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性时代(校对)第1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566

  周正宇哭丧着脸说:“我爷爷看了一篇统计论文,全国大学生的月平均支出是250元,最低月支出是60元,说什么每个月给我300块已经远超平均线了。”
  这个统计数据,似乎高得有些离谱,但事实却摆在那里。
  去年九个月(在校时间),全国大学生平均月生活费是250元(包含奖学金、勤工俭学收入,下同)。其中,5%的学生超过500元,15%的学生低于150元,许多农村来的学生不足60元——而北上广等城市的大学生每月最低生活费需要150元(包含学习用品和日常花销,比如理发、买衣服)。
  学生之间的贫富悬殊非常大,且农民培养大学生非常辛苦,他们必须把全家大部分的收入寄给孩子吃饭,甚至因此而举债度日。
  就看怎么个活法,彭胜利即便没有暑假打工赚钱,他靠奖学金、生活补贴,再打点零工也能维持生存。
  听着周正宇哭了一会儿穷,宋维扬突然说:“我准备创建一个志愿者社团,有谁愿意加入?”
  “志愿者社团是干什么的?”王波问。
  宋维扬拿出一份复印的志愿者材料,这玩意儿是从盛海团市委搞来的,仔细解释道:“志愿者,在港台也被称为义工,起源于西方宗教性质的慈善服务。早在1979年,就有一批联合国志愿者来到中国,从事卫生、环境、语言和计算机等领域的无偿服务。我国的志愿者服务,兴起于80年代中期,但一直都不成气候。由于春运繁忙,团中央在93年底发起青年志愿者行动,当时有两万多名铁道青年在京九沿线给旅客送温暖。去年底,团中央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现在盛海市也正在筹备建立分会。”
  “志愿内容呢?”王波问道。
  宋维扬说:“内容太多了。如果亚运会要在盛海召开,我们可以去做志愿者,帮忙疏导交通、清扫街道、给外国游客当翻译。平时呢,也可以去看望孤寡老人、帮助军属和特困户。还可以在假期组织去偏远山区支教。反正就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周正宇说:“这不就是学雷锋吗?”
  宋维扬笑道:“可以这样说。我已经和盛海团市委取得联系,他们对复旦建立志愿者社团非常支持。”
  “算我一个!”王波立即表态,整个寝室就属他最“正能量”。
  “你们呢?”宋维扬问。
  周正宇连连摆手:“别看我,你觉得我是学雷锋的人吗?”
  聂军也摇头道:“没那份闲心。”
  李耀林说:“我可以加入,反正就当打发课余时间。”
  “我……我也加入吧。”丁明想了想说。
  “我也加入。”彭胜利道。
  很不错的结果,除了聂军和周正宇之外,其他人都愿意当志愿者。
  宋维扬对丁明说:“交给你一项任务,把这份宣传单复印300份,贴在学校的显眼位置。剩下的发到每个班上,包括研究生班、博士生班和留学生班。”
  “好的,保证完成任务。”丁明跑腿一向很积极。
  王波说:“你去校团委打过申请吗?建学生社团得他们批准。”
  “马上就去。”宋维扬笑道。
  王波说:“我在学生会认识一些人,要不要帮忙?”
  “不用,我直接找领导。”宋维扬说。
  “也对,你有面子。”王波笑道。
  周正宇在旁边说风凉话:“至于吗?还搞什么志愿者社团,纯属吃饱了撑的。”
  宋维扬用开玩笑的语气说:“小周同学,这我就要批评你了。做志愿者,就相当于学雷锋,你能说学雷锋意义吗?政治就不过关,思想上要不得!资本主义国家都有志愿者服务,难道我们堂堂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比不上那些腐败的资本主义?”
  “行行行,你是对的,”周正宇嘀咕道,“这话怎么听着像我爷爷说的。”
  “别乱攀亲戚啊,我会生气的。”宋维扬笑着说。
  “滚!”周正宇大怒。
  “哈哈哈哈!”众人大笑起来,都喜欢看周正宇吃瘪。
第186章
华仔的线下见面
  校团委的副书记叫肖世建,他很年轻,只比宋维扬大九岁,同时还负责着复旦的学生会工作。
  新生开学,肖世建忙得昏天暗地,宋维扬在过道里等了一个多钟头。
  “肖老师好。”宋维扬拿着资料进去。
  肖世建是个小胖子,脸型圆乎乎的,眼镜也圆乎乎的,而且特别爱笑。说话时笑,不说话也笑,他看到宋维扬,立即加大了嘴角翘起的弧度,笑着招手说:“校草来啦,快进来!”
