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1156

  听闻这话,刘秀满脸的错愕,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己方在白山囤积的物资都已经被运回舂陵了。
  邓晨解释道:“先前我们囤积的物资,的确是被运到了舂陵,但是后来,阴家又在白山囤积一大批的粮食。”
  刘秀还真不知道这件事,诧异地看着邓晨。
  邓晨说道:“自从丽华小姐上了王莽的选妃名单,阴家就已经下定决心反莽,这段时间,阴家一直在变卖田地和资产,将其换成粮食,囤积在白山,准备援助我军。后来我军于舂陵起事,各县的控管都变得严苛,阴家囤积于白山的粮食,也一直没机会运出来。现在,倒是有机会派上用场了。”
  “原来如此!”原来阴家还在白山秘密囤积了粮食,难怪邓晨和邓奉会支持刘稷偷袭新野的战术,这样来看,己方偷袭新野,不敢说一定能成功,但起码有了自保的本钱。
  刘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喃喃说道:“如此,此计倒也可行!”
  听刘秀也赞同自己的战术了,刘稷越发的兴奋,向刘縯插手说道:“大将军,末将愿率军攻打新野!”
  邓奉紧随其后,跨步出列,插手施礼道:“大将军,属下也愿率军攻打新野!”
  刘秀和刘稷都已经升为偏将军,邓奉当然不愿落于人后,此次攻打新野,就是一次难得立下大功的好机会。
  伤势痊愈的刘恭、刘谨以及李轶等人也都跟着出列,向刘縯请缨,表示愿意出战。
  众人斗志昂扬,皆有出战的决心,刘縯自然很高兴,他略微想了想,点头应道:“好!此战,刘稷为统帅,邓奉为副帅,率军三千,进取新野!”
  刘秀眼珠转了转,说道:“大将军,我以为还应派再出两路兵马,佯攻朝阳和湖阳。其一,可迷惑敌军,更好的掩护稷哥一部的偷袭,其二,可以分担稷哥一部的压力,就算到了新野,进攻受阻,朝阳和湖阳两县的县兵也无法立刻去往新野增援。”
  还没等刘縯说话,刘涌哼笑出声,说道:“我方的兵力,总共才六千来人,分出三千,偷袭新野,剩下的三千来人,又要分守蔡阳、邓县、襄乡、童陵四地,哪里还有多余的兵力去进攻朝阳和湖阳?”
  刘秀一笑,说道:“正因为我军没有足够的兵力去打朝阳、湖阳,所以我才说去佯攻,做出我军要主攻朝阳和湖阳的假象。”
  “即便是佯攻,也需要调动大量的兵力,可这些兵力又从哪里来?”
  “可临时征召四县的流民。”
  “临时征召流民?流民能打仗吗?只怕是一见到官兵的影子,他们就先被吓跑了吧?”
  “我已经说过了,我们只需做出佯攻的假象,其目的不是要和朝阳、湖阳的县兵真刀真枪的打,只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将其拖在朝阳和湖阳境内,无法驰援新野就好。”
  刘涌还要继续唱反调,刘谨都看不过眼了,他清了清喉咙,说道:“父亲,我以为文叔之计可行!”刘谨被刘秀罚了两百鞭子,差点没被抽死,他心里对刘秀并非没有怨言,不过此时他也不得不承认刘秀借用流民的这个主意不错,在很大程度上的确能起到迷惑朝阳、湖阳两地县兵的效果。
  见自己的儿子都站出来支持刘秀,刘涌脸色难看,狠狠瞪了刘谨一眼,气呼呼地不再说话。
  刘縯说道:“好了,就按照阿秀的主意办!用临时征召的流民,佯攻朝阳和湖阳两县,刘稷和邓奉,率我军主力,主攻新野!”
  稍顿,他说道:“至于佯攻朝阳的任务……”
  他话音未落,刘秀主攻请缨,说道:“大将军,我可从邓县召集流民,佯攻朝阳!”
