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3/702

  周赫煊拿出一张香港地图,比划道:“现在香港的首富是何东,港岛的中区、湾仔,还有九龙的旺角、弥顿道这些繁华地区,到处都是何东的地皮和大楼。何东已经把香港油水最多的地段全都买下来了,他的生意包括航运、地产、贸易、商铺等等,我们是不可能争得过他的。而香港的金融又被英国人把控着,暂时也很难涉足。我的计划是,在港岛东区、西区和九龙这些未开发地段大量购买土地、兴建工厂,我们专门在香港搞实业。”
  张谋之问:“商品生产出来卖给谁?”
  周赫煊说:“国共内战不可避免,届时大陆的物资必然紧缺,我们的产品可以通过广九铁路源源不断输送至内地。还有,一旦内战爆发,必然有很多难民来到香港,几十万难民本来就能消耗大量产品。”
  “那地产生意做不做?专门修房子提供给难民。”张谋之还是没忘记他的老本行。
  周赫煊苦笑道:“难民都是苦哈哈,他们哪里买得起房子?就算是租房子,难民也出不起房租。当然,现在九龙大部分地区都未开发,地皮很便宜,可以先买来屯着。”
  “那就买地屯起来!”张谋之立即拍板,房地产什么的他最喜欢了。
  周赫煊又说:“对了,泰山大人可以在香港捐建一所私立大学,等学校步入正轨,我帮你弄一个太平绅士来当当。”
  “太平绅士是什么东西?”张谋之问。
  周赫煊解释道:“英国人发明的一种玩意儿,可以插手地方行政和司法,反正就是方便做事的。”
  “那还不错。”张谋之乐道。
  太平绅士说起来高大上,但对周赫煊而言却太低级了,若港督敢授予周赫煊太平绅士头衔,那肯定是对周赫煊的侮辱。对张谋之来说却刚好合适,披着一身虎皮,就等于有英国人罩着,三教九流都不敢来招惹。
  周赫煊突然想起什么,他说:“对了,英国佬准备拍卖物资,从轮船到机械应有尽有,都是日寇移交时留下来的。香港那些富豪全都跑了,暂时还没有回来,我们可以趁机拍下最好的那部分,跟白捡一样。”
  “我明天就去看看能拍些什么。”张谋之道。
  周赫煊拿出一叠厚厚的清单:“不用了,我搞到了一份物资清单。”
  在香港,短期内还真没人跟周赫煊争什么,那些有钱人非常谨慎,就连首富何东都还躲在澳门望风色。
  顺便一提,“澳门王”何先生跟何东没啥关系,何先生是纯种的中国人,而何东则是中荷混血儿。“澳门王”和“澳门赌王”也不是同一个人,“澳门赌王”是何东的侄孙辈——澳门总督需要看“澳门王”的脸色行事,颁布新法令都得提前征求“澳门王”的意见,而“澳门赌王”则是靠娶澳门高官的女儿发迹。
  “澳门王”何先生那是真的牛逼,从50年代开始,他就在自家银行的二楼挂出一块牌子:澳门华人代表何贤办事处。
  何先生每天都会在办事处接待百姓,谁有冤屈,谁有困难,谁被政府刁难了,都可以去找他。他让秘书详细记录并录音,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不能自己解决的就去找葡澳政府,基本上什么事儿都能摆平。他甚至逼得澳门总督亲自签署对澳门百姓的认罪书——当然,背后也有大陆支持的原因。
  华人有事就托何先生找总督,总督有事就托何先生出手相助,黑白两道通吃,人称“影子澳督”,赌王什么的跟他比起来太LOW了。
  这才叫“澳门王”!
