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性时代(校对)第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566

  一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锋芒毕露;一个空话套话、高喊口号、沉稳有余。不论任何时候,人们都更倾向于前者,媒体也更热衷于报道前者。
  特别是其中的“煮麻辣烫论英雄”,一个个宛如时代骄子的企业家,被宋维扬褒贬笑骂,让无数读者看得大呼过瘾。在他嘴里,商业神话牟其中成了冢中枯骨,风光无限吴老板成了职业骗子,创业偶像史育柱行将就木……
  有人指责宋维扬太嚣张无知,指责宋维扬不尊重商界前辈。
  也有人赞叹宋维扬眼光独到,称赞他具备优秀企业家素养。
  还有人拿宋述民的案子说事儿,讨论是否判得过重,直接把酒厂收归国有又是否合理。
  越来越多的媒体记者,重新坐火车来到容平,想要亲自采访宋维扬。
  宋维扬只能深居简出,让办公室主任杨德喜去应付,直到某天《中国企业家》的记者来了。这是一份隶属于《经济日报》(中央直管)的杂志,相当于中国财经杂志第一品牌,背后站着无数大佬,根本不容宋维扬拒绝。
  宋维扬唯一能拒绝的,只有刊登照片。
  《中国企业家》如此刊载道:
  “从‘小宋厂长’到‘抗战首义’,这位18岁的少年总是能创造奇迹。在他的领导下,喜丰食品饮料公司从一个负债数百万的小厂,已经摇身变成资产过亿的大企业,期间只经历了一年的时间。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锋芒毕露,但那只是表象,背后隐藏着一种难以想象的老练和沉稳。”
  “喜丰罐头在春节期间,月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取得难以想象的销售成绩。换成别的企业家,有可能脑子一热,就大肆扩张罐头业务。但宋维扬没有这样做,反而毅然转向了茶饮料生产。而今证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由于残酷的市场竞争,喜丰罐头的月销售额已经回落到1000万元,甚至还在继续降低。如果当初宋维扬选择继续主打罐头产品,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喜丰公司可能已经处于尴尬境地。”
  “相对于旭日升冰茶的狂飙突进,喜丰冰茶在宋维扬的授意下,采取了稳扎稳打的铺货方式。目前来看,喜丰冰茶在北方市场被旭日升全面压制,南方战火也即将打响,但并不意味着喜丰已经失败,宋维扬似乎喜欢厚积薄发。”
  “这位少年企业家对中国市场经济有着独特的理解,他奉行‘实业报国’的理念,注重企业所带来的社会价值。他甚至说:我对钱不感兴趣,钱只是工具而已。当一个人每月工资500块的时候,他突然赚到5000块钱,那么他就很高兴,那种喜悦是最真实的。但当他手里掌握着一个亿,那钱就变成了数字,赚钱的喜悦感反而没有以前真实。钱越多,意味着责任越大,必须对员工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整个社会负责。他说,市场经济不是一切向钱看、向厚看,而是通过市场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手段。企业家在赚钱的同时,更要带动老百姓赚钱,这样才能使国家和企业良性发展。”
  “跟半路出家、野蛮成长的企业家不同,宋维扬有着深厚的学识功底。他自学掌握了西方的多种经济理论,对国外经典商业案例如数家珍。他说西方和日苯那一套企业管理模式已经显得过时了,电脑和互联网应该用于企业管理当中,喜丰公司将在五年内逐步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
  “宋维扬提醒中国的企业家们,不要过于迷信‘大宇模式’,谁学谁死,学得越像死得越快,大宇自身都离死不远了……”
  这篇报道出来,再次全国轰动。
  之前宋维扬只是褒贬国内的企业家,现在居然敢公然质疑“大宇模式”,还说什么大宇离死不远。
  大宇是如今整个亚洲最风光、发展最迅猛的企业,大宇老总的自传,在中国直接被翻译成《旷世伟业》。就连中国的经济学界和中央决策层,都认为“大宇模式”是抗击国际竞争风险的灵丹妙药,也是中国经济崛起的象征和希望。甚至国家还付诸了实践,不断增强对首钢等大型国企的支持力度,想要打造出属于中国的“大宇”。
  而在民间,无数国企和私企的老总,也以大宇为学习目标,疯狂的攻城略地、疯狂吞并亏损国企,渐渐迷失在多元化发展的浪潮当中。
  宋维扬批评大宇的那段话,等于互联网创业者说微软是煞笔企业,早晚得死。也等于否定了中央和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成为彻头彻尾的危言耸听者。
  于是,宋维扬身上又被贴上“狂妄无知”、“大言不惭”、“坐井观天”等标签,媒体和民间更加热衷于议论这个少年企业家。
  多好玩啊,说得越离谱,就越吸引眼球。
  君不见,牟其中说要炸开喜马拉雅山,引印度洋暖流来改造西北环境吗?媒体报道多欢啊,老百姓讨论得多起劲啊。
  直到几年后,大宇宣布破产,人们再把这篇文章翻出来,才知道什么叫做真知灼见。
  1992年,媒体对全国十大城市的上万名青年做调查问卷,其中一个问题是:写出你最崇拜的青年人物。
  第一名是比尔盖茨,第二名是史育柱。
  今年夏天,又有媒体做了相同的调查,第一名和第二名没变,宋维扬突然成了第三名。
  这些都是无形广告,后世王校长和奶茶东玩得很溜,宋维扬也不介意这么搞,因为能省下大笔的广告费。
  随着媒体热度的攀升,不但喜丰冰茶销量喜人,就连销量不断下滑的喜丰罐头都再度抬升。
  在被旭日升冰茶强烈冲击的北方市场,喜丰冰茶也渐渐站稳脚跟。事实上,两者根本不存在过于激烈的竞争,因为旭日升推出的是茶味碳酸饮料,而喜丰的冰茶则跟后世的冰红茶、冰绿茶差不多,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选择。
  比后世教育系统联网后更快,各大高校的第一批录取,居然只用了半个月就完成。
  于是,宋维扬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第100章
花钱买进大学
  “喜报,喜报,小宋厂长考上复旦了!”
