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谋(校对)第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88

  宋初一走上去时,才听见站在宫门口的寺人接着高喊,“卫国使节到”
  这种情形,她并非第一次经历,且经历过一回生死以后,心境比以往更为淡然。
  宋初一在门口脱了鞋袜,走入殿中。殿内的地板上铺了厚厚的羊毛毡,四周有火炉,光着脚也不冷。
  “卫国使节奉卫王之命拜见宋君。”宋初一作了长揖。
  顶坐上的人忽然冷笑了一声,“怎么,卫侯觉得不安心,还先后派了两位使臣过来?”
  
  第二十七章
见眉目如旧
  
  
  宋初一抬头,见主座上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男人,形貌端方,颇有些温文儒雅的气度,但是两鬓微霜,一副疲态,显然纵欲过甚。
  宋初一早料到可能会撞见卫国使节,但她不惧,只要目的不相逆,她不信前来出使宋国之人是个傻蛋,会在殿上与她对峙起来,“主上之意,怀瑾不敢揣度,但怀瑾确是为那几万将士而来。”
  “哦?”宋剔成君垂眸,冷眼看着立于下面的两人,“卫侯倒是有意思,派来的人一个比一个年幼,嘲笑寡人吗?”
  闻言,宋初一转头,在看到那人容貌时,面上不由错愕。
  那是一名年约十八九岁的男子,身材颀长,一袭月白深衣,深蓝色的领口和袖口,高官华服,映衬一张俊美的脸,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却是……闵迟。
  前世,宋初一遇见闵迟时,他已然二十余岁,那时候的风姿自非现在可比,但眉目依旧。
  闵迟见她直直的盯着自己,不由蹙起好看的眉,也不再理会她,拱手回答宋剔成君的话,“宋君严重了,并非是嘲笑宋君,而是我卫国实在无人。”
  满殿文武陡然爆发出一真大笑,在空旷的殿内轰如雷声。宋初一也不再纠结是事后是否要捅闵迟几刀泄愤,趁着众人笑的正欢,她当即以袖掩面哇的一声嚎了起来。
  笑声几乎是戛然而止。一名约莫三十五岁上下的华服男子满脸轻蔑的笑意,颇感兴趣的问道,“小儿因何殿上啼哭?”
  呼一国使节为“小儿”并言“啼哭”,这是极其无礼的行为。
  倘若是个顾忌颜面的清高士人,必然已经怒不可遏,但宋初一从来不在意这些,掩面抽噎,“怀瑾亦是宋人,今见母国将亡,心中哀伤欲绝,故而失态。”
  “无稽之言”那华服男人面上笑容倏地敛起,从一只笑面虎陡然肃然起来,他朝宋剔成君拱手道,“君上,此人妖言诅咒我宋国,该叉出去砍了”
  “上卿莫急,寡人倒是要听他如何说。”宋剔成君道。
  原来是宋偃宋初一陡然明白他为什么会如此刻薄,因为她来到宋国之后并没有去拜访他,而是去求见陶定,他定然以为她带了许多金银珠宝献给陶定,故而心生不快。
  瞬息之间,宋初一便明白缘由,她也无暇顾及,立刻答宋剔成君,“魏军屡屡战败,魏国声势大衰,兵力更比不上庞涓统领军队之时。但这也正是宋国最危险之时”
  宋剔成君虽然纵情酒色,但他能够篡位成功,就绝非一个庸碌之辈。
  他略一想,便觉得似乎有些道理,不禁坐直身子问道,“此话怎讲?”
