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九龄(校对)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960


雷中莲心里叹口气,曾经他觉得君小姐的脾气很好。一点都不像大家描述的那般蛮横无理,但现在看来。君小姐的脾气果然并不是很好。
蛮横无理倒也算不上,但倔强是肯定的。
她应该不会认为这个男人适才松开了能要她命的手,就真的是无害的。
那她到底为什么还是忍耐不住要挑衅他?
朱瓒看着她。
“因为我是个善人啊,见到别人这么倒霉。我是很同情的。”他整容说道,“我就忍不住替瞎了眼的老天爷道声对不住喽。”
说到这里真的带着几分同情看着君小姐。
“希望你能别难过,这种事只是太巧了。”
君小姐看着他。有些生气,又有些好笑。
成国公怎么就养出这么一个儿子了?
“是啊。太巧了。”她说道笑了笑。
她垂下了视线,所以没有看到朱瓒眼中闪过的一丝疑惑。
君小姐的退让自然不会让话题就此打住。
“你说你在抚宁长大,你会不会说抚宁话?”他忽的问道。
君蓁蓁会不会说抚宁话,君小姐不知道,但是她会。
师父会很多方言,当时跟着师父看舆图,他几乎是指到那里就说几句那里的口音。
舆图上自然包括抚宁。
而君小姐又能过耳不忘。
她沉默一刻。
“不会。”她说道,“我父亲母亲在家只说官话。”
朱瓒笑了。
“带着河南味的官话?”他又挑眉道。
君小姐看着他。
“公子,官话本就是河南味。”她说道。
旧都在开封,而如今的南京做都城不过几十年。
南方为官的朝官们都已经改为南京话为官话,但很多在北地的官员还保持着开封语音,这很大的一方面原因是为了讨好成国公。
因为成国公一直以收复失地重回旧都为任。
作为北地官员的君应文有没有刻意的讨好成国公且不论,至少他本身就是河南蔡州人。
这样的回答与情与理都是最合适的。
君小姐说完这句话,取过扇子看着车外慢慢的摇,并没有在意朱瓒神情的微微一变。
“真巧。”他嘀咕了一句。
雷中莲有些听不懂,不知道河南味的官话有什么巧的。
君小姐知道为什么他说巧。
因为她适才说的这句话,成国公也说过。
当时父亲在书房接见他,成国公答话带着河南口音。
父亲打趣他还是说官话吧,因为成国公本也是南京人。
成国公就说了这样一句话。
那时候她已经接过了成国公递来的蜜饯,正视这个男人为神仙,神仙说的话她牢牢的记住了。
但是这句话实在又是个很直白的话,成国公说过,不代表别人不能说。
尤其是出身河南的官员君应文。
这个回答没有任何问题,理所当然顺理成章,就该这样回答。
“小孩子歪理还挺多。”朱瓒说道,揭过了这个话题,“你爹娘呢?就不管你任你这样横行霸道?”
君小姐停下扇子看向他。
“我爹很有名的,你没听过吗?”她问道。
朱瓒嗤声笑了。
“有名的人多了,小爷我…”他说道,说到这里又停下来,看着君小姐恍然般的哦了声。
他的反应真的很快。
君小姐想到。
君应文的确算是有名,但每年死在任上的官员也多的是,而且还是一个七品的小官。
对于朱瓒这样身份的人来说,的确不会入眼。
他之所以经过这一个有名二字的提醒就反应过来,可见也是个过目不忘且信息掌握繁杂的人。
对于一个官员来说有名没有几种情况,顺着这有名的提醒一想,就自然会翻找到有关的信息。
换做谁有这样聪明的儿子,都会溺爱宠护一些,成国公也不会例外。
“真可怜。”朱瓒看着她一脸同情的说道,“君小姐节哀。”
君小姐看他一眼颔首算是还礼。
马车也在这时停下了。
“少奶奶,到了。”雷中莲说道。
雨已经停了,但街上的人并不多,雷中莲上前打开了门板。
朱瓒也下了车,打量着四周。
“开店啊。”他随口说道,“开的什么啊?”
他说着已经抬起头看向门匾,声音一顿,神情也一顿。
“九龄堂。”他慢慢的念道,“九龄…堂。”
朱瓒看着匾额一时没迈步。
“九龄小姐。”
一个声音也同时从一旁传来。
这让他不由一怔瞬时就看过去。
一个老妇人颤颤巍巍的举着伞过来,冲扶着方承宇进门君小姐施礼。
“是要问诊吗?”君小姐说道,“请进来吧。”
她说罢察觉到朱瓒的视线便看过来。
朱瓒看着她。
“你叫九龄?”他问道。
君小姐笑了笑。
“是啊。”她说道,说罢便转过头迈进了门内。
老妇人欢喜的紧跟着进去,雷中莲又卸下了两块门板,堂内变得亮堂,说话声也传来显得热闹起来。
朱瓒还站在门口,看看堂内又看看匾额。
“九龄。”
他再次念道,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情,旋即低下头掩去,再抬起头看向堂内。
“还真他娘的巧。”他说道。
第四十二章
喧宾夺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9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