”
  常凯申根本没把琉球和钓鱼岛当回事,他随口说道:“完全可以。还有吗?”
  周赫煊说:“如果想交好罗斯福,那么可以再添加几条。比如战后日本由美国接管,美国可以在日本合法驻军,在日美军的军费应由日本提供等等。我相信,罗斯福肯定会很高兴。”
  “对,这些应该添进去。”常凯申感觉豁然开朗,终于不再惧怕在国际首脑会议上当陪衬了。
第1040章【地图开疆】
  接下来两个月,周赫煊临时加入老蒋的侍从室任职,协助完善了一系列草拟谈判方案。他特别叮嘱常凯申,如果美国愿意把琉球交给中国管理,那么务必要答应下来。
  历史上,由于常凯申自觉外交能力有限,所以出国前就让侍从室制定好谈判方案。他在会议期间的一切行动,都严格按照这个方案来执行,主要是害怕自己又搞砸了。
  结果中途遇到意外状况,罗斯福前后两次表示,要把琉球移交给中国。至于是让中国直接吞并琉球,还是让中国以宗主国的身份管理琉球,这个问题还没来得及详谈,就被老蒋给拒绝了。
  常凯申为什么要拒绝这种好事呢?
  因为琉球不在他的既定谈判方案当中,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置,只能以惯性思维来考虑问题。老蒋害怕中国得到了琉球,以后会跟日本再起冲突,于是建议由中美两国共同接管。
  罗斯福对此感到不可思议,他无法想象老蒋连这种好处都不要,后来干脆也就懒得再提了。
  琉球群岛由400多个岛屿组成,其中就包括冲绳诸岛。如果当年老蒋答应下来,那么新垣结衣有可能就是中国妹子了,肥宅们不用天天喊着找日本老婆。
  开罗会议结束后,常凯申越想越感觉不对劲,估计还没上飞机就后悔了。他认为此事传出有损领袖形象,于是叮嘱王宠惠道:“罗斯福要把琉球交给我们的问题,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再不要往外说了。如果有人问此事,就说我们没有条约根据,提不出理由。”
  在周赫煊协助拟定的谈判方案中,经过几次修改,他认为中国应该提出对琉球的宗主权,至少也要保证琉球战后独立。
  常凯申对此有所疑虑,他觉得日本已经吞并琉球太久,中国很难直接索要。在周赫煊的反复劝谏之下,老蒋刚开始只答应保证琉球独立,并由中美联合管理。
  直到九月份,常凯申估计是被周赫煊给说烦了,终于答应索要琉球的宗主权,打死也不肯吞并琉球群岛——他对琉球没有任何兴趣,也不认为岛上的土著是中国人。
  周赫煊对此只能表示无语。
  说实话,只要中国不能在战后直接吞并琉球,那么接下来就很难搞了。因为三年国共内战,导致美国的亚洲政策迅速调整,想要扶持日本来对抗中国和苏联。
  届时,即便中国获得了琉球的宗主权,美国佬很可能也会出尔反尔。就像钓鱼岛一样,1945年就已经从法理上归还给中国了,结果1951年变成由美国接管,导致后来日本以此为借口宣称拥有钓鱼岛主权。
  甚至即便中国吞并了琉球,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共党没有强大海军,退守台湾的老蒋也没实力接管琉球,到时候又会出现各种扯皮和变动。
  最大的问题在于,真正确立战后远东秩序的是旧金山合约,而国共两党都没有派人去参加。不参加分赃大会,很多应得的利益自然无法兑现,这属于当时国际政治环境的无奈。
  历史上,美国还建议由中苏美英四国驻军共管日本呢。
  美国佬把地盘都划分好了,美国负责管理本州,英国负责管理九州,中国负责管理四国,苏联负责管理北海道。
  结果英国忙着恢复战后国内经济,无暇派兵管理日本。苏联又跟美国起了矛盾,妥协谈判之后,获得了千岛群岛的主权,但美国只是默认(雅尔塔会议已经做出承诺),这就有了后来俄国和日本的领土争端。
  而中国确实是打算接管日本四国地区的,当时拟派六十七师共14500人驻扎日本。先头部队出发时,中国各报纸进行了大量宣传报道,全体中国人都感觉扬眉吐气。
  可惜战争爆发,驻军日本的6000先头部队,被老蒋调回来打内战。
  直至21世纪,不管是新中国还是台当局,都没有宣称放弃在日本的驻兵权。也即是说,中国从法理上来讲,不仅拥有对钓鱼岛的主权,还有权在日本合法驻军,驻军编制至少也有一个师。
  这是战胜国的合法权益!
  10月。
  罗斯福第四次发电报邀请常凯申出席首脑会议,常凯申回信表示同意,但要求把会议地点从华盛顿改为开罗。
  罗斯福接受了这个建议,并向丘吉尔和斯大林转达了常凯申的意见。丘吉尔当然同意这个方案,因为埃及属于英国的地盘,在自己的地盘上开会对英国非常有利。
  关键在于斯大林,这位慈父还跟日本保持着中立呢,连对华支援都偷偷摸摸、不断缩减。他害怕直接跟老蒋会晤,会引起日本政府的不满,惹来日本那些二愣子军官再次出兵苏联远东。
  于是乎,四国首脑会议计划再次搁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3/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