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性时代(校对)第1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566

  “高兴嘛,天天都过年,”杨信由衷佩服,赞叹道,“董事长真是绝了,就换了个包装,直接称霸春节市场。天才,绝对的营销天才!”
  陈桃笑着说:“他鬼点子多着呢。”
  杨信纠正道:“这不是鬼点子,这是商业智慧,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首先是包装,搞得喜气有年味;其次是内容,大瓶装加量不加价,消费者感觉实惠;最后是使用,大瓶装在家庭宴会上太方便了!真的,换成是我,一辈子都想不出来还能这样搞。”
  虽然宋维扬长期当甩手掌柜,但已经让杨信心服口服,有一种变成脑残粉的征兆。
  往年春节,老百姓喝饮料基本选择玻璃瓶装或易拉罐装,一人一瓶(厅),搬上搬下麻烦得很。而今年,喜丰的冰茶和可乐,干掉了所有的竞争者,包括果汁、椰汁、汽水等类型的产品,只因祭出了大瓶装!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玻璃瓶装一败涂地,塑料瓶装和易拉罐装更是毫无战斗力可言。
  面对这种诡异的销售情况,所有饮料厂商都招架不住,也根本反应不过来。他们即便想学,时间也不够啊,从重新设计包装再到生产发货,至少也要拖到元宵节以后,只能眼睁睁坐视喜丰的饮料称霸春节市场。
  《工商时报》的记者在调查市场之后,写文章感叹道:“今年的春节饮料市场,只有一个明星,那就是喜丰!喜丰冰红茶、喜丰冰绿茶和喜丰非常可乐,因推出节日大瓶装而迅速走红,以一种摧枯拉朽的气势攻陷大中小城市的所有市场!本报电话采访了喜丰公司的总经理杨信先生,杨总说:喜丰这次不是打仗,而是在闹革命,在中国饮料市场掀起了一场成功的包装和营销革命!据了解,大瓶装饮料的推出,源于宋维扬先生的创意,目的是为了服务和方便消费者……目前,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大巨头,已经在中国春节市场全线败退,中国本土饮料打出了一次漂亮的翻身仗……”
  ……
  宋家。
  “小弟,你这回可真是厉害。”宋其志倒酒说。
  “还行。”宋维扬笑道。
  宋其志道:“今年的央视标王好险,我本来想报价6000万,幸好你让我报价8888万,差点就被秦池给抢走了。”
  宋维扬说:“让你多看新闻,多了解政策啊。《酒类广告管理办法》一出台,广告费不翻天才怪!”
  “我也知道广告费肯定会涨,但没想到央视标王会涨那么多。”宋其志摇头感叹。
  从1994年开始,国家就一直在限制白酒。首先是把白酒消费税从0直接定为25%,现在又限制了酒类广告的内容和数量,使得白酒的营销成本打滚儿飞涨。
  正因如此,去年底央视标王的竞标会上,几大白酒厂商直接在前年的标价上翻倍,秦池更是投出了6666万的天价,然后被仙酒的8888万镇压。
  宋其志问:“明年的标王还拿不拿?”
  宋维扬摇头说:“不拿?”
  “为什么?”宋其志已经尝到了标王的瘾头。
  宋维扬解释道:“国家正在打击白酒行业,我估计接下来几年,将是中国白酒行业的寒冬。仙酒要做的,就是稳固扩张渠道,做好这个就成功了,反正两届标王已经打出了足够的名气。”
  宋其志总结说:“我知道,就是安安心心卖酒。”
  历史上,秦池、孔府家酒、孔府宴酒等品牌的衰落,抛开那些乱七八糟的原因,归根结底只有一点:国家打压白酒行业!
  为什么要打压呢?
  因为中国粮食不够,农业产量每年都在下降,而白酒消耗的粮食则逐年上升。
  这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战略,毕竟90年代这会儿,还在讨论中国能否自己养活10亿国民。
  从1996年开始,中央不但限制白酒广告,还限制白酒的产量。同时鼓励消费者喝啤酒、红酒、甘蔗酒、红薯酒等等,这些消耗粮食不多的酒类税率超低!
  中国每年的白酒产量,从1996年巅峰的800万吨,迅速降低到2000年的500万吨,并且计划一直降低到350万吨。这几年时间里,全国到处都有酒厂倒闭破产,举步维艰。直到2004年,国家不再担忧粮食问题,终于把白酒的消费税调低5个百分点,并放开了生产限制,中国白酒行业迅速回暖。
  五粮液和茅台,也是在2004年之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仙酒只要能稳扎稳打,撑到2004年,未尝不能变成另一个五粮液。
第204章
狼人宗老板
  “仙酒不能再扩大生产规模了,”宋维扬说,“我回来的时候,去酒厂转了一圈,发现厂里又在新建生产车间。”
  “为什么啊?仙酒供不应求,需要提高产量才行。”宋其志道。
  宋维扬说:“据我得到的内幕消息,国家要对白酒实行总量管控。”
  “总量管控?”宋其志惊讶道。
  “就是每年全国、各省的白酒总量,必须要摁下来,并且逐年递减。”宋维扬说。
  “规定生产份额?”宋其志道。
  “不是强行规定?”宋维扬说,“但国家会通过提高税率、严格广告标准等手段,变相的让白酒减产,整个行业的竞争将越来越剧烈。而各地为了保护自己的企业,肯定也会出台相应法规,大大增加外地白酒的销售成本。”
  宋其志惊道:“为什么会这样?你在哪儿听到的消息?”
