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养成了一个病弱皇子[治愈](精校)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137

  但少年蹲在花坛上面,羽绒服大帽子盖着脑袋,漆黑漂亮的眼睛盯着她看,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宿溪又不忍了,主动退出:“我也不玩了,打来打去有什么意思,衣服都湿透了,干脆堆雪人吧。”
  “她就知道护着他。”霍泾川都无语了,扭头对顾沁吐槽道:“要不我俩也凑成一对,这样他俩结婚的时候,我们家只用送一份份子钱。”
  顾沁有点慢三拍,愣了一下,顿时满脸通红,一脚踹过去:“滚啊。”
  公园里,并排四个雪人,两个挨得紧一点,另外两个老远。
  因为堆好后,陆唤非要把他的挤在宿溪的和霍泾川的中间,挤来挤去,最后把他的和宿溪的单独离那两人老远。
  漫天飞雪,打打闹闹,这个年就过去了。
  这同样是陆唤所拥有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新年。从前在宁王府看着外面街市小巷张灯结彩的时候,从没想过身边有了心悦之人,有了朋友,还有了会关怀自己的长辈,打雪仗堆雪人这些事情虽然寻常,但是对于从未拥有过的陆唤而言,却具有不一样的意义。
  燕国京城那边继续胶着着,太子一事还没有彻底下定论。
  陆唤一面继续等待,一面和宿溪一道,初七就去学校开学了。
  开春后陆唤让兵部尚书提议的设立外贸监察机构的事情有了眉目,太子身上虽然出了大事,但皇上毕竟是想要保住太子的,于是从上元节到开春以来,想尽办法地把先前贪污敛国难财的那件事推到从西域来的胡商身上,这样一来燕国与其他诸国的贸易矛盾便突显了出来,兵部尚书坚持不辍地上奏此举,皇帝便顺水推舟地同意了。
  和先前的宵禁一样,外贸监察机构同样是先选择几个州郡开始试行。若想推行至整个燕国,没有个半年时间无法完成。
  但圣旨一颁布之后,陆唤这边的系统便弹出来任务十八完成的消息,于是十分顺利地,总的点数累积到了233点,距离三百点还有一大截,但是有关于减轻赋税徭役的任务十六无论再怎么进展迅速,也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来完成,因此关于三百点的这方面,陆唤和宿溪都不急,毕竟急也没什么用。
  先前陆唤数次措施,都是通过兵部尚书来完成,这一年以来,倒是让兵部尚书在朝廷和京城积累了不少的威望,先前兵部不过是六部中的一部,但现在却俨然成了六部之首。
  陆唤保持着每日都从眼线获取京城消息的频率,继续留在这边读高三。
  只是上学期隔几日回一趟台山行宫即可,这学期却因为京城局势变幻莫测,不得不每夜回去一次。
  这学期课业又显而易见地加重,每天堆积在课桌上的卷子夸张一点简直有好几斤,宿溪都有点吃不消了,上早自习的时候经常因为睡眠不足而一觉睡过去。
  陆唤却得益于良好的身体素质,比旁人有着更多的精力,去追赶他们。
  宿溪课桌里面除了书就是塞满了各种零食,他的课桌里面却是一些毛毯和枕头,宿溪实在撑不住犯困了,他就悄悄往宿溪身上盖一条毛毯,等巡逻的老师来了,再匆匆叫宿溪起来。
  春天下了一整个春天的雨。陆唤这个时候的成绩也终于稳定下来,从年级一百多逐渐向前追赶,四月份倒数第三次统考的时候已经考到了年级二十多名。
  这个时候霍泾川叫他出去打篮球,他也不去了,为了和宿溪考上同一所大学,全神贯注一心一意扑在学习上。
  宿溪也一边巩固自己的知识,实行了题海战术,一边帮他从头到尾复习一遍。
  宿溪还有点儿得意,崽崽虽然聪明,做许多事都非常厉害,但是用一年学会的知识,还是远远不如她这种苦读了十二年的嘛。但是随即一想,这有什么好得意的啊!他用一年的时间就能考到年级二十几,自己努力了十二年,最好的名次还是年级第二?!
