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2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4/1156

  而现在做主的人是刘玄,说白了,是绿林系做主,缴获的战利品交上去,那就真的没了,不可能再被赏赐回来。
  刘秀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说道:“只区区小半箱的黄金而已,不算什么。”
  朱祐看了看周围的那几名兵卒,凑到刘秀近前,小声说道:“主公,这几名兄弟都是自己人,这些黄金,没人知道!”
  “瞒不住的!”刘秀乐呵呵地拍了拍朱祐的肩膀,说道:“就算能封住我方弟兄的嘴巴,但你能封住李津,以及那么多县兵、衙役的嘴巴吗?现在是非常时期,大敌当前,当心无芥蒂,团结对外,不能因为这区区一点的黄金,而坏了我方的大事!”
  周围的众人,互相看了看,都不在说话,各拿出一只小布口袋,把金沙装得鼓鼓的,然后揣入怀中,即便是龙渊、虚英等人,也都装了不少。
  他们吃住都和刘秀一起,倒是用不上钱,现在装的这些金沙,其实都是帮刘秀拿的。
  昆阳大捷,令王凤、王常喜出望外。昆阳之战,是己方进入颍川的第一战,首战告捷,这当然是个好兆头。
  王凤、王常接到前线捷报的同时,也收到了刘秀派人送来的那份文书。
  得知颍川各县现在都在招兵买马,知道时间紧迫,两人没敢耽搁,立刻挥师东进,率领主力汉军,进驻颍川的昆阳。
  王凤对昆阳县令李津是一点没客气,他进入昆阳的当天,就下令处斩了李津。
  李津在昆阳,没做过多少好事,搜刮的民脂民膏倒是不少,朱祐在县府里守到的那些钱财,基本全是李津的私财。
  汉军进入昆阳后,当众处斩了李津,这让汉军极大的赢得了昆阳百姓的好感。
  县府内。
  王凤、王常、刘秀等汉军将领又开始商讨起接下来的作战部署。
  刘秀认为,目前莽军随时可能进攻南阳,在莽军发起进攻之前,己方需尽可能多的在颍川攻占城县。
  其一,是有可能把莽军主力吸引到颍川,其二,就算没把莽军主力吸引过来也没关系,起码己方在颍川这里打下根基,等于是给南阳留下一条退路,让南阳拥有和莽军周旋的余地。
  王凤和王常都支持刘秀的意见,不过王凤又提出了一点,昆阳是连接南阳和颍川的要地,必须得留有重兵把守。
  对于这一点,王常和刘秀也赞成。那么问题来了,谁要留守昆阳呢?
  意见是王凤提出来的,那么留守昆阳的人,也自然是王凤了。
  让王凤领着一群兄弟,去小打小闹还可以,让他去领兵打仗,他是真的不行,而王凤自己也很有自知之明,所以才主动提出来,他要留守昆阳。
  对此,王常和刘秀倒也没有意见。
  其实他们两位,也不愿意跟着王凤去打仗,王凤本身没多大的本事,但偏偏官职又最大,头上有王凤这么个人在,碍手碍脚不说,自己还得被他连累,施展不开。
  现在王凤主动提出留守昆阳,王常和刘秀反而挺高兴的。
  虽说王凤、王常同是出自于绿林系,但王常更愿意和刘秀一起打仗。用现代的话讲,专业人士更愿意和专业人士配合,不愿意和外行人合作。
  而王常和刘秀,都是既善战又善于统兵打仗的将领。
第三百一十二章
拦路打劫
  通过商议,王凤、王常、刘秀最终决定,己方还是兵分三路。
  王凤一路,兵马一万,留守昆阳,作为本方的总后援。王常一路,兵马七千,继续东进,取定陵、郾县等地;刘秀一路,三千骑兵,北上向襄城方向进发。
  作战计划制定好之后,众将纷纷回去准备。
  刘秀回到自己的营帐,看着绘制在羊皮上的颍川地图,陷入沉思。
  他正琢磨着,营帐外传来龙渊的话音:“主公,王常将军到。”
  刘秀闻言,站起身形,走出营帐,把王常迎了进来。他笑问道:“颜卿兄怎么来我这了?”
  王常说道:“在帐中无趣,便过来看看!”说着话,他看到摆放在桌案上的地图,问道:“文叔,这次你只率三千兵马北上,是不是有点……人单力薄啊?”
  他率领七千将士,向颍川实力相对薄弱的东面进攻,心里都十分没底,而刘秀的路线是北上,向颍川郡城方向逼近,却只带三千兵马,王常也是替他揪着心。
  刘秀向王常摆摆手,示意他落座。二人坐下后,刘秀轻轻揉着挂着腰带上的玉牌,含笑说道:“我这次北上,目标虽定为襄城,但我想把攻击的范围再扩大一些,有机会就打,没机会就转移到别处!”
  王常闻言,连连点头,他觉得这种游击的战术还算合情合理。
  刘秀麾下的三千将士都是骑兵,并不适合攻城战,想要指望他们去强行攻占某一座城邑,那是不可能的事,只有借助骑兵的高速移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偷袭,方有机会取胜。
  王常笑道:“看来文叔心中早已谋划好了相应的战术,倒是不用我操心了!”
