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性时代(校对)第1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6/566

  现在被宋维扬的书刺激到了,《中国可以说不》提前四个多月结稿,校对排版只用了六天时间,书号更是秒过,一切只为蹭着热点赶快卖书。
  《中国可以说不》一问世,让舆论爆上加爆,这书的销量甚至反超宋维扬的《未来属于中国》。因为它偏激,它愤青,它粗俗,它的民族主义走向极端,迎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胃口。同时,也召来更多的骂声。
  甚至一些支持宋维扬的文化人,都逮着《中国可以说不》开喷。
第198章
轰动
  中国有问题吗?
  有,还很多!
  80年代末有本书叫《山坳上的中国》,就专门讨论中国面临的问题,还提出一些中国未来的问题。比如,作者说中国的农业产量会下降、环境问题是将来的大问题、片面追求GNP效果不一定最佳等等。
  关键在于,作者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把中国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问题都点出来了,就算是红得滴血的五毛小将都无法反驳。当年读过那本书的不少人都说:“读完之后就彻底绝望了,这么多问题,中国还有救吗?”
  《山坳上的中国》里面的某些篇幅,即便放到21世纪,都可以直接更改名词和数据拿出来,因为那些问题中国一直没有完美解决。
  这才是提出问题的正确方式,我们不是禁止说中国不好,而是让你说得有道理,让人心服口服。
  逆向民族主义者则不然,他们只会说中国烂透了,这也烂,那也烂,外国则什么都是好的。甚至于延伸到生理特征上,外国男人的JJ更大,身体更强壮,人家的基因就更好!
  这种论调到了9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越来越开放,国人的眼界也越来越宽广,就渐渐激起无数民众的逆反心理——老子有那么差吗?国家有那么烂吗?MMP!
  最重要的是,1995年中国经济突然迅猛发展,多年的高通货膨胀率得到抑制,国家法律在不断健全完善。人们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好,荷包里的钱越来越多,除了下岗职工和农民外,大家的人生事业都处于上升期。
  而这个时候,西方国家不断制裁阻碍中国发展,国内的逆向民族主义者不断唱衰自贬,外资企业和西方糟粕又疯狂入侵。
  憋屈啊!
  人们心里都积攒着一股怨气,想要发泄出来,而《中国可以说不》就是一个发泄口。
  这本书里有很多段子,不管是不是编造的,读者都能在身边找到现实原型。比如在外企上班的中国员工,跟中国人谈生意也用英语,答应用中文后又时不时蹦出几个英文单词,其实这货根本就没出过国。又比如某港台三流歌星到沪,只因宣传有西方血统,便能吸引上万男女青年争相买门票。又比如费翔很火的时候,因为太帅了,两个女青年撕逼争执费翔的眼珠子到底是灰色还是蓝色,反正不应该是黑色。
  如此行文方式太接地气,而且容易引发国人愤怒,怎么可能不畅销?
  宋维扬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盗版吧?印得跟屎一样。
  还他妈能找到错别字,估计校对工作都是随便糊弄的。封面也扯淡,背景图案为长城,前方是自由女神像的脑袋安在美国大兵脖子上,色调黑乎乎一坨,这样的美工是应该被炒鱿鱼的。
  其实,通过扉页上那几行字,就能看出两本书的区别——
  宋维扬的《未来属于中国》:“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是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一个民族若是丧失了这种信念,它就不再是一个民族了。”
  《中国可以说不》:“美国谁也领导不了,美国只能领导自己。日苯谁也领导不了,有时日苯连自己都无法领导。中国谁也不想领导,中国只想领导自己。”
  前者是要找回民族自尊自信,后者则饱含愤怒:丫的你美国日苯别来管老子,你们管好自己都难,中国人可以给自己做主!
  两本书里的一些内容也相似,但宋维扬喜欢用事实、数据和理论说话,他这一年多来看了不少国外期刊,查了许多国内外资料,还拜托林南教授帮忙查阅某些美国文献。而另一本书,则喜欢编段子,吹牛说大话,毫无逻辑瞎写一通。
  宋维扬始终在书里保持着理性,把中国和西方世界的缺点、优点都分析到位。而另一本书,只看到西方国家坏的一面,甚至说:“世界上的一切解放运动,无一不沐浴着中国思想的阳光。世界上的一切和平进步,无一不得惠于中国的功德。”
  吹牛,扯淡!
  逆向民族主义者搞双标,极端民族主义者同样搞双标。他们说美国历史太短,所以肤浅无知没底蕴;又说新中国才40年历史,年轻而充满活力。那么到底历史更长一些好,还是更短一些好?
