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1156

  于外,他是柱天大将军,于内,他是兄长,他所背负的责任,让他没有资格去流泪哭泣。
  也不知过了多久,刘秀的哭声渐渐小了下去,人也在悲痛当中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刘縯站起身形的同时,把刘秀横着抱了起来,慢慢放到床榻上,脱掉他的鞋子,又帮他盖好被子,他将放到一旁的赤霄剑拿起,轻轻放在刘秀的枕边。
  他在床榻旁又站了许久,摸了摸刘秀的头,转身走了出去。
  他刚出来,就见刘稷、邓奉、邓晨、李轶等人站在外面,一个个面露急色。
  看到刘縯终于出来,众人齐齐上前,正要说话,刘縯做了个禁声的手势,回头向身后的营帐看了一眼,迈步向旁走去。
  走出得足够远了,他面无表情地问道:“什么事?”
  “大将军,探子回报,一支京师军正向棘阳进发!”
  “有多少兵马?”
  “探子说,有五千左右!”刘英皱着眉头说道:“大将军,敌军来势汹汹,而我军又……此战不能力敌,我军还是现行撤退吧!”
  刘英是刘氏宗亲之一,和刘稷一样,都是骁勇善战的猛将,只不过武力没有刘稷那么高,威名也远没有刘稷那么大。
  刘縯问道:“敌军还有多久能到棘阳?”
  李轶接话道:“倘若连夜行军,明日一早,敌军可抵棘阳!”
  刘縯眯了眯眼睛,侧头问道:“伟卿,你怎么看?”
  邓晨双目腥红,眉头紧锁,说道:“大将军,现在我军急需一场胜利!”确切的说,现在是他急需手刃几个莽军,为惨死的妻儿报仇雪恨!
  刘稷瞪了刘英一眼,沉声说道:“大将军,我赞成伟卿的意见!这一战,我们不能退让,必须得战,而且一定要打赢,以重振我军的士气!”
  邓奉说道:“若是要战,那么现在我们就得加固城防了!”
  “不必!”刘縯一字一顿地说道:“倘若莽军真是连夜赶路,那么等明日一早,我军出城迎敌!”
  听闻这话,刘英吓了一跳,脸色泛白地说道:“大将军,敌军可有五千之众,而且还是装备精良又骁勇善战的京师军,我方才三千来人,且多是伤兵,这一战……这一战怎么打啊?”
  刘縯抬起手来,握住肋下佩剑的剑柄,说道:“明日一战,所遇之敌,格杀勿论!我军将士,有临阵脱逃者,杀!有畏敌不前者,杀!有见死不救者,杀!”
  他这连续三个杀,让刘英身子一哆嗦,再不敢多言。
  刘縯并非是有勇无谋的莽夫,他会犯错,有时候会缺少战略眼光,但不代表他不会打仗。刘縯也有自己的算计。
  敌军若是连夜赶路奔赴棘阳,等到棘阳时,定然也疲惫不堪,此为己方一优。
  敌军只五千人,却敢长驱直入,直奔棘阳而来,显然敌军已成骄兵,认为对阵己方残部,可以轻易取胜,己方的主动出击,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敌军个措手不及,此为己方的二优。
  经今日一战,现在己方的士气是低落,伤兵是多,但有一点,将士们的家眷,或多或少都有人惨死在莽军的手里,像邓晨这样,一心想着手刃仇敌,为家人报仇的将士们不在少数,等上了战场,见到莽军,仇人碰面,这些将士的士气能一下子飞涨起来,此为己方的三优。
  这三大优势,正是刘縯敢于主动出击的底气。另外,现在的局势逼着他也不得不主动出击。
  一旦选择撤退,将士们的士气将会越来越低落,接下来,他们也只能是一退再退,最后的结果要么是内部哗变,要么是分崩离析。
  正如邓晨、刘稷所说,他们现在急需一场胜利,重振士气。
  同时也急需一场胜利,来向南阳的百姓表明,柱天都部还活着,还有战力,以此来赢得百姓们的继续支持,拉拢更多的人前来投军。
  己方能不能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也就在此一战了。
  出于这些种种的原因,刘縯选择了他认为最正确的一条路,战!而且不是守战,是主动出击的一战。
  翌日一早,柱天都部的探子像走马灯似的,不停的进城、出城,将五千先锋京师军的动向源源不断地传回到棘阳。
  这五千京师军,还真是连夜行军,赶到的棘阳。小长安聚一战,在京师军看来,柱天都部已经彻底被他们击垮了,逃走的只是小股的残兵败将而已,不足为虑,接下来追击战,有五千兵马已经足够了,而且无论由谁来率领,都是稳操胜券。
  这支五千人的先锋军,一心只想着赶快抵达棘阳,杀光城内的柱天军残部,好立下大功,向朝廷请赏。
  所以都不用领兵的将令做动员,兵卒们都是自愿的连夜行军赶路。
  在他们看来,似乎己方大军只要一到棘阳,一走一过之间,便可把城内的反军全部清剿干净。
  五千京师军接近棘阳后,按理说,在离城五里远的地方就应该安营扎寨了,但五千京师军抵达棘阳的五里后,根本没有停止进军的意思,继续向前进发。
  直至距离棘阳都不到三里了,五千京师军才总算停止前进,安营扎寨。
  不足三里的安营扎寨,等于是把营寨扎到柱天军的脸上了。
  如此之近的距离,城内的守军只要攻出城来,眨眼工夫就能抵达营寨。可是看京师军的架势,他们根本就不怕你柱天军出城来攻,反而是怕你不肯出城。
  京师军的态度,无疑是大大激怒了城内的柱天军。刘縯于兵营内点兵,准备出城一战。点兵还没开始,刘秀和刘伯姬相继来到校军场。
  刘秀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同时也披挂上了盔甲,很显然,他是准备随军一同出战的。刘縯暗暗皱眉,正要对刘秀说话,刘伯姬提着好大一个包裹,走到点兵台上,将其递给刘縯。
  刘縯一怔,不解地问道:“伯姬,这是什么?”
