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黎明(校对)第4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8/471

  想到这里,几人的目光不由柔和起来。
  这里自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虚拟世界,自太空城的建立后,随着量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世界的建设不仅没有停止,反而被构建的更加精细和真实。
  如今整个虚拟世界陆地面积已经扩大了十万平方公里,已经相当于一个江南省的面积,而外围的太空区域更是扩张到了一亿公里范围,上面还构建粗陋了日月星辰。
  身在其中,让人真假莫辨,恍然间恍如身在地球。
  事实上,虚拟世界真实到这种地步,本身就已经和真实没多少区别。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也只有在这个虚拟世界,罗远才能和她们接触,这次出来,就是一次难得的踏青。
  半小时后,一群人登上山峰。
  下面是茂密的森林,山巅处却是一处平整的石台,这自然是虚拟世界有意设计的结果,从这里登高远眺,远处的城市一览无余。
  “总算到了!”赵雅丽拍了拍鼓鼓的胸口,吁吁喘气道,细腻光滑的皮肤,挂满了汗水,爬了数小时的山,对这个虚拟世界的普通属性身体而言,实在是件吃力的事情。
  她目光看向罗远,却发现他一滴汗都没出,而且呼吸匀称,似乎根本没剧烈运动过一样。
  要知道,虚拟世界的身体都是同一属性,可无法自己调整。
  “小……小远,你怎么没出汗?”她略一犹豫,还是叫出以前的称呼。
  “我对身体的掌控能力,可不是你能比的。”罗远说了一句,哪怕投入虚拟世界的分念头和总量相比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掌控全身的肌肉也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刚说完,他就反应过来,对方并不想知道原因,只是聊起一个话头,他立刻笑着说道:“雅丽姐,累坏了,快休息一会。”
  “罗兰呢?”这时黄佳慧问道。
  罗兰是变异人的称呼,随罗远姓,她的智慧已经不低,早已有了名字,当初几个女人为她取名字时罗远还远没第二次四维化,可以想见,这个随罗姓,所隐含的告诫意味,就是担心发生一些龌龊的事情。
  “还在后面吧,她到处乱跑,我喊她也不听。”王师师抱怨道。
  说起来王师师年纪也不小了,虽然由于服用能量晶核的原因,她看上去依然像是二十多岁的小少妇,但实则已经是年近四十,性子却还是依然还像个没心没肺的小女孩。
  正说着,就看到变异人仓惶的从树丛中蹿了出来,她神色惊慌,一路连奔带跑,口中嘶嘶出声,后面紧跟一群马蜂。
  她一看到罗远,就笔直朝罗远冲来,就像被欺负了,最先找父母一样,在她心中,罗远就是最强大的。
  几人看着好笑,罗远也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虽然他早已经知道结果。
  罗远挥了挥手,这些马蜂紧追不舍的马蜂,就突兀的消失,仿佛从来没出现过一样。
  随着这一闹,原本有些僵硬不自然的气氛也顿时变得更加融洽。
  一众人聚坐在一旁,看着山巅壮丽的风景,轻松的谈笑,罗远偶尔也会参与了几句,但话并不多,他更像是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生命的层次悬殊差异带来的是意识境界的不同,他已经有些无法融入这样的气氛,她们的话题,也引发不了他的兴趣,他更喜欢坐在旁边,静静的看着这一切,享受着这一切。
第560章:对话和备战
  地外情报局。
  作为人类如今唯一对外的情报局。
  自四年前,人类侦查到玻星人的远征舰队起,这个部门的编制便如吹气球一般急速膨胀,从原本几乎无人问津的百十人小部门,如今已经扩张为千人的大部门。
  即便在战后,这个部门也没有丝毫的裁剪,反而依然还在持续稳定的扩张。
  整个情报局又分八个分处,涵盖星图计算,天文侦查,监测宇宙信号,探索地外文明,科技等级评估,以及和地外文明外交谈判等部门。
  当然,如今人类发现的地外文明也只有玻星这么一个文明。
  ……
  此时,地外情报局的一个会议室内,这里座无虚席,鸦雀无声。
  一台拆卸自玻星飞船,并被人类修复的远程量子通讯设备,被摆放在台上。
  当然一般只有大型飞船配备的用于星际通讯的超大功率远程量子通讯设备,它的体型自然不可能这么小,不过这种高达近三十余米的巨型设备,显然不可能放在会议室中,如今放在台上的只是它的拾音器(采集现场声音再送入后端的设备的一个器件)
  一名谈判专家和助手,对着底稿彼此小声交流了一会,然后深吸了一口气,打了个准备好了的手势,电流迅速的通入通讯设备,一盏盏代表着正常的小灯一一亮起。
  信号通道很快便已开通。
  “这里是来自人类的通话,现在代表人类文明,正式要求与你方谈判,如收到信号,请立刻回答,请立刻回答!”