  周赫煊就算当上了“香港王”,也肯定无法做到“澳门王”那种程度,因为英国佬比葡萄牙人厉害多了。
  接下来两个月,周赫煊和张谋之疯狂的调来英镑和美元,在港岛、九龙的非繁华地带疯狂购置地皮。此时的香港很多地方还属于穷乡僻壤,而新组建的香港军政府又缺钱用,各种白菜价把偏僻土地卖给周赫煊。
  香港军政府拍卖的那些日军移交物资,最好的一部分都被周赫煊给拍走了,谁让香港的富豪们还没回来呢。其中光是大型货船就有30多艘,也不知小鬼子从哪儿抢来的,正好可以借此从事航运业务。
  此时日本已经签署了投降条约,国民政府终于派兵接收了台湾和广州湾(湛江)。老蒋也没把琉球给忘了,他本来想派兵去接收,结果美国佬突然反悔了,要把琉球交给新成立的联合国托管——包括罗斯福在开罗会议上承认战后独立的朝鲜,也被杜鲁门交给联合国托管。
  杜鲁门推翻了罗斯福的很多既定决策,琉球和朝鲜问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当周赫煊把香港的事情安排妥当,欧洲那边已经开始了纽伦堡审判,并以此为基准筹备东京审判事宜。
  得知此消息,周赫煊立即返回重庆,要把自己掌握的南京大屠杀相关资料交给国民政府。
第1057章【新药】
  再次回到重庆,周赫煊只有一个直观感受——交通太拥堵了!
  特别是朝天门码头,密密麻麻全是黑压压的人头。无数政府官员和老百姓都打算返回原籍,别说江上的客轮挤满了,就连渔船都成为交通工具。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两个月,包括成都那边的战争难民都在往重庆汇聚,因为长江是出川最便利的途径。
  许多从四川其他市县过来的百姓,在朝天门码头一住就是大半个月。他们风餐露宿,每日天不亮就起来排队,如此辛苦只为求得一张船票。
  虽然生活艰辛,但每个人脸上都多出几分喜悦与期盼,因抗战胜利而喜悦,因即将归乡而期盼。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那天,无疑是常凯申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他前往胜利大厦发表胜利广播时,沿途挤满了欢庆胜利的人潮。人们看到常凯申出现,立即欢声雷动,争相与他握手。
  那一刻,人们发自内心的拥戴常凯申,他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顶点。
  老百姓那个高兴啊,不仅抗战胜利了,而且重庆的物价在一天之内暴跌50%,好像赶走了小日本果然就能迎来幸福生活。其实物价暴跌就那一天时间,第二天就迅速涨回去了,但整体来看物价还是在下降的。
  常凯申的光辉伟岸形象并没有保持太久,内战让他迅速跌下神坛。
  特别是前不久的“一二一惨案”,3万昆明学生罢课游行反对内战,结果被军统特务炸死教师4人、打伤学生60余人。消息传遍全国,重庆、成都、上海、延安、遵义等地学生自发组织起来,通过游行的方式声援昆明学生,各行各业反对内战的呼声也更加高涨。
  如今常凯申正带着宋美龄在北平视察,天安门城楼上还挂起了他的画像,等老蒋再回重庆就将接受美国特使的调停。
  马歇尔已经亲自来到重庆,他的任务是调停国共内战,帮助中国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几年之后,国共两党都对马歇尔破口大骂。
  共党认为:马歇尔的军事调停只是个幌子,真正目的是为了帮常凯申做内战准备,协助国党军队进犯解放区,并积极训练和装备国党部队,供给常凯申大量的军火和战略物资。
  国党认为:国府误信了马歇尔的调停,将最精锐的国军开到东北,以至内地空虚,各战场都兵力薄弱,给予了共军以可乘之机。
  (马歇尔:都是我的错咯?)
  ……
  周赫煊没有直接坐船回家,而是沿朝天门码头去了一趟市区。他东走走西看看,来到一家米铺前随口问道:“你这里精米多少钱一斤?”
  店伙计没认出是周神仙,应道:“精米四块二角一斤,先生要多少?”