  宿溪紧迫感在即,也更加努力了起来。
  五月底,同年大燕庚子鼠年小满,太子遭到的弹劾越来越多,四月廿九,太子被废,迁出东宫,幽居皇子府。
  民怨散去不少,但金銮殿上却更加风起云涌。
  太子这一退,东宫之位空出,下一任东宫恐怕就要正式监国了。文武百官不得不从二皇子与五皇子之间站队,大家都还记得台山行宫有位守皇陵的九皇子,但是九皇子却已经有十个多月没从台山传来任何消息。二皇子与五皇子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
  京城消息频频传来,陆唤数夜未睡,都前往燕国部署事情,这就导致即将高考,他身上却事务繁重。
  宿溪其实很有点担心,但是这个时候也只能撑着一口气,将这段时间度过去了,等到高考过后,京城中大局稳定,才是真的可以松一口气。这个过程的确有点难,但只要他和她一起往前努力就好了。
  夏天炎热,电风扇在头顶嗡嗡作响,宿溪与陆唤一道听听力,白色的耳机线两人一人一只,从脖颈处隐入,外面的夏蝉聒噪不已,但教室里自习的学生却格外安静,两人也十分安静,只时不时抬手勾一下选项。听力听完之后,陆唤继续往下刷题,宿溪帮他节约时间,给他把听力一并改了。
  批改完后,宿溪有些惊讶地小声道:“你这次居然只错了一道。”
  “有奖励吗?”陆唤悄悄地问。
  他脑袋一靠过来,说悄悄话,宿溪顿时脸色有点红,催促道:“快继续写卷子,把这一张写完之后叫我,我帮你对一下答案。”
  陆唤扬唇点点头。
  隔了会儿宿溪剥了两颗糖,递了一颗给他,清凉味的,可以提神,在夏日聒噪的蝉鸣中宛如一阵清风。
  这夜,陆唤前往台山行宫的时候,再一次从兵部尚书那里接到了消息。
  如陆唤所料,二皇子开始动手了。
  一日前,朱雀门陡然封锁。
  先前皇宫里就传出来过消息,皇帝在御花园倒下了,不知道是因为中暑,还是因为前段时间太医判断出来的有中风的先兆。近半年来皇帝因为太子的事情殚精竭虑,龙体一直不怎么好,前几日在金銮殿上便已有重臣催促快点立新太子辅助监国,然而皇上却久久未下决定。翌日皇帝便下了一道圣旨,让守皇陵已经有一年之久的九皇子衍清回来。
  这道圣旨,却没能出京城。
  幸好皇上早有所料,拟了两道圣旨,一道骑马出京,一道交给身边宦官,三日后离开皇宫交给兵部尚书。
  而在此之后,朱雀门便封锁了,御林军重兵把守,称是查皇宫里丢失谕旨与对皇上下毒之人,官员全都不得进入。
  京城中许多官员抗议,但是大部分官员的家眷在轻舟节入宫赴宴之后便没有回来,一时之间众官员也不敢轻举妄动。御林军首领不知何时成了二皇子的人,这几日在朱雀门外十二时辰轮回巡逻,擅闯者死。
  五皇子显然没有料到二皇子居然敢如此胆大包天,直接猝不及防地便起事了,五皇子带兵与其对峙,然而二皇子却将五皇子的母妃推于城门之上。
  这便是短短几日以来,京城发生的巨大变故。
  兵部尚书等人提前未雨绸缪,将家眷送出了京城,此时倒是还未受到掣肘,但是诸多同僚都在御林军的控制之下,此时必须要有人前往北境,带兵过来救皇帝。
  然而,这个时候事态严重,已经是整个京城都被封锁起来,一只苍蝇也飞不出去了。
  ……
  陆唤收到信的当夜,便安排当时和自己一道上台山行宫的羽林卫做了一些措施。大部分人仍然留在台山,唯有加上陆唤的六个人穿上黑色斗篷,轻装上马,分成三队人马,秘密疾速朝北境燕国兵力驻扎之地赶过去。
  然而路上遭到了血洗程度的刺杀。
  这场刺杀早在陆唤的意料之中,京城里二皇子只怕是早就下了命令,从台山上下来的人,一个活口也不要留。这些人跟他下山之前,陆唤已经吩咐过,如果发生什么事情,不要誓死保护自己,也不要前往北境,直接脱了一身羽林卫服束,混入百姓之中逃过一劫。
