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1156

  “京城岌岌可危,梁大人,按照陛下的密诏行事吧!至于你南阳郡的反军,只乌合之众而已,并不足为虑。”
  身在京城的费兴,他所能感受到的最直接的威胁,就是赤眉军,于他而言,普天之下再没有比赤眉军更大的威胁了,当务之急,就是集结一切兵力,阻击赤眉军的西进,保住京城,等到镇守边疆的主力京师军回朝,再重整旗鼓,将赤眉军一举歼灭。
  费兴预料不到的是,他带来的这封密诏,为刘縯、刘秀在舂陵的起事,争取到了难得的时间。
  如果梁丘赐和南阳郡军的主力没有被调走,刘縯、刘秀的起事能不能成功,还真不好说呢!
  历史没有如果。
  因为李守而引起的东窗事发,使得刘縯、刘秀只能被迫的仓促起事,但他们的起事,又恰恰赶上的赤眉军在北方的连战连捷。
  赤眉军对新莽朝廷的巨大威胁,又为刘縯、刘秀的揭竿而起创造了足够大的生存空间。
  可以说刘縯、刘秀很幸运,但世界上幸运的人有很多,而成功的人却很少,因为能把握住幸运的人,往往都是有准备的人。
第一百四十六章
事前谋划
  刘秀、李通等人虽是绕路而行,在路上耽误了十好几天的时间,但总算是有惊无险的回到舂陵。
  他们直取去了刘縯家。九儿是先刘秀等人一步到的舂陵,刘縯已然听说了李家的事。
  众人在大厅里落座后,刘秀对刘縯正色说道:“大哥,李公出事,李家暴露,我们的起事得大大提前了。”
  李通和李轶对视一眼,双双起身,向刘縯躬身施礼,说道:“将军,这次都是因为我等的疏忽……”
  刘縯一笑,向他二人摆摆手,又示意他俩坐下,他语气轻快地说道:“其实我早就等不及了,现在起事也好!只可惜,连累李公蒙难!”
  说到这里,刘縯脸色阴沉地说道:“次元、季文,你二人放心,这个仇,我一定会报,王莽他必须得血债血偿!”
  李通眼圈一红,又向刘縯深深施了一礼。李轶则是双膝跪地,向刘縯叩首,说道:“属下李轶,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刘秀不太喜欢李轶,不过刘縯对李轶的印象很不错,他走到李轶近前,伸手把他搀扶起来,含笑说道:“季文在宛城做的事,我都听说了,这段时间,也辛苦你了。”
  李轶正色说道:“为主公效力,季文不觉辛苦,只可惜我等在宛城遭遇到了埋伏,向外突围的时候,全部的物资以及大半的兄弟都……都折损在城内了。”
  刘縯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已经知道这些事了。他拉着李轶,重新落座,而后环视众人,说道:“目前,我们的弟兄已接近两千。”
  此话一出,连刘秀都暗吃一惊。
  他只知道大哥这里已经不再留人,凡是前来投奔的人,都被秘密送到了白山,想不到才这么短的时间里,藏在白山的弟兄已经接近两千了。
  邓禹等人眼睛同是一亮,互相看了看,皆是面露喜色。刘縯继续说道:“我相信,再过不了多久,我们的弟兄可达到三千人。”
  李通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我担心,郡军随时可能赶到舂陵,围剿我等。”
  刘縯闻言,仰面而笑,他转头看向九儿,说道:“九儿姑娘,你给大伙儿讲讲郡城那边的消息吧!”
  坐在最末尾的九儿站了起身,清了清喉咙,背着小手,在大厅里来回踱步,同时得意洋洋地说道:“我在郡城的兄弟……”
  她刚起了个话头,刘秀便乐呵呵地打断道:“九儿,你怎么会有兄弟在郡城?”
  “主公,你没听说过天下乞儿是一家吗?”九儿扬着秀气的眉毛,用眼角余光睨着刘秀,反问道。
  她现在还是一副小乞丐的打扮,破衣烂衫,脸上也是黑一块白一块的,扬起眉毛,斜眼看人的姿态,不会让人觉得厌烦,反而会觉得很可爱。
  在场众人都被九儿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刘秀也乐了,连连点头,说道:“你继续。”
  九儿又白了刘秀一眼,说道:“我在郡城的兄弟看到,都尉梁丘赐带着八千郡军,离开了郡城,向北去了。”
  “啊?”刘秀、邓禹、李通等人闻言同是大吃一惊。
  八千郡军?那几乎是南阳郡全部的军力了!己方的人员都已经隐藏起来,明面上只几百人而已,要说郡府要来剿灭己方,不可能出动八千之众的大军。
  当初剿灭绿林军,郡府也仅仅出动三千人而已。再者说,舂陵在郡城的南面,郡军要来剿灭己方,也得是往南走,不应该往北去啊!
  众人面面相觑,李轶狐疑地问道:“这……这个消息准确吗?”
  九儿不满地瞪了李轶一眼,问道:“李轶,你是怀疑我,还是怀疑我的兄弟?”
  李轶和九儿不熟,也摸不清楚她在柱天都部这里具体的身份和地位,他赔笑着说道:“九儿姑娘莫怪,我也只是随口一说罢了!”
  “哼!”九儿冲着他重重地哼了一声。
  李通看向刘秀,问道:“主公,这里面会不会有诈啊?”
  刘秀若有所思地缓缓摇头,说道:“应该不会!八千郡军,已经强大到不需要使用任何的诈术,只一走一过之间,就足以将舂陵踏为平地!”