  “喜报,喜报,小宋厂长考上复旦了!”
  邮递员蹬着自行车,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疯狂挥手。
  公司门卫连忙放开起降杆,笑呵呵问:“复旦厉害不?”
  邮递员说:“可厉害了。清华、北大、复旦、南开,全国最有名的四所大学,复旦只比清华北大低一档。”
  “不愧是小宋厂长!”
  “杨总都说了,不准叫小宋厂长,要喊董事长。”
  “对对对,董事长就是牛逼!”
  “……”
  附近的公司职工纷纷围过来,簇拥着邮递员往里走。一个负责巡视厂区的小干部喝道:“都干什么?快回自己的岗位,公司的规矩都不懂了!”
  “贺组长,今天有特殊情况,董事长考上复旦了!”一个员工笑道。
  “真的?那赶快进去报喜。”小干部跑得最快。
  录取通知书本来是寄到家的,可宋家一个人都没有,邮递员干脆直奔厂区,琢磨着是否能够收到红包。
  陈桃坐在背阴的办公桌前,慢悠悠伸了个懒腰,胸前的衬衣扣子都快被撑开。她听到外面的喧闹声,走出去问明情况,立即带着众人前往董事长办公室。
  杨信和杨德喜也闻讯而来,几个头头敲门进入,剩下的只能守在屋外。
  “什么事情?”宋维扬问。
  大家让开一条道,把邮递员送进去,高兴道:“小宋厂长,你的录取通知书到了。”
  “哦,放下吧。”宋维扬没多大反应。
  邮递员说:“是复旦!”
  宋维扬稍微有点惊讶,对杨德喜道:“杨主任,包100块钱红包,记在我私人的账上。”
  “好嘞!”杨德喜跑得很勤快。
  邮递员大喜过望,连忙说:“谢谢小宋厂长,祝你以后考博士!”
  陈桃凑过去说:“快拆开看看,我都还没见过大学录取通知书。”
  宋维扬随手拆开,那装逼的样子很欠揍。但等他看清录取通知书的内容之后,瞬间就不好意思再装逼了,尴尬道:“哈哈,也没什么,复旦而已,大家快回去工作吧。”
  “复旦而已?那可是四大名校!”陈桃笑道。
  这年头,并没有大学官方排名,但口头上都是清华、北大、复旦、南开这样喊,统称四大名校。
  当然,在某些地方,比如说京城,就只认“人北清师”的排名。京城老百姓觉得人大最牛逼,清华北大还得靠后,北师大就可以吊打一切外地高校。
  “恭喜,恭喜,”杨信凑过来看了一眼,突然不再起哄,识趣地说,“那个,我先回办公室了。”
  陈桃看见杨信在给她使眼色,也下意识告辞离开,出门之后才问:“怎么了?”
  杨信小声说:“董事长拿到的是自费生的录取通知书。”
  “自费生?”陈桃的表情有些古怪。
  杨信点头说:“就是自费生。我估计董事长自己都不知道,应该是他妈悄悄帮着办的,你没见董事长刚才脸色都变了?他现在很尴尬,我们就别打扰了,今后也别往外说。”
  “不说,保证不说,哈哈哈哈。”陈桃乐得笑起来,她很少有机会见到宋维扬吃瘪。
  宋维扬确实很尴尬,重生回来读大学,好不容易被名校录取,居然还特么是自费生,说出去简直让人笑话。
  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中国高考招生实行的是“双轨制”,即自费生和公费生同时并存。虽然今年进行了高考改革,国家开始取消自费生,但直到1996年才完全取消。
  别说复旦,包括清华北大都有自费生,而且数量极其庞大。
  复旦在容平市没有自费生招收名额,肯定是郭晓兰花钱买了关系,把省城的自费名额给占了,宋维扬从头到尾都毫不知情。
  “自费就自费吧。”宋维扬把录取通知书放进抽屉,不好意思再给人看到。
  虽说是自费,但也不是出钱就能读,最多能降低20分录取。想当复旦的自费生,至少也得过重点线,否则都没资格填报志愿。
  其实钱也不多,就拿复旦来举例,文科自费生每年多交800元学费,理科自费生每年多交1200元学费。
  真正的区别在于,自费生毕业不包分配,不享受假期火车票半价优待,不享受公费医疗,不安排住宿(许多学校需要自己租房子住,复旦虽然提供宿舍,但每年要另交300元住宿费)。自费生毕业后,虽然拿的文凭与公费生相同,但在校时的学生证颜色却不一样,一眼就能认出来,备受歧视,甚至中秋发月饼都没自费生的份。
  正是由于来自方方面面的歧视,自费生往往属于最勤奋的群体。各大高校的自费生只占一小部分,但每年的奖学金评定,却经常抢走四分之一甚至更多。
  顺便一提,自费生出国的比例也超高,特别是在公费生包分配的年代。
  等众人全都散去了,郭晓兰才走进办公室,笑道:“扬扬,你不怪我乱做主张吧?”
  “没事,下不为例。”宋维扬还犯不着因为这个跟母亲闹别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