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性时代(校对)第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566

  “不行,想悔棋就别下。”
  “你昨天就悔了一步,今天换我了。”
  “……”
  领桌两个老头吵起来,越吵越凶,已经到了撸袖子打架的地步。
  杨信突然感觉有些好笑,为什么发笑,连他自己都说不出来。
  茶馆里大部分都是老人,有的在打传统纸牌,有的在下象棋,扑克和麻将很少见。还有些就是喝茶,几个老伙计坐一桌,盖碗茶泡着,吹牛吹到了外太空。
  一个老头儿拿着《蓉城晚报》,啧啧慨叹:“这会儿的年轻人好凶,十多岁就出来搞企业了。”
  “哪个企业嘛?”同桌的老头问。
  “就是那个喜丰罐头,过中秋节的时候,你还收到过两盒的。你忘了?”
  “莫忘,我收的还是豪华装。那个厂子是十多岁的娃儿开的?”
  “十七岁,还在读高中。你看嘛,报纸印着的。他爸以前也是大企业家,坐牢了。他家里头的厂子欠了好几百万,他妈跟他哥都莫得办法。这娃子厉害,暑假的时候,偷了家里几百块钱就敢去盛海,说啥子考察大城市的罐头市场。你说人家咋就那么聪明?硬是找到了办法,回来就接管厂子,一边读书一边管理企业。”
  “现在喜丰罐头那么好卖,厂子肯定救活了撒?”
  “何止是救活了,人家上个月的销售有好几百万。”
  “妈哟,我的娃儿咋就没那么聪明?”
  “聪明娃儿多的是,没几个有那么大胆子。十七岁闯盛海滩,你敢哇?”
  “老子咋不敢?十七岁我都当兵打仗了。”
  “是,你十七岁打仗。拉的壮丁,打的烂仗。”
  “老子起义反正了的,老子是解放军!”
  “建国过后反正的不算,你那个叫俘虏投降。”
  “……”
  两个老头已经歪楼到几十年前,杨信听着却产生了兴趣,跑去借那份《蓉城晚报》来仔细阅读。
  将近5000字的长篇通讯,把宋维扬的基本操作讲得很详细,包括以联营的方式让国营厂代工生产。
  杨信突然生出个念头:这家罐头厂很有前途,但他们缺乏科学管理和长远规划。反正我现在走投无路,不如去罐头厂试试,或许能够借这个机会东山再起呢。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山大王林立,有本事的也各种投靠明主。
  在80、90年代的中国同样如此,未来的万通六君子,曾有五个都投奔过牟其中,他们是潘石屹、冯仑、王功权、刘军、王启富。
  有了名气,让心怀野心之人看到希望,自然就能兵强马壮起来。
  但是,人才来了,主公必须镇得住!
  冯仑甚至成为牟其中的第一臂膀,公司部门经理有三分之二都是他的人。牟其中路子太野,冯仑难以劝阻,拉着王功权等人研究张学良,打算玩兵谏,让牟其中只当董事长,公司事务由他们来管理。
  潘石屹加入团队时,正逢冯仑兵谏失败,于是这伙人就另起炉灶创立了万通。
  杨信把报纸放进背包,付了茶钱,便再次奔向火车站。他就像江湖里的草莽好汉,潦倒落魄,听到个传闻就打算上水泊梁山。
  与此同时,“小宋厂长”的事迹,也迅速在省城传播开来,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谈资。
  这年头的明星八卦很少,人们热衷于社会新闻,而且特别喜欢看报纸。一个十七岁的高中生,以一己之力扭转家庭困境,让一家工厂重获生机,足够人们讨论一两个月了。
  甚至还有传闻,“小宋厂长”之所以那么厉害,就是因为他从小吃黄桃罐头长大……
第048章
我是诸葛亮
  杨信站在工厂大门外,看着那老旧寒酸的厂房,以及形成鲜明对比的运货车队,顿时心潮澎湃!
