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3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2/1156

  有的人指着身材高大、相貌威仪的铫期说是刘秀,还有人指着沉稳老成的冯异说是刘秀,也有说朱祐、王霸是刘秀,就是很少有人说刘秀是刘秀的。
  主要是刘秀年纪轻轻,又文质彬彬,举手投足都透着儒雅之气,实在很难让人把他和那个只带着三千人,就敢和数十万莽军拼命的刘秀联系到一起。
  把刘秀一行人请入县府,柴庆在县府内,早已摆设好酒宴。
  在刘秀的队伍里有看到女眷,柴庆和县府的官员也没往心里去,刘秀招抚河北,路途遥远,带着家眷随行,也很正常。
  吃饭的时候,刘秀向柴庆详细询问了怀县的情况。刘秀此行,不仅仅是招抚,还要镇慰官员,废除王莽法制,恢复汉制。
  柴庆不敢隐瞒,把怀县这里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讲述给刘秀。
  刘秀边听边点头,说道:“以前,因违反王莽谬法之刑囚,都需依照汉法进行重审,倘若并未犯汉法,皆应释放才是。”
  柴庆闻言,面色一正,拱手说道:“下官立刻派人去重审县内所有案件。”
  对于柴庆的态度,刘秀很是满意。等到饭后,他又提出查阅县府的账目、户籍等卷宗。这些卷宗,可是属于一个县的最高机密,并不是谁想看就能看到的。
  现在刘秀打着奉旨招抚的旗号,有机会能看到这些东西,他又哪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
  柴庆不疑有它,听闻刘秀要查阅卷宗,他没有丝毫的迟疑,立刻应允下来。
  当天下午,刘秀在县府内,把怀县的税赋、粮收、户籍等等的资料,全部翻阅了一遍。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河内地区,乃兵家必夺之地。
  无论是谁,只要能占据河内地区,后勤粮草基本就有了充足的保障。
  当晚,刘秀一行人住在怀城的驿站。刘秀刚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外面便传来的敲门声。刘秀打开房门一瞧,站在外面是的龙渊。
  刘秀不解地看着他。龙渊走到刘秀身旁,小声说道:“主公,柴县令刚刚派人送来了两名女子。”
  听闻这话,刘秀一怔,琢磨了片刻,脸上露出了然之色。
  这个柴庆,见到自己有携带女眷,定是把自己当成了好色之徒,所以这大晚上的,才特意让人给自己送来两名女子。
  见刘秀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龙渊说道:“主公,我去把他们打发走。”说着话,他转身要离开,刘秀把龙渊叫住,摇头说道:“你别去,让汐泠去。”
  一个带着女眷出行的人,的确会给人留下好色的印象,如果刘秀撵走了柴庆送来的姑娘,定然会让柴庆心生疑窦。
  让许汐泠去做就不一样了,柴庆只会认为那是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不会多想。
  事实上,也和刘秀预料得差不多。
  当柴庆听说自己派人送到驿站的两位姑娘被撵出来了,他不由得一怔,那两个姑娘可是自己精挑细选出来的,无论容貌还是才艺,都很出众,刘秀会不喜欢?
  办事的人详细讲述道,刘秀根本没见到两位姑娘,他们刚进驿站,就被刘秀身边的女人拦下了,然后把他们都打发走了。
  柴庆听后,恍然大悟,会心一笑,小声嘀咕道:“原来大人的身边还有个醋坛子啊!”
  翌日早上,刘秀等人刚刚吃过早饭,正准备起程离开怀城,有两人风尘仆仆的赶到驿站。这两人,大家都认识,看到他俩的到来,刘秀亦是满脸的笑容。
  这两位,正是邓禹和盖延。刘縯死后,刘縯麾下的军队被王匡接收,邓禹也成了王匡的部下,后来刘秀的军队被解散,盖延也辗转到王匡的麾下。
  近日,邓禹和盖延听闻刘秀奉旨招抚河北的消息,两人在王匡的军队里再也待不住了。他二人碰头一商议,主公都要去河北了,自己还待着这里作甚?
  他二人找到个机会,连招呼都没打一声,直接就从王匡的军队里偷跑了出来,渡过黄河,追至怀城,结果刘秀一行人还真被他二人给追上了。
  听完他俩的话,朱祐忍不住哈哈大笑,说道:“若是让王匡知道仲华和巨卿偷偷逃走,还跟着主公去了河北,估计王匡的鼻子都能被气歪吧,想想都让人痛快!”
  周围众人闻言,都跟着大笑起来。盖延面露担忧之色地问道:“我和仲华偷偷来投奔主公,不会给主公带来麻烦吧?”
  刘秀不以为然地笑了笑,摆手说道:“无妨。”
  如果他打算安心在更始朝廷里做事,邓禹和盖延的做法,的确会给他带来大麻烦,已成为王公的王匡,可不是他这个武信侯能得罪得起的。
  可是刘秀根本没想要为刘玄做事,与王匡等人共事,这些人,都是害死自己大哥的凶手,以前没有机会,也就罢了,现在有了机会,他又怎么可能会善罢甘休?
  邓禹显然更了解刘秀的心境。
  他含笑说道:“这一路赶来,巨卿一直在我耳边念叨,会不会给主公带来麻烦,我一再说不会,可巨卿也不信,现在主公也这么说,巨卿总该放心了吧?”
  盖延咧着嘴,挠着头,嘿嘿的傻笑。刘秀看看盖延,又瞧瞧邓禹,心中感慨万千,说道:“此行河北,可是一路凶险啊!”