  刘縯沉思了一会,点点头,说道:“准!”
  他话音刚落,李轶拱手说道:“大将军,属下愿从襄乡召集流民,佯攻湖阳。”
  “准!”
  事情被迅速敲定了下来,柱天都部将接下来的目标锁定在了新野身上。
  南阳郡有两个中心,一个是郡城,另一个就是新野,能否攻占新野,对柱天都部而言,至关重要。
  一旦打下了新野,柱天都部等于控制了南阳郡的南部,为下一步进攻宛城乃至郡城,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人的战前筹备,暂且不表,且说刘秀。当天,他便动身赶往邓县。
  刘秀的部下,目前基本都留在邓县,包括邓禹、严光、盖延、冯异、傅俊等等。随刘秀一同去往邓县的是朱祐。
  长话短说,刘秀和朱祐日夜兼程,第二天下午,终于抵达邓县。
  到了邓县之后,刘秀立刻召集众人,商议军务。
  与会之人,出了邓禹、严光等人外,还有县令王崇以及刚被升为校尉的赵英。
  对于众人,刘秀没有任何的隐瞒,将己方制定的战术,全盘托出,最后他说道:“我负责佯攻朝阳,此战,我需征集一千到两千的流民。”
  王崇和赵英对视一眼,前者说道:“将军,召集两千的流民并不难,县衙也有足够的钱粮来召集这些流民,只是……”说着话,他看了一眼赵英。
  赵英接话道:“朝阳县令易谆,县尉谢盛,皆非等闲之辈!将军带流民佯攻朝阳,只怕是……凶险万分啊!”
  邓县和朝阳相邻,两县的县令、县尉自然都很熟悉。易谆饱读诗书,才学出众,而谢盛又是位善于用兵、骁勇善战的武官,这两人一文一武,配合默契,王崇和赵英都觉得刘秀带流民进入朝阳,做出佯攻的姿态,过于冒险。
  他二人甚至都担心刘秀刚‘率军’进入朝阳,易谆和谢盛就有可能主动来迎战,流民一旦遇见官兵,立刻就会原形毕露,吓得落荒而逃,剩下刘秀,岂不成了人家的俎上鱼肉,待宰之羔羊。
  邓禹和严光等人也是眉头紧锁,表情凝重,认为刘秀带着流民声张虚势的去佯攻朝阳,的确凶险万分。
  朝阳本身就不是个小县,县兵众多,再加上这段时间的兵力扩充,估计目前朝阳的兵力起码在两三千人左右。
  人家不出城迎战也就罢了,一旦出城迎战,后果不堪设想。
第一百六十八章
虚张声势
  刘秀揉着下巴,脑筋急转,他沉吟好半晌,开口说道:“纵然危险,但也要冒险一试。”
  他对王崇正色说道:“王县令,招收流民之事,就交由你去办了,人是越多越好。”
  王崇先是点点头,而后小声说道:“可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武器。”
  刘秀想了想,说道:“没有武器,总用长一些的棍子吧!把棍子做成矛状即可。”
  众人面面相觑,皆感啼笑皆非。用棍子来充当长矛,未免也太糊弄人了吧!
