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性时代(校对)第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566

  ……
  毕业典礼结束时,已经临近中午。
  大家在食堂随便吃了一顿,该补觉的回去补觉,该庆祝的就在校园里庆祝。
  到处都是合影留念的毕业生,附近照相馆赚翻了,光是照相机的租金和卖胶卷的钱,就相当于平时好几个月的收入。
  宋维扬今天成了大熊猫,不仅同班同系的学生拉着他照相,其他院系的同学也各种跟他合影。一波走后又是一波,宋维扬已经笑得脸部僵硬,足足站那儿拍了大半个钟头。
  “累坏了吧?”林卓韵笑着递来一块雪糕。
  宋维扬揉揉腮帮子,笑道:“其实我该收费的,拍一张合影10块钱,今天至少能赚上千块。”
  “财迷!”林卓韵咯咯直笑。
  跟女朋友笑闹一阵,宋维扬借着上厕所的机会,拿出手机给老爸打电话:“喂,爸,在干嘛呢?”
  宋述民说:“蓉城那块地拿下来了,就刚刚的事情。”
  “恭喜恭喜,”宋维扬道,“爷爷和姑姑都找到了,而且我还跟他们见了面。”
  宋述民问:“他们知道你的身份了?”
  宋维扬说:“我没承认,但应该猜到了。他们今天上午还找到学校,来参加了我的毕业典礼,但一句话不说又走了。”
  “你怎么看?”宋述民问。
  “关键不是我怎么看,而是你怎么看,”宋维扬道,“他们应该挺想念你的,可能怕你不高兴,就没敢正式跟我认亲。”
  宋述民问:“他们过得怎么样?”
  宋维扬说:“不是很好,但也不是太糟糕。爷爷早就退休了,学校分的房子要拆迁,他想把拆迁款拿去做外孙的婚房首付。”
  宋述民道:“他外孙应该已经32岁了吧,还没结婚?”
  “没有,但快结婚了。”宋维扬说。
  “你姑姑呢?”宋述民又问。
  宋维扬说:“两口子都下岗了,在路边摆摊卖面,过得还算凑活。姑姑还有个女儿,马上高考,小姑娘挺机灵的。”
  宋述民道:“我知道了。”
  宋维扬说:“我当然知道你知道了,问题是你怎么想的?”
  电话那头沉默数秒:“能帮就帮一点,顺手的事,你自己酌情处理吧。”
  “你呢?”宋维扬问。
  宋述民道:“等我忙完这阵子再说,手里头一堆事情,根本抽不出时间去盛海。”
  宋维扬道:“宋述民同志,逃避是解决不了的,你应该勇敢面对。”
  “滚!”宋述民笑骂一声,“我先挂了,晚上还有个饭局。”
  天上又淅沥沥下起小雨,如果说前些天是老天爷放开了撒尿,那现在就是老天爷在尿裤子,颇有些尿不尽的意思。
  傍晚,宿舍的兄弟们带着女朋友,撑伞前往五角场的餐馆吃散伙饭。
  除了彭胜利之外,其他人都在大学期间谈过恋爱,但至今还在一起的,只有王波和李耀林那两对。王波的女朋友也当了公务员,李耀林的女朋友则进了国企玩异地恋,至今都还没看出有分手的征兆。
  餐馆包间已经满了,众人只能坐在大堂,一边喝酒聊天,一边看电视新闻。
  最近的新闻焦点只有一个:某地又发生洪灾,灾情如何,救援情况如何……
  喜丰公司在长江流域城市设的纯净水厂,已经被淹了两座,损失不小,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聚。来,兄弟们,干了!”周正宇拽着文,豪爽举杯。
  “干!”聂军一饮而尽。
  彭胜利喝完又杯子满上:“感谢大家对我的照顾,你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今天谁都别跟我抢,我要一个个敬酒。老宋,我先敬你,多谢你刚入学时候的开导,不然我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迈过那道坎!”
  “好说,干了!”宋维扬笑道。
  彭胜利把一桌轮完,自己已经喝了好几瓶啤酒。他酒量浅,酒精上头话就变多,跟平时判若两人,拉着大家各种回忆过去,说着说着甚至抱头大哭。
  几圈下来,宋维扬也有些醉了,看着新闻里的抢险画面,他突然掏出手机打给杨信:“老杨,我刚刚看新闻,好像洪水已经转移到长江上游了,西康省灾情如何?”