  “众所周知的,秦魏两国几乎一年三小战,三年一大战。如今魏国国势衰落,而秦自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大增。太子赢驷长于兵略,秦人亦好战,如今新君即位,势必要与魏国血战到底。魏国必将备战,但短期内如何获得粮饷兵马?”
  “何也?”宋剔成君问道。
  “以战养战。”宋初一微笑着缓缓道,“以最小的战争获得最大利益。齐、楚、韩、赵、宋,君上以为,魏国会选择向哪一国挥兵?”
  宋初一说的这五国,均与魏国接壤,除了宋国之外,其他四过都列数战国七雄。其中齐楚实利最强,而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便有过数次结盟,在这等情形之下,魏王应当会忙着与这几家交好吧宋初一见众人面色凝重,姿态越发从容,“外臣曾听闻一趣事,想讲给诸位听一听。”
  “先生请讲。”宋剔成君态度比方才严肃的多了,并且也给了宋初一足够的尊重。纵然他说是趣事,殿中也没有几个人抱着听笑话的态度来听。
  宋初一娓娓道来,“外臣经过睢水时看到一只蚌露出水面在晒太阳,正巧飞来一只鹜鸟去啄蚌肉。蚌马上合拢其壳,将鹜鸟的长嘴紧紧地挟住,鹜鸟言:今日不下雨,明日不下雨,你就会被晒死。蚌回道: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会被憋死。双方都互不相让,此时一渔翁经过,轻而易举的便将二者擒获。”
  闵迟静静立在殿上,与其他人一样看着宋初一。她着了一袭素色广袖宽袍,墨发在头顶松松窝了个髻,用一根木簪簪上,浑身上下,既无环佩装饰,亦无过多颜色,正衬她素净的面容。
  “先生这故事讲得有趣。”宋剔成君话如此说,心却是提了起来。魏国便是那等着鹤蚌相争的渔翁啊大殿上一片默然。
  陶定垂眸,昨晚宋剔成君交代他今早要想法子戏弄宋初一一番,他便想了《芄兰》的法子。她虽未做全套的装扮,但小小年纪便能以气度撑起成人之衣,当真十分难得。
  宋初一叹道,“此次攻宋,实在是我主上受魏王胁迫,不得已而为之我卫国与周皇室同宗,这一遭,魏王不过是找个由头,让周天子无话可说罢了唉如今恐怕魏王已经以借道为名,占了国土。”
  大军从别国境内经过,要与之商议,大多数情形下,须得付出一定报酬。魏王定然以此为由,名正言顺的吞并卫国城池。
  虽说眼下礼乐崩坏,但兵家说,师出无名,人心涣散,故逢战必败。所以便是为己方军队人心、气势,也得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才行。
  闵迟知道是时机说话了,便紧接着道,“我主上,愿奉上六车珠宝,百匹骏马,七十名美姬,以及铜器若干,和解此事,还请宋君三思”
  “哼,区区物品,便想将此事了断?”陶定冷哼道。
  宋初一心中诧异,这些东西即便对于一个大国来说都已经不少了啊还不知足?是不是狠了点?
  上卿宋偃大概是私囊饱满,所以便也并未太多刁难。有士大夫建议,“我宋国如此轻易的便放过此事,未免让临边强国以为宋国好欺,不如便让卫侯亲自致歉吧”
  这对于霸国雄主来说是侮辱,但在卫侯这儿却是最简单的事情,只要能揭过此事,别说亲自致歉了,就是为宋剔成君牵马驭车,他也是肯的。
  “老夫,还要再加一条。”陶定忽然插嘴道。
  