  这场刺杀自然是成功了。
  三天后漕河上方漂浮起一具尸体,被泡胀得面目全非,怀中有九皇子的玉牌,禀告到京城之后,整个京城都以为九皇子死了,举国同丧。
  但那其实是一具身形与陆唤相似的死囚尸体,早在半年前,陆唤做准备的时候,就让人找来送上了台山行宫,答应安顿好死囚的家人。
  京城中二皇子并不知道这一点,只知道除去了最大的心头大患之后,皇位终于唾手可得。
  五皇子母妃受到挟持,不得不退让一步。
  随即,京城出了诏书,皇帝自称年岁已衰,二皇子仁爱宽厚,能为燕国带来福祉,择日禅位于他。
  先前京城以及皇宫一切封锁,都只是秘密进行,二皇子完全能撇清关系,但此诏一出,二皇子想要夺得皇位的狼子野心便昭然若揭。当时刺杀之时,马背上的人的确是陆唤,假装受伤滚入河中的也是他,只是从这里他便直接回到了宿溪的公寓当中,二皇子再从河中打捞出来的人,便是那死囚犯了。
  唯有等到二皇子出手下此诏书之后,陆唤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带兵回京,以护驾之名。
  于是,诏书下了三日之后,京城议论纷纷之际,事态陡变,城外赫然是从北境归来的大军,乌泱泱一片,威风赫赫。
  九皇子,也没死。
  九皇子既然没死,为何监国的二皇子却说他死了。九皇子手中明明有皇帝亲笔召回的诏书,为何先前尸体找到之前,二皇子却说他无诏回京。
  只得出了一个结论,二皇子狼子野心,挟持了皇宫中的皇帝。
  陆唤带领大军压境,变得名正言顺起来,甚至顺理成章地在百姓口中、史书上变成了一记英勇大功。在大军之下,皇宫里的御林军毫无抵抗之力,五皇子甚至为了皇宫里的母妃,主动里应外合,开了京城的城门,放大军入内。庚子年五月初五,朝局动荡,二皇子入狱,成为了阶下囚。
  燕国民心所向,向的是带大军救国的九皇子衍清。
  想当皇帝很简单,杀了宝座上的人的头颅,篡位即可,但难的是民心归顺,以及长达数十年地守住这皇位。
  第一个想当皇帝的人,是谋逆、是篡位。谋逆永远名不正言不顺,迟早会有人造反。
  第二个人将第一个人赶下来,却是护国。
  皇帝的确年岁已高,正在等待一个退位的机会,只是二皇子按捺不住,早早地动了手。二皇子也不得不动手,皇帝即便不将皇位传给陆唤,下面还有高他一着的五皇子,他没有机会。
  陆唤等了半年,最后见这萍水相逢的二哥还是动手了,便也不得不顺水推舟,让他成了垫脚石。短短数日的风云,却令惊慌之中的燕国人民前所未有地拥护起九皇子即位起来。
  燕朔庚子年五月初六,太上皇正式颁布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沿用燕朔年号,九皇子聪慧过人,得天庇佑,朕今传位,使其登基为帝,望其明君,使燕国百姓安居乐业。普天同庆,减税三年。
  燕朔庚子年五月初六,是宿溪这边的六月六日。
  陆唤带领近卫入大明宫,登基大典于三月内择吉日另行举行,一切终于尘埃落定。
  许多事亟待处理,例如尚衣局需要量尺寸赶制新的龙袍,文武百官等待论功行赏,选拔提位,百姓等待二皇子以及同党谋逆一事给个说法,中风的老皇帝即将迁入行宫。
  百废待兴之时,陆唤在金銮殿上商议完事情之后,先令燕国大赦三日,三日之后再行上朝。
  这三日京城热闹非凡,只知道似乎迎来了一位愿意减轻赋税的明君,却不知道,翌日,这位明君便火速拎着书包赶往了高考考场。
  ……
第81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1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