  “我就问问。”周赫煊笑着离开米铺。
  物价回复的情况还很不错,周赫煊半年前离开重庆的时候,米价最高已经涨到五块多一斤,几个月就跌了五分之一。(顺便一提,抗战期间的征购政策最恐怖时,政府以1毛钱的价格从地主和农民手里收购稻谷,到市场上就变成了5块钱一斤大米。这就是为什么农民纷纷把土地还给周赫煊的原因。)
  如果国民政府不出昏招,法币是可以慢慢恢复购买力的。在抗战胜利之初,国府拥有600万盎司黄金,9亿美元法币,接收日伪产业折合法币10万亿元,还有美国的剩余援华物资约值20亿美元。
  这些钱完全可以用来整顿税务,平衡收支,抑制通货膨胀。
  然而国民政府怎么做的呢?
  首先,国府将汪伪政权发行的中储券与法币的兑换比值定为200:1,也就是说200中储券只能兑换1法币,严重低估了中储券的购买力,直接让沦陷区的老百姓资产缩水200倍。
  沦陷区的老百姓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抗战胜利,然后突然发现自己成了穷光蛋。
  于是乎,中储券变成废纸,人们排队兑换法币,抗战大后方的法币疯狂流入沦陷区,导致大后方居然出现了法币不足的情况。
  国民政府发现法币不足,顿时大喜,加班加点的赶印法币,大量法币充盈市场,造成物价再次飞涨。抗战时期没有彻底崩坏的法币,居然在抗战胜利后直接玩崩了。就拿首都南京来说,八个月内米价暴涨500多倍,法币已成废纸。
  后来陈立夫总结国党失败原因,把锅都甩在宋子文头上,他说:“日本投降以后,收复地区人民自然欢迎使用法币,但财政当局宋子文竟规定200元伪币兑换1元法币……一个富有的人经过这场战争,他的财产贬值了几百倍,这不是替共党铺路吗?我们已替共党把人民都变成了无产阶级。”
  没人知道宋子文当时是怎么想的。
  周赫煊优哉游哉的在重庆街头闲逛着,临近傍晚才回到周公馆。
  “明诚兄!”梁思成和林徽因就住在周公馆内。
  二人是去年秋天来重庆的,梁思成专门送林徽因来大医院治病。历史上,医生对林徽因病情的判断是最多能活五年,几乎不可能看到新中国成立。
  结果两年之后,林徽因吃到了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这才有机会参与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由于有周赫煊提供的磺胺帮助,林徽因的病情要比历史上好一些,但也好不了多少,她已经瘦得不成人样。
  见到这夫妻俩,周赫煊笑着拿出一箱药品说:“英国最新研发的特效药链霉素。”
  “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梁思成又惊又喜。
  “没错,”周赫煊又拿出注射器说,“肌肉注射,你先给徽因打一针吧。”
  链霉素是瓦克斯曼和萨次发现的,萨次是瓦克斯曼的学生,并且是链霉素的主要发现者。瓦克斯曼忽悠学生萨次把专利交给学校,然后撇开萨次找学校分享专利权,随即又联系制药公司研发药品。
  历史上,这款新药在1944年就通过了临床试验,并于1945年正式发售。
  但现在却有些不同,萨次在知道自己上当后,立即联系周赫煊的皇家制药公司,只要帮他打赢官司就授权皇家制药厂生产。扯皮官司足足打了大半年,由于专利权所属不明,链霉素也被法院勒令暂时不准生产。
  无奈之下,大家只能私下和解,由两家制药企业共同获得专利授权,而瓦克斯曼和萨次则各占有20%专利,剩下的60%专利归学校所有。
  直到周赫煊离开英国的时候,链霉素都还没通过临床试验,足足在香港等了两个多月,港英军政府的官员终于把药品带过来。
  现在链霉素在英国都没普及,中国人更是听都没听说过,林徽因提前两年用药估计能多活好几年。
第1058章【大结局】
  清晨。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正在花园散步,张乐怡、孟小冬等女则喝着早茶聊天。孩子们已经练完武术,背起书包走向江边,瞎子阿炳一如既往的拉着二胡。
  朱国桢指挥佣人抬着两个大箱子下楼,路过花园的时候,梁思成笑问:“明诚兄这是在搬家呢?”
  “一些资料。”周赫煊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3/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