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2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8/1156

  刘秀走到百姓当中,环视一圈,说道:“诸位要过关,现在快走吧,我等汉军,只杀莽贼,绝不伤及无辜。”
  听闻这话,百姓的哭声更大。
  很快,朱祐便把阳关物质的数量统计清楚,呈报给刘秀。
  阳关内的物资不少,有许多的甲胄、武器和弓弩、箭矢,粮食也囤积了数百石,除了钱财不多,其它的战略物资,应有尽有。
  看着朱祐统计的物资数量,刘秀点了点头,这次己方奇袭阳关,之所以能如此轻松的取胜,可以说是百姓们帮了己方的大忙,让守军无法及时关闭城门。
  当然,百姓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就这么一会的工夫,起码有三四百名之多的百姓,惨死在守军的手里。
  刘秀让手下的兵卒去通知百姓,有家人遇害者,可领粮五斗,有家人受伤者,可领粮两斗,家中无人伤亡的百姓,可领粮一斗。
  一石是十斗。其实无论是赔偿五斗还是赔偿两斗、一斗,数量都不算多。
  只不过杀伤百姓的人,毕竟是莽军,而不是汉军,汉军方面肯给百姓们做出这样的赔偿,已经是做得很不错了。
  听说汉军会给自己发放粮食,人们的哭声弱下去一些,纷纷惊讶地看着汉军,一时间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从来都是官府向他们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又哪有主动给他们发放粮食的时候?再这说,杀害他们亲人的也不是汉军啊。
  在场的百姓们纷纷走到刘秀的近前,屈膝跪地,向前叩首,带着哭腔说道:“刘将军大恩大德,小人没齿难忘,但这些粮食,我们……我们不能收啊!”
  看到跪到一大片的百姓,刘秀无法一一去搀扶,他只能把附近几名上了年纪的老者搀起来,说道:“大家为逃避战祸,北上迁徙,颠沛流离,生活艰苦,现又遭此横祸,秀心难安,此次,我军发放的粮食并不多,只够大家在路上果腹之用,还请各位务必要收下!”
  这些死伤的百姓虽不是汉军所为,但也和他们偷袭阳关的行动有直接关系,发放这些粮食做补偿,刘秀还是觉得远远不够,但军中的粮食就这么多,想要拿出更多,他也做不到。
  听闻刘秀这番话,许多百姓都深受感动,不少人都呜呜地哭起来,更有些年轻力壮的百姓干脆就不走了,主动提出来,愿意加入汉军。
  对于主动投军的百姓,刘秀当然是欢迎,但有些话也得说在前头,阳关并非安全之地,随时可能遭受莽军的反扑,他们在这里,也随时可能和莽军展开生死搏杀。
  即便刘秀已经把话说得很严重了,还是有一百多名壮丁选择加入汉军。
  汉军出其不意的成功偷袭阳关,消息先是传回了马武那边,马武又刻意的把消息传入郡城。
  听闻阳关失守,已被汉军攻占,郡城里的守军无不是心惊胆战,如丧考妣。
  要知道目前汉军主力都在颍川郡的南部作战,以王凤、王常(主要是王常)为首的汉军,连战连捷,相继攻占定陵、郾城等地。
  颍川郡的南部诸县,岌岌可危,已无力出兵增援郡城,目前郡城只能指望着北方诸县的来援。
  可阳关恰恰是阳翟的北方门户,阳关沦陷,也就等于切断了北方援军的路线,现在阳翟真就被汉军打成了一座孤城,孤立无援。
  下面军心动荡,郡府方面也是急得焦头烂额,以飞鸽传书的方式,向洛阳求救。
  目前,以大司空王邑、司徒王寻为首的莽军,已于洛阳集结起四十三万之众的大军,对外号称百万。
  王邑接到颍川郡府传来的求救书信后,勃然大怒,目前汉军在南阳围困宛城,在颍川又围困阳翟,汉军这是想一口气吞掉南阳、颍川两个郡啊!
