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10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7/1156

  他腾的一下站起身,直勾勾地看着邓禹。后者向他摆摆手,示意他坐下。
  邓禹慢悠悠地说道:“通常来说,国库中都囤积有常备粮,这些常备粮是应急用的,至于什么时候用,该用到什么地方,这就要看司空的抉择了。”
  稍顿,他看向吴汉,见后者正眼巴巴地瞅着自己,邓禹含笑说道:“既然是应急用粮,那么,不到十万火急的情况,这些粮食也的确是不能拿出来食用的。”
  吴汉闻言,肺子都快气炸了,反问道:“仲华,何谓十万火急?我军将士,就差一步攻破冀城,就差一步擒下隗嚣,这还不算十万火急吗?陛下用时两年亲征的隗嚣,就差一步将其擒下,这还不算十万火急吗?”
  说着话,吴汉一手握住佩剑,将杯中的酒水喝干,然后提步就往外走。邓禹见状,急忙起身追上前去,将吴汉的衣服死死抓住,问道:“子颜这是要去哪?”
  “我自然要去司空府,找宋弘那小人算账!仲华,你别拦着我,今日无论是谁,都别想拦住我!”吴汉气得脸色铁青,身子突突直哆嗦。
  他原本以为宋弘是真的拿出不来粮食了,没想到,宋弘的手里明明有粮食,却偏偏故意不给自己,导致己方在汉阳不得不被迫撤军,使得己方在汉阳一片大好的局势,全都付之东流。这该死的宋弘!
  邓禹依旧死死抓住吴汉的衣服,没有松手,说道:“国家的应急用粮,即便是陛下,都不好轻易动用。”
  除非是陛下下达死命令,就是要用这批粮食,但如此一来,也如同陛下和大司空公然撕破脸。邓禹意味深长地说道:“应急用粮的决定权,的确是在司空手里,如何使用,怎么使用,这都是司空说了算,子颜若拿此事去问责司空,站不住脚,反而是去自取其辱。”
  这口气,憋在吴汉的胸膛里,上不去,下不来,让他的肺子都快憋炸了。他咬牙切齿地说道:“欺人太甚!宋弘小儿,他欺人太甚!”
  邓禹拉着吴汉,把他按坐回席子上,说道:“子颜,算了吧,这次的亏,你只能认了。别说是你,即便是陛下,也得忍下来!”
  吴汉气恼地问道:“难道就没人能治得了宋弘了?”
  邓禹颇感无奈地提醒道:“他是大司空!”虽说大司空位列三公之末,但再末它也是三公之一,能治得了宋弘的,普天之下,也只有天子一人。
  但问题是,陛下现在还很信任宋弘,吴汉若直接去找宋弘闹事,最后宋弘不会怎样,陛下只能惩处吴汉。
  在邓禹的劝说下,吴汉渐渐冷静下来,但心中的这口恶气却堵得他十分难受。他问道:“仲华,难道我们拿宋弘这小人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邓禹微微一笑,说道:“要想搬到宋弘,办法自然是有的。”说到这里,他拿起酒杯,慢悠悠地喝了口酒水。
  吴汉闻言,眼睛顿是一亮,迫不及待地问道:“仲华,你快说说,有什么办法可以搬到宋弘?”
  邓禹揉着下巴,喃喃说道:“据我所知,大司空和上党太守的关系并不好。”
  吴汉莫名其妙地看着邓禹,一脸的茫然。宋弘和上党太守的关系不好,和他们搬到宋弘又有什么关系?这完全是风牛马不相及嘛!
  邓禹意味深长地说道:“宋弘这个人,心胸并不算宽广,上党太守以前得罪过他,他心里一定会记得此事。”
  稍顿,他含笑说道:“子颜,你说,倘若上党太守有罪证恰巧落在宋弘的手里,宋弘会怎么做?”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二公之争
  吴汉眼眸一闪,说道:“宋弘会向陛下举报!”
  邓禹说道:“倘若宋弘手中的证据是假的呢?”
  吴汉两眼放光,斩钉截铁地说道:“那就是构陷!”
  邓禹接话道:“堂堂大司空,构陷朝中大臣,陛下会如此处之?”
  吴汉冷笑道:“陛下定会罢宋弘的官,治宋弘的罪!”
  邓禹点点头,不再说话,拿起酒杯,咕咚一声,喝下一杯酒水。
  建国之初,朝廷的确需要伏湛、宋弘这些名扬天下的士大夫、大学者来稳固根基,拉拢民心。
  现在建国已有七、八年,根基早已稳固,民心已然所向,伏湛、宋弘这些人就逐渐有些多余了,朝堂的大权,也是时候该拿回来了。
  这便是邓禹心中的想法。他和伏湛、宋弘之间,并不存在什么私人恩怨,他只是在做对汉室最有利的事而已。
  当伏湛已经不适合大司徒的职位、宋弘不再适合大司空的职位,他自然要想办法把这两人拉下马。
  别看邓禹现在只是个右将军,似乎连朝堂的核心阶层都没进入,但在朝堂内,邓禹的能量太大了。
  上能影响天子,下能影响军政两界,他只需三言两语,就能做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如果邓禹心术不正的话,那他必会成为一代奸雄。
  吴汉看邓禹美滋滋地喝着酒水,探着脑袋问道:“仲华,你说完了?”
  邓禹笑问道:“子颜还要我说什么?”
  “上党太守啊!”