  目前柱天都部还没有统一的军装,军中弟兄的打扮,穿什么的都有,杂乱无章,在穿着这方面,流民倒是不用刻意打扮了。
  至于武器,邓县的确没有那么多的储备,除了用假武器装腔作势外,也的确想不出来更好的办法。
  长话短说,仅仅两天的时间,王崇便招收了近三千之众的流民。
  县衙管饭吃,光凭这一点,邓县境内的流民便挤破了脑袋的参与。
  三千之众的流民数量已然不少,给他们配备上木棍做成的长矛,再打起柱天都部的大旗,放眼看去,倒也像是那么回事。
  刘秀留下李通镇守邓县,他带上邓禹、严光、冯异、朱祐、盖延、傅俊、九儿等人,统帅着三千流民大军以及柱天都部的三百人,浩浩荡荡的开出邓县,向朝阳进军。
  他们的这支部队,看起来规模不小,实际上,真正有战斗力的就是柱天都部的那三百人,其他那些兵卒,都纯粹是摆设,只能看,不能用。
  统帅这样的军队,刘秀也是小心翼翼,大军出了邓县地界,进入朝阳地界后,行军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刘秀派出九儿等探子,不断打探朝阳城的动静。
  刘秀不敢贸然深入,一旦朝阳县兵出城迎战,他得第一时间率军回撤,退回到邓县境内。
  朝阳的县令易谆和县尉谢盛都很能沉得住气,明知道舂陵反军的大部队已进入朝阳境内,县城方面依旧是按兵不动。
  只不过朝阳城明显内加强了戒备,城头上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如临大敌,城内的巡逻队一拨接着一拨,游荡在全城各处。
  另外人们的进出城也要进行搜身,敌军想通过乔装改扮,混入城内,几乎没有可能。
  好在九儿手下有不少的乞儿,他们混入城内,倒还算容易。
  通过九儿对朝阳城的打探,预估朝阳城内的县兵已经不下三千人,而且装备精良,大多是从郡城运送过来的,其中还不乏精良的弓弩。
  看完九儿派人传回来的探报,刘秀暗暗苦笑,凭己方招收上来的这群乌合之众,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三千装备精良的县兵对手。
  不过蔡阳那边已经传来消息,以刘稷、邓奉为首的大军已经出发,正直奔新野,命刘秀和李轶二人,必须牢牢牵制住朝阳和湖阳的县兵。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刘秀硬着头发,率领三千余众的大军,直扑朝阳城。
  到了朝阳城外,刘秀根本没有排兵布阵,直接派出朱祐,到城前讨敌骂阵。
  流民又哪会摆什么阵型,与其当众露短,还不如表现得嚣张一些,不摆战阵,直接求战。
  朱祐得到刘秀的将令,骑着战马,从己方阵营当中冲了出去。当他距离朝阳城还有百步远的时候,城头上飞射下来一支箭矢,啪的一声钉在地面上。朱祐勒马,举目望向城头,抬手一指,大声喊喝道:“我乃柱天都部校尉朱祐,尔等速让易谆、谢盛二人出城受死!”
  此时此刻,易谆和谢盛都在城头上。望着城外杂乱无章,站成一团,毫无阵型可言的舂陵军,他二人都是眉头紧锁。
  一名武官走上前来,插手施礼,说道:“易县令、谢县尉,舂陵反贼既未排兵,也未布阵,显然都是一群外行的乌合之众,属下愿摔一千兵马,出城击溃反贼!”
  易谆和谢盛不约而同地瞥了一眼请缨出战的五官,又同时皱了皱眉。
  舂陵军不会打仗?邓县是怎么丢的?襄乡和童陵又是怎么没的?易谆说道:“谢县尉,我以为,反贼是故意不排兵,不布阵,引我军出城一战!”
  谢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认为易谆之言有礼。
  还没等谢盛说话,朱祐已经在城前扯着脖子骂阵了。
  “易谆、谢盛!有种的就出城与我一战!别他娘的躲在城里做缩头乌龟!”“娘亲生你们时,没给你们生胆子吗?无胆鼠辈!”“……”
  朱祐是越骂越难听,易谆和谢盛是越听脸色越难看。刚才请缨的那名武官插手说道:“属下愿出城迎敌!”
  易谆和谢盛对视一眼,前者点点头,以眼神示意谢盛,派人去探探反贼的虚实也好。
  谢盛转回身形,看向那名武官,正色说道:“德福,出城迎战,多加小心,能战便战,若不能胜,可立刻撤回城内,本官不会责罚于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