  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在己方的百万大军面前,汉军还敢如此的肆无忌惮,欺人太甚!王邑当即传令三军众将,让众将做好准备,欲进兵颍川。
  听闻王邑传达的将令,严尤大惊,立刻去找王邑,劝阻他,不能进兵颍川,己方的目标应该是南阳,先打颍川,是主次不分。
  对于严尤的建议和分析,王邑嗤之以鼻,都差点气乐了,他傲然说道:“我军百万雄狮,气吞山河,一走一过间,足以踏平流窜至颍川的反贼。要本帅避开颍川反贼,绕路去南阳,也真亏你严将军说得出口!”
  如果不是看在严尤是军中老将,朝中的老人,于将士心目中还挺有威信的,他都恨不得啐严尤一脸。
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战前兆
  其实从洛阳到南阳,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要穿过颍川,另一条路可不走颍川,王邑不听严尤的意见,非要走颍川这条路,当然也有他的道理。
  进入颍川的汉军,满打满算,才两万人,若是在去掉伤亡,连两万人都不到,而王邑麾下的大军,共有四十三万,汉军的兵力还赶不上他的一个零头。
  双方的兵力已经不是用相差悬殊能形容的了,而是相差了二十多倍。双方的实力差距之大,已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这种情况之下,还要王邑绕过颍川,走另外的那条路,这对他而言,简直是在侮辱他的人生,他能给严尤好脸色吗?
  王邑没有采纳严尤的意见,命令麾下的大军,南下入颍川,先荡平颍川境内的汉军,然后再西进,去往南阳,将汉军以及那个汉皇帝刘玄,全部消灭。
  人过一万,无边无沿,人过十万,扯地连天,四十多万的大军,号称百万之众,其规模可想而知。
  光是先一步从洛阳开拔的前军,就有十多万人。
  这十多万的莽军,虽然被称之为前军,但内部还是细分出前军、中军、后军,即便在前前军当中,又分出了数千人的先锋部队。
  四十多万大军,人数实在太多,不可能一窝蜂的行军,需一批批的相继开拔。
  莽军的先头部队都已经进入颍川的阳城,而还有数万之众的后军驻扎在洛阳没开拔呢,可见这支大军的规模之大,王邑用气吞山河来形容,也并不为过。
  阳城位于颖水北岸,也是渡过颖水的重要码头之一。莽军进入阳城后,把阳城以及周围的地区的船只全部征用。
  连日来,颖水江面上就没消停过,大大小小的船只,往返不断,将莽军以及军中的物资、粮草,一批批的运送到颖水南岸。
  最先渡过颖水的,自然是莽军中的先锋军。这数千人的大军,由莽将宋义、王廉二将率领。
  宋义和王廉原本是太师王匡麾下的将领,属赤眉军的老冤家对头。
  这次王莽下了决心,要平灭南阳汉军,王匡麾下的将士也悉数被王邑、王寻临时征用,宋义和王廉战功赫赫,二人被王邑任命为先锋官。
  渡过颖水后,宋义和王廉率领着数千的先锋军,直扑刘秀在所的阳关。
  别看阳关不大,只是座弹丸之地的小关隘,但它地势险峻,一面临山,一面临水,是山水之间夹了这么个关隘,得天独厚,易守难攻。
  宋义和王廉率领抵达阳关城外,举目观望,阳关虽小,但进攻的一方却做不到四面围攻,只能打一面,要么从北面强攻,要么从南面强攻。
  和赤眉军交锋这么久,宋义和王廉早已磨炼成经验丰富的老狐狸,只看阳关的地势,他二人便可判断出来,这座关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己方若强行攻城的话,伤亡难以估计。
  正常情况下,他们是长途跋涉而来,抵达阳关,应先休息一天,等扎好营寨后,翌日再战。
  不过坐镇中军的王邑根本没把汉军放在眼里,认为己方大军一走一过,遇到的汉军就没了。
  知道本方的主帅好大喜功,倘若让王邑知道他们抵达阳关后,没有即刻攻城,还休息了一天,估计最终就算成功打下阳关,也会惹得王邑不痛快,后面还指不定怎么给他二人穿小鞋呢!
