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8/702

  此次缅甸战场大反攻,其实史迪威在一年前就定下了作战目标。但常凯申很不想打,甚至在开罗会议上多次拒绝罗斯福,他认为必须要美国派兵配合才能开始大反攻。
  老蒋有着自己的考虑,比如他不信任英军,不相信史迪威的能力,同时也想保存远征军的实力。
  但美国政府给予的压力太大,再加上国内糟糕的状况,常凯申终于还是选择了妥协——美国以停止租借法案、断绝援华物资来威胁。
  这场反攻之战将会持续一年时间,中国远征军伤亡8.5万人,歼灭日军近7万人,属于中国抗战史上不可多得的大捷。
  然而,它直接导致了1944年的豫湘桂大溃败!
  史迪威为了在缅甸展开大反攻,消耗了足够整个中国战区使用四个月的军事物资,抽空了正在对日军一号作战计划进行抵抗的中国军队的后勤,并让中国的国内战场失去了战略预备队。
  这些,才是常凯申不肯同意入缅大反攻的根本原因。
  我们常常用豫湘桂大溃败来嘲笑老蒋和国军的无能,因为1944年已经到了二战尾声,欧洲战场捷报连连,中国战场却在八个月内丢掉146座城市、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6000万人口。
  但此次大溃败的背景,却是中国经济彻底崩溃,美援供给都被调去了缅甸战场。拥有11个军约30个师精锐军团的第九战区,在面对日军进攻的时候,只能拼凑出50门老朽大炮。桂林战役当中,有一支14000人的援军,居然只有2000支步枪,且士兵都饿着肚子。
  我们来看看美国记者对第四次长沙会战的报道:“中国士兵背着自己的步枪和口粮步行前进,他们很瘦,汗流浃背,挣扎着每一步。整个部队都没有一辆汽车,骡马也极难看到。攻击开始的时候,1个师的中国军队在1门一战时代的法国山炮和9门迫击炮的掩护下开始爬上日军占据的山地……”
  请想象一下,中国士兵饿着肚子,拖着疲惫的身躯,在一战时代山炮和迫击炮的掩护下,用磨掉了膛线的步枪向日军发起进攻。而他们的敌人拥有充足的后勤,有大炮、机枪、飞机提供火力支援,还有坚固的防御工事,甚至是反人道的化学武器。这次无比艰难的进攻持续了三天,中国军队才终于开始后退,他们后退并非意志力不足,而是耗尽了给养——弹尽粮绝!
  关于豫湘桂大溃败,老蒋和国府当然该骂,因为他们贪污腐败,在国家最为艰难的时候还往自己口袋里塞。但抗战将士是不该骂的,他们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极限,用血肉之躯在硬扛日军炮火子弹。
  同时,史迪威这个家伙也该骂。
  就拿衡阳保卫战来说,军长方先觉在兵源不足、装备不全、援军不至、后勤不继的情况下,凭借粗陋的野战工事,抵抗着日军11万人的围攻,历时长达48个昼夜,造成日军6万余人伤亡。
  不但如此,方先觉还打算配合援军展开反攻。史迪威不仅拒绝拨发1000吨物资给援军,竟然还说:“让他们上火去吧。”这导致援军无法开拔,让衡阳保卫战打得更加艰苦。
  我们说过,史迪威用“花生米”来讽刺老蒋志大才疏,而他自己同样如此。
  在这里,且引用两个美国人对史迪威的评价——
  飞虎队队长陈纳德说:“如果他(史迪威)是一名连长和营长,他只需对其直接指挥的部队负责,这种行为确实值得称道。可作为身负重任的亚洲美军指挥官和中国战区参谋长,他擅自离开部队并三个星期音信皆无的行为,则是一种令人震惊的无知和不负责任。”——这说的是史迪威带着100多人从缅甸脱险的经历,美国媒体借此将史迪威形容为传奇英雄,而整个中国战区的将士则把他骂得狗血淋头。
  美国驻华大使一等秘书戴维斯,在评价史迪威的参谋团队时说:“愉快的平庸到老迈无能”。——作为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所管理的参谋团队混乱不堪,业务无比懈怠,就连美国驻华大使馆都看不下去了,多次要求其整顿。
  日本的“一号作战计划”及其后续修改计划,是导致中国豫湘桂大溃败的根源。而在日军发起“一号作战计划”之前,老蒋就多次警告日本可能发起进攻,希望史迪威不要抽调部队前往缅甸战场。
  但史迪威置之不理,并认为老蒋怯战,不敢在缅甸展开大反攻。直到日军都已经展开攻势了,史迪威仍然举棋不定,不肯相信事实。有报告称其参谋部“事先就该打击正在来临,开始后又不知发展到何等地步,如今仍然不知是否已经过去”,史迪威在这份报告上写道:真的?
