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6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6/702

  周赫煊乐道:“小徐的讽刺功底又见长啊。”
  “那帮绿背,就是该骂!”徐吁说着拍出一张牌,“九筒!”
  “绿背文化”在此时的香港很流行,几乎主宰了香港文坛。“绿背”之绿,是美元之绿,美国政府专门在香港成立“亚洲基金会”,资助出版公司和杂志社发行政治文学。
  无数从大陆逃难来香港的文人,三餐难继,生活窘迫,于是领着美元搞创作,攻击大陆和共产主义成了政治正确。其中张爱玲的《秧歌》和《大地之恋》,就是她初到香港生活困难时写的,文学质量奇差无比,只为拿美元过日子。
  而此刻牌桌上的四人,都还坚持着文学创作底线,对“绿背文化”深恶痛绝。跟政治无关,他们纯粹是觉得拿美元搞创作,在自己的作品里说假话太恶心了。
  就拿张爱玲的《秧歌》来说,写的是新中国农村的“悲惨现状”。这女人根本就没在新中国农村待过,她能写出什么玩意儿?全靠瞎编乱造。
  整个50年代,香港文坛都处于阵营对峙当中,一方是“绿背集团”,另一方是“反绿背集团”。
  “爸,我回来了,”周维烈推门而入,“叶叔叔好,两位徐叔叔好!”
  ……
  夜晚。
  周赫煊惊道:“什么,你准备去大陆?”
  “是的,”周维烈解释说,“中国成立了计算技术规划组,华罗庚老师担任组长,准备研发属于中国的电子计算机。两个月前,我在伦敦就接到了秘密信件,邀请我加入即将创建的计算技术规划组和中科院计算机所。”
  周赫煊反对道:“你一个数学家和软件工程专家,跑去研发什么计算机?”
  周维烈从包里拿出两卷微缩胶卷说:“这是英国最新一代计算机的设计图纸,都被我用微缩胶卷拍下来了。”
  “你疯了,这是间谍行为!”周赫煊惊道,“还有,你怎么弄到的设计图纸?”
  “这个你别管,”周维烈笑嘻嘻道,“离开英国的时候,我把微缩胶卷藏在了女皇送我的礼物里面,在英国没人敢拆开来看。”
  周赫煊沉默片刻,问道:“你真决定了?”
  “决定了。”周维烈表情严肃道。
  “你等一下,”周赫煊迅速写完一封信,告诫道,“把信交给周公,记住,只搞研究,不碰政治!”
  “明白了。”周维烈把信收好。
  对于儿子的选择,周赫煊并未过多干预。以他在香港发挥的作用,完全可以保证儿子平安无事,周维烈去了北边绝对属于重点保护对象。
后记(二)
  2008年,夏。
  陈烁和杜晓曦都是大学生志愿者,随着奥运会的开幕时间逐渐临近,他们这几天累得像狗一样。晚上九点多,他们才回到合租的房子,洗了澡开始逛天涯论坛和北大BBS。
  “晓曦,别水贴了,陪我玩一会儿魔兽。”陈烁喊道。
  杜晓曦却走到客厅打开电视机:“别玩了,来陪我看电视,听说今天的《锵锵三人行》请了神秘嘉宾。”
  天大地大,不如女朋友大,陈烁只能老老实实去客厅坐下。
  《锵锵三人行》前几年红到爆炸,广受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的喜爱。虽然近两年的收视率不断下跌,但依旧有着无数铁杆粉丝,主持人窦文涛也成了许多文艺范大学女生心目中的男神偶像。
  杜晓曦盘腿坐在沙发上,半依偎在男朋友怀里,跟只仓鼠似的喀嚓喀嚓嚼着零食。
  “锵锵三人行!”
  镜头对准了主持人窦文涛,接着出现两个老男人:“今天我们请到了两位嘉宾,观众朋友们应该都认识。”
  杜晓曦放下薯片问男友:“这两个是谁啊?有点面熟。”
  陈烁瞪大眼睛看着电视屏幕,嘀咕道:“不……不会吧,左边那个好像是周维烈院士!他从来不上电视节目的。”
  杜晓曦还没回过神来,电视机里的窦文涛已经开始介绍了:“我左手边这位,中国电子计算机之父、中国互联网之父、中科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者,周维烈老先生。”
  “大家好!”周维烈朝着镜头招招手。
  陈烁猛拍大腿:“果然是周院士,他上次来北大讲座,可惜我有事错过了。”
  窦文涛又说:“大人物都要留在最后介绍,我右手边这位,我想但凡读过初中的中国人都知道,文化大师周赫煊老先生!”