  宋义和王廉一核计,己方也别安营休息了,干脆就直接开打吧!
  他二人倒也没有鲁莽的下令全军进攻,而是派出手下,讨敌骂阵,希望能把阳关的守军激出来,大家在城外,面对面的交锋。
  汉军用在阳翟的战术,现在又被莽军用回在汉军身上。有数百名之多的莽军,在一名校尉的率领下,站在阳关城外,扯脖子叫骂。
  什么逆贼、反贼、叛贼、奸贼,贼不离口,从刘秀骂到刘縯,从刘縯骂到刘玄,一代代的往上骂,都快把刘家的老祖宗骂一遍了。
  站于城墙上的朱祐、盖延、傅俊、王霸等人都是面色铁青,看着城外骂阵的莽军,咬牙切齿,拳头握得嘎嘎响。
  朱祐再忍不住,转身对刘秀说道:“主公,请准属下出城,与敌一战!”
  刘秀倒是不怕莽军骂阵,你骂得再狠再难听,于我而言,也是不疼不痒,只不过确实会影响到军中将士的士气。
  他看了一眼朱祐,再瞧瞧己方义愤填膺的将士,手指轻轻搓着腰间的玉牌,说道:“只阿祐一人出战,似乎有些人单力孤。”
  听闻这话,盖延、傅俊、王霸齐齐拱手施礼,异口同声道:“主公,请准末将出战!”
  刘秀转头看向另一边的探子,问道:“这支莽军的先锋官是?”
  那名探子头目连忙拱手施礼,说道:“回禀主公,是宋义、王廉二将!”
  “宋义、王廉,都是王匡麾下的将官,与赤眉军大大小小打了无数次,皆为经验丰富的老将啊!”
  刘秀喃喃嘀咕了一句,而后他悠然一笑,说道:“点兵两百,我们出城去会会这两位!”
  “主公也要出城?”朱祐等人同是一惊,诧异地看着刘秀。
  刘秀满面轻松地耸了耸肩,说道:“怕什么,打不过,我们就调头回城嘛!”
  莽军正在城外破口大骂呢,突然见到阳关的北城门打开,从城内冲杀出来一支汉军。
  骂阵的莽军吓了一跳,转头要跑,不过定睛细看,人们都差点气乐了,从阳关城内冲出来的汉军,也就两百人左右的样子,还没有他们这些骂阵的人多呢!
  见状,骂阵的莽军也不跑了,一名屯长催马向前跑出一段距离,冲着对面的汉军大声喊喝道:“来者何人,报上姓名!”
  听对面没人搭腔,这名屯长又催马跑了一段距离,吆喝道:“我家将军,有好生之德,尔等反贼,倘若乖乖就擒,可有一条活路,倘若顽抗到底,鸡犬不留……”
  他话还没说完,就听嗖!噗!连续两声,一支雕翎箭从天而降,正中他的胸口。屯长的喊喝声戛然而止,在马上摇晃几下,一头栽了下去,动也不动地躺在地上。
  为首的那名校尉看罢,气得哇哇怪叫一声,从得胜钩上提起一杆铁矛,催马出列,喊喝道:“反贼暗箭伤人,算什么本事?何人放箭,出来受死!”
  一箭射杀莽军屯长的,正是傅俊。听闻对方的叫嚣,他转头看向刘秀,说道:“公主?”
  刘秀点了点头,说道:“子卫多加小心!”
  “属下得令!”说话之间,傅俊催马,直奔对面的校尉冲了过去。傅俊可不仅仅只会远距离放箭,他的近战本领也不弱,一杆长戟,杀伐骁勇,锐不可当。
  看到放冷箭的人出来应战了,那名校尉双脚一夹马腹,迎着傅俊而上。双方的战马逆向行进,很快便接触到一起。
  校尉断喝一声,先抢刺出一矛,直取傅俊的胸口,傅俊将长戟向外一挑,就听当啷一声,铁矛被弹起好高,还没等对方收矛,他手中的长戟又横着向前一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8/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