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校对)第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702

  因为画报刊载的几组内衣照片,对民国男人而言太具诱惑力了,好多人都把这玩意儿买回去珍藏。就像去年张竞生主编的《性史》,一经发行就引起抢购,军阀禁书时甚至用高压水枪来驱散购书群众。
  ……
  公共租界,魅蔻内衣专卖店。
  周赫煊指挥店员道:“再搬过去一点,对,就放在那里!”
  几个女店员,抬着几具木头制成的假人模特,端端正正地摆放在橱窗后,很快又给它们穿上内衣。而在专卖店的招牌旁边,还贴着卡捷琳娜的大幅内衣照。
  每天都有路人前来围观,脸皮厚的站着不走,脸皮薄的也会偷瞄几眼。此刻再摆上假人模特,顿时围观群众就更多,对着那些模特指指点点。
  有些女子本来想进店买内衣,但看到围观者太多,顿时就害羞了,站在店外徘徊犹豫。
  突然间,出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身穿长衫,脚踩布鞋,戴着眼镜。他丝毫不顾众人惊异的目光,走进店里大喊:“你们这里的肚兜都有哪些样式啊?把最好看的拿出来,我要买回家送老婆!”
  店内的女顾客见来了异性,而且还是个老头儿,吓得纷纷躲避。
  周赫煊也觉得稀奇,亲自走过去招呼,笑道:“老先生,新式内衣有不同尺码。你的夫人需要亲自来店内测量,才能知道合不合身。”
  “那没问题,你这里有电话机吗?”老头说。
  周赫煊道:“里面有一台,请跟我来。”
  老头大摇大摆跟着进入,拨通号码说:“志莹,你来内衣店一趟,他们说要测量尺码。”说完他放下电话,对周赫煊道,“等着啊,我老婆很快就来。”
  周赫煊更加惊讶,问道:“请问老先生尊姓大名。”
  “我是章炳麟。”老头说。
  周赫煊连忙抱拳见礼:“竟是太炎先生,有失远迎,在下周赫煊。”
  章太炎哈哈笑道:“我猜就是你,叫嚣大奶奶主义的周文妖。”
  “些许薄名,不足挂齿。”周赫煊微笑说,他对文妖之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章太炎指着周赫煊说:“哈哈,你小子有点意思,喜欢被人骂才痛快。”
  周赫煊道:“比起太炎先生,我的骂名还稍显不足,需要向你多多学习,争取被人骂得更狠一些。”
  “你他妈够狂,还敢跟我比挨骂。”章太炎老怀大慰,似乎是感觉后继有人了。
  一老一少瞎扯半天,章太炎的妻子汤国梨也来了。
  汤国梨只有40多岁,风韵犹存,可惜从小裹脚,走路有些不方便。她的表现落落大方,进店后先不量尺寸,而是旁若无人地挑选内衣,根本不理会围观者的议论。
  周赫煊过来问道:“汤先生好,这些样式都是我设计的。性感、庄重、冷艳……应有尽有,不知你喜欢哪种?”
  “这个粉色带花边的就不错。”汤国梨不但不羞耻,反而对着内衣评头论足。
  果然不愧是狂士章太炎的老婆,思想够新锐的!
  挑完样式,汤国梨才进去量尺寸。他们足足买了十多件内衣,全都由章太炎提在手里。
  老章尤嫌不足,在走出内衣店的瞬间,突然将内衣高高举起:“我叫章炳麟,新式内衣是个好东西,都别傻愣着了,快买几件回家送老婆吧!”
  一圈人呆看着他,瞠目结舌。
第130章【热卖】
  徐志摩家里,今天又在开诗会。
  陆小曼紧紧追随潮流,已把长发剪为短发,少了三分婉约,多出七分秀美。
  客厅当中,除开刚刚回国的胡适,还有前不久搬来上海的饶孟侃,即将到南京从政的邵洵美,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潘光旦,著名翻译家刘英士(并非倾家荡产办教育那个),以及徐志摩的几个爱写诗的学生。
  “说到写新诗啊,我就佩服一多、志摩和明诚,”胡适翘着二郎腿,笑道,“我是不成的,写出来只能贻笑大方。”
  刘英士道:“我最喜欢一多的《死水》,和明诚那首《回答》,铿锵有力,发人深省。”
  陆小曼打趣说:“明诚已经不写诗了,他现在是内衣大亨。”
  “哈哈哈哈!”