  “周赫煊?!”
  陈烁和杜晓曦差点惊得跳起来。
  陈烁道:“他还没死啊?”
  “该100多岁了吧?”杜晓曦问。
  电视里,窦文涛笑嘻嘻说:“昨天半夜我接到电话,台长亲自打来的,让我第二天必须飞到北京凤凰会馆录制节目,说是请到了二位做嘉宾。当时我都吓懵了,整宿没睡着觉,你们看我现在眼睛里都是血丝。”
  周赫煊笑问:“是因为我腕儿太大了?”
  “何止大腕,套个网络词汇,您现在是大神,”窦文涛说,“我从小就读您的书长大,记得上初中的时候,你的课文有十多页,鲁迅先生的课文有十多页。好家伙,两篇课文下来,一本语文教材就去了几分之一。”
  “做阅读理解做吐了吧?”周赫煊哈哈大笑。
  “那倒没有,”窦文涛说,“其实我很喜欢您的课文,至少比鲁迅先生的文章更容易背诵。”
  周赫煊说:“他的文字太拗口了。”
  “对,非常拗口,”窦文涛刚开始还有些紧张,现在已经彻底放开,吊儿郎当的侧身问,“您跟鲁迅先生关系怎么样?”
  周赫煊说:“见过一次面,我帮他买火车票,他请我吃炸酱面。”
  窦文涛八卦道:“我记得鲁迅先生有一篇杂文,说他请你喝豆汁儿。”
  “我没喝,不习惯那味道。”周赫煊说。
  “好像您是北京人?”窦文涛道。
  周赫煊说:“当时叫直隶,介于北京和天津之间,现在好像是划给北京管辖了。”
  窦文涛:“五环?”
  “对,我是北京郊区的,不算城里人。”周赫煊说。
  窦文涛乐得笑起来:“周先生,我突然发现你很幽默,这是您保持长寿的秘诀吗?您今年110岁了吧。”
  “长寿的秘诀不是幽默,是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周赫煊开玩笑道,“你看那张汉卿,吃喝嫖赌抽样样精通,还不是活了100岁。”
  窦文涛道:“您身体还很硬朗,说话口齿清晰,看上去就跟70岁的老人一样。这回是专程来北京看奥运的?”
  “趁着还没死,到处走走瞧瞧,顺便也巡视一下教区。”周赫煊说。
  “教区?”窦文涛没听明白。
  周维烈突然插话说:“飞天面条神教,我父亲是教皇。”
  窦文涛说:“这个教派我还真没听说过。”
  周维烈开始讲述“飞面神教”的教义,简单解释了几句,最后苦笑着说:“我也被父亲拉着入了教,现在是北京炸酱面教区的大主教。”
  正在看电视的杜晓曦惊叹道:“哇,这个飞面神教好酷,我也想加入!”
  陈烁乐呵呵道:“是挺有趣的,改天去问问。”
  聊了一阵,窦文涛见周维烈不怎么说话,刻意把话题引到周维烈身上:“周院士是50年代归国的?”
  “是1956年,我接到恩师华罗庚先生的密信,回国参与第一代计算机的研发。”周维烈说。
  窦文涛问:“十年运动期间,你没有受到影响吗?”
  周赫煊笑道:“哇,你们这节目尺度真大,得赶紧收敛收敛。我在凤凰台也有股份的,当心别搞砸了。”
  窦文涛一愣:“周先生是凤凰卫视的股东?”
  “不然我怎么会答应你们台长录节目?”周赫煊说。
  窦文涛装模作样的起身鞠躬:“失敬,失敬,老板好!”
  周赫煊顺着他演下去:“你这个小同志很有灵性,回头我涨你工资。”
  “那我得再鞠两个躬。”窦文涛说着又站起来。
  周赫煊抬手道:“免了,你给我磕头也只涨那么点,毕竟我是黑心资本家。”
  两人插科打诨一阵,窦文涛对周维烈说:“周院士,咱们继续刚才的话题,你在运动期间有受过冲击吗?”
  周维烈摇头道:“我所在的单位,同事们不是我父亲的朋友,就是我父亲的学生,或者是我父亲的朋友的学生,至少也受过我父亲的恩惠。我在研究所里是‘所宠’,在研发组里是‘组宠’,大家都对我很照顾。”
  “瞎扯淡,”周赫煊毫不掩饰地揭露秘闻,“你之所以没事儿,是因为你上了保护名单。一共有14封检举你的信件,周公全都交给我了,现在还放我抽屉里,你在大陆的一举一动我都知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6/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