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校对)第3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9/1156

  刘秀点了点头,王仪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又哪能看不出来?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只要王仪肯让我调动魏郡的郡军,那么此人便可为我所用。”
  回到驿站,刘秀刚坐下没多久,龙渊走了进来,向刘秀拱手说道:“主公,驿站外有人想求见主公。”
  “是何人?”刘秀问道。
  “此人自称朱浮。”龙渊说道。
  刘秀不认识朱浮这个人,沉吟了片刻,还是说道:“请他进来吧!”
  “是!主公!”
  龙渊出去时间不长,从外面领进来一人。这人三十左右岁的年纪,中等身材,国字脸,浓眉大眼,头顶方巾,身穿长袍,看起来颇有文雅之气。
  “小人朱浮朱叔元,拜见大司马!”此人进来后,屈膝跪地,向前叩首。
  刘秀欠了欠身子,摆手说道:“朱先生不必多礼。”
  “谢大司马。”朱浮挺起身形,跪坐在原地。
  刘秀打量他一番,含笑说道:“朱先生想必是误会了,秀只是行大司马事,并非大司马。”说白了,他在河北,只有大司马的职权,并无大司马的头衔。
  朱浮正色说道:“在小人看来,大人任大司马,也是屈才了。”
  听闻这话,坐在房间两旁的邓禹等人同是一惊,做大司马屈才了,他这是什么意思?朱祐接话道:“先生的意思是,主公当为上公?”
  朱浮转头看眼说话的朱祐,含笑说道:“做上公,也屈才了。”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的脸色顿变。做上公还屈才,那他的意思是,主公当为天子!朱祐吞了口唾沫,看眼刘秀,没有再往下接话。
  刘秀不动声色地笑了笑,说道:“先生为何不称秀为武信侯,而称大司马?”
  朱浮皱着眉头说道:“武信侯乃当年吕贼之封号,大司马乃反莽之英杰,光复大汉之栋梁,又岂能与吕禄之流,用同一封号?”
  刘秀闻言,眼眸闪了闪,就这一句话,朱浮便让刘秀对他的好感大增。他淡然一笑,话锋一转,问道:“今日先生前来驿站见我,可是有事?”
  “小人斗胆毛遂自荐,前来投奔主公!”
  “哦?”刘秀笑了,问道:“先生为何愿投奔于我?”
  朱浮正色道:“小人已说了,主公乃反莽之英杰,复汉之栋梁,能为主公效力,小人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刘秀眨眨眼睛,仰面而笑,说道:“先生太过奖了。”
  朱浮说道:“正所谓得不得,在河北。此次主公奉旨招抚河北,对于主公而言,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主公当继承高祖之大业,救万民于水火,广揽河北英杰,安抚河北之民心,上应天道,下行公举,如此,主公既可平定河北,亦可平定天下!”
  刘秀眯缝起眼睛,手也慢慢抬起,握住肋下佩剑的剑柄,幽幽说道:“先生可知,你刚才之言,已有大逆不道之嫌!”
  朱浮朗声说道:“小人乃真心投奔主公,倘若主公以为小人其心可诛,现在尽可以杀了小人!”
  “大胆!”刘秀猛然一拍桌案。
  沙!站于一旁的龙渊,佩剑出鞘,箭步来到朱浮身旁,手中剑高高举起,对准朱浮的脖子便要劈砍下去。
  朱浮把眼一闭,斩钉截铁地说道:“即便主公要杀浮,浮还是要说,更始无道,实难长久,主公若不能取而代之,日后,这大汉的江山,仍要落入他人之手!”
  “你找死!”龙渊怒喝一声,一剑劈砍下去。
  听到头顶恶风不善,朱浮倒也强横,不躲不避,闭着眼睛等死。沙!剑锋从他的头顶掠过,劲风把他头顶的方巾都吹得连连抖动。
  过了片刻,朱浮听闻身旁有收剑入鞘之声,他睁开眼睛一瞧,龙渊已然收起佩剑,退回到原位,脸上的冰冷也消散了几分,露出似有似无的笑意。
  龙渊是最早跟随刘秀的,说他主仆二人心意相通,也并不为过,刘秀是不是有杀朱浮之心,龙渊又哪能看不出来?
  只是朱浮这个人也实在是耿直,初次见面,他就敢说出这种大逆不道之言,不得不令人心生疑窦,怀疑他是不是刘玄派过来做试探的。
  所以龙渊才在刘秀的暗示下,有此之举。好在朱浮还真没让人失望,颇具忠义之士的骨气。
  刘秀目不转睛地凝视着朱浮,过了好半晌,他的眼神柔和下来,含笑问道:“先生以为,秀当在河北起事?”
  “正是。”
  “先生是要秀反叛朝廷?”
  “主公所说的这个朝廷,早已视主公为眼中钉,肉中刺,倘若主公不能先动手,将来,必要反受其害,步大将军之后尘!”朱浮直言不讳地说道。
  刘秀心头一震,站起身形,绕过桌案,走到朱浮近前,拱手施礼,说道:“先生所言,秀,受教了!”