  “大哥打开看看!”
  刘縯疑惑地接过包裹,打开,原来里面叠放的是四面旗帜。
  他拿起最上面的一面旗,展开,定睛一看,旗面上绣着一只红色的飞鸟图腾,形似凤凰,此为朱雀,在朱雀的图腾旁,还绣着一个斗大的‘汉’字。
  看罢这面大旗,刘縯放到一旁,忙又拿着第二面。第二面旗帜绣的是玄武图腾,同样的,在图腾旁依旧绣着一个斗大的‘汉’字。
  第三面旗绣的是青龙,第四面旗绣的是白虎,无一例外,图腾为点缀,当中的‘汉’字才是核心。
  刘伯姬连夜绣了这四面大旗,也是受了刘秀的启发。
  刘秀说己方之所以会败得如此之惨,皆因凝聚力不够。
  为何会缺少凝聚力?柱天都部虽然喊着光复汉室的口号,但在队伍当中,都找不到一面汉旗,如同是挂着羊头卖狗肉。
  基于这一点,刘伯姬特意找来许汐泠以及军中的女眷,大家在一夜之间,把这四面汉军大旗绣了出来。
  看罢小妹送来的这四面大旗,刘縯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他二话不说,令人准备四支旗杆,把这四面大旗一并挂起来。
  随着四支挂着汉军大旗的旗杆在点兵台上竖立起来,下面的将士们也终于看清楚是什么了。
  前有朱雀,后有玄武,左有青龙,右有白虎,而且每面大旗上最醒目的都是那斗大的‘汉’字。
  人们原本灰突突的脸上不约而同地绽放出光彩,也不知道是谁,最先振臂高呼道:“大汉——”
  紧接着,台下的三千多将士,齐声呐喊,振臂高呼:“大汉!大汉!大汉——”
  以前,柱天军很少称自己为汉军,但是从这一天起,柱天军开始自称汉军。
第二百五十七章
触底反弹
  刘縯亮出刘伯姬绣所绣的这四面汉旗,校军场内,柱天军将士士气大振,人们振臂高呼,齐声呐喊。
  趁热打铁,刘縯将全军分成了三个队,一队名为朱雀,由刘縯亲自率领。一队名为白虎,由刘稷率领。
  一队名为青龙,还没等他指派将令,刘秀主动请缨,愿率青龙队,上阵杀敌。
  刘秀有伤在身,而且伤势一直在加重,刘縯根本就没打算让他出战,可他刚一犹豫,刘秀立刻单膝跪地,大声说道:“末将愿率队出战,还请大将军成全!”
  如此当众请战,倘若再横加阻拦,就太说不过去了,也显得自己私心太重。刘縯无奈地暗叹口气,最终还是同意了刘秀率领青龙队,一同出战。
  分完队后,以刘縯为首的三千柱天军残部,顺着北城门,蜂拥而出。
  位于正中央的一队,正是刘縯率领的朱雀队,朱雀队的左边,是刘秀统帅的青龙队,朱雀队的右边,是刘稷统帅的白虎对。
  在全军的最后面,北城门的正前方,孤零零地竖立着一杆大旗,汉·白虎旗!
  刘縯、刘秀、刘稷,这刘氏三兄弟,各率一队兵马,出了棘阳城后,犹如脱缰的野马,直奔对面的京师军扑了过去。
  就在北城外三里左右,还忙于安营扎寨的京师军,做梦也没想到,柱天军残部竟然没有死守棘阳,反而还主动攻出来了。
  京师军兵卒,很多人都是打着赤膊,手里还拿着扎营的工具,一个个呆呆地看着蜂拥而来的柱天军,一时间呆若木鸡,都没反应过来。
  率军的主将最先回过神来,尖声大叫道:“列阵!全军列阵,准备迎敌!”
  听闻主将的吼声,在场的兵卒们才如梦方醒,纷纷扔掉手中的扎营工具,有的人低头四处寻找自己的武器,有的人则慌慌张张的把刚刚脱掉的甲胄往自己身上套。
  这五千京师军的场面,可谓是一片混乱。
  刘秀统帅着青龙队,身边除了虚英、虚飞、虚庭三人外,还有邓禹、严光、铫期、朱祐、盖延、傅俊等五百余人。
  他们都没有骑马,拖着各自的武器,甩开双腿,向前冲锋。
  咚!
  猛然间,就听背后传来一声沉闷的鼓响。人们边往前跑,边回头望去,只见白虎旗下,不知何时摆出了一面大鼓,站于鼓后,手持巨大鼓槌的,正是刘伯姬。
  小姑娘双手抡起鼓槌,每一击都使出了全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