  “暂时没有成灾,但天天发洪讯警报。”杨信说。
  宋维扬吩咐道:“全国所有的受灾城市,只要我们条件允许,尽可能给抗洪前线捐赠纯净水。还有,居民饮水困难的灾区,设立供水点,无偿提供纯净水给受灾群众。”
  “你这是要做大善人啊!”杨信惊道,“这得花不少钱,几千万砸进去都听不见响声。”
  宋维扬说:“钱可以慢慢赚,救灾不能等,这回务必听我的。”
  杨信那边沉默了至少一分钟,终于回复道:“行吧,反正你是大股东,损失再多你也占大头。”
  全国各地洪涝成灾,按理说不缺水,但实际情况恰好相反。
  许多城市,自来水厂被淹了,许多农村,水井也被淹了,这些水根本不能喝,城镇居民和农民反而陷入水荒当中,人们用桶接雨水饮用已经稀松平常。
第355章
灾害无情人有情
  98抗洪抢险期间,可歌可泣的故事很多,我们来讲一个富二代的故事。
  李向群的父亲是做服装生意的,当别人还梦想着成为万元户的时候,他们家的年收入已经有好几十万。但李向群没有混吃等死,没有学着做生意,他崇拜英雄,做梦都想当解放军。
  高中毕业,李向群就去参军,却因体能问题没被选上。
  李向群为了锻炼身体,居然跑去当民兵,经过一年的锻炼,他终于如愿以偿光荣入伍。
  刚刚进部队的时候,李向群见到领导第一反应不是敬礼,而是发烟。他花钱大手大脚,一顿饭要吃好几百块,烟瘾特别大,每天至少抽两包烟。
  部队是个大熔炉,李向群很快就戒烟了,每个月开支在10元以内,为了省电话费,他甚至选择给家里写信。
  98洪灾,李向群随部队奔赴灾区,扛着沙袋在水里泡了一整天,肩膀磨破出血,脚也被割出一道4厘米长的口子。他发烧晕倒了,被送到当地医院,醒来后再次奔赴抗洪前线,指导员怒吼:“你小子不要命了!”李向群说:“全团都上了,我在医院里躺不住。”
  连续奋战十六天,李向群高烧不退,体力严重透支。
  战友们劝他休息,李向群却咬牙坚持,最后晕倒在堤坝上,鼻孔流血。醒来休息几分钟,李向群又开始扛沙袋,连续扛了20多包,口吐鲜血昏死过去。
  李向群就这样牺牲了,年仅20岁,党龄8天。
  李向群的父母闻讯赶来,在悲痛之余,决定完成儿子未尽的事业。他们放下生意不管,父亲穿着儿子的军装走上堤坝扛沙袋,母亲给战士们洗衣做饭,直至抗洪抢险结束。
  ……
  七月初,正值高考。
  全国灾情越来越严重,喜丰公司给全体员工发了一封内部公开信,宣布向灾区捐赠纯净水并设立供水点的重大决定,且号召员工们踊跃报名做志愿者。
  这志愿者不干别的,就是给抗洪前线运送纯净水,以及在各供水点轮流执勤。
  志愿者没有额外的工资,相当于带薪休假,而且必须自备干粮,不能给灾区的战士和群众增加负担。
  如此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杨信本来以为没几个人报名,结果三天内的报名人数就有1800多。要知道,此时洪灾还没蔓延全国,洪水只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泛滥,这些城市的喜丰公司职工总共也就几千人。
  甚至还有101计划的社区合作伙伴报名,这些人并非喜丰公司的正式职工,只是受雇帮忙配送产品而已。他们去做志愿者,意味着丢下手里的工作,不但拿不到工资,反而还要自己掏钱做事。
  杨信执掌喜丰好几年,性格愈发四平八稳。他先是组织报名职工去体验,接着又把这些人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在供水点轮流值班,一部分负责运输任务,一部分负责跟地方政府和部队接洽(这些都是公司干部)。
  总体上遵循就近原则,员工们在各自所处的地区当志愿者。
  由于涉及的资金很大,杨信又从总部派出巡视小组,严防有人利用救灾的机会中饱私囊,同时收集各地的具体执行情况。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实这是一次考察员工的良机。
  联系当地政府和救灾部队,设立供水点,执行捐赠任务,这些都非常考验个人执行能力,稍不注意就会搞得一团糟。做这些事情的,都是各地分公司的干部,如果搞得井井有条,以后升职加薪肯定优先考虑。如果搞得乱七八糟,也不会有什么处罚,但其能力评价肯定要打折扣的。
  至于报名当志愿者的普通员工,即便体检不过关没去成,也肯定要登记在册,在某些时候给予一定照顾——品德最宝贵,多一些这种员工对公司来说是好事。
  等这些都安排妥当,已经过去半个月,结果让人哭笑不得:洪水居然退了。
  但也不是白费功夫,毕竟灾区的自来水厂和水井恢复使用都需要时间,喜丰纯净水正在源源不断的送出。
  还没等大家喘口气,更大的洪讯突然来临,长江中下游水位迅速回涨,多地水文站的监测数据都达到历史最高水位。
  ……
  江城。
  张诚是《长江日报》的老记者,今年40多岁,干这行已经有二十多年,他甚至被新华社分社聘为本地的特约记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