  说实话,参谋长当到这种份上,早该拖出去枪毙了。
  不仅参谋能力不足,史迪威的指挥能力同样够呛。他把中国战场的后勤物资抽空,耗时三个月也无法攻克密支那,最后等到中国军队打通胡康河谷才解决问题,间接酿成屈辱的豫湘桂大溃败。
  当时陈纳德气得直接给罗斯福发电报告状:“(史迪威)把我们全部主力军集中投入缅甸,如今已导致华东的沦陷。”
  此后,史迪威在中国有了一个外号:最好的四星营长。
  二战的中国战区就是如此悲催,总司令是“步兵排长”常凯申,参谋长是“最好的四星营长”史迪威。偏偏这二位还相看两厌,在各种场合对喷掐架,互相给对方使袢子下料——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菜鸡互啄?
第1048章【联合政府】
  在豫湘桂大溃败后,史迪威就把锅全部甩给老蒋,而把远征军在缅甸取得的战绩都揽到自己身上。其实他的战略战术思维还停留在一战时期,对坦克和空军都认识不足,整天想着步兵集团推进,而且还错误的选择了进攻路线,导致远征军将士损失惨重。
  相比而言,史迪威的继任者魏德迈将军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半年后,史迪威以豫湘桂大溃败为借口,要求老蒋把整个中国的军事指挥权都交给他。这个无礼至极的要求居然获得了马歇尔的同意,并最终得到罗斯福的支持。
  别说老蒋,任何一个国家的领袖,都不可能将自己国家的所有军队交给一个外国人。在收到罗斯福的电报后,老蒋肺都气炸了,直接威胁说,如果不把史迪威撤职,那中国就脱离盟军单独作战。
  罗斯福只好把史迪威调离中国战区,让魏德迈将军来接任。
  魏德迈刚来到中国战区,现实就给他泼了一头冷水,他发现自己接手的是个烂摊子。由史迪威掌控的中国战区参谋部,只是一个空架子,没有参谋部的组织与运作,没有中国战区的作战计划及后勤作业体系,这相当于史迪威上任四年连基本工作都没做好。
  魏德迈临危受命,在一个月内就组成了中美联合参谋部,让双方的军事首长在每周定期举行会议,共同商讨军事作战计划。同时,他还取消了继续往缅甸调军的计划,稳住中国国内战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豫湘桂大溃败带来的恶劣影响。
  接下来,魏德迈又从薪水、供应等制度层面,设法建立中国战区的合理体系。这才是一个高层统帅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像史迪威那样,着眼于士兵的具体训练,然后抽调全部物资,带着这些训练好的军队去打仗。
  史迪威就连美国陆军、空军争夺驼峰物资的问题都无法解决,魏德迈一上任就搞定了,并修复了援华美军总司令部与飞虎队的关系。同时,他与中国的官员也配合默契,只要魏德迈在重庆,几乎每天都要跟老蒋会面商讨,谈话内容包括指挥系统、组织、作战、训练、运输、防务、战区划分、建立新军等等。这些都是史迪威就该解决的,但他只知道跟老蒋怄气,后来全落在魏德迈的肩上。
  史迪威称老蒋是大蠢驴,是独裁者,而魏德迈对老蒋的评价是:“他不过是一个松散联合体的首脑,还要不时经历巨大的困难,取得别人对他指挥权的服从。”
  老蒋也对魏德迈信任无比、推崇备至,称其为军人的楷模,认为“我国军人应效法”。
  两相对比,无论是军事还是外交层面,魏德迈和史迪威的能力都高下立判,甚至已经不在同一个境界上。
  然而,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人民,能记住的都只是史迪威,反而忽视了真正的英雄魏德迈。或许对魏德迈来说,他应该称得上“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吧。
  这些都是后话,魏德迈还要大半年才能抵达中国。
  对于常凯申来说,他要面临的除了战场失利,还有国内日益高涨的民主呼声。
  在抗战爆发之后,中国的民主宪政运动就轰轰烈烈发展。而随着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渐渐变了脸色,不但取消了定期召开国民大会的规定,还对各宪政团体采取高压统治,禁止和限制一切争取宪政的活动。
  到了1944年,所有民主人士都认为,民主宪政运动已经彻底失败。
  就在此时,共党提出了“组建联合政府”的口号,众民主人士如获至宝、纷纷响应。因为现在的英国就是多党联合政府,保守党负责军事外交,工党负责内政经济,自由党负责协助执政。
  英国的联合政府搞得有声有色,那么中国也可以啊!