  第二十八章
此地不宜留
  
  
  满殿一片静默,这都已经要求够多了,还要加什么?主要是,卫国还能拿出什么?
  “他。”陶定看着闵迟道,“使节传信告诉卫侯,我们宋国要宋怀瑾。”
  “额……”宋初一抬手抚上眉梢,信,是可以传,她也不怕被拆穿,毕竟是帮助卫国,又非要祸害他们,但实在没有这个必要,她自己就可以做主答应。可留在宋国也非是她所愿,这具身体是宋国人,而且看嫁衣的样子,亦非身份低微,万一被认出来,也是有些麻烦。
  而且在列国之间,宋国最是重礼法,倘若发现她是女子,必不能容。绝不适她合久留。
  宋剔成君很欣赏宋初一小小年纪便有此见识,“怎么,先生不说话,是不愿来宋国?”
  他这话的意思,也就是认同了陶定的说法,只要卫侯能同意把宋初一让出来,宋国便同意修和。
  宋初一从前一直呆在小小的阳城里,这一遭,却发现原来自己还很有前途“实不相瞒,怀瑾虽为卫侯谋事,却未曾在卫国任官职,来去皆自由。只是有句话说出来,君上定会降罪于我。”宋初一拱手道。
  宋剔成君听她并未在卫国任职,心中大悦,便道,“先生且说,寡人不怪罪便是。”
  得了宋剔成君的保证,宋初一才小心措辞的问道,“君上可曾想过,如商鞅者,因何不愿在母国谋事?”
  此话,似乎戳到了所有人的痛处,殿上没一个人说话,气氛却凝重起来。
  宋剔成君倒是不曾在意,反正宋国又不是在他手里从春秋五霸败落至斯,他是篡位接掌宋国,除了享乐之外,也想表现他比前任国君贤明,遂道,“我宋国国力比不上齐、楚、韩、赵、秦、魏、燕,才高者志高,宋国自然容不下他。”
  “非也。”宋初一环视四周,所有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秦穆公以前便经历了四代乱政,到秦穆公又与魏国连年征战,靠以战养战才得以维生,到秦孝公时,已经剩下一片残破的山河,比之宋国能强多少?商鞅却义无反顾的扎根秦国,是因为秦有魄力改变,有胆量接受新法”
  宋初一一番言辞慷慨激昂,说罢,缓了缓语气,道,“能助宋国者,非得有商鞅变法之才,怀瑾无此才能,倘若留在宋国,恐怕将来无所作为,会令君上失望。”
  “秦不过蛮族耳,我宋国自春秋便举国皆知法”有人不满的冷哼道。
  宋初一笑了笑,也不做评价。说话之人定然是宋国的老氏族,商鞅变法损害了秦国老氏族多少利益,他们知道的一清二楚,哪里肯让商鞅之流来损害他们的利益。
  “强国之法,一曰兵变,二曰变法,当世强国,哪个没有经过这两者?如今天下大势初定,兵变的时代已经过去,想要增强国力,变法是唯一可行之道。”其实宋初一根本没有想过要宋剔成君真的同意变法,宋国送宋襄公开始便一直弥漫着迂腐气息,老氏族的思想也极其顽固。
  诚如方才那人话里的意思一样,宋国的庶民是被教化过的,不像秦国的庶民容易接受新法。
  “君上,此人言非所问,只知卖弄才学,必不堪大用”终于有人绷不住跳出来说话。
  宋初一抄手①而立,闻言眉梢微不可查的一挑。
  闵迟却是看的清清楚楚,心中陡然明白,她说出变法之言,根本不是真的要劝宋剔成君变法,而是激起老氏族的危机感。纵然她说没有变法之才,也不代表不会劝说宋剔成君变法。
  老氏族怕她留下来便会继续怂恿变法,损害他们的利益,必然会阻止她留在宋国。
  纵然不少人有些猜疑,但她说的句句都是实话,宋国若想强,还真就只有变法这条路可走。倘若不是闵迟距离她只有一步之遥,看见了这个细微的动作,也绝不知道她是真心还是假意。
  闵迟未曾想到,自己初次出使他国,便遇上如此厉害角色。
  反对之言一出,很快就有了许多附和者。
  陶定微微叹了口气,他,也出身老氏族啊纵然他并不反对变法,但倘若真的公开支持,宗里定然会将他逐出。自小受儒学熏陶,他有很强烈的氏族观念,他没有那种魄力。
  宋剔成君也是头疼,他很想变法强国,但是他也是老氏族出身,连自己的宗里都不会支持。
  “不知先生所长?”宋剔成君也只能先从别处着手,找个能留下宋初一的充分理由。
  宋初一略一思忖,答道,“战。”
  殿内也都静了下来,宋剔成君诧然,他以为宋初一会说“交”。交,也就是国与国之间的交际。
  宋初一拱手道,“怀瑾不才,最擅谋战。”
  从字面意思,她擅长以谋略取胜战争。
  宋国不急需这种人才,因为宋国多出士人,一旦宋国被攻打,便会有士人在各国奔走,或劝退兵,或劝他国出兵相助,一般也打不起来。所以即便宋国兵弱,也不是非要会战略的人才不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