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1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1156

  时间不长,朱祐取来白布和笔墨。刘秀和刘稷都没客气,两人各写下一份军令状,交到刘縯面前。
  刘縯看了看面前的两份军令状,面无表情地说道:“你们要置气,我不管,我就一句话,无论你们动用多少弟兄,用掉多久的时间,总之,一定要把邓县和襄乡给我打下来!”
  “属下遵命!”刘秀和刘稷双双插手施礼。
  紧接着,刘縯又看向邓奉,说道:“元之!”
  “属下在!”邓奉再次插手施礼。
  “你也一样!不管用多少人,多久的时间,此战,必须要拿下童陵!”刘秀推荐邓奉去打童陵,当然也是有理由的。
  首先邓奉武力过人,在这一点上,没人能否认,其次,邓奉在白山做过教头,操练过弟兄们,在柱天都部内,他是很能服众的人,出于这两点考虑,刘秀觉得邓奉率军去打童陵,问题不大。
  进攻邓县、襄乡、童陵三地的任务,就分别落在了刘秀、刘稷、邓奉的头上。会后,众人各自回去准备,刘縯把刘秀留了下来。
  等众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刘縯再忍不住,大步流星地走到刘秀近前,抓住他的胳膊,怒声说道:“阿秀,你疯了?你和刘稷置什么气?”
  刘秀向刘縯一笑,说道:“大哥放心,我有信心!”
  “你有什么信心?”刘縯回手把刘秀刚写的军令状抓了起来,在他面前晃了晃,说道:“三百人,三天之内打下邓县?你认为可能吗?”
  不是刘縯对刘秀没信心,而是这个任务太难了,即便让他去做,他都未必能完成。
  刘秀沉吟片刻,抬起头来,问道:“大哥是柱天都部的发起人,现在大家自然以大哥马首是瞻,不过等时间久了,柱天都部的人越来越多,难免人心思变。”
  “谁敢?”刘縯猛的一瞪眼睛。
  刘秀摆了摆手,说道:“敢与不敢,这不是威吓的问题,而是要能服众!即便是现在,刘稷都常常自诩他的武力在柱天都部无人能出其左右。这次我与他立下军令状,不仅是为了把他的气焰打压下去,更是为了彻底驯服他,让他从此以后,能真正的听命于大哥!”
  刘縯心头一震,他没想到刘秀想得这么深远。他沉默许久,说道:“即便是这样,阿秀也不用和他立军令状啊!”
  刘秀笑道:“大哥放心,我的确有信心能如约拿下邓县。”
  “阿秀,先说说你的谋略。”
  “没有谋略。”
  “什么?”刘縯难以置信地扬起眉毛。
  刘秀说道:“和刘稷立下军令状,我也只是临时起意罢了,事先并没有谋划,不过我可以在路上想,不是还有三天的时间吗?应该足够用了。”
  刘縯扶额,小弟什么计划、什么谋略都没有,就敢跟刘稷打这样的赌,胆子也太大了。“你……”刘縯都不知道该说刘秀点什么好了。
  刘秀说道:“大哥,我得赶快去和仲华、子陵他们碰个头。”
  刘縯连连点头,说道:“快去、快去!仲华和子陵足智多谋,你一定要多听听他二人的意见!”
  刘秀点了下头,又向大哥拱手施了一礼,然后转身向外走去。
  邓禹、严光、朱祐、盖延、冯异、傅俊、邓晨、李通等人都在外面等着他呢,看到刘秀出来,人们纷纷围拢上前,拱手说道:“主公!”
  刘秀向众人挥挥手,说道:“走,我们去书房里说话。”
  书房的空间不小,但一下子来了这许多人,也有点坐不下。好在刘秀是个随和的人,众人在他面前也不拘谨,能坐的坐着,能站的站着,都很随意。
  邓晨问道:“阿秀,只三百人,三日之内真的能打得下邓县吗?”说着话,他转头看向九儿,问道:“九儿,你对邓县的情况了解多少?”
