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10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5/1156

  伏湛笑了,苦笑,说道:“陛下重用尚书台,为何?说明在陛下的心目当中,侯尚书的能力,在为兄之上啊!”
  同为王莽时的旧臣,侯霸在王莽时期任太守,伏湛在王莽时期任都尉,两人的级别都差不多,现在让伏湛承认他的能力不如侯霸,他是真的不太甘心,也不服气。
  翌日早朝,刘秀拿出一封御使奏疏,说道:“我征讨隗嚣期间,朝廷祭祀时,司隶校尉,与河南太守,发生争执,导致祭祀被迫中途停止,可有此事?”
  听闻刘秀的发问,司隶校尉鲍永、河南太守宋嵩,双双出列,向刘秀跪地叩首,说道:“微臣知罪!”
  司隶校尉负责督查三辅(扶风、冯翊、长安)、河东、河南、河内、弘农七个郡,相当于州牧,算是河南太守的顶头上司。
  但以俸禄来说,河南太守的俸禄是两千石,而司隶校尉的俸禄是比两千石,汉代没有品级,判定官大官小,全看俸禄,所以在级别上,宋嵩反而比鲍永高一级。
  小官管大官,小官得大权,这是刘秀执政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个司隶校尉,一个太守,在祭祀现场发生争执,事情可大可小,但无论大小,这都是一件挺丢人的事。跪在地上的鲍永和宋嵩,都是面红耳赤,抬不起头来。
  刘秀皱着眉头,不悦地看着他二人,说道:“司隶校尉、河南尹,都是朝中众臣,竟然因为一点小事,在祭祀场合吵闹,导致祭祀进行不下去,朝廷的脸面,都被你二人丢尽了!”
  鲍永和宋嵩的老脸更红,齐声说道:“微臣知罪!”
  刘秀问道:“现在,你二人的问题解决了?”
  “是的,陛下,微臣和宋太守,只是……只是有一点小误会。”鲍永叩首说道。
  “各罚奉半年,退下!”
  “谢陛下隆恩!”鲍永和宋嵩双双叩首,而后站起身形,相互看了一眼,皆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己的席位。
  刘秀目光一转,看向伏湛,说道:“司徒。”
  “微臣在!”伏湛急忙跨步出列。
  刘秀问道:“司隶校尉与河南尹在祭祀上起争执,司徒知是不知?”
  伏湛身子一震,急忙屈膝跪地,说道:“微臣知道。”
  “既然知道,为何不报?”说着话,刘秀拿起御使奏疏,质问道:“倘若没有御使上报,我是不是永远都不会知晓此事?”
  伏湛向前叩首,说道:“微臣……微臣治罪!”
  鲍永和宋嵩在祭祀典礼上吵架,事情的确是可大可小,往大了说,可以说成是比天还大,往小了说,也可以说是芝麻大点的小事。
  作为司隶校尉,鲍永是陛下面前的红人,而宋嵩,则是大司空宋弘的亲弟弟,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去向陛下举报他二人,这在伏湛看来,既没有必要,也是让陛下为难。
  现在陛下揪出此事质问他,伏湛可就犯有知情不报之责。刘秀说道:“司徒一并罚奉半年!退下吧!”
  “微臣……微臣谢陛下隆恩!”伏湛颤巍巍地站起身形,退回到席位,就这么一会的工夫,他背后的衣服都快被汗水浸透。
  以前伏湛也犯过过错,但陛下都没有责罚过他,而这次,只是因为这么一点小事,陛下便对他罚奉半年,这其实就是伏黯所说的明确暗示了。
  伏湛在心里哀叹一声,看来,自己是该告老还乡了,如果现在自己还装糊涂,不肯让位,那就太不上道了。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拒不相助
  散朝之后,伏湛回到司徒府,开始着手写辞呈。辞呈还没写几个字,有下人进来禀报,说是大司空宋弘求见。
  伏湛亲自出府相迎,把宋弘请入正房的大堂。二人分宾主落座后,宋弘看了伏湛一眼,说道:“说起来,我也好久没来伏公的司徒府做客了。”
  “是啊!自从陛下出征以来,你我都忙于政务,的确是好久没有坐下来说说话,聊聊天了。”伏湛叹息一声。
  宋弘话锋一转,切入正题,说道:“陛下向来敬重伏公,而今日在朝堂上,陛下不仅斥责了伏公,还罚了伏公的半年俸禄,这是……”
  伏湛苦笑,直截了当地说道:“是陛下希望我让贤。”
  宋弘身子一震,诧异地看着伏湛,急声说道:“伏公,这话可不能乱说。”
  伏湛直接把桌上写了不到一半的辞呈拿起,他抖了抖手中的竹简,说道:“我现在正在写辞呈。”
  宋弘下意识地站起身形,走到桌案近前,跪坐下来,定睛细看,见伏湛手中拿着的还真是一份辞呈,他急声说道:“伏公,这……这是伏公多虑了吧?陛下,陛下应该并没有要罢伏公官的意思!”
  伏湛淡然一笑,说道:“等到陛下下旨罢官,那就太难看了,也让陛下太为难了,与其如此,不如我主动提交辞呈,如此,既顺了陛下的心意,我的颜面也算保住了。”
  “伏公,我觉得……”
  伏湛向宋弘摆了摆手,说道:“陛下举办宴会那晚,对我连说了三次‘伏公年事已高’的话,难道,这样的暗示还不够明显吗?今日朝堂,陛下又是斥责又是罚奉,意思岂不是更加明显?”
