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2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5/1156

  甄阜是全军主帅,他的将令一下,数万之众的莽军立刻开始向北营撤退。
  因为北营外是黄淳水,并不需要布置营防,更不需要布置重兵防守,所以相对于另外三营,北营的面积很小,甚至连营寨的寨墙都没有。
  甄阜带着数万莽军退到北营后,小小的北营一下子便被数万的莽军塞满了。别说排兵布阵了,数万的莽军,连站都站不开。
  刘縯、王匡率领的汉军,和王常、陈牧率领的汉军,于莽军大营的中营顺利会师。
  而后,两边的汉军兵合一处,向北营方向推进。
  当汉军将士们看到北营这边的情况时,都有些哭笑不得。北营外是没有桥梁的黄淳水,这么多的莽军聚集在北营,他们是打算逃跑,还是要背水一战?
  要跑,他们根本没有路跑,要战,这么多的人挤在这么狭小的地方,连阵型都摆不出来,又怎么作战?
  刘縯、王匡、王常、陈牧四名主将,各骑着战马,站在一处高地,一字排开,眺望着北营那边。
  王匡冷笑出声,说道:“真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没有了梁丘赐、岑彭的辅佐,甄阜就是个呆子、傻子!”
  陈牧也乐了,嗤笑道:“十万莽军,其实也不过尔尔!”
  估计此时这两位都忘了,就在不久之前,他们还被十万莽军追得屁滚尿流,仓皇逃窜呢。
  即便明知道胜利在望,王常也十分冷静,他转头看向刘縯,说道:“大将军,现在就剩下这最后的一击了!”
  刘縯点点头,侧头喝道:“来人!”
  随着他的话音,一名兵卒跑上前来,插手施礼。
  “擂鼓,为我汉军将士助威!”
  “是!”兵卒答应一声,转身跑开了。
  不用他们把己方的战鼓搬运过来,汉军兵卒就近取材,将莽军大营里的战鼓搬到附近,鼓手们抡圆了膀子,齐齐敲打战鼓。
  咚、咚咚、咚咚咚——
  随着擂鼓声起,已然在北营前列好战阵的汉军将士齐声喊喝:“吼——”
  紧接着,战阵开始向前推进。
  别看莽军乱得一塌糊涂,但汉军这里,是一点都不乱。汉军战阵,前排是清一色的重盾兵,一面面巨大的盾牌组成了一长排的钢铁墙壁。
  盾兵的后面是长矛兵、长戟兵,长矛、长戟从盾牌的上方探出,打眼看去,汉军的战阵,就像是一只巨大的钢铁刺猬。
  战场上,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了,哪怕是武功盖世,哪怕是强如项羽、吕布,在人山人海的大军面前也显得微不足道。
  军团作战,需要全军上下拧成一股绳,这就是战阵的重要性。战阵的意义,相当于把全军的所有人都化成了一颗拳头,然后猛击出去。
  两军对垒,相当于两颗拳头互撞,拼的就是谁更坚硬,谁更能坚持、更能消耗。
  而此时,汉军方面已经握成了拳头,反观对面的莽军,还是拥挤成一团,形同一盘散沙。
  战斗还没开始,双方的高地强弱就已经见分晓了。在一阵阵的擂鼓声中,汉军战阵推进到莽军近前。
  咚、咚、咚!盾牌撞击在人们身上,发出一声声的脆响;噗、噗、噗!长矛长戟刺穿人们的身躯,发出一声声的闷响。
  接踵而至的是连成一片的惨叫声。
  外面一排的莽军被刺翻在地,有些人当场毙命,有些人只是受了伤,但人们再没有爬起来的机会。
  向前推进的汉军战阵,仿佛巨大的绞肉机,从伤者的身上碾压过去。
  抵挡不住!在汉军的战阵面前,已毫无阵型可言的莽军,哪怕兵力再多,也抵挡不住这样的推进。
  莽军人群是一排接着一排的被汉军战阵碾倒,撕心裂肺的惨叫之声,好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撕扯着战场上每一个莽军。
  莽军无力作战,只能后退,可是北营就这么大的地方,哪里有多余的空间让他们后退躲避。
  先跑到北营的莽军,还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可以躲在后面,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反而成了最先死的一批人。
第二百八十一章
一战成名
  位于北营里端的莽军,随着外面的莽军不断的向里面拥挤,里面的人无路可退,纷纷落入黄淳水中。一时之间,人们的嚎叫声、呼救声此起彼伏,连成了一片。
  正面面对的是不断向前推进汉军战阵,而背后是黄淳水这条绝路,数万莽军被困在狭小的北营,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其状已不是悲惨,而是令人心寒。
  “大人,现在怎么办?”“大人,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啊?”