  谈判专家慎重而又流利的说出一连串玻星语,随即又重复了三遍。
  对很多老一代的人而言,玻星语并不陌生,在曾经某个时代,人类为了更好的吸收玻星人科技,不少的人,曾努力的学习着这门异文明的语言,而对于地外情报局的外交处而言,这门语言更是必须精通。
  今天来了不少的高层,除了真正有事走不开的,几乎都到了会议室,关注着这历史性的通话,抛开玻星这个人类的血仇宿敌外,这无疑是人类第一次正式和另一文明对话。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通讯设备却长时间一片安静,除了嘈杂的干扰声,没有任何声音传来。
  不过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毕竟哪怕量子通讯,在以数十光年的遥远的距离下,也会出现一定的延迟,却没想到会延迟这么久。
  一群人从早晨等到中午,又从中午等到午后。
  从原本的鸦雀无声,到后来的窃窃私语,再到最后喧闹的讨论。
  就当饥肠辘辘的众人,以为通讯失败的时候,一串急促玻星语言,就从扩音器中的传来,整个会议室都为之一静。
  “人类?你们是人类?”这个来自近三十光年外的声音,在重重的宇宙干扰下,显得有些飘忽不定,时轻时重,偶尔带着一丝刺耳的尖锐。
  不过即便是再不懂玻星语言的人,也能听出这声音中夹杂的不敢置信的震惊以及恐慌。
  这是一种微妙的心态,作为这次战争的失败方,他们既希望这次失利只是又一次意外,是场外的因素影响了这次远征舰队(事实如此),即便概率几乎不可能,又对人类的发展速度感觉到恐慌。
  “我再重复一遍,这里是来自人类的通话,现在代表人类文明,正式要求与你方谈判,不管你是谁,现在立刻联系你所能联系你的上层,我们是带着和平而来。”
  又是长久的等待,这注定是一场有史以来耗时最久的漫长谈判。
  ……
  在地外情报局实行战略欺骗,降低玻星人的警惕心的同时。
  人类也开始了生产力大爆发,当科技发展到成熟的智能时代,生产力总量的大小便已经脱离了人口的桎梏,生产力的大小,只决定于上层的意志以及资源和环境破坏的限制。
  巴纳德恒星系虽然只是一个恒星系,但对人类发展的资源却是充沛无比。
  光光一颗四号行星的总质量,就已相当于整个太阳系所有岩质行星的总和。
  四号行星表面,代表着人类活动痕迹的巨大工程机械,正如病毒一般急速的向四周蔓延扩张,无论是表层的大气被冻结凝固后的“冰层”,还是地底岩石,都被破坏性的开采,分离成各种元素,成为一座座的工厂,一台台的机械,以及数量以百万计算的核聚变炉的燃料。
  这种浩大的人类活动,甚至影响到了这颗星球的温度,被冰封的四号行星,正以每年三摄氏度温度,持续上升,而到了战后的第三年,这颗行星已经拥有了稀薄的大气层和一定气候变化。
  也在这一年中,人类的第一艘曲率飞船,开始试航。
  但这种型号的飞船只建造了一艘,就否决了原本后续近三十艘的造舰计划。
  不是这艘飞船有明显缺陷,它设计的相当完美,吸收了玻星人的科技,让人类科技实力足足飞跃了一大步。
  整艘飞船的表面呈现绝对的光滑镜面,光线的反射率(光面对垂直入射光线的反射率)接近百分之百,即便是超光速的光子,也能进行有效的抵御。
  它最高曲率可以达到四点五倍光速,远远超过玻星飞船的三倍光速。
  之所以后续的造舰计划被否则,是因为一直处于实验状态的反物质动力炉也在这一年成熟,这种特殊动力炉甫一出世,就呈现碾压性的优势。
  哪怕只是第一台的原型机,它的能量最高输出功率,就已达到人类所有建造的最大聚变炉三百多倍,只要十台就足以供应原先设计的整艘飞船的能量需求。
  再加上燃料方面节省的空间,因此就算只是简单的替换,便可以空出15%的空间。
  这种初代的曲率飞船对于能量消耗简直就是一个泄洪的大坝,相当一部分的空间都用来储备纯水(核聚变燃料)和增加聚变炉阵列。
  不要小看这百分之十五的空间。
  人类不是一直处于长久和平从没有外敌的玻星人,战争几乎贯穿整个人类历史,相比于玻星人对于军事的儿戏般态度,人类的对军事武器的思维完全就是吹毛求疵,对于武器性能的追求达到极限,在人类的军事飞船上,你不会看到丝毫的空间闲置。
  不要说百分之十五的空间,就算百分之一,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它不仅能让飞船的设计更加从容,多出来的空间,在不扩大飞船体型的前提下,只需简单的增加反物质动力炉,就能拥有更强大的动能。
  除了唯一一个缺陷,反物质储备有限。
  这些年反物质的制备技术进步明显,如今能量/反物质的转化率达到了万分之一,也就是一万份的能量就可以转化成一份的反物质能量。不过自暂居巴德纳恒星系后,人类对反物质的生产,一直处于小规模生产状态,哪怕在战时状态,生产规模也没有丝毫扩大。
  一来能量浪费严重,二来反物质需求不大,对星际战争效果鸡肋,面对遥远的距离,光速武器才是星际战争中最主流的武器,也是最有效的武器。
  也因此人类在这个星系待了十几年,反物质储备总共也就数千吨,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收获自玻星人飞船,但这点数量甚至远远不够一艘曲率飞船跨越近三十光年的能量需求。
  好在这个缺陷,很容易弥补,以人类的如今科技水平,简单扩大生产规模,简直轻而易举。
  第四年,仅仅一年,反物质生产规模就扩大了十倍达到五千吨。
  到了第五年反物质产量就达到八万吨,所付出的代价,便是这两年来四号行星的温度,又上升了十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8/4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