  “为了粮食安全考虑,”宋维扬说,“至于从哪儿听到的消息,这个你不需要多问。其实从这两年不断出台的政策,就能看到这个趋势。”
  宋其志点头道:“是啊,政策对白酒行业的打击太狠了。”
  这还不算最狠的,历史上,到了2000年,中国白酒年产量已经下降到500万吨,国家都还不满意。遂在最高25%的从价消费税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每斤5毛钱的从量消费税。也即是说,酒厂每卖出1斤白酒,不但要根据价格缴纳25%的消费税,还要统一缴纳0.5元的消费税。
  如此搞了两年(到2003年),中国白酒年产量暴跌至330万吨。
  而相反的是啤酒,由于国家鼓励倡导,短短十年间,啤酒厂家增长9倍,产量增长17.6倍,直接跃居世界第一。
  宋其志问:“那还没投入使用的车间用来做什么?难不成用来盖房子?”
  “生产啤酒啊。”宋维扬笑道。
  宋其志放下酒杯,抽着烟琢磨道:“直接把贡府给收购了?”
  贡府啤酒厂是容平的市属国有企业,早就霸占了全市的啤酒市场,但死活走不出去,只能在本地售卖。不但如此,由于国企的管理问题,这家企业利润不高,春冬两季还经常发不出工资。
  在宋维扬的记忆中,大概到2000年左右,贡府啤酒厂就会被省城的蓝月啤酒兼并,到2003年左右,蓝月啤酒又会被雪花啤酒收购。
  届时,整个西康省,都将是雪花啤酒的天下。
  “收购吧,”宋维扬说,“先吃掉贡府啤酒厂,然后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以容平为中心辐射扩张,渐渐包围省城。到2000年的时候,争取独霸全省,到时候可进可退。”
  ……
  喜丰公司。
  “老杨,听说你快结婚了,恭喜恭喜!”宋维扬笑道。
  杨信说:“到时候给你发喜糖。”
  宋维扬问:“什么时候摆酒请客?”
  “摆什么酒?都是二婚,领个证就了事。摆酒只是仪式,安安稳稳过日子才是根本。”杨信说道。
  杨信现在的结婚对象,还是郭晓兰介绍的。之前给他介绍几个年轻漂亮的都不满意,这家伙居然相中了一个带娃的寡妇。那寡妇是中学老师,姿色尚佳,最重要的是贤惠懂事,非常本分的一个女人。
  宋维扬笑道:“那不行,你可是喜丰的总经理,怎么也要摆几十桌。不管你什么时候结婚,我一定赶回来喝喜酒。”
  “到时候再说吧,”杨信转开话题谈公事,“现在我们的大瓶装饮料很受欢迎,但春节一过,恐怕销售份额又会缩回去不少。接下来你有什么发展策略?”
  大瓶装的威力,只有在节日期间才能体现出来,正常时候该咋样还是咋样。
  宋维扬说:“趁着春节的畅销,一定要做好宣传,争取把大瓶装顾客尽可能转化成忠实顾客。”
  “这个我已经在安排了。”杨信道。
  宋维扬说:“接下来两年,要提高喜丰公司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
  杨信问:“又要引进高科技生产线?”
  “不仅要引进机器,还要引进人才,”宋维扬说,“我准备年薪80万到100万美元聘请一个外国顾问。”
  “外国顾问也用不着那么高的工资啊!”杨信咋舌道。
  宋维扬说:“要请就请最好的,请大师级的顾问,从国外顶级的饮料企业那里挖人!工资低了他们肯定不愿意来。”
  杨信说:“我们一年的纯利润才多少?100万美元,相当于将近900万人民币!”
  “放心吧,绝对物超所值,”宋维扬解释道,“而且不用一直请,签个两三年的聘用合同,让他来指导技术设备的升级。等咱们完全掌握以后,就可以让洋顾问滚蛋了。”
  “我还是有些接受不了。”杨信震惊道。
  实在是100万美元年薪太高,高到杨信无法想象的地步。
  宋维扬也是没有办法,喜丰公司发展虽然迅猛,但整体生产技术和效率低下,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不是说引进高科技生产线就能搞定的,这得专业人员做指导,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妙控制。
  如果不能把年薪抬高两三成,顶级洋顾问是请不来的。
  就在宋维扬跟杨信商量的时候,远在临州,娃哈哈的宗老板也在考虑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
  娃哈哈要搞合资了,而且外资占股51%。
  别的国有品牌搞合资,都是自掘坟墓,而宗老板却借此闯出一片新天地,他未来十年的操作更是让宋维扬由衷佩服。太狠了,狼人一个!
  此时娃哈哈虽然攻占了乡镇市场,但几款新品都只能说凑合。而且娃哈哈还投资了一个美食城项目,美食城正在谋划上市,却因个人股超标而不能通过审核,资金卡在那里进退两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