  在共党的领导下,在各民主党派和民主自由人士的配合下,组建联合政府的呼声越来越大,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这种背景下正式改组为“民盟”,并允许以个人身份申请加入。
  老蒋对此焦头烂额,军统特务也加强了对共党和民主人士的监视,报刊杂志和书籍的审查变得越来越严格。
  说实话,换成周赫煊在老蒋那个位子,也不知道该咋办了。同意组建联合政府吧,无疑是自掘坟墓,会招来国党高层官僚的集体反对;不同意吧,又跟各党派和民间人士的矛盾越来越深,直至不可挽回的地步。
  七月中旬。
  周赫煊正在家逗弄着儿子周胜光,小家伙是去年3月份由张乐怡生下的,取名“胜利曙光”之意。
  突然梁簌溟上门拜访,叙旧几句就直说道:“明诚,民主政团同盟即将改组为民主同盟,允许个人身份参加。我们的宗旨是商讨战后建国、避免内战、争取联合政府,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联合政府有如镜花水月,看似美好,实则可望而不可即。”周赫煊苦笑摇头。
  “你就那么悲观吗?”梁簌溟有些不高兴。
  周赫煊解释道:“并非我悲观,而是我早就看透了国党的本质。就算常凯申愿意组建联合政府,他手下的官僚会交出权力吗?即便联合政府能够实现,军队怎么处理?老蒋必然要求共党先交出军队,而且是以国家大义提出这种要求,毕竟一个国家的军权应该归于中央,届时共党是交还是不交?一旦共党交出军队,老蒋突然反悔搞独裁怎么办?”
  梁簌溟沉默半晌,突然慨叹道:“确实如此啊,看来联合政府的希望不大。”
  周赫煊说:“中国政局发展到现在的地步,只能靠枪杆子解决,内战是必然的。”
  梁簌溟颓然道:“中国已经经历了30年的内战,难道抗战胜利之后,还要内战下去?这何时是个头啊!”
  周赫煊没有接话,因为说出来也没人相信。现在国民政府有数百万军队,还有美国的支援,谁能料到三年时间就被共党给赶到台湾去了?
  正是由于看不到未来,包括梁簌溟在内的无数民主人士才心忧如焚。在他们想来,中国的内战有可能会再打个一二十年,甚至是三五十年,无休无止,永无宁日,中国只能在战争中耗尽最后一丝力量。
  “不管能不能成功,我们都必须尽量去争取,总不能看着国家继续败坏下去,”梁簌溟突然起身道,“明诚,你是否愿意加入即将组建的民盟?到时我提名你担任中央委员,以你的国际政治眼光和人脉关系,肯定能够对争取联合政府有巨大推动作用!”
  “中央委员就不必了,”周赫煊摆手说,“我可以加入,但只做普通盟员,表达我对民主宪政的支持态度,但我对你们的想法并不看好。”
  梁簌溟大为失望,甚至觉得周赫煊太过懦弱悲观,明明有能力为民主贡献力量却选择坐视。他叹息说:“唉,人各有志,我也不强求了。等民盟成立大会召开之前,我会再来给你送邀请信。告辞!”
第1049章【1944大总结】
  9月19日,“民主政团同盟”正式改组为“民盟”,黄炎培当选民盟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
  此时的“民盟”,其实并没有彻底偏向共党,他们还对国民政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老蒋喜欢演戏,对于民主人士,他总是扇个巴掌再给个甜枣,让人在愤怒之余又感觉还没完全丧失希望。
  去年九月份,老蒋在国党五届一中全会上提出“实施宪政,还政于民”的口号。这让包括黄炎培在内的许多民主人士看到曙光,黄炎培甚至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宪政实施协进会的常务委员,似乎老蒋真打算逐步实现民主宪政了。
  然而,黄炎培很快发现自己被骗了,老蒋所谓的宪政又是假把戏。恰逢太祖提出“组建联合政府”的建议,黄炎培和他的民主伙伴们立即响应,联合共党和其他民主党派向老蒋施压。
  即便如此,黄炎培依旧认为国民政府才是正统。他希望以常凯申为领袖,组建各党派执政的联合政府,并不认为共党能够担负起领导中国的重任。
  直到1945年,黄炎培看不到丝毫的民主希望,应邀前往延安进行参观考察。在目睹了解放区与国统区截然不同的精神风貌后,黄炎培顿时为之折服,从此成为共党的忠实拥护者。
  在国党败逃前夕,黄炎培的次子黄竞武被特务抓走,太祖下令不惜一切代价营救。可惜慢了一步,黄竞武遭受严刑拷打也没有暴露机密,被特务打断腿生生活埋。
  周赫煊终究还是没有加入“民盟”,其中原因很简单——
  “民盟”想让周赫煊担任中央委员兼副主席(民盟副主席人数不定,最多的时候有十几个),而周赫煊坚持只做普通盟员。这纯粹是不给“民盟”面子啊,你周赫煊那么大影响力,只做普通盟员是什么意思?
  无所谓啦,反正周赫煊还有层身份是致公党员,都属于民主党派份子。
  再回头来说说战争局势,当国军惨遭豫湘桂大溃败的时候,共党的军队却逆势展开局部反攻。
  山东地区罗帅的部队,从三月到九月共收复11.8万平方华里的国土;山西地区聂帅的部队,从一月到十月共攻下县城30余座,夺回村庄5000多个,摧毁日伪军在北岳山区的所有一线碉堡;冀鲁豫地区的刘帅部队,从三月到十二月共收复6万余平方华里的国土;晋绥地区吕将军的部队,从四月到十月共收复9.7万平方华里的国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8/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