  邓禹、严光纷纷点头,表示刘秀分析得没错,梁丘赐亲率八千郡军,还需和己方使用什么战术?大军只要压到舂陵,就己方这点人,都顶不住郡军的一轮猛攻。
  刘嘉冷静地分析道:“郡军主力,通常不会轻易动用,郡府剿灭近万人的绿林军,连甄阜都亲自出征了,也仅出动了三千兵马而已,现在郡军主力北上,想来北方一定是出了极为重大的变故。”
  刘縯好奇地问道:“孝孙,你认为北方会发生什么变故?”
  刘嘉皱着眉头,缓缓摇首,说道:“这个……不好说!”
  邓禹揉着下巴,说道:“这段时间,以王匡和廉丹为首的京师军,一直在北方和赤眉军作战,南阳郡军北上,会不会和此事有关?”
  刘嘉接话道:“难道是京师军战事吃紧?”
  盖延摇头说道:“不会吧!王匡和廉丹可是统帅十万京师军,赤眉军才几个人?十万京师军能被赤眉军打得战事吃紧?”
  那也太不可思议了。盖延是军人出身,很清楚京师军的战力,虽然他不了解赤眉军,但对赤眉军的战力也能估计出一二。
  赤眉军和绿林军一样,都是农民起义军,内部人员以流民、流寇为主,就算赤眉军比绿林军的战力能稍高一些,但和京师军相比,还差得远呢!
  邓禹耸耸肩,说道:“除此之外,实在很难解释南阳郡军的主力为何要北上了!”
  调动郡军主力,这可不是件小事,这么多兵马的调动,连甄阜和梁丘赐都做不了主,必须得到朝廷的首肯才行,朝廷调动南阳郡军主力北上,还能因为什么?肯定是为了协助王匡、廉丹作战,如果京师军战事顺利的话,也就不用多此一举了。
  刘秀觉得邓禹分析得有道理,他对九儿说道:“九儿,让你的兄弟盯紧郡军主力的动向,顺便打探一下,郡军主力为何要北上。”
  九儿点头应了一声。刘秀嘴角勾起,笑道:“倘若真是京师军战事吃紧,那对我们就太有利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也会变得宽裕许多。”
  众人纷纷点头。刘縯抚掌而笑,说道:“真是如此,那就是连老天都在助我柱天都部一臂之力!”
  李轶立刻起身,向刘縯拱手施礼,朗声说道:“是主公洪福齐天,我柱天都部必能一举成功,成为席卷这乱世的滔天洪流,光复大汉江山,指日可待!”
  他这话说到了刘縯的心坎里,后者哈哈大笑,赞道:“季文说得好!”
  众人面面相觑,暗暗摇头,李轶这个人,能力不见得有多强,但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倒是很有一套。
  刘秀说道:“大哥,我们现在说一说起事之后的谋划吧!”
  起事已经迫在眉睫,那么起事之后,他们又该怎么办呢?
  刘縯正色说道:“首先我们要拿下蔡阳!以蔡阳作为我们的根基!”
  这是一定的。舂陵隶属蔡阳县,与蔡阳县城近在咫尺,起事后第一步要做的,必然是先拿下蔡阳县城。刘秀追问道:“然后呢?”
  刘縯一笑,说道:“倘若战事顺利,我们就一路北上,直取郡城!”
  听闻这话,众人表情各异,谁都没有立刻说话。过了一会,邓禹缓声说道:“从舂陵到郡城,要先过比水,再过淯水,而我方缺乏水战的能力。”
  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如果己方北上,要去进攻郡城,郡军于对岸设防怎么办?己方根本不具备水战的能力,也根本打不了水战。
  刘縯揉着下巴,沉吟片刻,问道:“仲华,那依你之见,我部当如何?”
  邓禹说道:“原本我们打算宛城、新野、舂陵三地同时起事,宛城可出其不意,偷袭郡府,而现在,当初的计划已经无法实施。”
  李通和李轶面红耳赤的低下头,在这件事上,他俩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邓禹继续说道:“那么现在,我们就得改变策略,我认为,我部不应该在南阳设立根基,而应该取路去益州,于益州建立根基。其一,益州天高皇帝远,朝廷鞭长莫及,其二,我们在益州有接应,马武和铫期在益州已打下一定的基础,其三,益州割据严重,局势混乱,更有利于我们的生存。”
  听完邓禹的话,刘縯连连摇头,说道:“仲华,我们的目标是光复汉室,而不是偏居一隅,我不赞同去益州。”
  邓禹说道:“将军,我们刚刚起事,最先考虑的应该是如何生存,然后才是如何实施光复大业!”
  刘縯斩钉截铁地说道:“只怕到了益州之后,我等就只能偏居一隅,再能有出头之日了!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攻克长安,杀王莽,复汉室!”
  见刘縯态度坚决,邓禹不好再继续争辩下去,他转头看向刘秀,后者微微低垂着头,似在沉思。
  就内心而言,刘秀也不太赞成邓禹的意见,他认为己方的确不太适合转移到益州,或许前期的处境能更安全,但后期的发展会大大受限。
  就像大哥说的那样,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己方要的不是偏居一隅,而是要与王莽决一死战!
  严光接话道:“留在南阳,也并非没有出路。据说,先前败退的新市、平林两支绿林军,已经和下江绿林军合并到了一处,三支绿林军合而归一,实力更强,势力更大,我们若想在南阳郡有所作为,可以考虑与绿林军合作,甚至是合并。”
第一百四十七章
箭在弦上
  “不行!绝对不行!”刘縯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脸色阴沉,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不会与绿林军合作,更不会与绿林军合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