  “肖老师,你就别调侃我了,这外号特别羞耻。”宋维扬乐呵呵说。
  肖世建主管学生社团和学生会工作,对学生当中的流行事物了若指掌,自然对宋维扬熟悉得很。他笑道:“这外号蛮好啊,说明你很帅,很受大家欢迎。”
  宋维扬道:“肖老师,你再这样,我也喊你的外号了啊。”
  “咳,”肖世建立即收起笑容,板着脸说,“那个,你找我有什么事情?”
  宋维扬拿出几份资料,指着最上面的说:“这是团中央给盛海团市委下发的文件。”
  “这你都能搞到,神通广大啊。”肖世建不知不觉又泛起笑容。
  “又不是什么加密的,普通文件。”宋维扬道。
  肖世建认真把文件看了一遍,又开始看下边的社团规划书、社团章程等等,点头道:“你的想法很好,作为当代大学生,是应该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宋维扬说:“据我所知,国内的大学,还没有类似的社团。”
  “那就是全国独一份了,非常具有开创性,”肖世建的笑容更加灿烂,“你一定要把社团办好,争取成为复旦的又一块招牌。”
  “应该的,我一定在肖老师的领导下,把复旦志愿者协会办成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志愿者机构!”宋维扬说。
  “少给我戴高帽子,”肖世建刷刷刷签字盖章,笑着说,“拿去隔壁建档。”
  ……
  时值九月,新生还在军训当中。
  旭日升冰茶突然曝出丑闻,有两家分厂生产的冰茶送检不达标。职业打假人王海一口气购买价值5000元的冰茶,找旭日升公司索赔一万元。
  这当然是喜丰公司在搞鬼,专门花钱请人打假,然后请媒体大肆宣传。
  本来宋维扬还想曝光更恶劣的,但旭日升作为大企业,收编的都是正经国营工厂,卫生条件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消息一曝光,旭日升冰茶销量锐减,其老总不得不召开记者招待会,表示将加强产品的质检工作,让消费者喝上健康的饮料。
  喜丰冰茶趁机扩大宣传规模,邀请记者参观质检车间,并开始以“健康饮料”作为宣传重心。
  双方在冰茶市场的销售份额,一下子就扭转过来,赢得超级轻松。
  另一个好消息,就是盛海的银行终于联网了。虽然还不能跨省取款,但只要在盛海存钱,本市的各银行网点都能通取,这属于全国首创。
  九月七日,热死人,气温达到盛海有气象记录的123年来的最高温度。
  宋维扬花三万多买了一辆国产面包车,屎黄色,平时放在咖啡厅用于进货。他把车开到一家本地工厂取货,货物为500顶红色太阳帽,500副红袖箍和10面旗帜,都是订制的,印着“复旦大学志愿者协会”字样。
  正准备开车回五角场,手机突然响起来。
  “喂,你好。”宋维扬接电话道。
  “皇上?”对方问。
  宋维扬顿时乐了,粗着嗓子说:“Call朕何事啊?”
  “我是华仔,”对方笑道,“我现在就在盛海,有空一起吃饭吗?”
  “你在哪儿,我去接你。”宋维扬说。
  “盛海宾馆。”对方说。
  20分钟后,宋维扬见到“华仔”,又是一个小胖子。
  “皇上你好,我叫李宗华。”小胖子笑着说。
  宋维扬道:“宋维扬。”
  “跟可口可乐叫板那个?”李宗华问。
  “还有百事可乐。”宋维扬笑道。
  李宗华手里拎着个大哥大,笑呵呵说:“大老板啊。”
  李宗华的父亲是港城人,母亲是莞城人。他童年在大陆,中学时代在港城,然后又去加拿大留学,曾经倒腾过电脑生意,现在的主业是做房地产。
  李宗华是中国第一个拥有Modem专利的人,也是惠多网在中国的总联络人。也即是说,他跟此时中国所有的BBS站长都认识,小马哥、丁三石等人的站点,都在使用李宗华自主研发的Modem。
  历史上,李宗华差点成为1号QQ的主人。
  那是1999年底,李宗华、小马哥和张振阳一起吃饭。小马哥突然说自己的QQ10001不太对称,想跟李宗华的10101交换,被李宗华断然拒绝了。对了,此人的QQ签名是:喝最烈的酒,飚最快的车,交最真诚的朋友,泡最难泡的妹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