  刘秀乐了,说道:“颜卿兄若有良策,秀愿闻其详。”
  王常连连摆手,说道:“让我领步兵打仗,我或许还在行,让我领骑兵打仗,我也是门外汉啊!”
  对于这一点,他倒是挺佩服刘秀的。
  刘秀属于全才,你让他带步兵,他能带得很好,你让他带骑兵,他同样能带得很好,即便是步骑结合作战,他也能运用得炉火纯青。
  了解刘秀的人,知道他是学《尚书》的,不了解他的人,恐怕都得以为刘秀是学书法的呢!
  说话之间,王常目光下移,看到刘秀腰间挂着那块玉牌,笑道:“文叔的这块玉牌很漂亮!”
  早在出兵夕阳聚的时候,王常就注意到了刘秀甲胄上挂着这块玉牌,只是没好意思多问,现在看刘秀还是佩戴着它,他实在禁不住心中的好奇。
  刘秀缓缓搓着玉牌,说道:“这块玉牌,是丽华送我的护身符。”
  王常愣了一下,狐疑道:“阴小姐?”
  “正是!”
  刘秀和阴丽华的事,王常也所有耳闻。他了然一笑,说道:“文叔,我可听说了,阴小姐是远近闻名的美人,追求者甚多,倘若文叔和阴小姐真是两情相悦,可千万别耽搁了。”
  稍顿,他又笑盈盈地说道:“以文叔之才,日后封王拜相,并非难事,配阴家的小姐,依我看,是绰绰有余啊!”
  刘秀笑了,说道:“从宛城回棘阳时,我便打算抽空到新野提亲,只是,被推举天子之事耽搁了,之后便一直繁忙,实在是抽不出时间。”
  王常哦了一声,轻叹口气,说道:“倘若我们能平安度过这一关,文叔就可以去新野提亲了!”
  可是想平安度过这一关,又谈何容易啊!
  刘秀心中暗叹口气。此次王莽几乎是掏出了全部的家本,倾全国之力,欲剿灭己方,己方不到十万的兵力,能打得赢数十万的莽军吗?
  第二天。
  王常率军离开昆阳,向东行进,直扑昆阳东面的定陵。
  第三天,刘秀也率军北上,奔往襄城。昆阳到襄城的距离可不近,襄城刚好位于昆阳和颍川郡城正中间的位置。
  刘秀率领三千骑兵,一路北上,这日,进行到平顶山一带。
  从昆阳到襄城,最近的距离就是穿过平顶山,不过平顶山的山区范围可不小,刘秀对这里的环境并不熟悉,万一在山区内迷路,可就耽误了大事。
  刘秀正考虑己方是不是该绕过平顶山的时候,冯异和傅俊骑马来到刘秀近前,前者开口说道:“主公,前面就是平顶山了!”
  “是啊!”刘秀举目眺望,这一大片的山区,一眼望不到边际,山区内,碧绿匆匆,全是树林,遮天蔽日。他说道:“我们想穿过平顶山,恐怕不太容易!”
  冯异一笑,说道:“难道主公忘了,子卫就是襄城人,对平顶山这一带,不敢说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起码也是轻车熟路!”
  刘秀闻言,眼睛顿是一亮,对啊,自己怎么把冯异和傅俊给忘了!他俩都是颍川郡人,前者家在父城,后者家在襄城,距离平顶山都不远。
  见刘秀两眼放光地看着自己,傅俊在马上插手说道:“主公,属下年幼时,也常在平顶山一带练习箭术,对这里的地势还算熟悉。”
  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刘秀非常了解傅俊的为人,傅俊向来低调稳重,即便去做十成把握的事,他也只会说成有七、八成的把握,从不会把话说满。
  他能说了解平顶山的地形,那么一定是非常熟悉这里的。刘秀喜形于色地问道:“子卫,山内可有马匹通行的道路?”
  傅俊点头应道:“主公,属下知道一条山路,可过战马!”
  “太好了!”刘秀抚掌而笑,说道:“子卫,这次就麻烦你引路了!”
  傅俊欠身说道:“主公客气。”
  由傅俊这个本地人做向导,刘秀一行骑兵,进入平顶山。刚进来的时候,山路虽然崎岖,但还不算太难走,可是越往深处走,山路开始变得举步维艰。
  尤其是走到一条峡谷地带的时候,地面上全是凹凸不平的石头,人根本骑不了马,只能牵着马匹,向前缓慢步行。
  刘秀和傅俊等人走在前面,他看着乱石林立的山谷,又瞧瞧两旁的悬崖峭壁,忍不住幽幽说道:“这里真是一处设伏的好地方!”
  傅俊说道:“主公,平顶山内,虽不算人迹罕至,但知道这条小路的人,确实不多,而且山路太过难走,大军难以通行!”
  他们三千骑兵,是轻装上阵,没有携带任何的辎重补给,都是个人带个人的口粮,所以才能勉强通行这条山路。
  如果带上了辎重,有马车随军同行,根本走不了这条路。
  刘秀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把此地牢记在心,做到心中有数。当他们一行人快要走出峡谷的时候,在峡谷的外面,突然传出一声尖锐的哨音。
  听闻哨音,刘秀心头一震,暗道一声不好,有埋伏。他还没来及说话,只见峡谷外面呼啦啦地跑出一群人。
  这些人的装扮,五花八门,穿什么的都有,人数倒是不多,充其量也就百八十的样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4/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