  看着周围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孔,听着人们一声声的呼喊,甄阜彻底傻眼了,此时此刻,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当年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以五万人就能击破四十万秦军,可是到了自己这里,同样是破釜沉舟,同样是背水一战,为了八万将士,还打不过区区数万的反军呢?这是甄阜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
  前后都是死路,莽军的军心已经不是瓦解,而是崩溃了。
  大批的莽军在汉军的战阵面前,选择了缴械投降,可还有无数的莽军,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便掉入黄淳水中,一命呜呼。
  黄淳水之战,战斗从早上开始,直到持续到傍晚才全部结束。
  此战,汉军大获全胜,连破梁丘赐军和甄阜军两座大营。十万莽军,阵亡三、四万之众,其中起码有两万人是被黄淳水淹死的。
  其余的莽军,基本悉数向汉军投降了。另外,交战当中,梁丘赐被王常砍杀,甄阜也在莽军的北营,被汉军生擒活捉。
  对甄阜的处置意见,刘縯、王匡、王常、陈牧等汉军将领的意见出奇的一致,杀!
  刘縯自然对甄阜恨之入骨,二弟刘仲、二妹刘元,都是死在甄阜的手里,刘縯当然要为家人报仇雪恨。
  绿林军对甄阜也是憎恨到极点,当初无论是平林军还是新市军,死在甄阜手里的弟兄不计其数,现在擒住甄阜这个最贵祸首,哪还能留下他?
  汉军在黄淳水的胜利,意义重大。
  其一,歼灭甄阜、梁丘赐的十万大军,南阳境内已再无能威胁到汉军的势力,彻底奠定了汉军在南阳的主导地位。
  其二,此战无疑又是一记对新莽朝廷的重重一拳,让本就已病入膏肓的新莽朝廷愈加的摇摇欲坠。
  其三,汉军通过这一战,在全国范围内,彻底打出了自己的名号,名声大震,成为继赤眉军之后,又一大破莽军的起义军。
  黄淳水之战后,汉军方面光是接收降兵就有数万之众,各地前来投奔者,不计其数,一时间,汉军的实力突飞猛进,声势浩大。
  南阳各县,亦纷纷倒戈,竞相归顺汉军,不过有一地倒是个例外,宛城。
  甄阜和梁丘赐被杀,南阳郡府还有一员大将尚存,岑彭。
  岑彭坚守宛城,拒不投降。
  对此,汉军诸将都感觉可笑,甄阜和梁丘赐的十万大军都被己方歼灭了,只剩下岑彭和区区一座‘空无一兵’的宛城,竟然这般不识时务,不是自取灭亡吗?
  其实宛城并非空无一兵,城内还有数千郡军,以及岑彭临时征召的数千壮丁。只不过在现在汉军诸将的眼中,这数千人的郡军和数千人的壮丁,根本不值一提。
  张卬主动请缨,愿率领一万将士,出兵宛城,擒下岑彭。刘縯和岑彭交过手,知道岑彭其人有勇有谋,非甄阜、梁丘赐之流能比,张卬去攻,只怕会铩羽而归。
  刘縯反对张卬去攻宛城,反倒是王匡、王凤、陈牧、廖湛、成丹、朱鲔等将都十分支持张卬的请缨。
  现在绿林军和柱天军已经合并,统称为汉军。
  既然是汉军,自然是要尊刘氏为主,如果绿林军兄弟自己再不去争点功劳,以后岂不要被以刘縯为首的刘氏压得死死的?
  当双方共同面对莽军这个大敌的时候,绿林军和柱天军真的能团结一致,上下一心,共同对外。
  可是一旦外界没有了莽军这个大敌的存在,绿林军和柱天军的内部矛盾立刻就会浮出水面。
  这也是两军从刚刚结盟之时就存在的问题,且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随着黄淳水之战的大获全胜,汉军势力在南阳的迅速扩张,双方的这个矛盾非但未减弱,反而还进一步的尖锐和激烈了。
  最终,在绿林军众将的一再坚持之下,刘縯也只能妥协,同意张卬率军去打宛城。
  和张卬一部同去往宛城的还有一人,刘秀。
  刘秀去宛城,倒不是为了和张卬一同打岑彭,而是去宛城的郊外,接阴丽华回新野。
  虽说柱天军早已攻陷新野,但毕竟郡府的威胁一直都在,局势十分不稳,刘秀也不敢把阴丽华冒然接回新野。
  现在以甄阜和梁丘赐为首的十万莽军,全军覆没,南阳只剩下岑彭一部,孤守宛城,大局已定,这时候,刘秀终于可以放下心来,把阴丽华光明正大的接回新野。
  刘秀等人是和张卬一部一同出的大营,不过两人并没有一路同行。
  主要是张卬觉得刘秀去宛城接阴丽华是假,跟着自己去宛城抢功才是真。
  虽说表面上张卬对刘秀乐呵呵,客客气气的,但话里话外,又都透着提防和猜忌。
  看张卬这样态度,刘秀又怎会不知他心里在想什么。刘秀本来就没有要和他争功的意思,而且攻打宛城,不是那么容易的,岑彭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可看张卬现在的架势,好像只要率军过去,一走一过之间,就能轻松攻陷宛城,擒下岑彭,这让刘秀又觉得好笑,又很是无奈。
  当晚,张卬一部驻扎休息的时候,刘秀来到张卬的营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5/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