  众人哄笑不已。
  周赫煊苦笑:“我是挨骂大亨,这次被守旧派群起而攻,还要多亏适之兄支持。”
  “我不是支持明诚,而是支持你的大奶奶主义。中国的许多陋俗还没打破,需要更多人站出来摇旗呐喊。”胡适摆手道。
  “那我也要多多感谢,”周赫煊扭头问,“志摩,你家有吉他吗?”
  徐志摩道:“吉他没有,只有钢琴。”
  “借琴一用。”周赫煊说。
  “在琴房里,我带你去,”陆小曼对此非常积极,问道,“明诚要演奏什么曲子?”
  “到时自知。”周赫煊神秘一笑。
  众人全都前往琴房,周赫煊坐下试了几个音,稍微找到些手感,说道:“这首歌,是赠给适之兄的。”
  “哈哈,我可不好男风。”胡适大笑。
  周赫煊的钢琴水平很业余,也就小时候被父母逼着练了几年,只能糊弄糊弄外行。他弹琴唱道:“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过时。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兰如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
  这首歌是后世台湾歌手刘文正所唱,属于脍炙人口的校园民谣,大陆70后、80后的朋友应该十分熟悉。
  但它的歌词作者,却正是胡适。
  “啪啪啪啪啪啪!”
  一首歌唱完,众人热情鼓掌。
  陆小曼双眼冒光,笑望着周赫煊说:“明诚这首歌太好听了,清新有趣,跟时下流行的歌曲都不一样。”
  废话,民谣运动还得再过50年才兴起,这种曲风已经超前半个世纪。
  徐志摩疑惑道:“这首歌好像是适之兄的《希望》改编,但歌词又有些不同。”
  胡适此刻非常高兴,拉着周赫煊的手说:“好听,非常好听!改得比我原诗还好。”
  “适之兄谦虚了,我这首歌只是小情调,你的原诗立意更加高远。”周赫煊连忙谦虚道。
  周赫煊说的是实话,胡适原诗创作于六年前,当时正值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诗中的“兰花草”隐喻新思想,希望花开,其实是指希望新文化、新思想能够在中国开花结果。
  而歌曲版的《兰花草》,虽然改得辞藻更加优美,更加符合韵律,但在格调上却落入下乘。
  既然如此,也足以让胡适欢欣雀跃了,自己的新诗被改编成歌曲,对文人而言不失为一桩美谈,瞬间就将周赫煊引为知己。
  陆小曼迫不及待地说:“明诚,快把这首歌的谱子写下来,我要学唱。”
  就在周赫煊撰写歌谱时,客厅里张嘉铸扯开嗓子大喊:“人呢?人都到哪儿去了!”
  琴房隔音,张嘉铸喊半天都没人答应,最后还是徐家的佣人把他带过来。
  张嘉铸推门而入,狂喜大呼:“哈哈,疯了,已经卖疯了!”
  “什么卖疯了?”徐志摩问。
  “新式内衣啊,”张嘉铸拍手道,“两家专卖店生意火爆,女子测量胸部尺寸还需要排队,我打算在上海再开一家店。”
  周赫煊惊讶道:“怎么突然有那么多人买内衣?”
  张嘉铸解释说:“我打听过了,好像是刚刚成立的上海妇女协会,号召每个会员都穿戴新式内衣。甚至连孙夫人,也亲自到店里买内衣穿。有她们帮忙宣传呼吁,现在好多沪上女子都以穿新式内衣为荣。”
  张嘉铸口中的“孙夫人”,自然是中山先生的遗孀,大名鼎鼎的宋家二小姐。有她做榜样,内衣不卖疯才怪。
  咱们把视角转到内衣店。
  只见店内人头攒动,购物女子表情兴奋,一边排队一边盯着货架上的内衣看,恨不得马上就回家穿戴起来。
  女店员忙得头昏眼花,满头大汗,还得嘶声力竭的维持秩序:“大家不要挤,也不要急,我们的新式内衣货量充足,马上就会从工厂调运一批过来。想要购买内衣的,请先排队测量尺寸,尺寸不对买了也穿不合身!”
  “那件蕾丝的,取下来给我看看。”
  “我要全罩杯,棉质的。”
  “你们这个东西怎么穿啊?”
  “……”
  猛然间,又冲进来一群女人,带头的大喊:“就是这里,他们卖的是正牌周先生内衣!”
  “红色的,那件红色的给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7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