  记者跑去采访很多知名作家,请他们评价这两本书。
  王朔嘿嘿冷笑,似乎谁都看不起。
  王小波估计是看在网友的面子上,说道:“《未来属于中国》让人思考,《中国可以说不》让人愤怒。当然,这是对大众读者而言。《中国可以说不》只能让我读不下去,它缺乏基本的逻辑,就像小孩子的呓语。”
  记者只截取了前半段,然后发文说:“著名小说家王小波先生,对当下中国两本最流行的民族主义书籍进行评价。他说《未来属于中国》让人思考,《中国可以说不》让人愤怒……”
  在春节之前,《中国可以说不》狂卖200万本,盗版是正版的好几倍,仅江城一地就查获40万本盗版。而此时宋维扬的《未来属于中国》只卖了120万本,由此可见,愤怒往往比理智更受欢迎。
  两书上市不足20天,就引起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首先是《亚洲周刊》派记者来采访,接着是《华尔街邮报》,然后是《纽约时报》、《泰晤士报》、《读卖新闻》……
  国外媒体,几乎是清一色对《中国可以说不》进行批判,《纽约时报》的标题甚至是《昔日的中国造反者找到了新理由》。而对于宋维扬的书,《纽约时报》的评价是“危言耸听,盲目自大”,对宋维扬所提出的美国社会问题直接无视。
  国外书商们开始狂欢,接下来的半年时间内,就有十多个国家的出版商找到宋维扬,要求购买版权并翻译发行。
  历史上,《中国可以说不》都能翻译成八种文字,仅在日苯就卖了10万本。
  高层本来并不重视,但耐不住出口转内销啊。这两本书引起全球关注,说什么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泛起,搞得在华外资企业都有些心慌了。兜兜转转,就这样上了内参,还组织学者对书中内容进行讨论研究。
  研究结果嘛,说得玩笑话一点,《中国可以说不》的某些社会问题值得关注,但这本书的价值大概就是放在茅厕里擦屁股。
  至于宋维扬的《未来属于中国》,其中关于能源、环境、教育、贸易、工业、外交、互联网等内容,那是催生出了好些高质量社科论文的。
  几年前的《山坳上的中国》,提出了许多非常实际的社会问题。此书虽然被禁了,但它的作者却被调去中大科学哲学室搞研究,还被吸纳进中国未来研究会做研究员,还创造了一门“中国问题学”。
  如今,已经有好几个社科领域的大牛盯上宋维扬,想把他拉入自己门下亲手调教。
第199章
奸情暴露
  1996年2月4日,立春。
  蓉城。
  《未来属于中国》出版已有两个月零八天,销量接近120万册。不但国内外媒体纷纷上门采访,各大城市的书商也积极联系,想要给宋维扬搞什么现场签售会。学校方面,法学院的领导也想让宋维扬搞演讲,谈一谈他对未来中国的期许。
  宋维扬不胜其烦,期末考试一结束,便陪女朋友回蓉城考研。
  《中国可以说不》的五位作者则刚好相反,媒体采访来者不拒,签名售书每周都搞。最滑稽的是,他们在京城的那场签售,由于中途卖断货了,新华书店居然紧急调来一堆盗版卖给读者,然后让原作者在盗版书上签名。
  在非典爆发以前,考研时间并不固定,一般是在1月末,也经常在2月初。这给考研者平添了几分苦逼,因为往往是春节前后,过年都过不舒坦啊!
  就拿92年来说,大年初几,离元宵节还远呢,学生们就一个个走进考场。
  今年还算不错,考研结束后刚好能回家过小年。
  考点并未封校,宋维扬坐在校园里,优哉游哉看着书。等林卓韵把英语考完,一本《语言与符号权力》已经被他看了四分之一。
  这本书很有些意思,作者布尔迪厄认为,语言交流也是群体权力关系的一种变相表达。任何语言交流、运用和表达,都包含着交流双方在社会空间、位置的相关因素,比如性别、教育、阶层、地点等等。
  语言的交流,是不平等的!
  首先官方就垄断着合法化语言,并通过教育加强官方语言的地位。生活中,上司对下级、父母对子女、知识分子对普通民众等等,都存在语言权力和暴力。同时也可以反过来,比如某竞选者做拉票演讲,故意说当地方言来讨好选民,这叫做“屈尊策略”。“屈尊策略”可以很好的否定和掩盖语言暴力真相,强化误识效果,从而强化语言符号暴力的效果。
  宋维扬更关注的是这本书的“语言交换经济学”,语言交流的过程,也存在着所谓的“语言市场”,存在语言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也存在着资本、价值、利润和调节规律。说话的人,可以在语言市场的规则调节下,谋求最大预期的语言利润。
  这他妈是把说话当成政治经济学来研究,一旦融会贯通,必定大杀四方,成为无往不利的……嘴炮之王!
  “叮铃铃!”
  一阵铃声响起,英语考试结束。
  陆陆续续有考生出来,或沮丧,或兴奋,还有认识的互相对题。
  宋维扬看到林卓韵走过来,立即收起《语言与符号权力》,笑问:“考得怎么样?”
  “还不错吧,英语我一向很好,”林卓韵说,“就是数学有点难,复习了半年,也才勉强恢复读大学时的水平。”
  “你肯定能过。”宋维扬鼓励道。
  林卓韵担忧道:“这次的监考老师,有一个我认识。”
  宋维扬笑道:“碰到熟人更好啊。”
  “估计我爸过几天就知道了。”林卓韵说。
  林卓韵辞职之后,工作关系便不在复旦,她想在盛海报考研究生的话,手续相对有些繁琐,干脆回到西康省报名考试。
  直到现在,林卓韵的父亲都还不知道她已经辞职……
  该来的总会来。
  当林卓韵考最后一个科目时,老爷子出现了,在校园里跟宋维扬撞个正着。
  “你怎么也在?”老爷子惊讶道。
  宋维扬微笑问候:“叔叔你好。”
  老爷子说:“你最近很出名啊,又上电视又出书。你那本书,我已经看过了,写得还不错。”
  “不值一提,跟叔叔这样的老教授相比,我还需要继续努力学习。”宋维扬已经不知不觉运用上“屈尊策略”,先哄住对方再说。说白了,就是矮化自己,给对方戴高帽子,挑对方喜欢的话说出来。
  老爷子居然没有往男女关系上想,他说:“你好像也在盛海读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6/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