  老子是浙大毕业的天之骄子,当过几十万人口大县的副县长,曾带领一家亏损国企走向兴盛,还在琼岛做过几千万上亿的生意。只要亮明身份,摆出履历,那个小宋厂长还不像刘备见到诸葛孔明一样?
  杨信对此很有把握,这家罐头厂的情况很糟糕,但牌子却已经打响了。只需一两年时间,他就能把厂子带入科学发展正轨,而他则能成为一家私营大企业的掌舵人。
  “滴滴!”
  一声鸣笛,把杨信的思绪唤回。
  转身一看,却是一辆公爵轿车,开车的胖子喊道:“麻烦让一下,别挡着路!”
  杨信连忙闪身避让,心里寻思:难道是闻风赶来投资的大老板?这可是个露脸的好机会。
  公爵轿车很快开进厂区,杨信却被拦下来登记。
  “我找小宋厂长。”杨信说。
  门卫说:“小宋厂长没空。”
  杨信以为门卫在故意刁难,只好说道:“我是浙大的毕业生,以前当过副县长,现在来喜丰罐头厂应聘做总经理。你把这些话转告小宋厂长,他肯定愿意见我。”
  “你还当过副县长?看不出来啊。”门卫惊讶道。
  “那是以前,后来我下海做生意了。”杨信说。
  门卫笑道:“买卖赔本了吧?”
  杨信也笑道:“何以见得?”
  门卫说:“你要是没赔本,自己就当老板了,还来我们厂做什么经理?”
  “说得也是,”杨信自嘲一笑,催促道,“快通报你们小宋厂长啊。”
  门卫说:“我刚才都说了,小宋厂长没空,他都不在厂里。”
  “那他在哪儿?我等着。”杨信说。
  门卫说:“当然是学校啊,今天星期二,小宋厂长还要读书。”
  杨信顿时无语,他突然感觉自己鬼迷心窍了,才会来一家破厂子做总经理。以他的能力,直接去深城的外企上班,那也是轻轻松松就能找到一份工作。
  “那我能先进去吗?”杨信问。
  门卫指路道:“进去往右手走,厂办有接待室,你慢慢等……”话说到一半,门卫突然立正敬礼,“小宋厂长!”
  杨信回头一看,却见一个穿着校服的少年,蹬着山地自行车翩翩而来。
  今天是郭晓兰、郑学红和陈桃回来的日子,他们已经联营了4家外地罐头厂,宋维扬专门请假来厂里碰头开会。
  “小宋厂长!”杨信出声叫住。
  宋维扬一脚踩地,坐在车上说:“你好,有什么事吗?”
  杨信说:“你好,我叫杨信,慕名前来拜访。”
  “进去慢慢说吧。”宋维扬下来推着车,跟杨信一起步行进入。
  杨信打量着工厂说:“厂子挺干净的。”
  宋维扬笑道:“食品企业要是不干净,做出来的产品谁还敢买?”
  杨信说:“我参观过海尔的工厂,里里外外,一尘不染。特别是进入生产车间,每分每秒都在按计划运转,就算外人进去,也会瞬间感觉自己成为海尔流水线的一员。”
  “那是人家的管理做得好,大企业嘛。”宋维扬说。
  杨信道:“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喜丰罐头厂也应该以海尔为目标。”
  宋维扬笑问:“杨先生懂管理?”
  “我在大学的专业就是这个。”杨信说。
  “原来杨先生是大学生,哪所大学的?”宋维扬问。
  杨信说:“浙大。”
  “好学校啊!”宋维扬道。
  “还行。”杨信谦虚道。
  宋维扬不知道这人来干啥的,也不主动发问,而是闲扯道:“浙大好,我高考要是撞大运,说不定就能跟杨先生成为校友。”
  杨信说:“大学只是第一步,所学知识都是理论,还需跟实践结合起来。”
  宋维扬点头道:“是这个道理。”
  杨信说:“特别是在企业管理方面,大学所学的案例都是国外的。只有在实际操作时才能发现,国外的那一套,跟咱们国内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海尔的企业管理系统学自国外,但他们做了汉化,而且非常成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