  九儿支支吾吾地没说出话来。现在在刘秀这里,主管情报的人就是九儿,九儿也有向邓县派出探子,只不过打探情报的人都还没回来呢。
  严光说道:“我去过邓县,对那里的情况还算是有所了解。邓县的县令名叫张崇,县尉名叫赵英,这两个人,都是生性谨慎之人,说起来,邓县并不好打啊。”
  邓晨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可是阿秀已经当众立下军令状,若是打不下邓县……”说到这里,他缓缓摇了摇头。
  朱祐仰面而笑,说道:“有我们这些人辅佐主公,拿下邓县,还不是易如反掌之事?区区千余县兵,根本不够我们打的!”
  说着话,他看向一直低垂着头,也不知道在琢磨什么的刘秀,笑问道:“主公,我说得没错吧?”
  刘秀依旧低垂着头,沉思不语。
  朱祐眨眨眼睛,狐疑地问道:“主公?”
  刘秀回神,抬起头来,看向朱祐,正色说道:“阿祐,明日一早,你随刘稷出征。”
  “什么?”朱祐都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让自己跟着刘稷去打襄乡?
  刘秀说道:“刘稷率军到襄乡,以他急躁的性情,一定会急于进攻,而襄乡的兵力有一千余众,三百人强攻,又缺乏攻城器械,实难取胜。你随刘稷去襄乡,提醒他千万不要强攻,只需佯攻,故意做出被守军打退的样子即可。襄乡县令蔡文,其人好大喜功,看到攻城的人不多,又被打退,他一定会率军出城追击,这个时候,刘稷可率众杀他个回马枪,将蔡文连同襄乡县兵一举歼灭!如此,便可轻取襄乡!”
  等刘秀说完,书房里静得鸦雀无声,人们面面相觑,谁都没有说话。
  最后还是朱祐清了清喉咙,提醒道:“主公,我们立军令状打的是邓县,刘稷才是打襄乡的人!”你现在是给刘稷出谋划策呢?
  刘秀环视众人,说道:“邓县、襄乡、童陵三地,我军必须得尽快攻下。我与刘稷虽然立下军令状,可我们毕竟不是敌人,而是自家兄弟,关键时刻,需助他一臂之力,何况,如果刘稷未能如约拿下襄乡,大哥怎么办?真的把刘稷杀了?如此自损大将,是自掘坟墓,我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第一百五十八章
先行一步
  刘秀与刘稷立下军令状,为的是在军中立威,为的是服众,为的是让自己成为大哥一个强有力的帮手和助力,而不是真要坑死刘稷。
  首先刘秀并不讨厌刘稷这个人,反而还挺喜欢他的,其次,他们是同宗的亲戚,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呢,最后,刘稷的武力,那是毋庸置疑的,刘秀也打心眼里佩服他。
  朱祐看看刘秀,再看看其他人,摇头说道:“主公,我得跟你去打邓县,至于辅佐刘稷的事,你还是令选旁人吧!”
  刘秀笑道:“阿祐,我们这些人里,除了我,就只有你和刘稷最熟,而且也沾亲带故,由你去辅佐他,不会引起他太大的戒心,换成其他人,恐怕都会适得其反。”
  朱祐的父亲过世的早,他自小就生活在刘氏的外公家,与刘縯、刘秀、刘稷这些刘氏宗亲都很熟,而且刘氏宗亲也从未把他当成外人。
  虽然刘秀的话有道理,但朱祐还是一脸的不爽。他嘟嘟囔囔地说道:“主公,你还是先别说我了,说说你要怎么打下邓县吧!你说襄乡的县令好大喜功,刘稷能把襄乡县兵吸引出城,那邓县呢?主公能把邓县的县兵也吸引出城吗?”
  邓禹和严光等人面色凝重,缓缓摇头。邓县的县令和县尉,与襄乡的县令、县尉不一样,都是生性谨慎之人,刘秀用在襄乡的那一套,也无法照搬在邓县身上。
  刘秀说道:“今晚我便连夜出城,去往襄乡。”
  说着话,他看向邓禹,说道:“仲华,明日一早,你率三百弟兄向邓县出发。”他又看向严光,说道:“子陵可留守蔡阳,辅佐我大哥。”
  众人同是暗吃一惊,异口同声地问道:“主公要先一步去襄乡?”