  “上党太守田邑,对汉室还忠诚,但能力着实有限,上党乃并州与河内接壤之地,也是我大汉对卢芳的前沿之郡,需要有一位更具能力的太守赴任。”邓禹说道。
  当年,刘秀出兵攻打上党,时任上党太守的田邑便主动向刘秀投降了。当时上党都尉是冯衍,对于田邑的投降甚为震怒。后来田邑给冯衍写去了一封书信。
  ‘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下存亡,诚云命也。’
  田邑的这封书可是很有名气,像‘日月经天’、‘河海带地’这两个成语,都是出自于此。
  他这封信的内容,就是向冯衍讲命,人的生死,是由命注定的,天下的兴亡,也是由命注定的,刘玄会覆灭,这是命,刘秀会兴起,这也是命。
  总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应该听从命运的安排。
  田邑以他这套‘命运说’,成功地劝降了冯衍,后来冯衍也归顺了刘秀。
  不过因为冯衍是被田邑劝降的,刘秀留用了田邑,对于冯衍,一直都没有重用于他。后来因为一个过失,还把冯衍罢官了。
  冯衍几次上疏自陈,希望能报效朝廷,但都未能说动刘秀,冯衍的后半辈子,也一直未能再进入官场,这才有了冯衍所著的大名鼎鼎的《显志赋》,以此来做自勉。
  田邑是刘玄旧臣,投降到刘秀这边的,要说对刘秀的忠心,确实是有一些,但要说能力,也就那样。
  宋弘和田邑的关系一直不太好。
  上党郡挨着河内郡,河内素有天下粮仓的美誉,上党郡的土地也很富庶,粮产很高,但每年给朝廷上交的粮食,数量并不多。
  对此,宋弘不是一次、两次的斥责田邑懒政。
  田邑对此大为不满,自己投靠天子的时候,你宋弘还不知道在哪呢,再者说,自己是携一个郡投靠的天子,而你宋弘呢,你投靠天子的时候又送给天子什么了?
  要说对汉室的功绩,自己是远胜宋弘的,宋弘在洛阳侥幸做了大司空,就以为能骑到自己的头上作威作福了?
  后来,宋弘建议田邑,由郡府带头屯田,以此来增加全郡的粮产。
  田邑立刻就回绝了宋弘的建议,他的理由也很充分,上党郡与卢芳势力相邻,为了抵御卢芳军的南下入侵,郡府的精力都投入到边境,再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屯田。
  对于田邑的回复,宋弘也大为不满,他堂堂大司空,竟然还指挥不动区区一个太守,这成何体统?
  为此,宋弘还上疏过刘秀,弹劾田邑。刘秀倒是感念田邑当年主动来投的情谊,没有责怪田邑。
  宋弘向天子弹劾自己的事,田邑也记在了心里。
  田邑和宋弘之间的关系,就是今日你记我一笔,明日我再记你一笔,两人互相记着对方的帐,之间的罅隙也是越来越深。
  邓禹现在向吴汉的提议,正是以宋弘和田邑的关系做突破口,利用田邑,拉宋弘下马。
  这日,宋弘带家人去往城外的庄子。出了内城,到了郭区的时候,正好和从郭区往内城走的吴汉碰了个正着。
  双方的车队停在路上,同为三公之一,若是没碰上也就罢了,既然现在碰了面,总是要下车寒暄一番。
  吴汉和宋弘双双走出马车,见面之后,两人相互拱手作揖,说道:“大司马!”“大司空!”
  向宋弘的车队望了望,嗬,车子还不少,有五、六辆之多,看来这是把家眷都带上了。吴汉笑问道:“大司空这是要去哪啊?”
  宋弘一笑,说道:“明后两日,都没有朝议,我便带上家人,去郊外的庄子散散心!”
  吴汉哦了一声,说道:“原来如此!大司空,我还有事,先告辞了!”
  “大司马慢走!”
  “大司空客气。”
  两人的关系一直都不太好,即便是寒暄,也说不上几句话。吴汉和宋弘正打算各自回到马车上时,一名风尘仆仆的中年人突然快马奔跑过来。
  站于路中的吴汉和宋弘同是一怔,还是吴汉的侍卫反应最快,呼啦一声,挡在吴汉的身前,一把把的长戟长矛向外支出。
  马匹跑到近前,看到这么多的尖锐之物,吓得咴咴嘶鸣,两只前蹄高高抬起。坐在马背上的中年人,控制不住身形,仰面摔了下去。
  一名侍卫箭步上前,一把死死抓住马匹的缰绳,将有些受惊的马儿安抚下来,另有两名侍卫跨步上前,用长矛逼住中年人,沉声喝道:“什么人?”
  中年人躺在地上,急声说道:“在下……在下张夺,有十万火急的事要向大司空禀报!”
  两名侍卫对视一眼,其中一人继续用长矛逼住中年人,另一人则在他的身上搜了一遍,没有发现武器,这才对同伴点下头。
  这两名侍卫把中年人从地上拉起,其中一人走到吴汉近前,于他耳边小声说道:“大司马,此人名叫张夺,说是有要事向大司空禀报。”
  吴汉不动声色地看眼身旁的宋弘,轻描淡写地应了一声,说道:“带上他,回府!”
  “且慢!”吴汉刚要把人带走,宋弘跨前一步,拦住吴汉,说道:“大司马,我刚刚好像听见,那人是要见我!”
  吴汉看了宋弘一眼,挥手说道:“大司空听错了!”
  “哈?”宋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吴汉这是当着自己的面在睁眼说瞎话吗?军兵向吴汉禀报时,虽然是向吴汉耳语,但他离得这么近,也是听得一清二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7/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