  没想到刘秀竟会向自己这个白丁施礼,朱浮吓了一跳,急忙向前叩首,说道:“主公折煞小人,小人愧不敢当!”
  刘秀伸手把朱浮扶起,说道:“我身边还缺一主簿,不知叔元可愿屈尊!”
  朱浮愣了一下,随后向前叩首,大声说道:“谢主公赏识!”
  主动前来投奔的朱浮,被刘秀留了下来,让他暂时做自己的主簿。主簿是掌管文书的属吏,就现代的话讲,就是秘书。
  主簿的官职不大,但管的事可不少,是个破费脑筋的工作。
  朱浮这个人的确很不简单,要才学有才学,有武艺还有武艺,在当时,绝对属于能文能武的稀缺型人才。
  只不过朱浮这个人也有些毛病,就是思想偏激,心胸有些狭隘。
  通俗点数,爱记仇,谁要是得罪了他,他肯定会牢记在心里,而且只要被他抓住了机会,他肯定会进行报复。
  不过刘秀倒是很喜欢朱浮这个人,其一是朱浮的文采实在太好了,他写出的文章,让刘秀看了都爱不释手,要反复的琢磨。
  另外,朱浮的很多见解也非常独到,与他交谈,刘秀也常常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刘秀在邺城待了好几天,这段时间,他会见了诸多前来拜访的宾客,也招收了不少前来投奔的人。
  这些投奔刘秀的人,有的是慕名而来,死心塌地的想追随刘秀,有的则是趋炎附势,为了给自己找一靠山。
  毕竟现在整个冀州,官职最大的人就是刘秀,投奔到刘秀的麾下,自然能得到不少的好处。
  即便刘秀做了筛选,留下的人仍有上百号之多,刘秀的队伍也随之迅速壮大起来。
  在此期间,溪澈影和史罗于邺城内买下一座宅子,安顿了下来。刘秀并没有挽留,邺城这里还算安全,溪澈影和史罗留在邺城,好过随他东奔西走,风餐露宿。
  数日后,刘秀等人离开邺城,北上去往邯郸。邯郸是刘秀此行的重中之重,能否招抚赵王,至关重要。
  可是到了邯郸,刘秀方知,赵王刘元刚刚过世不久,现在赵王府当家做主的人是刘元的长子,刘林。
  刘林想要子承父业,继承赵王的头衔,必须得到天子的册封才行。
  可是王莽已经死了,长安的新天子是刘玄,刘玄又没有得到河北这边的认可,所以现在的赵国郡,是没有赵王的,级别最高的官员,就是太守刘齐。
  刘齐是刘元的从弟,和刘秀属同族的宗亲。刘秀到了邯郸后,受到刘齐的热情款待,招抚之事,进展得也很顺利。
  这日,刘秀正在驿站中休息,下人来报,刘林求见。
  刘元过世,刘林已成为赵王府的家主,刘秀本还想找时间去拜访,没想到刘林竟然主动找上门来了。
  刘秀亲自迎出大门,把刘林接近自己的房间。
  刘林的年纪与刘縯相仿,而他的性格看起来也跟刘縯很像,大咧咧的十分豪爽,喜好结交朋友。在赵国郡,乃至整个冀州,刘林的朋友可谓是遍布各地。
  其中既有人品好的,也有人品不怎么样的,反正刘林都是来者不拒。
  刘秀对刘林的第一印象还不差,只不过他对刘林的好印象,并没有维持太久。
  房间里。刘秀和刘林分宾主落座之后,后者便大咧咧地开口问道:“武信侯以为,河北最大的敌人是谁啊?”
第四百零八章
河北之变
  刘林问的问题太笼统,刘秀也不太好回答,他含笑问道:“还请公子不吝赐教。”
  “呵呵!”刘林一笑,大声说道:“正是位于河东濮阳的赤眉军!”
  刘秀眨了眨眼睛,说道:“愿闻其详。”
  刘林正色说道:“位于河东的赤眉军,时不时的流窜进河北,且人数众多,号称百万,当前,对我河北威胁最大的,就是河东濮阳的赤眉军!”
  说到这里,他嘴角勾起,不以为然地说道:“至于河北本地的铜马、青犊、尤来之流,与赤眉相比,皆不值一提!”
  刘秀听得认真,露出若有所思之色,刘林这么说,其实也不算错。
  赤眉军的实力强大,不仅在河东,也波及到河北,如果赤眉军真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河北这边,那么河北的确是挺危险的。
  只不过事有轻重缓急,暂时来说,于河北而言,赤眉军是远虑,近忧还是铜马、青犊、檀乡这些本地的起义军。
  见刘秀面色凝重的沉思,刘林得意洋洋地说道:“武信侯,我有办法,可不费一兵一卒,大破赤眉!”
  刘秀诧异地看着刘林。刘林有办法能破赤眉?这倒是个稀奇事!刘秀拱手说道:“不知公子有何高见?”
  刘林笑吟吟地说道:“目前赤眉军主要集中在河东的濮阳一带,武信侯可决水灌之,河水将顺流直下,濮阳之贼军,将于顷刻之间,灰飞烟灭,死无葬身之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9/11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