  “一千多守军驻守的城邑,只靠三百人又哪能强攻得下来,必要智取。”
  刘秀慢悠悠地说道:“我先一步潜入城内,伺机而动,若有机会能擒下县令、县尉,那是再好不过,若无此机会,我也会想办法,趁夜打开城门,引你们入城。”
  严光眉头紧锁地说道:“即便主公能引我等入城,但三百对一千,此战也异常凶险,就算最终打赢了,三百弟兄,恐怕也活不下来几人。”
  刘秀问道:“子陵,那依你之见呢?”
  严光说道:“邓县县尉赵英的家人都在鄢渠,主公若是能将其‘请’到蔡阳,我想,赵英倒戈的机会会很大。”
  鄢渠是位于邓县境内的一个小村子,相当于舂陵和蔡阳的关系。
  刘秀笑问道:“请?”若想把赵英的家人弄到蔡阳,请是肯定请不来的,只能用劫的方式。
  严光一笑,说道:“蔡阳被我军攻占的消息,我想现在早已传到郡城了吧。”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没错。严光问道:“主公,倘若你是甄阜,你现在当如何应对?”
  都尉梁丘赐和郡军主力都在南阳郡的北部,不在郡城内,身为太守的甄阜,和光杆司令差不多,他现在能抵御柱天都部的手段很有限,只能依仗地方县府的力量。
  可县兵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不如郡军,当柱天都部大举来攻的时候,又能有几个县令、县尉敢带着县兵,去和柱天都部拼命?
  刘秀眼珠转了转,幽幽说道:“我若是甄阜,现在就会着手派人,将各地县令、县尉的家人接到郡城,名为保护,实则是以此相要挟,逼迫地方县令、县尉,必须与我军死战到底。”
  严光含笑点头,说道:“没错!如果我所料没差的话,甄阜派往邓县、襄乡、童陵的人,已经在路上了。邓县、襄乡、童陵互成掎角之势,将蔡阳围在当中,可以说这三地能否守得住,对南阳的局势,乃至于能否抑制柱天都部的扩张,都至关重要,不管这三地的县令、县尉有无反意,为以防万一,甄阜都会第一时间派人前来,接走他们的家人。”
  刘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认为严光分析有道理。他说道:“如此来说,我现在就该动身,片刻也不能耽搁了!”
  严光说道:“我随主公一同前往。”
  “这……”其实刘秀不太愿意让严光上战场。严光是修道之人,讲究的是修身养性,可上到战场,就必然要伤人、杀人,手上也必然会站满血腥,这不仅违背了严光的心性,也有损他的修行。
  作为朋友、知己、兄弟,不能只让人家来体量自己,而自己从不去体量人家。
  看刘秀的脸上露出为难之色,严光略微一琢磨,也就明白了刘秀的心思。
  他深有感触地说道:“主公对我的体量,我很感激,但我决定辅佐主公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把以后会发生什么都考虑到了,主公不必为我担心。”
  刘秀心头一暖,对严光说道:“子陵,谢谢你。”
  当天晚上,刘秀向大哥刘縯借了十几匹战马,先行一步,连夜赶往邓县。
  和刘秀一同前往的人有严光、盖延、冯异、傅俊、李通、九儿等人。邓禹要明日一早率领三百弟兄出征,邓晨则被刘秀留在蔡阳,让他跟在刘縯身边辅佐。
  至于李轶,不用刘秀发话,他主动提出留在蔡阳。
  李轶不随刘秀去邓县,倒不是觉得此行凶险,也不是他没有胆量,而是觉得没前途。柱天都部的首领是刘縯,不是刘秀,要选主公,他当然要选刘縯,而非刘秀。
  很功利,不过话说回来,李轶本来就是个急功近利的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