  说到这里,他又向宋弘笑了笑,心照不宣地说道:“如果司空没有察觉到异样,今日也不会来我的府上,一探究竟吧?”
  宋弘沉默了一会,苦笑道:“当初,陛下刚刚迁都到洛阳,亲自请来伏公坐镇,伏公对大汉之基业,立下过汗马功劳,我以为,陛下不会对伏公如此无情……”
  伏湛面色一正,说道:“司空此言差矣!倘若陛下真对我无情,以我隐瞒不报之罪过,陛下完全可以罢免我的官职,而陛下只是罚奉半年,对我,已经是留了诸多的情面。”
  说着话,伏湛提起茶壶,为宋弘到了一杯茶水,继续道:“何况,朝堂之上,又怎会讲情义?能者上,庸者下,乃天经地义!既然我已不称职,理应让位给贤能之士。”
  看着伏湛没有写完的辞呈,宋弘突然有种唇亡齿寒的感觉。
  他和伏湛,很多政见都相同,所以在朝堂上,他二人往往都站在同一边。现在伏湛要辞官,宋弘感觉自己以后在朝堂上,怕是要形单影只了。
  伏湛别有深意地看眼宋弘,沉默片刻,幽幽说道:“陛下仁善,但绝不蠢笨,陛下之谋略,远胜你我。司空,我走之后,你……你处世需多加小心,行事需多加谨慎,要洁身自爱,如此,方能长久。”
  他这番话,说得宋弘心头发酸。
  他长叹一声,说道:“伏公,你我同殿称臣多年,相互之间,常有照拂,现在伏公要辞官,我这心里……”说到这,宋弘话音有些哽咽。
  伏湛笑了笑,说道:“司空不必为我担心,无官一身轻,以我之高龄,早该回归故土,颐养天年,这是件好事嘛!”
  宋弘和伏湛又说了一会话,起身告辞。
  别过伏湛,他怀着低落的心情回到司空府。刚进门,便有一名仆从快步上前,毕恭毕敬地递交给他一卷竹简,说道:“大人,这是汉阳来信。”
  接过竹简,看了看包裹竹简的布囊,上书大司马汉。宋弘眼眸一闪,呦,竟然是吴汉给自己送来的书信。
  他拿着竹简,边往大堂内走去,边问道:“送信的人呢?”
  “回禀大人,信使已经走了。”
  “嗯!”宋弘进入大堂,坐下,而后解开布囊,将里面的竹简抽出来,展开细看。这封书信,的确是吴汉亲笔所写,内容很简单,是向宋弘讨要五万石粮食。
  看罢吴汉书信的内容,宋弘哼笑出声,喃喃说道:“吴汉好大的胃口,一张嘴就向我要五万石粮食。”
  一石差不多有六十斤,五万石就是三百万斤。
  这听起来好像很多,但要看是多少人吃。目前吴汉麾下有十多万大军,就算是十万人,一人每天需两斤粮食,一天下来,十万人所需的粮食就达二十万斤。
  三百万斤的粮食,其实也只够这十万将士吃半个月的。
  吴汉知道朝廷目前也缺粮,他没有向宋弘索要十万、二十万石的粮食,只要五万石粮食应急,已经是把军中所需的粮食压缩到最低程度了。
  只不过这在宋弘看来,吴汉还是在狮子大开口。
  目前洛阳粮仓里有没有粮食?当然是有的!只不过现在洛阳粮仓里的粮食都是常备粮,是为了预防天灾发生,应急用的。
  这些应急用粮也不是不能拿出来使用,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用的。
  至于何为特殊情况,这就需要大司空来做出定断了。
  宋弘拿出常备粮给吴汉,自然有他的道理,宋弘不拿出常备粮给吴汉,也有他的道理,大司空主管粮食这一块,他想怎么定就怎么定。
  但就汉阳的战况而言,如果主帅是伏湛的话,宋弘没准就拿出常备粮,给汉军送过去了,但主帅是吴汉,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宋弘和吴汉的关系并不好,两人在朝堂上,时常有政见上的分歧,争得脸红脖子粗。
  私下里,两人的关系更加恶劣。吴汉瞧不起宋弘这个儒生,宋弘也同样瞧不起吴汉这个武夫。
  只不过他俩一个是大司马,一个是大司空,同是位列三公,明面上,两人也不好撕破脸。
  宋弘收到吴汉的书信后,嗤之以鼻,立刻给吴汉写了一封书信回去,内容也很简单,就是明确地告诉吴汉,洛阳拿不出一粒粮食,至于军中将士的粮草问题,他建议吴汉就地解决。
  言下之意,你吴汉当年打南阳邓奉的时候,不就发生过屠城抢掠的事吗,现在在凉州,你再干几次这种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嘛!
  宋弘的这封书信,语气很不客气,也不难想象,当吴汉收到这样的回书,要被气成什么样子。
  皇宫,清凉殿。
  刘秀召来祭蔓婉,笑问道:“蔓婉,这几日在皇宫住得可还习惯?”
  祭蔓婉向刘秀福身施礼,说道:“回禀陛下,贵人待臣女很好,陛下和贵人的盛情,臣女没齿难忘。”
  刘秀哈哈大笑,摆摆手,示意祭蔓婉平身,说道:“第孙在军中病故,令人痛心,蔓婉是第孙的遗孤,你的事,我不能不管。”
  稍顿,他问道:“蔓婉有十七了吧?”
  “是的,陛下!”祭蔓婉面色微红,颔首说道。
  “十七,也是到该出嫁的年纪了。”刘秀乐呵呵地问道:“蔓婉现在有没有心仪之才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5/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