  别看他们在怀县这里受到了礼遇,但不代表接下来的行程,都会如在怀县这里一样。
  怀县毕竟属于司隶,算京师地区的边缘地带,距离朝廷很近,不敢明目张胆的对抗朝廷。
  可是一旦到了河北,再确切点说,一旦进入冀州,具体是什么情况可就难以预料了。
  冀州遍地的起义军、造反军,各郡各县,也都是拥兵自重,此行前途未卜,什么样的凶险都有可能遇到。
  众人面色一正,异口同声道:“主公,我们晓得!”
  刘秀环视众人一眼,一字一顿地说道:“现在我们还没到河北,此时退出,还来得及,等到了河北,举目无亲,人生地不熟,再想退出,可就没有机会了。”
  众人面面相觑,邓禹率先开口说道:“主公,此行之前,禹便已下定决心,誓与主公同生死,共进退!”
  其他众人也齐声说道:“我等誓与主公同生死,共进退!”
第四百章
诡异村庄
  邓禹和盖延的到来,让刘秀的队伍又壮大了一些。
  当天,他们离开怀城,继续向东北方向行进。先过修武,再过朝歌,一路上倒也太平,所过之地,皆有受到当地官府的欢迎和款待。
  等过了朝歌,就出了司隶地界,正式进入了冀州的魏郡。
  刘秀在冀州有两个重要的目的地,一个是邯郸,一个是真定。邯郸是赵国郡的首府,赵国郡最具实权的人,无疑就是赵繆王刘元。
  刘元与刘秀同为刘氏宗亲,如果刘秀能得到刘元的支持,那将大大有助于他在河北地区的东山再起。
  至于真定,是真定国的首府,而且真定国拥有兵马十万之众,而在真定国里,最有实权的人,自然是真定王刘杨。
  倘若能得到刘杨的支持,对于刘秀而言,助力将会更大。
  当然了,如果他能同时得到赵繆王刘元和真定王刘杨,乃至广阳王刘嘉的同时支持,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这里要顺带提一句,赵繆王刘元,和刘秀已经过世的二姐刘元,恰巧重名了。
  而广阳王刘嘉,与在南阳跟着刘縯起事的刘嘉也重名了。河北三王,其中实力比较弱的就是广阳王刘嘉。
  当年王莽篡位,打压全天下的刘氏宗亲,南阳、汝南等地的刘氏宗亲遭了秧,河北这里的刘氏宗亲自然也未能幸免。
  只不过当时赵繆王和真定王就已经拥兵自重,实力雄厚,于河北的势力根深蒂固,他二人鸟都不鸟王莽,王莽也确实不敢轻易对赵繆王和真定王动手。
  只有实力最弱的广阳王,迫于王莽的压力,不仅由王公被降为侯爵,还改了姓氏,由刘姓变成了王姓。
  广阳王刘嘉因此没少受人耻笑,有段时间,刘嘉连同他的家人,连门都不好意思出。
  后来新莽朝廷逐渐衰落,各地起义军四起,尤其是河北这里,简直成了揭竿而起的重灾区,什么赤眉军、铜马军、青犊军、尤来军、大彤军、五校军等等,大大小小的起义军如同雨后竹笋一般,人数迅速达到了数百万之众。
  也恰恰在这个时候,原本已被王莽削去爵位,又改了姓氏的刘嘉,在其子刘接的建议之下,壮着胆子,悄悄恢复了刘姓。
  然后过了段时间,见王莽没找他算账,他又自己恢复了广阳王的封号。
  当时的王莽,已经被赤眉军以及各地的起义军闹得焦头烂额,哪里还顾得上河北这里的刘嘉?
  恢复了刘姓和王公封号的刘嘉,手中并没有多少的实权,他的性情太软弱,也难以服众,广阳王这里的实权,基本都在刘嘉的儿子刘接手里。
  刘接比刘嘉强得多,倒不是能力有多强,但是胆子大,敢拼又敢干,属于能豁出性命的那种人。
  在乱世,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像刘接这种敢于玩命的人,很能吃得开,广阳王手里有兵马,基本就是靠着刘接组建起来的。
  且说刘秀一行人,进入冀州之后,明显感受到与司隶地区的不同。
  路过的地方,要么是荒山野岭,要么是大片被废弃的耕地,一路上,他们走了数十里地,愣是没看到一个人影子。
  确切的说,是他们没见到一个活人,倒是在路边,时不时的就能看到人的骸骨。
  朱祐看着路边长满了杂草的耕地,忍不住连连叹息,说道:“这么多的庄稼都被荒废了,着实是可惜啊!”
  王霸看着也心疼,苦笑道:“百姓们都揭竿而起造反去了,谁还留在家里种地?”
  没人种地,就没有粮吃,没有粮吃,人就得饿肚子,什么都不可怕,只有饥饿最可怕。
  人们一旦饿了肚子,就只能去抢。可是等到大家都去造反,都没粮吃的时候,又去抢谁的?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通过沿途所见的这些荒废的庄稼,河北地区百姓们的生活有多艰难,也就不难想象了。
  刘秀幽幽说道:“河北良田甚多,以前天灾不断,闹饥荒还有情可原,而现在已无天灾,可河北依旧饿殍遍野,这只因人祸所至。”
  整个天下有多少人口,整个河北又有多少人口,可是河北这里大大小小的起义军竟多达数百万之众,人们全都去造反了,谁还安心在家种地?
  这种情况之下,不闹饥荒才怪呢!
  邓禹叹息一声,无奈地说道:“这非我等所能改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2/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